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想的主人,拒絕心理奴隸
生活是一個包袱,思想是更大的一個包袱。「讓思想衝破牢籠」,讓我們的思想再次解放。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貴。 別被理想忽悠,理想是需要的,但不是別人的理想,而是你自己的。 人不能沒有思想,更不能做思想的奴隸。不能做有思想的人,最多做思想的奴隸吧。 人類最大的愚蠢莫過於自負,人類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成為思想的奴隸,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 思想範式就像座城堡,城內的人向出去看看,城外的人想進來.鑄造城堡的人只有那麼幾個,由於大多數人是流浪漢,我也不例外,只能寄思想於籬下。 我們惟有努力讀書,才能突破思想的枷鎖。讀書如登高山,非有勇氣,絕不能登至山頂,接近雲霄。讀書如撐船上灘,不可一刻鬆懈。讀書如臨戰場,不能戰勝書籍,利用書籍,即會為書籍所役使,做書本的奴隸。打仗失敗只是武力的失敗。而讀書失敗,就是精神的失敗。 朱子說:「讀書須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最足以表示這種如臨戰陣的讀書精神,且足以作我們讀書的指針。 社會有一種讓人擔心的奴隸形態:"心理奴隸"。 這就是所謂的人性枷鎖:許許多多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都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別人掌控。他們在抱怨著自己活在不喜歡的環境,抱怨著自己做著不喜歡的事情,抱怨著總在聽命於他人旨意行事。 所謂靜思,就是靜下心來,去觀察、認識、把握自己的思想。你要看清楚馬路對面商店櫥窗內的告示,就必須停下腳步;同樣,你要看清楚自己的思想,就必須靜下心來。 每個人都有思想。沒有思想,也就無所謂生命了。思想是很自我的事,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控制它——所謂「三軍可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其志」。 諷刺的是,即使我們自己,實際上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思想——儘管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控制的很好。 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我們是自己思想的奴隸,心靈被思想所禁錮——這就是人生煩惱的源頭。 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們高興的時候,心情會快樂;悲傷的時候,心情會痛苦。反之,如果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思想,高興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會很平靜;悲傷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會很平靜。不是說不會高興或者悲傷,只是那高興和悲傷都很平靜。 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面臨壓力的時候,我們會焦慮;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會抑鬱;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會絕望。反之,面臨壓力的時候,我們內心會很平靜;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很平靜;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很平靜。 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面對困難我們會消極逃避。反之,我們會積極面對。 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我們對工作和生活感到非常倦怠,忍受著亞健康狀態的折磨。反之,我們的心理會很健全,健康的面對工作和生活。 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我們只能在這個世界上隨波逐流,過著一種「要我...」的生活;我們的身體是自由的,但內心不是。反之,我們就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方向,並堅定的朝著這個方向,開始一種「我要...」的生活;這時候,我們才擁有真正的自由。 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你是你;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你還是你。一切都還是一樣,但一切又都完全不一樣! 做「思想的主人」 靜思,是這樣一條道路:由「思想的奴隸」到「思想的主人」的道路。聖經上說:「耶穌在憤怒的時候,他的內心很平靜」。這表明,耶穌是他自己的思想的主人。通過靜思,我們也可以。 靜思所能給你的,就是心靈的絕對自由,以及由此帶來的身心兩方面的改善。除此之外,它不會給你任何東西。它不會為你治病療傷,不會給你帶來權利和財富,更不會讓你擁有什麼超能力。 靜思只是為自我改善提供了一個起點。要讓這改善真正發生,全靠我們自己。 其實仔細想想,每個人都在自己思想領域裡徘徊,每個人想的最多的都是自己!自己的付出,因為付出沒有回報所以痛了!愛的人做了一 件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無法原諒,其實心裡還是想著他的,卻因為過不了自己的關所以放棄了!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因為不 甘所以不願意看破.~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人,最終只是做了自己思想的奴隸~ 活在現在社會的我們顧忌太多,尤其是像我這樣的,因為學識的匱乏,技術的貧乏,機會的沒有,生活的不如意,家庭的責任等種種被我們稱之為缺憾的理由,卻讓我們成了"心理奴隸"。這種不利自我意識讓自己變的渺小。無法真正的透徹看清自己。 我們不能選擇無奈和抱怨,這樣會永遠伴著"心理奴隸"的陰影活著。更不能用"困窘"去做慢性"心理自殺"。讓我們從"心理牢籠"中自行解脫出來吧,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不足。敢於去接受缺憾,更要積極去彌補我們的遺憾。給自己樹立起自信心,做到力爭上遊,努力向前躍進。 我們會發現經過自己的努力我們的心理會變的無拘無束。 挑戰自我,拒做思想的奴隸 「有些人被灌輸慣了,就忘了自己還能思考」。 沒錯,被奴化是自覺自愿的。要知道,沒有警覺心的人,馬上就會被他人利用。 1. 多讀書,各種各樣的書,不要遠離他們企圖讓你厭惡的書; 2. 我有立場,想好自己的立場再看貼,時刻緊記著:我看他的貼子,我是在了解資訊,並非在受教育; 3. 每天要回想自己的初衷,你可以背叛一個國家,但切不要背叛自我; 4. 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你要看看自己思想的軌跡的變化,否則有昨天你還愛上一個猶太姑娘明日你竟然親自投上希特勒一票; 5. 多點生活的體驗,書上網路上的知識並不能讓你成為一個完人,那些只生活在紙上和屏幕上的事物,並不真切,你要時常不經意地走進這個社會的一層層剖面,你要罵它,你要愛它,就要了解它。 要能自用思想才不會作書本的奴隸 求學應抱為學問而學問,為真理而真理的態度,亦即學者的態度。一個人不可因為將來目的在作實際的政治工作,因而把學問當作工具。 (一)邏輯的方法: 邏輯與數學相依為命,邏輯方法大都采自數學方法,特別幾何的方法。邏輯方法即是應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思想的概念,來理解自然與人生的事實。邏輯方法的目的在能給我們有普遍性、有必然性、有自發性的知識。換言之,邏輯方法要給我們堅實可靠、顛仆不滅、內發而非外鑠的知識。必定要這種知識才夠得上稱為科學知識。 (二)體驗的方法: 體驗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體察外物,去反省自己。要了解一物,須設身處地,用同情的態度去了解之。體驗法最忌有主觀的成見,貴忘懷自我,投入認識的對象之中,而加以深切沉潛的體察。體驗本身即是一種生活,一種精神的生活,因為所謂體驗即是在生活中去體驗,離開生活更無所謂體驗。體驗法即是教人從生活中去用思想。 體驗法是要人虛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內在本質或命脈,以領會欣賞其意義與價值,而不從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寫或概觀。體驗是一種細密的、深刻的、親切的求知方法。體驗即是「理會」之意。所謂理會即是用理智去心領神會。此種方法,用來體察人生,欣賞藝術,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創造,特別適用。宋儒最喜歡用體驗。宋儒的思想可以說皆出於體驗。而朱子尤其善於應用體驗方法以讀書。他所謂「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深沉潛思」、 「優遊玩索」皆我此處所謂體驗方法。 三)玄思的方法: 所謂玄思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求形而上學的知識的方法。此種思想方法,甚為難言。最簡易的講來,可以謂為「由全體觀部分,由部分觀全體」 之法,也可以稱為「由形而上觀形而下,由形而下觀形而上」之法。只知全體,不知部分,則陷於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體,則限於支離瑣碎。必由全體以觀部分,庶各部分可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爭執矛盾。必由部分以觀全體,庶可見得部分的根本所寄,歸宿所在,而不致執著一偏。全體有二義,一就復多的統一言,全體為萬殊之一本。一就對立的統一言,全體為正反的綜合,矛盾的調節。全體與部分息息相通,成為有機的統一體。 譬如,由正而反而合的矛盾進展歷程,即是由部分觀全體的歷程。反之,由合,由全體以解除正反的矛盾,以復回雙方應有的地位,即是從全體觀部分的歷程。譬如,讀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觀全體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釋一字一句應有的含義,便是由全體觀部分之法。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事物之本末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就是能由部分而達全體,由支節達貫通,由形而下的一事一物而達形而上的全體大用。又朱子復能由太極之理,宇宙之全,而觀一事一物之理,而發現本末精粗,條理井然,「枝枝相對,葉葉相當」。這就是由全體觀部分而得到的境界。 掙脫思想枷鎖 1.做人,為什麼要過於執著?! 2.做人,幹嗎為難自己?! 3.做人,先要相信自己: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4.做人,依靠自己: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艱辛取得。我們實在不該抱怨命運。 5.做人,要量力而行: 6.做人,記得反省自己:籃球教練不上籃球場,閉著眼睛也可以主導一場完美的勝利 7.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還有潛力沒發揮。」 8.做人,要活在當下。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我們是自己思想與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人為什麼總是常常不快樂,是因為人們總認為它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個由外向內的過程,如果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實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我們是自己思想與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做想做的事情,唱愛唱的歌,看喜歡的書,多一點開心,少一點煩惱。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斷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遊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階段,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感恩的心態,才能找回真實,獨特的自我。 人最需要的思想是自己的思想 蒙田說過:「人類的最大任務就是學會成為自己的主人。」可是,現實中的絕大部分人類卻淪為「他人意志」(思想和文化)的奴隸或者淪為「物質」(金錢和權力)的奴隸。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不懂得如何來認識自己,「我自己是誰」從來都沒有人想過。中國人只會迷信聖賢言,只有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違背聖賢的教導。換言之,中國的教育模式是效法的模式,而不是教育人從獨立思考中「成為你自己」。 效法的教育模式,在中國的鄉土社會,因其社會環境基本上是靜態的,沒有什麼大的動態,人與人之間抱守聖賢的教條主義,是不會發生什麼太大的衝突,但也決不會有什麼文明的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歷史事實,我在此就不再多講什麼了。 西方人自古以來都在追求「認識你自己」的思想,他們求知的目的也是「成為你自己」。換言之,就是他們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社會的中國人卻沒有。即使今天的中國教育模式仍然是效法的,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謂的應試教育。人們學習的最大目的是應付考試,而這個知識對我自己的思想有什麼意義?我真的了解它的意義嗎?一般人都不會去思考;因為他們求學的目的是背記標準答案的,背死了標準答案就可以升學拿到學位。這是人造成人生悲劇的主要根源。 中國的教育模式教育出來的人,是嚴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他們的癥狀表現為道聽途說,盲從,跟風。他們從來不懂得問一問自己這個東西對我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我搞懂了沒有。比如今天我在天涯社區的「關天茶舍」批評的那幾個網友,他們因為我寫了批判孔孟之道是奴役之道的文章而一路批評我的觀點。我歡迎思想的碰撞,也歡迎別人的批評,可是他們說來說去,卻沒有一句話不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簡明扼要地說就是胡扯。這是網路的便利,讓那些不懂裝懂的人有可足夠表演的舞台,也讓那些對我進行造謠的和謾罵的無恥之徒有了發揮的舞台。這讓我感受不到一點思想碰撞的味道,只有吵架的無聊味道。 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人,是很不幸的,他要麼淪為他人意志的奴隸,要麼淪為物質的奴隸,而從來不懂得獨立思考一下自己是誰的問題。比如有人看到孔孟之道滿嘴仁義道德的話,很喜歡。這種人的向善精神是很可敬的,可是這種人這種沒有自己思考能力而淪為他人意志的奴隸的向善精神是很可悲的,甚至是很可怕的。(不信你問希特勒時代的德國民眾,他們會很肯定地告訴你是很可怕的)因為這種人根本不懂孔孟之道的本質是奴役制度,是不自由、不平等、不博愛的,他們只是覺得孔孟滿嘴的仁義道德實在好聽。這好比說奴隸主對奴隸說:「你賣力幹活是很光榮的」,這道理是一樣的。奴隸受到奴隸主這番表揚後,樂得屁顛屁顛的;可事實是奴隸不知道當他賣力幹活的時候,奴隸主正在剝削他的勞動成果。《動物莊園》里的拿破崙豬深諳此道,動物莊園里的動物也愛聽他的漂亮話。 有人覺得拿破崙 是有自己思想的人,其實拿破崙也沒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是物質的奴隸。他一心想得到的是物質而沒有考慮到自己:「我是一個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整天在煞費苦心地搞得那些罪惡行為對自己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物質永遠是人的身外之物,它們是被人利用來追求幸福人生的東西,而不是用來攀比或者製造仇恨的東西。可是,拿破崙豬並不懂這些,他迷失了自己,沒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是追求自己根本用不著的物質來滿足自己愚蠢的慾望;結果他使自己的靈魂在罪惡中造成自己與他人只有仇恨和欺騙,而沒有愛心與真誠。一個人沒有愛心和真誠是不會得到幸福的,即使他有再多的物質來偽裝自己的生活,因為愛心和真誠是人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門票。 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他是不會做他人意志的奴隸,也不會做物質的奴隸,而是認識他人意志的好與壞和利用物質來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人不能按照一種定勢思維去經營自己的人生,那樣,怎麼也走不出自己為自己設置的牢獄,終生與成功無緣。 想想看,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讓你擁有自由? 相信自己,可以挑戰極限,為生命累積寶貴的財富。 心態決定一切 詩人王國真說:心睛的時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這就是說:心態決定一切——積極的心態會帶來積極的結果,保持積極的心態,你就可以控制環境,反之環境將會控制你。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控制風向,但你可以改變帆向;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要想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就要學會積極的思考。人的視覺和思維都是有盲點的,看見消極的一面就看不見積極的一面,我們要像調台的旋鈕一樣把它調到積極的位置,經常閱讀和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將有利於你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將有利於我們剷除恐懼和自卑感。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要不斷地吸取周圍的營養,要不斷地改自己的生命之樹澆水施肥,同時還要不斷調整心態使其始終處於生長期——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所以,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周圍的朋友,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要捨得對自己的大腦投資,不斷充實自己。因為這種投資是世界上最合算的投資,它將以十倍、百倍的價值給予你回報。 別做一個心理奴隸 現代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著自己憎惡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歡的環境里,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扮演著「心理奴隸」的角色。 行走職場,你經常覺得戰戰兢兢、垂頭喪氣、畏首畏尾嗎?那麼很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心理奴隸」。 所謂「心理奴隸」,實際上是在形容一些職場人被某種死板認知或理念束縛後困頓不安的生存方式。他們背負著各式各樣的精神負擔,然後將自己陷入條條框框中舉步維艱又茫然無措。但是,職場專家告訴我們,這些「心理奴隸」完全可以通過科學方法,打破心靈上的重重枷鎖,重新獲得職場上如魚得水的自由。 第一類:「別人怎樣想」的奴隸 這種「心理奴隸」是最普通的,對創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壞性,多見於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說話,別人就會認為我愛出風頭」,「我做那件事,別人會嘲笑我 」……這種「別人」式的想法,使之成為「別人」的奴隸。大部分的「心理奴隸」不僅被「別人怎樣想」所奴役,還會去傾聽不夠資格的人的忠告,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鄰居、親戚、同事的熱心忠告使他們不僅不相信自己的判斷,甚至會盲目聽信這些五花八門的忠告。 對策: 1. 如果你在模仿他人之後能感覺到快樂,不妨儘力去模仿。否則,你就應該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只要不違反社會規範,不傷害別人及社會,就可以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2. 理智地面對別人的另眼相看、批評指責。 3. 與不聽信閑言碎語,且敢作敢為、樂於助人、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4. 人人都有「難念的經」,每個人都有不少的問題要應付,你如此,別人也如此。 第二類:「註定失敗」的奴隸 這種類型的「心理奴隸」,缺乏自我意識,認為自己很渺小,無法真正看清自己。他們經常抱怨「我沒有好機會」、「我將會失敗」、「周圍的人都在跟我作對」、 「領導沒有看重我」……其實,思考本身就能左右事情發展,當一個人想要怎樣時,他就真會變成那樣。想要戒煙的人如果告訴自己「我無法戒煙」,那麼他永遠也戒不了煙。「我註定會失敗」式的奴隸,需要思想有所轉變才行。 對策: 1. 思想中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永遠不會說出口的,經常使用良好的、積極的、建設性的辭彙暗示自己,才能增強自信心。 2. 腦子裡經常想著「我將要成功」、「我是一位勝利者」,這會增強必勝的信念,並努力尋找各種「有助於成功」的方法。 第三類:「為時太晚」的奴隸 這種「心理奴隸」通常認為,在某一年齡階段時應當做這種事情,到另一年齡階段時,就應當做另一種事情了。如有的人認為自己「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進退維谷,騎虎難下,只得聽天由命,得過且過」。有的人認為自己26歲已經太大了,無法再進大學深造,有的人認為自己50歲了,無法再婚。 對策: 1. 不要理會「年齡的限制」,並從生活中尋找鮮活的榜樣。 2. 不能苟且偷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 第四類:「安全感」的奴隸 許多人寧願吃「大鍋飯」也不願改革,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隸,缺乏有控制的想像能力是「安全感」奴隸的共同心理特徵。其實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人類之所以生存、發展,就是不斷奮鬥、消除不安全因素的結果。 對策: 1. 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2. 因為有風險才會有攀登;有困難才會有突破;有壓力才會有奮起;有風浪才會有搏擊。因此要學會面對種種困難、意見和未知的事物,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第五類:「過去錯誤」的奴隸 心靈被過去的失敗創傷所控制,害怕任何新的嘗試是其主要特徵。他們因失敗而灰心喪氣,不懂得從各種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他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做「過去錯誤」的奴隸,會損害人的探索能力,就像把自己關在過去的牢籠里,裹足不前。 對策: 1. 將失敗看成一種投資,就不覺得損失了。有人說愛迪生為了造出第一個實用的電燈泡失敗了9999次,但他本人認為自己發現了9999種無法適用的方法。 2. 如果能及時覺察出錯誤,那根本就不能算是錯誤。因此不要把錯誤看得太重,更不要灰心喪氣。 3. 如果能認真分析各種損失,並學會如何從中獲益,損失就轉化為一件好事,最終你就會體會到勝利感和成功感。 三大秘笈讓你不做情緒的奴隸 要具備思辨的能力。世上沒有不合理的現象,只有不合理的眼光。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處理失當,就是沉重的人生包袱、人生枷鎖;處理得當,就是寶貴的人生閱歷、人生財富。壓力可以變成助力,煩惱也可以化為菩提!始終關注生活的積極面,逐步清除情緒的沙塵暴。 要進行理智的選擇。人人都有不良情緒,關鍵是如何應對。遠離產生不良情緒的現場,這是「避療」。向至愛親朋傾訴煩惱,這是「語療」。分散注意力以轉移情緒指向,這是「移療」。凡事三思而行、謀定而動,這是「思療」。在行善中體現價值,這是「善療」。每天開懷大笑十次,這是「笑療」。總之,要做情緒的主人,決不做情緒的奴僕! 要培養感恩的心態。要像韋唯唱的那首《感謝》那樣,用感恩的心態來面對一切:「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謝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感謝蒼穹藏理想幻夢,感謝時光長留永恆公正。」只有學會感謝生活、賞識別人,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樂天派。 實際上,任何人終其一生都存在一個如何管理情緒的難題。我們也許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隨時保持最佳情緒,就像一條魚,自由自在地遨遊於社會、家庭、生活的汪洋大海。
推薦閱讀:
※孟子思想 聽雨軒sjh
※佛教的道理到目前為止是代表人類的最高智慧嗎?
※感同身受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謊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法度思想
※提高自己的能力需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