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發現40萬年前猿人用火新證(圖)
昨日,工作人員在周口店猿人洞進行發掘。當天,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發掘出的石器、動物骨骼標本化石等。
工作人員用紅色標籤標示出發掘到的燒骨燒石。新京報訊 (記者李婷婷)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距今約40萬年至50萬年前,曾經在猿人洞內生活過的「北京人」已經能夠控制火了。據介紹,在清理過程中,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遺迹的密集出現,為「北京人」用火行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素材,是「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出土野豬、犀牛等骨骼標本3000多件「叮噹!」「乒乓!」……昨日在房山區周口店遺址「猿人洞」西剖面的發掘現場,考古科研人員正用專業工具發掘新的燒石、燒骨和「北京人」生活過的其他痕迹。猿人洞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岩溶洞。從大約五六十萬年起,「北京人」在這裡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20萬年前。「北京人」的遺骨、遺物、遺迹和洞頂塌落的石塊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填充起來,形成13層的堆積層。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此次主要公布的是2011年-2014年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發掘成果。發掘共出土可鑒定標本上萬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製品,原料基本為脈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等,石製品類型包括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斷片、碎屑等。可鑒定的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有3000多件,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另外還出土了嚙齒類、鳥類等小型動物化石2000餘件。火塘、原地燒結土等力證「北京人」用火橘紅色、淺紅色、黃色、炭灰色……新京報記者在發掘現場注意到,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第4層的西剖面,呈現出色彩分明的層次。張雙權介紹,第1地點猿人洞的第4層是遠古時期「北京人」生活的集中區域,不同的顏色變化反應出了「北京人」生活過的不同痕迹,例如紅色地層說明是當時燃燒用火的區域,炭灰色地層則有很多燃燒後炭化的化石等。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介紹,猿人洞第4層位是前人記錄中的「灰燼層」,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用火遺物、遺迹的密集出現,提供「北京人」用火的有力證據。 焦點1 「北京人」會用火意味啥?對生存演化至關重要;回應西方學者質疑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提出了作為古人類用火證據的燒骨、燒石、灰燼可能是從洞外被水流沖入的;被燒過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燼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或洞內的腐植材料,鳥類、蝙蝠等的糞便自燃或氧化反應的結果。為何眾多專家關注「北京人會用火」?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表示,有控制地用火對人類的生存和演化至關重要,是人類在動物界中具有排他性的行為特徵。而且可以用火熟食改變了人類的攝食方式和營養結構,延長壽命,使生命變得更有質量和保障。此次周口店遺址新發現的用火遺物、遺迹證明了北京猿人確實會用火,有力回擊了西方學者的質疑。高星表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北京猿人被認為是最早的會用火的古人類,也是猿人階段用火的重要代表。雖然近年來,有學者發表了相關文獻證明以色列古人類早在79萬年前就會用火,但在學術界仍有爭議。2 如何證明「北京人」用火?自然火難以達到700℃以上加熱;發現硅質體高星介紹,有兩方面證據可以證明「北京人」會控制用火,而非自然火。首先,根據在猿人洞第4堆積層發掘的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燒骨等古人類用火遺物,針對這些疑似用火遺迹沉積物,及與其處於同一平面的其他沉積物進行分析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沉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以上的加熱,而自然火一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溫度。例如發掘的燒骨,完全可以排除表層的化學浸染;存在集中用火的部位,存在持續燃燒導致的高溫事件(野火無法達到的溫度),指向人類有控制用火的行為。西方學者在質疑「北京人用火」時曾提出,此前洞內「灰燼」分析測試沒有發現樹木燃燒所應該產生的植硅體及相應的鉀等化學元素等。為了獲得「北京人」用火的確鑿證據,專家從磁學、植硅體、孢粉、紅外光譜分析等多個因素綜合對「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證據進行了重新檢驗,研究發現,第1地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硅質體,說明「北京人」在距今40萬-50萬年前已經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揭秘發掘時三維激光掃描等全上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猿人洞搶救性清理髮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在發掘過程中,發掘隊採用包括三維激光掃描、全站儀測繪等現代田野考古科技手段,系統提取沉澱樣品做分析測試與模擬實驗觀察。與此同時,與中科院地質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等單位的人類學、考古學、地質學等方面的專家合作,對遺址地層進行連續的高精度、高解析度技術採樣。對特殊、珍貴的測試樣品(如用火遺存、純度高的碳酸鹽晶體等)給予格外關注和處置,對出土遺物、遺迹進行全站儀三維定位與標記,特殊是對人工生活面等重要遺迹現象進行三維掃描和翻模複製保存,並對剖面圖、影像資料等進行記錄。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婷婷本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推薦閱讀:
※明朝滅亡後,清軍在皇宮中發現神秘聖旨,內容讓人看了想哭?
※科學家發現史前「X女人」 可能是人類「表姑」
※江西發現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 出土10噸銅錢|古墓|考古
※跟女友視頻聊天 發現有個男人坐她床上
※禹州發現戰國大型殉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