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播出:經典里的中醫智慧(24)
轉載
桂枝新加湯是指仲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重用芍藥、生薑,又加人蔘而成,故名「新加湯」,由此可推知,《傷寒論》中113方,絕大多數是張仲景「勤求博採」所得,而非其一人所首創。桂枝新加湯主治身痛,屬於血虛身痛,是由於營血不足,復加寒邪,筋脈失養所致。
桂枝新加湯藥物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人蔘。
本方仍以桂枝湯調和營衛,組方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加重了芍藥的用量,加重芍藥之量在於加重養營血之力,同時芍藥具有緩急止痛的功能,無論體表疼痛,還是內臟疼痛,都有很好效果。
二是加重了生薑的用量,目的是藉助於生薑的辛散之性,使全方藥力儘速達表,張仲景往往將這種配伍特點用於營衛氣血不足的身疼痛、或身體麻木不仁的病證。如《金匱要略》中治「血痹」的黃芪桂枝五物湯,也是生薑用量最大(原方: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借生薑的辛而外達,領藥力走表而治「身體不仁,如風痹狀」。此組方思路對後世治療病位在皮表之病症啟發很大,如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身痛逐瘀湯」中用羌活、秦艽等,亦即此意。
三是加人蔘益氣養陰,人蔘具有強心的作用,而桂枝得人蔘,能使人蔘的強心作用會大大增強,因為桂枝的溫經通絡作用,能擴張動脈血管,增加血液循環,從而使心臟搏出血液更加順暢,加上桂枝溫通心陽作用,能夠增強心臟活力,是強心、保心的良藥。張仲景治療心陽不足的疾病,就是用桂枝與甘草(桂枝甘草湯)作為基本方組成的。
治老年性身癢小妙方:黃芪15克,赤白芍各15克,大棗6枚,地膚子10克,蟬衣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7日為一個療程,可連服1-2個療程。
《傷寒論》:「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小建中湯是治療心脾兩臟氣血不足的一個方子,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消化系統的疾病尤以脘腹疼痛為主要表現者,日本漢方醫學相當推崇小建中湯,認為這個方子「治腹痛如神」;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主要是由心臟氣血不足引起的心悸、胸悶、心煩等病症。如《傷寒論》說:「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因脾主四肢,小建中湯還可以治療四肢疼痛,特別是小朋友在生長發育階段,容易出現四肢骨節疼痛,有些地方俗稱「長個痛」、「成長痛」,都可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療。甚至骨癌的病人在放化療之後,也可以用小建中湯幫助修復骨骼、止痛。
脾虛免疫力低的人可時常服用小建中湯,劑量為: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3克,生薑3克,大棗4克,飴糖20克。
飴糖又稱麥牙糖,為糯米或粳米、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製成的糖類食品。有軟、硬兩種,軟者稱為膠飴,為黃褐色濃稠液體,粘性很大;硬者稱為白飴糖,系軟飴糖經攪拌,混入空氣後凝固而成,為多孔之黃白色糖餅。藥用以膠飴為佳。飴糖很甜,具有緩中補虛、生津潤燥的功能。主治勞倦傷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喉疼痛,大便秘結。
飴糖不能與其它葯一起入煎,需用熱水化開,兌入葯湯內,再放到火上煮一、二滾兒即可。
飴糖很甜,屬於甘溫之劑,這個方子中甘草、大棗也都是甜的,服用不當容易肚子發脹,所以脾胃濕熱、肚子悶悶脹脹的中滿證及嘔噦者不宜服用。張仲景總結為「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飴糖小妙方(《本草匯言》):
蘿蔔飴糖羹:蘿蔔500g,搗爛,絞取汁液,盛入碗中,加飴糖15~30g,蒸化,乘熱徐徐飲用。用於痰熱咳嗽,咽干口渴。
本方取蘿蔔清熱化痰,飴糖潤肺止咳。
推薦閱讀:
※中醫推拿的基本手法操作及作用
※伸金太極研究會「萬名中醫練太極活動」啟動暨尋根拜祖儀式陳家溝舉行
※漫談中醫的體質學說(五)(學點中醫藥)
※112歲古典中醫大師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