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流傳千古的名言警句,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
中華民族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產生了無數名言警句,讓後輩受益匪淺。但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之中,有些流傳度非常高的名言警句,被我們誤解了上千年。有的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出錯而致,有的是只看點,而不看面,導致理解有偏。今天,就與大家看看這些被誤解的名言警句的真實意義。
1.無毒不丈夫
這句話在影視劇中,被經常引用,強調一個大丈夫,要有毒心才能成就大事。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對於「丈夫」的解釋是「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這種解釋,說明「丈夫」一詞,完全是褒義的,毫無貶義之意。那麼,又怎麼會有「無毒不丈夫」之說呢?其實,這句話是流傳過程中出錯而出現的。原話中「無毒不丈夫」中的「毒」本來是「度」字。因此,「無毒不丈夫」本應為「無度不丈夫」。這樣解釋,也就合情合理了。
2.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常常用來形容兩個人為了愛,寧願在困境中掙扎的場面。「相濡以沫」出自《莊子》的《大宗師》一篇中,其原文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因此,莊子並不提倡「相濡以沫」的痛苦,而是提倡「相忘於江湖」的自由自在。
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用現在的語言來讀這句話,很容易解釋為:人如果不為自己,就會被天地誅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早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我們知道,佛教是一個提倡 「利他」的體系,所有佛經中,都沒有「為自己」的說法。因此,將「人不為己」解釋為「人不為了自己」,顯然是不對的。其實,這句話中的 「為」不是第四聲「為」,而是第二聲的「為」。從這個角度去看,「人不為己」就應該解釋為「人不做好自己」。因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整句話的意義就是:人如果不遵循天道做好自己,就會被天地之力所反彈而受到傷害。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常常被長輩所引用,意為不成家立業、不留後代,是對家族最大的不孝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中,不難看出,這裡的「無後」,可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沒有後代」;「無後」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因此,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解釋應為:不孝順分為很多種,但是最嚴重的莫過於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對於這句話,一般的解釋是:天地不仁慈,把萬物當作草扎的豬狗來看待。此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實,結合《道德經》的思想,不難知道,原文的真正意義是: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聖人也是如此,將所有百姓都一視同仁的看待。
6.以德報怨
此句的出處是《論語》,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從原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並不提倡「以德報怨」,而是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推薦閱讀:
※【經典名言 - 你越是遷就,別人越是得寸進尺】
※名言警語
※羨慕和崇拜有什麼區別?
※莎士比亞真的說過,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嗎?
※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