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疑問之四:爸爸、媽媽為什麼說話不算數?

第二章 孩子對父母的十大疑問

——《親子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第十五回

十大疑問:;

1.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自由?(參見5月1日每天讀點)

2.爸爸、媽媽為什麼總逼我考前10名?(參見5月2日每天讀點)

3.爸爸、媽媽為什麼非要我上特長班?(參見5月3日每天讀點)

4.爸爸、媽媽為什麼說話不算數?

5.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陪陪我?

6.爸爸、媽媽離婚了我怎麼辦?

7.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

8.爸爸、媽媽為什麼對我的朋友說三道四?

9.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訓我?

10.爸爸、媽媽憑什麼老玩卻不讓我玩?

疑問之四:爸爸、媽媽為什麼說話不算數?

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這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5年全國調查中的一個意外發現。

細想一下,其實也不奇怪。在我收到過的幾萬封中小學生的來信中,很多是談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封信這樣說:

我爸爸、媽媽說話一點兒也不算數。我爸爸說,只要我考了前五名,就帶我去坐過山車。可我真的考了第五名時,他卻說沒時間,下次吧。我媽媽也一樣,她說我寫完作業就讓我下樓和小夥伴玩,可是我寫完了她又讓我彈一個小時的鋼琴。每到這時候,我都會想起電影《麥兜的故事》,麥兜的媽媽讓他吃藥,說吃了葯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帶他去馬爾地夫。結果麥兜吃了葯,病好了以後,媽媽卻再也不提去馬爾地夫的事了,麥兜再問,媽媽就說,發了財再說吧。我理解麥兜,覺得他和我一樣可憐。以後爸爸、媽媽再怎麼向我許諾,我都不相信他們了,全是騙人的!

父母隨口一應,只想先穩住孩子,根本不當回事,不想卻漸漸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一、「哄逗」和「哄騙」

我發現,對孩子說話不算數的父母,很少用同樣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成年人,因為他們知道「言而無信,不知其可」的道理。但是對待孩子,說話算不算數似乎無關緊要。所以,「哄孩子」一詞在中國很流行,幾乎成了父母們的共識。在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關於「哄」字的第一個定義,即為「哄騙:你這是哄我,我不信。」第二個定義叫「哄逗」。本來,「哄逗」才是帶孩子的意思,可在許多父母的實踐中,「哄騙」與「哄逗」往往兼而有之。

父母對孩子言而無信,最本質的原因是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沒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因而也沒有把對孩子的承諾看成承諾。沒有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我們在1999年的全國調查中發現,對於「現代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這個問題,父母的回答是「責任」,而中小學生的回答是「平等」.把「平等」當成最重要的品質,這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有很大關係,因為孩子常被父母不平等地對待,因此特別渴望平等。

可惜很多父母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曾收到一位中學生的來信,信中說到的她媽媽的想法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父母的觀點:

我媽媽常年在外工作,我就住在姑姑家.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了姑姑在背後說我媽媽的「壞話」。署假到了,我去媽媽工作的地方玩.就把姑姑說她的「壞話」全盤照搬地告訴了她。署假過去了,我又回到姑姑家。有一天,媽媽打來電話,正巧姑姑接的,沒想到媽媽和姑姑聊著聊著就把我「告密」的事給說了出來。當時我很生氣,因為我告訴媽媽時,媽媽答應我不告訴任何人,更不告訴姑姑。結果,那天姑姑掛了電話就很生氣。我當時很難受。後來,我就理怨媽媽,問她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可媽媽說:「小孩子,沒關係,這樣說了,你姑姑下次就不會說我了!」聽了這話,我感覺媽媽不僅說話不算數,而且很自私,只想著自己心裡舒服,就不考慮我的感受。從那以後,我就不把心裡話告訴她了,因為我擔心告訴她什麼,她都會向別人說。後來我又聽見姑姑說她壞話,我就沒有告訴她,她問我,我就說沒有。我已經不信任她了,沒必要和她說實話。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自然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也就不會和父母說心裡話,相互間的溝通會因此受阻,親子關係也會被嚴重影響。

二、兒童不可欺

父母失信於孩子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從淺層意義上說,父母失信會讓孩子因心愿沒滿足而失望。相對於成年人,孩子的世界很小,他對感興趣的事物投人的關注更多,對它渴望的程度往往超過成年人的想像。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養金魚,卻沒有錢買。當鄰居答應他家的金魚生了小魚就送我兩條時,我高興極了,記在月曆牌上.天天盼著。成年人滿足自己的機會很多,而且願望一旦落空,他能通過自我調節化解失望的心情。孩子卻不同,他們的目標唯一而單純,如果付出努力後仍達不到心愿.會非常失望甚至於絕望。

從更深層意義上說,父母失信會讓孩子對大人失望。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從心底里崇拜和依賴,特別是在10歲以前,父母的每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聖旨一般。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承諾只不過是一種哄騙,就會大為疑惑和失望:父母都可以說話不算數,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這種恐慌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危機,而且由此引發的對父母權威性的挑戰幾乎是具有顛菠性的。

古人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孔子的學生曾參的教子故事讓我們回味良多:

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買東西,小兒子鬧著也要跟媽媽一同去,曾參的妻子便隨口哄孩子說:「你留在家裡,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等到妻子回家後,曾參便要捉豬殺了。他的妻子趕快制止他說:「我剛才只不過和孩子說著玩罷了,你怎麼真的要殺豬?』』曾參對妻子說:「小孩是不能欺騙的。小孩年幼無知,只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侮。如今你說話不算數,哄騙孩子,實際上是在教孩子說謊。當媽媽的欺騙了孩子,孩子便會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以後媽媽再對他進行教育就不會有效果了。」於是曾參還是把豬殺了。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若父母言而無信,那孩子日後也就很難有信守諾言的美德。因此哪怕承諾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認真去做,不能認為事小而忽略不做,「勿以善小而不為」嘛!

三、給父母支招

1.讓孩子懂得一諾千金

《少年兒童研究》雜誌曾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以自己的言行告訴兒子什麼叫一諾千金。

一個農村的孩子跑步很有天賦,在全校運動會上拿了第一,可以去縣裡參加比賽。孩子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父親腿摔壞了,全家靠母親一個人支撐。孩子很懂事,體諒到父母的難處,不想去參加比賽。因為參加比賽要買膠鞋,而家裡拿不出錢。但父親讓孩子參加訓練,並答應孩於會想辦法給他買鞋.父親為了兌現自己的諾言,花著病腿上山採藥賣錢.但是,因為身體不好,每次採的葯不多,賣的錢也不多,直到孩子要比賽的前一天,買鞋的錢還沒有攢夠。但這位父親對孩子說,買鞋的錢現在還不夠,明天再想辦法,一定會給你買鞋的。第二天,孩子穿著母親親手做的布鞋參加比賽並拿了第一。他高興地回到家,看到父親拿著一雙嶄新的膠鞋等他。原來父親連夜上山採藥,把錢湊夠了。這位父親告訴孩子:「我答應過你的,我一定會做到。孩子,你要記住,做人要說到做到,這叫一諾千金。」

這個故事很令我感動。這位父親雖然無法給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質生活,但他教孩子懂得一條做人的準則:一諾千金。古人說:「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點滴培養的。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首先做到「言而有信」。父母平時的言談舉止、處世態度、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對子女有直接的教化作用,尤其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父母榜樣的力量是第一重要的。

2.不要輕易許諾

對於孩子,你可以少承諾,可以有限承諾,但承諾了就要履行諾言。

許諾並不是小事,父母對孩子做出承諾之前,要考慮周全,權衡自己是否具備履行諾言的能力。如果能力有限,承諾實施起來有困難,就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的要求。特別是年輕的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小,隨便哄哄沒關係。要記住你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人格的發展。要記住許諾不是哄騙。

有的父母不兌現對孩子的承諾,而且還振振有詞,「我每天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我陪你玩,那誰給你做飯? 誰去掙錢供你念書?」這句話聽起來似乎理直氣壯,其實早不講道理的,因為照這個邏輯,忙的人就要以說話不算數了。越是繁忙的人越應該說話算數,比如企業和國家領導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就是最重要的領導人,所以國家一般都授權父母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當然,天下最難勝任的就是父母這個職業,父母應學會協調安排時間,為了孩子,必要時需要放棄一些自己的利益,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為可以說話不算效的理由.對於孩子.你可以少承諾,可以有限承諾,但承諾了就要履行諾言.除非你根本不想教育好孩子。

當然.天有不測風雲.生活千變萬化.總會因為一些特殊因素.使某些承諾難以兌現.如果已經答應了的事情確實不能兌現.父母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原因.並用誠摯的態度向孩子道歇.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而且父母事後一定應設法補救。

父母要告誡孩子不要輕許諾言.一旦許諾.就必須遵守.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並對孩子講誠信的言行及時表揚和鼓勵.

3.做孩子的秘密的守護者

如果說教育有一條生命線,那就是信任。

當孩子信任父母的時候,會把自己的秘密、困惑、恐懼和不解說給父母聽,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指導和安慰。很多時候孩子的秘密是不想被別人知道的。

王玉亭是一個14歲的中學生。這段時間,她遇到了讓她煩心的事。

最近,她發現班上一個男孩時自己很關注,常在放學的路上和她「巧遇」,男孩還主動借書給自己。玉亭對這個男孩的印象挺好的.他學習成績很好,人也很開朗,在班裡人緣相當好。一段接觸以後,玉亭也漸漸喜歡和這個男孩在一起,很期盼和他聊天。但是她知道早戀是不對的,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所以,玉亭把心裡的苦惱說給媽媽聽,並一再囑咐媽媽千萬不要跟別人說,連爸爸也不要說。

玉亭的媽媽聽了女兒的話很擔心,她怕孩子處理不好這件事,擔心因此影響孩子的情緒,繼而影響學習成績。於是,思前想後,最後決定去學校尋求玉亭班主任的幫助。

結果,班主任老師很快找到玉亭和那個男孩,對他們進行了批評,並在班會上告誡全班不能談戀愛,還說有的學生家長已經找到了老師,讓老師好好管管早戀的同學。

從這以後,玉亭和那個男孩再也沒說過話,走路遇見,兩人都假裝沒看見,彆扭極了。玉亭因此非常怨恨媽媽,有什麼心裡話再也不和她說了。

這個案例中,玉亭的媽媽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把孩子心底的秘密告訴了別人,辜負了孩子的信任,這對於一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傷害極大。

應該說,玉亭把自己的想法和媽媽溝通,說明對媽媽非常信任.有了孩子的信任,媽媽就有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條件。玉亭的媽媽應該幫玉亭化解心中的困惑,告訴她,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互有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好事。但是你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因為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能力和條件像成年的戀人那樣,熱火朝天地談戀愛,更不能承擔全校同學都知道你們在戀愛的心理壓力;另外,你們也沒有像成年戀人一樣天天在一起的需求。其實你們想要的就是兩個人默默地相互關注,相互支持,你也可以請他來家裡做客。如果玉亭的媽媽這樣去和女兒交流,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當然,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不良少年的糾纏,父母可以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即使這樣,父母也要先和孩子商量,徵得孩子的同意。

父母尊重孩子,替孩子保守秘密,孩子將來才會尊重別人,為別人保守秘密,才懂得什麼叫誠信。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治國三要素,一是兵,二是糧,三是信。當非去其一不可時,孔子說去兵;當非要再去其一不可時,孔子說去糧,因為「民無信不立」。1994年,當我在主持148名全國傑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調查研究時發現,他們認為做人的基本原則依次是:誠實、進取、善良、自信、勤勞、謙虛。我們還發現,傑出青年的父母親,雖然大多是普通勞動者,學歷也多為小學或初中,但他們給孩子最大的影響是誠實。傑出青年的父母對子女的承諾,64.87%能兌現,25.68%有時兌現,只有5.40%很少兌現。由此可見,誠信是做人的根基,也是教育的生命線。

特別提醒

【每天讀點】意在幫家長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並非為書籍作推廣。本內容僅供交流學習,如喜歡本作品請購買正版圖書。

【每天讀點】由家長慧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章節內容摘自《關係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孫雲曉著,廣東省出版集團、新世紀出版社。圖片來自網路。

長按上面的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家長慧」。關注後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免費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與全國家長、專家互動交流請關注家長慧興趣部落!


推薦閱讀:

權威專家解答「碘鹽能否防輻射」等十二大疑問--國際--人民網
最全解讀央行大招:15角度看透櫃檯債券的疑問和要點!
壇經摸象·疑問品第三
「9·11的五大疑問

TAG:媽媽 | 說話 | 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