標籤:

蘇州名碑

蘇州名碑

蘇州市第五中學  張長霖

蘇州是有著2500多年輝煌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前人留下了的足跡往往就保存在一通通石碑上,蘇州碑刻數量之多、內容之廣、種類之繁、書畫之美、鐫刻之精著堪稱天下一絕,而且有許多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碑,甚至為全國之最。

在眾多蘇州名碑中頗多為人稱道者,如在姑蘇城外靈岩山西麓有一塊名碑,那是為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立的。碑原先高8.35米、寬2.12米,上刻有表彰韓世忠抗金功績的碑文長達13900餘字,故稱「萬字碑」。其碑石之雄偉、碑文字數之多,為世所罕見,故稱為「第一名碑」。1939年5月,大風將墓碑吹倒,摔為10餘塊。1946年,由靈岩寺妙真法師集資整修;使碑成為兩段並立狀。現存的負碑石龜幾乎有一人高,極其精美。

玄妙觀老子像碑刻於南宋年間,像為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繪,四言六句是唐玄宗李隆基御贊,字為顏真卿所書,是中國石刻藝術精品,被稱為「奇形異狀」亦名「三絕碑」,是玄妙觀鎮觀之寶。

無字碑真名為「清理道教碑」, 在三清殿外東側。高6.5米、寬2.7米,方孝孺撰並書,明洪武中年(1371)立,後明成祖朱棣篡國,方氏不屈被誅十族,碑文被颳去,故俗稱無字碑。

白公堤石幢俗稱方碑,作方柱體,由基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通高3.16米。幢身正面鐫《重修白公堤記》,明萬曆三十九年十二月(16l2年1月)著名文人王稚登撰文。碑文有"記"和"銘"兩部分,敘述萬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重修白公堤的經過,讚頌木鈴和尚發願募化修堤的精神和長洲縣知縣韓原善帶頭捐俸助修的善舉。白公堤石幢造型獨特,雕刻精緻,內容豐富,是記載白公堤(山塘街)歷史的重要史料。

真正令蘇州人驕傲的是珍藏在蘇州碑刻博物館的四塊宋碑——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和平江圖

天文圖碑是現存的世界最古老的東方星象實測圖。令人驚嘆的是圖上得出的天文數值與今實測值相差無幾,這引起了國內外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極大興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天文圖是南宋淳佑七年(即公元1247年)所刻的,原圖是黃裳(也就是金庸先生傅會為撰寫《九陰真經》的那位奇人)所獻。由王致遠負責書文和刻碑的工作。所依據的素材主要是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至公元1085年)的觀測結果。碑石高216公分、寬108公分,碑額題「天文圖」三字,故俗稱「天文碑」。碑石上部是一幅圓形全天星圖,星圖外圈直徑約91.5公分,星圖本身直徑約85公分。畫法是按古法,以天球北極為圓心,用三個同心圓加宿度線來表示的。整個天文圖共刻恆星1434顆,星圖下方有兩千多字的說明,概括地敘述當時所知的一些天文知識。它保存了我國在十一世紀恆星觀測的部份資料,提供了古代星宿位置的重要訊息,具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地理圖碑是反映宋代全國地理形勢最全面的石刻地圖,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全國性地理圖碑。原圖是作者黃裳向嘉王趙擴進呈的八幅圖之一,約繪製於南宋紹熙元年(1190)。原圖後被浙江永嘉縣人王致遠在四川獲得。南宋淳佑七年(1247)王致遠在蘇州將圖刻於石上,以利永傳。其碑石寬104厘米,長220厘米,無碑額。地理圖比例尺約為1:2500,000,繪圖範圍:北到黑龍江、長白山,西至玉門關,南到海南島,東達中國近海。圖上表示了南宋的路、宋、軍、州等行政建置,計430處,所有府、州名稱刻成陰字,均加方框,路名刻成陽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名不加框。山嶺註記均以方框括之,約有180座。河流名則以橢圓形符號括出,注有78條。湖泊27處,山隘24處,山嶺、森林和長城用形象符號表示,在居庸關長城之北繪有一片林木,並加註「平地松林廣數千里」。黃河中游的大灣和山東半島繪畫得比較正確,接近今天測繪地圖的水平。對長江上游岷江以上的上游,向南再向西畫出了很長一段流程,說明對長江真正源頭的了解已超過其它宋代地圖。在圖的邊緣處還加註了一些政治地理方面的注詞。是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  帝王紹運圖碑,是目前我國古代惟一的帝王世系石刻圖。碑長1.77米,寬1米,厚25厘米。該碑布局為上圖下文。帝王紹運圖碑是一幅以帝王世係為核心的歷史朝代沿革表。上部以圖表形式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自黃帝、顓頊、堯、舜等五帝,經夏、商、周、秦、漢,至隋、唐,直至南宋理宗為止,共十三個朝代、247個帝號,這是視作"正統"的王朝,用縱橫線示意,經緯分明,是全圖的中軸主體。左路為"秦六國",右路為"春秋十二國"、"東晉夷狄雜處中夏"(五胡十六國),左右對稱,以補中路"正史"之不足。古代3500多年的國名帝號,在圖中排列得十分詳盡清楚,簡明而系統地記述了歷代王朝的興衰繼替。下部釋文共550字,有對古代"世道之理亂,王統之離合"的簡要評述,有對宋太祖統一國家、創業維艱的追思,有對"自古及今,治不能十一,而亂常八九"的感慨,而以"為君者亦可以知所戒矣"為結語。  平江圖碑鐫刻的是宋平江府的城市平面圖。它將城牆、建築物、古迹等的外形輪廓,簡練而生動地繪於準確的方位上,這在世界所有地圖中別具風格、獨放異彩。從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至元末(1367年)250餘年間,蘇州城先後成為平江府和平江路的治所,因而又有平江城之稱。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兀朮率兵北撤途中攻入平江,"縱火延燒,煙焰見二百里,凡五晝夜"。蘇州旦夕之間"死者甚眾,一城殆空",幾成廢墟。在此後一個世紀中,經過兩次較大規模的修治,才逐漸恢復昔日風貌。據考證,平江圖碑就是重建後平江府城新貌的實錄,約製作於知府李壽朋主持坊市重建竣工的紹定二年(1229年)。平江圖運用中國古代傳統地圖畫法,比較科學、形象、詳盡。準確地繪刻了城垣、衙署、坊市、河流、橋樑、佛塔、寺觀、壇廟、亭館、倉廩、兵營、樓台、園池等。城外於的山水勝跡也以縮地法簡略示意。用題榜形式標出名稱者凡610餘處,其中許多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詳細的石刻城市地理圖,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和蘇州歷史的珍貴文物。(2007年10月29日《蘇州日報》教育專刊)


推薦閱讀:

【南旅北游】蘇州崑山錦溪古鎮
江西婺源行(從蘇州到婺源)
蘇州·旭輝鉑悅犀湖案例
不用去加州一號公路,在蘇州就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最美環湖環山自駕游!
宋代蘇州的茉莉花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