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俞敏洪:教育好孩子的幾大要素

要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自己

我們要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條就是先教育好自己。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父母如果隨著自己的情緒好壞來教育孩子,那麼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無所依從,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麼,也搞不清自己怎樣去迎合父母的脾氣。

如果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能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話,那麼孩子一定可以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這樣氛圍當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就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困難、挫折、失敗等等。

我們要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所謂有質量的時間,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最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

我曾經到日本考察,專門到他們的學校門口觀察,發現一年級的小孩都自己背著書包,家長在後面跟著,絕對不給孩子拿任何東西,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日本的幼兒園給孩子洗冷水澡,鍛煉孩子的身體健康能力。我問幼兒園老師:洗涼水澡如果孩子感冒了怎麼辦?家長不會罵你們嗎?老師回答說,不會,家長把洗澡感冒的孩子領走,說一句:「對不起是我沒有把孩子培養好,回去繼續培養直到洗冷水澡不感冒再來。」如果類似事情發生,中國的家長會怎麼做呢?

閱讀影響孩子一生

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講座問過這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多少家裡有書架?」第二個問題:「書架上有五百本書的家庭有多少?」第三個問題:「多少家長有晚上睡覺前看半小時到一小時書的習慣?你在看書時,孩子也在一旁看書嗎?」

8歲以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但想像力和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特別豐富。要開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讀故事就特別重要。

讀故事和看動畫片的區別在哪?區別在於,看童話書或聽故事時,需要靠孩子想像力來轉化。如果給孩子讀故事或讓孩子自己讀故事,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獲得的提升會比看動畫片好得多。而且,通過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能夠讓孩子一輩子喜歡讀書。而且,我發現,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得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的思想。當然,書獃子型的讀書除外。

我很喜歡讀書。前陣子家族修家譜,我就看了我家祖祖輩輩都在做什麼,結果發現全是農民。為什麼就我一個人成了知識分子?我覺得,得感謝我的母親。她覺得當農民很苦,希望兒子不要再當農民了,當她看到當時中小學老師過得很好,就希望我也能當上「先生」。於是,她從小就給我買小人書。一開始不認識字,我就讓高年級的孩子讀給我聽,等我上二年級時就能讀水滸傳了。

家庭教育不能缺了父親的身影

有人給孩子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發大水,船上有九樣人或東西,爸爸、媽媽、狗、電腦等,但船要沉了,你只能挑6樣,媽媽基本是第一個被留下來的,爸爸被留下來的情況最少。當然,現實中的爸爸們要辛苦養家,也很無奈,但家庭教育只靠母親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我和老婆在教育孩子有過很多衝突,彼此觀念不同:我一直認為積極陽光的個性重要,她一直認為成績重要;我老婆有時對孩子更嚴厲些,我覺得對孩子沒傷害,有些事就算了。放假我要帶兒子去西藏玩,我老婆說不行,要做作業,還請了好多課外輔導老師,我二話不說帶上兒子就走了,因為要讓他變成男人是我的事。

一直覺得從小母親對我影響很大,直到我長大後才意識到父親對我的影響。我父親不認字,是當地的木工。對攢了好久的錢蓋房裝大梁的,他都不拿錢,喝了點酒就走;但是有錢人家,他一定會拿工錢。每次造完房,他都會把稍微整齊的亂磚碎瓦帶回家。他最後用這些亂磚碎瓦,在三天時間裡蓋了一座小房。這些讓我明白,你每一天都為未來完整的生命做努力。

無規矩,不成材

我從小到大有個規矩,每天早上必須掃完地才能去上學,我媽媽從小就這麼要求我,我一直堅持到十八歲都沒變。所以,上大學後,一見到掃把我就手痒痒。因為我比較喜歡為他人服務,同學也比較喜歡我,所以後來做新東方時,大家願意回來和我一起做。

在清華附小參觀的時候,我看見樓梯上面有一句話叫做:"永遠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覺得這句話很好,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比做一個斤斤計較的人獲得的東西多。

給孩子定規矩,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須考慮的。

比如我的孩子是老婆帶得多,媽媽總是慣著孩子一點。有一次,我發現把3歲的兒子把擦鼻涕的紙直接扔地上,我讓他扔去垃圾簍,他不聽,還故意再來一次,我老婆覺得大人給他撿回來就得了,我不同意。當時是大冬天,我就給他穿上棉襖,把他關在門外。過5分鐘兒子敲門,說要回來撿紙。從此之後,他再也不敢往地上亂扔廢紙了。

當然,懲罰是為了要讓孩子明白要守規矩,不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也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培養逆商要鼓勵,不要挫敗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三種力量,情商、智商和逆商。逆商教育不等於把孩子罵一頓。如果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挫折教育是以侮辱打擊或者諷刺,讓孩子處在不斷受挫折的狀態,那他痛苦的成長不可能轉化成堅毅的個性。培養孩子的逆商要以鼓勵教育為主而不是說以挫敗教育為主。

前段時間,麻省理工的中國女留學郭衡自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從履歷背景來看這是個非常優秀的女生,但她在博客里記錄的一件小事讓我看到她自殺的原因——她一直是在不停跟人比較,「有一次聚會,朋友一起比賽俯卧撐,她只能做兩個,結果她就回去之後不斷練習,等到能做100個的時候叫朋友出來再一起比。」

一個孩子從小養成凡事都要比較的心態,比到最後心裡就會失衡。

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團隊合作,因為怕在團隊當中被人比下去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你自己不要跟別人比,只要在這個活動中感到快樂就可以了。

我女兒從小學習比較要強,我就很擔心。經過這麼多年,終於有些成效。有了女兒的經驗,我兒子從3歲開始就學會放下,現在考幾分他都和我交流。因為沒有障礙,他知道我從來不計較。培養孩子的大氣,這和上進心沒有關係。我時常帶兒子去爬山、徒步,走不動也得走,培養他的毅力,這跟學習沒關係。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體測中猝死的事件?
在姜堰之一
教育是解決災難的根本之道
請不要把燈打開
有一個特別活潑的鋼琴學生是什麼感受?

TAG: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