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20年講經全部所有視頻

凈空法師講經所有視頻網址[滑鼠一點就有老法師20年講經的全部所有視頻]http://www.fodizi.com/fofa/1_1.htm---佛教經典講座

凈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解推薦視頻

凈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台視)推薦視頻

凈空法師《十善業道經》推薦視頻

凈空法師《楞嚴經清凈明誨章》1993推薦視頻--凈空老法師法語:「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1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2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若我們視一切人為佛菩薩、善知識,我們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當程度。3 任何身份、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只要心裡時常想佛、念佛,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4 修行第一要緊的條件就是親近善知識,就是要一個好老師。你學佛、學道真正能遇到一位好老師,你就決定成就了。5 修行人首先要遠離人事的干擾;人事的干擾比環境的干擾嚴重得多。6 要把佛陀的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把經典中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境界。7 念念續佛慧命,念念為正法久住,十方一切諸佛都會來加持。8 學佛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起心動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就能入佛境。9 要常記住「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我們心之所思、行之所為,一定要利益眾生。10 德行、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與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交流,絕對不可自贊毀他,一定要謙虛、忍讓。11 我們到世間來是作客,就像住旅館一樣,世間事與我都不相干;用這種態度住在世間,心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悟,就不會退轉。12 修行不能著相,覺得自己修得不錯,即已著相。不著相,可斷分別根。學佛,要斷惡、修善、離相,這是無量法門的總綱領。13 學佛的人,對已往所做的事,無論善惡,都不必追悔;既往不咎,以後眾善奉行就是了。14 規規矩矩地做人,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修善因結善果。15 我們應當認真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絕對不驚不怖,知道藉此機會,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16 一個人真修行,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真正修持得好,不但自己得度,墮落在地獄的家親眷屬都能得度。17 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煩惱習氣統統懺除,叫真修行。18 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見世間過。他思考的時間越來越短,思考的程度也越來越淡薄。19 真修行人,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把佛菩薩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待人接物中,才是真學佛。20 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不管別人,不想別人,不議論別人,就不會墮落。21 學佛,要靠自己的力量斷惑辨真,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22 修行,要靠自己;自己不肯真修,卻希望佛菩薩加持,那是妄想。23 學佛,從十善業學起;沒有把十善業學好,受任何戒都是假的。24 沒有把十善業學好,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25 每天念佛、念經,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與十善業相應,這就是真修行。26 四十八願,是凈土的核心(基本理論)。修行,一定要抓到核心,掌握到原理原則(總持法門)。27 凈宗同學早課讀誦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向阿彌陀佛學習;晚課讀誦第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五戒十善),用這個來檢點過失。28 修行是個樂事,解行都透徹,生活是很快樂的,這就是佛家講的「常生歡喜心」。29 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的念頭淡薄,學佛就有利益。30 有念頭,就是無明;把無明放下,就是修行。31 修行不是叫你不造作,不是叫你不思想。一樣地思想,一樣有見解,一樣有言語動作,那修的是什麼?斷煩惱,要斷的是貪嗔痴慢。32 修德有功的跡象是:煩惱輕、智慧長。思想、見解、言語、造作,所有行為裡面不生煩惱,這就叫修行。33 這一生中,絕不佔人便宜,絕不跟人結怨。吃虧上當,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就是修行。34 古人常常教給我們,聽經要在「消歸自性」,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這是教給我們修學兩個重要的綱領。我們修學究竟能得到些什麼,關鍵就在這兩句話。35 佛法要往自性裡面去求,才是真正的佛法。修行修什麼?不外是恢復自己的自性三寶(覺正凈)而已。把「阿彌陀佛」變成自己的自性,那你就明心見性了。36 修行講轉識成智,是從心地上修,這是最上乘的修學法。37 什麼是「識」?「識」是迷情,妄想分別執著。38 什麼是智?「智」是清凈心的照用。心裡頭一念不生,六根對六塵境界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那是智。39 貪嗔痴慢、分別執著是識心裏面才有的東西,一接觸就變成智慧,這叫轉識成智。40 轉識成智是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則,你轉不過來,你是凡夫;你轉過來了,你就是聖人。41 佛,教我們「福慧雙修」,把「福」放在「慧」的前面,就是說沒有福報,修行會有很多障礙。42 真正修行人,不怕障礙;障礙愈多,進步愈快。把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在道上,就不會退轉。43 「一門深入」,成就學問;「至誠感通」,成就德行。44 一切法,都是從誠敬中學。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福報。45 能夠精進不懈,不需要依眾,在家裡修行也是一樣。46 念佛人,生活務必簡單樸實,謝絕一切不必要的交際應酬。若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不是為正法久住,絕不參與任何活動。47 學佛,是學把妄念伏住;能把妄念伏住,是人生的最高享受。48 佛在經裡面說得清清楚楚,「末法時期,凈土成就」。真正想得到修行的利益,一定要專。念的經要專,修行的法門也要專,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都用不著了。凈空法師開示-1 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生活苦一點好,不會起妄念,不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貪戀。--2 貪戀很麻煩,貪戀是大煩惱,你就出不了六道。 -3 你要想出離六道,這個六道當中再沒有貪戀,你統統放下了,你才能超越。你不能夠超越六道,都是因為你放不下。 --4 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我們就用這一句佛號息滅貪嗔痴,這個重要。--5 凡聖的差別,聖人他沒有貪嗔痴,他有戒定慧;凡夫沒有戒定慧,只有貪嗔痴。--6 貪嗔痴,搞六道輪迴;戒定慧,了生死、出三界。--7 念佛人要記住,世尊教導我們持戒念佛,經教裡頭教導我們,佛不在世,以戒為師,以苦為師。--8 不怕受苦,我們受苦受難,這一生算什麼?時間很短,應當要受苦。--9 常常受苦,你對於這個世間不生貪戀。如果福報大,侍候的人多,你就不想離開世間,你會起貪心,你會生煩惱,所以生活清苦一點好。--10 中國人重視飲食,貪圖口福,你看,年夜飯都是滿滿一桌十多個菜。我看過有二十多個菜的。--11 我們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最多六個菜,沒講究。三德六味,平常我們吃飯的時候,說老實話,三個菜就很好,最多不可以超過六個。--12 我們供佛,供佛是三德六味,供佛少的三個菜,最多六個菜。我們要學佛,不要跟這些凡人學。--13 我常常參加國際會議,國際會議那個宴席、國宴都是三個菜。我參加過美國總統布希的宴會,晚宴也是三個菜,三德六味。--14 我們中國人的宴會菜比較多,不只三個。我在北京參加過人民大會堂正式的國宴,我陪同印尼的宗教團訪問中國,好像有六、七道菜。這是學佛,現代的事應當要懂得。--15 現在社會富裕,生活都講求舒適,舒適對於修道是障礙。--16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教誡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戒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訓、教誡,不能違背佛的教訓。--17 以苦為師,生活清苦一點好,不要享受太過分。享受太過分對世間就起貪心、貪戀,出世的意念就薄弱了。--18 這個世間一切都很美好,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想去,那有什麼法子?--19 生活苦一點好,能夠在這個世間苦個幾十年,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是了生脫死,永遠超越輪迴。--20 萬萬不能貪戀這個世間,決定不能貪戀五欲六塵。人命無常,國土危脆,為什麼不修福?為什麼不想來世?來世時間長,這一世時間短。 --21 聰明人要為長遠打算,不要考慮這短暫的現前,現前無論榮華富貴都是曇花一現,不值得羨慕、不值得追求。--22 生活清苦,常常能提起警覺心,常常能生起出離心,希望脫離六道輪迴。--23 《戒經》裡頭常說,「比丘常帶三分病」,什麼病?不是叫你裝病,三分病就是吃不飽、穿不暖,是教你這個。--24 時時刻刻警惕世間苦,知道苦才有出離之心,你不曉得苦,出離忘掉了。這是我們要警惕的、要警覺到的,苦一點好!--25 苦一點好,苦一點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嚮往的心情懇切。--26 如果自己福報太大,享受太過,「這兒不錯,很好,西方極樂世界我還沒有看到」,他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那他這一生就空過了,就去不了了!--27 釋迦牟尼佛雖然不贊成修苦行,無益的苦行他是反對的,但是他讚歎人修苦行。--28 修苦行的好處是什麼?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西方極樂世界...原創:凈心妙蓮
推薦閱讀:

天線寶寶中文版高清是怎麼樣拍攝的呢?
扎克伯格10年前辦公視頻曝光:那時的他大亮
老畢吃飯視頻,告訴你6條真理(附宴會全景照,猜猜深喉是哪個)
【認識佛教】7:什麼是三皈依、三皈授受依式(視頻 文字)
火山視頻怎麼做?

TAG:視頻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