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軍最早的制式擊髮式武器——霍爾後裝槍及卡賓槍

由利益而起的戰爭

美國為從殖民國家蛻變成獨立富強的大國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付出了極大代價,先後進行了多次戰爭,其中的對抗者既有英法等殖民者,也有美洲本土印第安人。

在取得第二次獨立戰爭勝利之後,美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雙雙獨立。經濟的迅速膨脹使得美國人已不再滿足於在原有土地上發展,他們迫切需要擴張領土,而土地肥沃的西部地區自然成了他們追逐的首要目標。當時這些地區都歸印第安人所屬,雙方利益發生衝突。面對這種情況,美國政府制定了大量不平等的法律,強迫印第安人遷徙到已經規劃好的土地貧瘠的印第安保留地中居住。這些不平等政策極大地犧牲了印第安人的利益,引起了強烈反抗,印第安各民族與美國統治者之間的戰爭也隨之爆發。

歷史上時間最長、最殘酷的印第安戰爭當屬塞米諾爾戰爭。塞米諾爾戰爭共分為3次戰爭。第一次賽米諾爾戰爭的結束導致西班牙向美國割讓了佛羅里達州,美國政府要求居住在此地的印第安人遷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但並未得到後者同意,於是爆發了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這次戰爭從1836年一直持續到 1842年,美軍方面花費4000萬美元(以當時的貨幣價值來衡量),參戰人數超過 34萬人,堪稱史上最昂貴的印第安戰爭。

這次戰爭的大部分戰鬥發生在密林及森林濕地中。戰鬥中,塞米諾爾人英勇抵抗,給美軍造成了極大壓力。為應付這些頑強的印第安人,美軍曾一度不得不調用了其旗下所有軍種,包括陸軍、志願軍,甚至海軍。美國第二龍騎大隊也參加了此次戰爭,但由於作戰形式發生改變,這些騎兵不得不放棄馬匹,在密林中徒步作戰。戰鬥中,龍騎大隊採用了很多現今已很難見到的武器,如早期型柯爾特帕特森(Paterson)轉輪卡賓槍以及一些軍用單發手槍。除此之外,還採用了M1819霍爾後裝槍及M1833霍爾卡賓槍。霍爾卡賓槍是霍爾後裝槍的發展型。霍爾後裝槍是美國第一支軍用擊髮式長武器,直到1861年內戰爆發時仍有使用,其原型為約翰?霍爾於1811年申請專利並命名為M1812的火槍。

M1819霍爾後裝槍

後裝槍在當時並不是一個新鮮名詞,早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了後方裝彈(彈膛裝彈)的火炮以及火繩槍。從後方裝填彈藥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使士兵在快速裝彈的同時盡量避免暴露自己。儘管有如此明顯的優點,但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後裝槍直到19世紀早期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霍爾設計的霍爾後裝槍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霍爾發明了一系列機械化生產機器,使得大批量加工生產零部件成為可能,這也為後裝槍的大批量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M1819霍爾後裝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零部件可互換的武器,其槍機、槍管及槍機組件等零部件都可以輕鬆地安裝到任何一支M1819上,大批量的生產加工使得後裝槍不再只是一種奢侈品。

霍爾後裝槍是一種彈膛裝彈的燧發槍,其構造並不是很新穎(在此之前幾個世紀就已經有義大利和英國的槍械製造者試製了這種裝置),但其簡單、粗獷的設計卻得到了美國軍械部的青睞。該槍的槍機機構包括槍機、擊發機構以及連接在機匣上的鋼塊。裝彈時,按壓槍托下方一個扳機狀彈簧掛鉤,打開槍機,然後將槍機向上抬,使膛口向上傾斜。之後向彈膛內裝填一定量的發射葯,用手指將彈丸推至彈膛的最深處。將槍機閉鎖,槍械即處於待擊狀態。如果多加練習,霍爾後裝槍的裝填會比標準的前裝滑膛火槍以及同時代的其他槍快好幾倍。

早期霍爾後裝槍的口徑為0.52英寸(13.2mm),槍管長572mm,16條膛線。槍上的金屬件與M1812火槍基本相同。除經過表面硬化的槍機外,所有金屬件上都塗了一層棕色漆。據當時使用過該槍的士兵稱,該槍最大的缺陷是槍機與槍管間的縫隙會導致過多的火藥燃氣泄出,並且存在火藥漏入槍機機構的安全隱患。

最初,美國政府簽訂了1000支霍爾後裝槍的採購合同,由法瑞兵工廠生產,為此法瑞兵工廠特別聘請了霍爾為機械工程師助理,全程監管該槍的生產。

使用廣泛的霍爾卡賓槍

1833年,美國為其騎兵部隊配備了霍爾後裝槍的卡賓槍型——M1833霍爾卡賓槍。該槍是第二龍騎大隊在塞米諾爾戰爭中使用的主要長武器。

M1833霍爾卡賓槍除了將M1819霍爾後裝槍的待擊機構和火鐮換成了擊錘和底火窩外,其他結構均與M1819基本相同。該槍採用0.52英寸口徑,另有 1000支採用0.579英寸(14.7mm)口徑,滑膛槍管,槍管長665mm,槍管下方有一個推拉式三棱刺刀,使用方便。在騎兵用槍上安裝刺刀,說明當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騎兵至少會在某些戰鬥場合中作為步兵作戰的可能性。槍托中空,可用於裝擦拭、武器分解等工具,槍背帶環安裝在扳機護圈的後半部分,這與現在所使用的槍械不盡相同。

後來又生產了一種名為M1836的霍爾卡賓槍,基本與M1833相同,只是口徑改為0.64英寸(16.3mm),槍背帶環從扳機護圈後半部移到槍托中部,並且採取燧發槍那樣偏置式的瞄準裝置。雖然仍然採用滑膛槍管,但從槍管尾端到膛口其內徑逐漸減小,使彈丸沿槍管運行時逐漸被夾緊,這樣可大幅增加射彈精度。該槍雖然是在塞米諾爾戰爭時期生產,但現在很多都保存相當完好,說明其在戰爭中的應用並不如M1833那樣廣泛。

最終,塞米諾爾族被擊敗,不得不遷徙,但還是有一部分人不願屈服,堅決留在佛羅里達州,這也為1855年的第三次塞米諾爾戰爭埋下了伏筆。第三次塞米諾爾戰爭中的大部分戰鬥由步兵展開,因此並沒有採用霍爾卡賓槍。

不過霍爾卡賓槍服役時間很長,在最終退出使用之前生產了幾種不同的型號,這些武器與最初型號之間最大的差別包括槍機的活動連接銷等。

▲M1836霍爾卡賓槍採用0.64英寸口徑,偏置式瞄具

▲<>根據生產商、型號、生產日期的不同,槍管銘文也不同。圖中上為M1836卡賓槍,下為M1833卡賓槍,均於1839年生產。儘管兩槍設計稍有不同,但 M1833在第二次賽米諾爾戰爭中使用得更為廣泛

▲霍爾後裝槍的槍管尾端不但包括彈膛,還包含整個擊發機構

霍爾後裝槍/卡賓槍的突出特點——槍機可以用作手槍

霍爾後裝槍及卡賓槍在軍隊中如此受歡迎,除自身具有顯而易見的優點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槍機可拆卸,卸下的槍機還可以單獨作為手槍使用。由於整個擊發機構全部包含在槍機中,所以雖然使用不太靈便,但依然可以裝在口袋裡,在危急時用於自衛。至今仍有很多文獻記載了許多美軍士兵在墨西哥戰爭中都曾將霍爾卡賓槍的槍機作為手槍使用,但並沒有文字說明在塞米諾爾戰爭中有人曾將霍爾後裝槍的槍機作為手槍使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龍騎大隊至少已經知道了這個特性,並且可能曾經有人試用過。

霍爾卡賓槍的槍機很容易從機匣上取出,僅需將連接的螺絲取下即可。儘管取下後的槍機角度很奇怪,並且沒有握把,但握持起來的感覺也並不是太糟糕。扳機長大約50.8mm(2英寸),可以允許至少3根手指的握持。

射擊體驗

霍爾後裝槍及卡賓槍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根據保存條件和型號,目前每支市場價甚至超過3000美元。

此次射擊的是一支1839年生產的M1836霍爾卡賓槍,其保存相當完好,彈膛幾乎沒有受到損壞,槍管和機匣甚至還保留有最初的棕色漆。該槍的彈膛直徑為0.628英寸(15.9mm),因此選用裝有4.5g 黑火藥的0.630英寸(16mm)的彈丸。

射擊時,該槍泄出的火藥燃氣很少,使用非常舒適。對於滑膛槍來說,其精度之高令人吃驚:在45.7m(50碼)距離上的射彈散布在305mm以內,91.4m(100 碼)距離上的射擊結果也相當令人滿意。

此外該槍可靠性非常高,可在未清潔的情況下連續射擊多次。不過裝葯時要仔細,否則很可能會將火藥倒入槍托凹形處,導致槍機關閉困難,並且如果火藥越聚越多,還可能會對槍托造成損壞。

▲M1836霍爾卡賓槍準星和表尺偏置,在45.7m距離上射擊時,槍彈會稍稍偏左

▲在墨西哥戰爭中,很多士兵曾將霍爾卡賓槍的槍機卸下作為手槍使用,儘管沒有握把,但作為自衛武器還是不錯的

▲射擊時,泄出的火藥燃氣比想像中的要少

▲裝填迅速簡單。1-打開槍機;2-取出槍彈;3-將彈底部咬下;4-裝入火藥和槍彈;5-槍機閉鎖,發射


推薦閱讀:

美軍中將再放狂言:中國軍艦不堪一擊
美軍洛杉磯級核潛艇格林維爾號肇事逃逸造成九名船員死亡?
世界十大最快的直升機 美軍阿帕奇竟然慘敗
美軍對德軍的一次屠殺(組圖)
美軍伊戰是一次見義勇為的干涉內政!

TAG:武器 | 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