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 張崟《探友問道圖》(丁淇題跋)

清 張崟 探友問道圖 匡時2010秋拍成交價58.24萬元作品鑒賞筆墨氤氳 自出機抒—張崟《探友問道》賞析夢廬清初畫派,四王籠罩,其時畫者無不受其影響,然四王畫風猶書法之館閣,缺乏生機。能脫離四王之窠臼,不向其討生活者,固當褒之。張崟就是其中之一。張崟於繪畫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確立了自己在畫史中應有的地位。張崟,字寶厓,號夕庵、觀白居士等。其父為布商,亦能詩善畫,與潘恭壽、王文治等名流往來密切。張崟而立以前極力學習臨摹家藏古代書畫,並遊歷杭州、金陵諸地,師法自然,期間與鄧石如、潘本山、黃石屏等名士交往,向前輩討教切磋,畫藝大進,遂嶄露頭角。時值張崟而立,其父亡故,家道中落,生活日趨艱難,遂鬻畫求生,晚年更是落魄潦倒。張崟富有才華,蔣寶齡《墨林今話》:「詩畫著名京口、花卉、竹石、佛像皆超絕,尤擅山水、自文、倪上窺宋元、高自位置,下筆便思千古,有鎮江派之目」。張崟畫路寬廣。花卉、竹石、山水皆能,尤善畫松,能另僻蹊徑,有「張松」之譽。畫風較細密,色彩雅緻。從學者較多,有「京江派」之稱。《京江畫征錄》稱:「張崟畫格多自出,不蹈襲前人,氣象雄偉,真足涵蓋一切,同時諸家索然盡氣,時稱京江派,先生實首創之」。張崟繪畫強調有理解地學習「古人」和「傳統」,更重視師法「造化」,青年時期即遊歷了江浙名勝,描摹寫生,得自然之靈氣,抒自己之情致。此幅《探友問道》創作於1824年夏天,時張崟63歲,正值其晚年,人畫俱老。觀此作,崇山峻岭,山路蜿蜒,路旁雜木成叢。山間寺院,清玄幽寂,倚傍群山,為濃密松樹覆蓋。老少隨從,沿路盤旋而上,似尋老友而去,意境悠遠。此畫布局嚴謹,筆墨工整有力。遠處峰巒如簇,猶如籠罩一層薄霧,近處山石堅實,山路清晰,虛實相生,境界幽美。作者善於用點作畫,以無數大小,或輕或重的焦墨布滿畫面,濃郁而有層次,山川樹木更顯郁茂華滋,富有進深感。尤其是其筆下的松樹,樹榦或挺拔,或屈節,皆有精神;針葉謹細,密不透風,密而不亂。構圖上山石、樹木、人物,皆淺著色,樓宇以暖色勾勒,濃淡有序,層次分明,幽清雅緻,給人以美的享受。張崟此畫,用筆老辣,滿紙雲煙,畫風成熟,別具心裁,為不可多見的佳構巨跡。丁淇跋裱邊。丁淇(1895-1975),鎮江人,字柏岩,丁傳靖次子。書畫評論家。丁傳靖(1870-1930),鎮江人,字秀甫,號闇公,丁立干三子,出嗣伯父丁立中。著名學者、詩文家、戲曲家、藏書家,清宣統二年禮學館纂修,民國初北京馮國璋總統府秘書。著有《霜天碧》、《滄桑艷》、《七曇果》等戲曲傳奇及《闇公文存》、《闇公詩存》、《宋人軼事彙編》、《清大學士年表》、《督撫年表》、《歷代帝王世系宗親譜》、《清代名人齒錄》、《東林別傳》、《兩朝人瑞錄》、《江鄉漁話》、《都下名人故宅考》、《甲乙之際宮闈錄》、《紅樓夢本事詩》(以「鶴睫」筆名發表)、《明事雜詠》等作。(陰山工作室)款 識:道光甲申初夏,寫於焦嵒曙霞閣,觀白張崟。

丁淇 山水扇面 鄭逸梅舊藏作品資料作者 張崟尺寸 118.5×54cm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繪畫創作年代 1824年作估價 RMB 400,000-500,000成交價 RMB 582,400專場 古代繪畫專場拍賣時間 2010-12-05拍賣公司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 2010五周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出版:《朵雲軒藏品第六集》P56,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鈐 印:張崟之印、寶嚴━━━━━━━━━━━━━━━━━━━━━━━━━━━━━━━━━━━━━━━━━━━━━━━━陰山箴言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推薦閱讀:

【梅苑題畫】王昌齡︱嵩山問道開靈智,邊塞馳懷著大成
窈窕淑女今不見,不讓鬚眉為哪般? | 問道國醫
【問道教學】不同思維方向的問題
問道軒轅(上)
月夜歸航的【問道篇】

TAG: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