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PMA -- 7.建立自信心

建立自信心

成功者就是那些擁有堅強信念的普通人。成功的程度決定於你的信念程度。永遠不要總被自己的缺點所迷惑。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你應該學會自信。

第一節 要有成功的信念

心存疑惑,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會成就事業;認為自己不能的人,一輩子一事無成。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 成功~ 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人人都想要成功。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過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人某種情況。最實用的成功經驗,可在聖經的章節中找到,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真正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移山」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象阿里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把山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希望」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希望」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實現你的目標。但是,拿破崙希爾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關於信心的威力,並沒有什麼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過程是這樣的: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產生了能力、技巧與精力這些必備條件,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開始新的工作,他們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階層,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功果實。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不具備必需的信心與決心,因此他們無法達到頂點。也因為他們相信自已達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巔峰的途徑,他們的作為也一直只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成功。他們抱著「我就要登上巔峰」(這並不是不可能的)的積極態度來進行各項工作。這批年輕人仔細研究高級經理人員的各種作為,學習那些成功者分析問題和作出決定的方式,並且留意他們如何應付進退。最後,他們終於憑著堅強的信心達到了目標。

信心是成功的秘訣。拿破崙曾經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志在成功。」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拿破崙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當然,成功也就與他無緣。信心不僅能使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成為巨富,也會使一個演員在風雲變幻的政壇上大獲成功,美國第四十屆總統——羅納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這個訣竅的人物。

里根是一個演員,卻立志要當總統。從22歲到54歲,羅納德·里根從電台體育播音員到好萊塢電影明星,整個青年到中年的歲月都陷在文藝圈內,對於從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沒有什麼經驗可談。這一現實,幾乎成為里根涉足政壇的一大攔路虎。然而當機會來臨,共和黨內和保守派和一些富豪們竭力慫恿他競選加州州長時,里根毅然決定放棄大半輩子賴以為生的影視職業,決心開闢人生的新領域。

當然,信心畢竟只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若離開了自己所據有的條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託,難以變希望為現實。大凡想有所作為的人,都須腳踏實地從自己的腳下踏出一條運行的路來。正如里根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並非忽發奇想,而是與他的知識、能力、經歷、膽識分不開的。有兩件事樹立了里根角逐政界的信心。

一是當他受聘通用電氣公司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辦好這個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聯合企業的電視節目,通過電視宣傳、改變普遍存在的生產情緒低落的狀況,里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時間巡迴在各個分廠,同工人和管理人員廣泛接觸。這使得他有大量機會認識社會各屆人士,全面了解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人們什麼話都對他說,從工廠生產、職工收入、社會福利到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稅收政策等等。里根把這些話題吸收消化後,並通過節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來,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為此,該公司一位董事長曾意味深長的對里根說:「認真總結一下這方面的經驗體會,為自己立下幾條哲理,然後身體力行的去做,將來必有收穫。」這番話無疑為里根產生棄影從政的信心埋下了種子。

另一件事發生在他加人共和黨後,為幫助保守派頭目競選議員,募集資金,他利用演員身份在電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可供選擇的時代」的演講。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獲成功,演說後立即募集了一百萬美元,以後又陸續收到不少捐款,總數達六百萬美元,《紐約時報》稱之為美國競選史上籌款最多的一篇演說。里根一夜之間成為共和黨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縱政壇的幕後人物的注意。

這時候傳來更令人振奮的消息,里根在好萊塢的好友喬治·墨菲,這個地道的電影明星,與擔任過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新聞秘書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竟選加州議員。在政治實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喬治·墨菲憑著38年的舞台銀幕經驗,喚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觀眾們的巨大熱情,意外地大獲全勝......原來,演員的經歷,不但不是從政的障礙,而且如果運用得當,還會為爭奪選票贏得民眾發揮作用。里根發現了這一秘密,便首先從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五官端正,輪廓分明的好萊塢「典型的美男子」的風度和魅力,還邀約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畫家等藝術名流出來助陣,使共和黨競選活動別開生面,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觀眾。

然而這一切在里根的對手、多年來一直連任加州州長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卻只不過是「二流戲子」的滑稽表演。他認為無論里根的外部形象怎樣光輝,其政治形象畢竟還只是一個稚嫩的嬰兒。於是他抓住這點,以毫無政治工作經驗為實進行攻擊。殊不知里根卻順水推舟,乾脆扮演一個純樸無華、誠實熱心的「平民政治家」。里根固然沒有從政的經歷,但有從政經歷的布朗恰恰纔有更多的失誤,給人留下把柄,讓里根得以輝煌。二者形象對照是如此鮮明,里根再一次越過了障礙。幫助他越過障礙的正是障礙本身——沒有政治資本就是一筆最大的資本。因而每個人一生的經歷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將經歷視為實現未來目標的障礙,有的人則利用經歷作為實現目標的法寶,里根無疑屬於後者。

就在里根如願以償當上州長問鼎白宮之時,曾與競爭對手卡特舉行過長達幾十分鐘的電視辯論。面對攝像機,里根發揮出淋漓盡致的表演效果,時而微笑,時而妙語連珠,在億萬選民面前完全憑著當演員的本領,佔盡上風。相比之下,從政時間雖長,但缺少表演經歷的卡特卻顯得相形見絀。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經歷,但堅定的信心使他們能通過搜尋薄弱環節和隱藏著的「門」,或通過總結教訓而更有效地謀取成功。

有人說是里根鴻運高照,其實,里根的鴻運通常都是他信心堅定的結果。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也無疑顯示了一個權力愛好者的品格,他曾下令出兵格瑞那達,並空襲利比亞。但這個西部牛仔性格的一代的君王,並非一個缺乏自製的權力癮君子,他明白「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並堅信防禦能力,因而提出了戰略防禦計劃。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衛克高峰會議上提出了武器裁減計劃,試圖使里根放棄戰略防禦構想。若里根反對,就顯得他對和平毫無誠意。里根素來在談判桌上表現得很有鳳度,他強抑怒火,退出了談判。但他並未退縮,繼續與蘇聯人周旋,利用蘇聯不斷壞死的經濟迫使對方讓步。最後,戈爾巴喬夫屈服了,簽訂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核裁軍條約。通過里根的經歷,我們可以感覺到: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事業有成,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

信心對於立志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說:成功的慾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擁有了這一慾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便會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感倩」。它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其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為「一個人心理建築的工程師」。在現實生活中,信心一旦與思考結合,就能激發潛意識來激勵人們表現出無限的智慧的力量,使每個人和慾望所求轉化為物質、金錢、事業等方面的有形價值。

在每一個成功者或巨富的背後,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信心在支持和推動著他們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所以,拿破崙·希爾可以肯定地說:

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奇蹟。信心是創立事業之本。

不計辛勞,勇往直前,定讓你的人生大放異彩。

第二節 自信可以克服萬難

信心的力量驚人,它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結局。充滿信心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

拿破崙·希爾認為:「信心是『不可能』這一毒素的解藥。」

拿破崙·希爾曾說:「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當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的成功車輪,你就可平步青雲,無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嶺。」克服眼不能看、耳不能聽、聽不能說三重痛苦,終生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被稱為「奇蹟人」的海倫凱勒成功的一生,無疑是這話的最好印證。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孩,能看、能聽,也會咿呀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又瞎又聾的小啞巴——那時她才19個月大。生理的劇變,令小海倫性情大變。稍不順心,她便會亂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人口裡;若試圖去糾正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直是個十惡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餘,只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

所幸的是,小海倫在黑暗的悲劇中遇到了一位偉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著不幸經歷的女性。她10歲時,和弟弟兩人一起被送進麻省孤兒院,在了孤兒院的悲慘生活中長大。由於房間緊缺,幼小的姐弟倆只好住進放置屍體的太平間。在衛生條件極差又貧困的環境中,幼小的弟弟6個月後就夭折了。她也在14歲得了眼疾,幾乎失明。後來,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學校學習凸字和指語法,便作了海倫的家庭教師。

從此,沙莉文女士就與這個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鬥爭開始了。洗瞼、梳頭、用刀叉吃飯都必須一邊和她格鬥一邊教她。固執已見的海倫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身反抗著嚴格的教育。然而最終,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個月的時間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絕對沉默世界裡的海倫溝通的呢?

答案是這樣的,自我成功與重塑命運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與愛心。關於這件事,在海倫·凱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書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寫:一位年輕的復明者,沒有多少「教學經驗」,將無比的愛心與驚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聾全啞的小女孩身上——先通過潛意識的溝通,靠著身體的接觸,為她們的心靈搭起一座橋。接著,自信與自愛在小海倫的心裡產生,使她從痛苦的孤獨地獄中拔救出來,通過自我奮發,將潛意識那無限能量發揮,步向光明。就是如此;兩人手攜手,心連心,用愛心和信心作為「藥方」,經過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掙扎,喚醒了海倫那沉睡的意識力量。

一個既聾又啞且盲的少女,初次領悟到語言的喜悅時,那種令人感動的情景,實在難用筆述。海倫曾寫道:「在我初次領悟到語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興奮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沒其它人,可以感覺到我當時的喜悅吧。」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倫,憑著觸覺——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學會了與外界溝通。她10多歲一點,名字已傳遍全美,成為殘疾人士的模範。1893年5月8日,是海倫最開心的一天,這也是電話發明者貝爾博士值得紀念的一日。貝爾博士這位成功人士在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國際聾人教育基金會,而為會址奠基的正是13歲的小海倫。

若說小海倫沒有自卑感,那是不確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運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樹起了顛撲不滅的信心,完成了對自卑的超越。小海倫成名後,並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這個20歲的學習了指語法、凸宇及發聲,並通過這些手段獲得超過常人的知識的姑娘,進人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發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興奮異常,不斷地重複說:「我已經不是啞巴了!」4年後,她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著了7冊書;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海倫的觸覺極為敏銳,只需用手指頭輕輕地放在對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把手放在鋼琴、小提琴的木質部分,就能「鑒賞」有樂。她能以收音機和音箱的振動來辨明聲音。又能夠利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對方的喉嚨來「聽歌」。如果你和海倫·凱勒握過手,5年後你們再見面握手時,她也能憑著握手來認出你,知道你是美麗的、強壯的、體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滿腹牢騷的人。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聖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信心,充滿熱忱。她喜歡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騎馬。她喜歡下棋和用撲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編織來消磨時間。

海倫·凱勒,身為一個三重殘廢,她憑著她那堅強的信念,終於戰勝自已,體現了自身價值。她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沒有成為政界偉人,但是,她所獲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還要大。第二次大戰後,她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迴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身體殘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一個不「信」任自己「心」靈力量的人,不懂愛護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聽目能見,也不會有什麼成就;海倫·凱勤既盲且聾,但她「信」任自己的「心」靈力量,愛護自己,推己及人,於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開了,創造了物質的財富也創造了心靈財富。對此,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崙和海倫凱勒。

身受盲聾啞三重痛苦,卻能克服它並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倫·凱勒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說明了什麼問題呢?拿破崙希爾給我們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信心是心靈的第一號化學家。當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潛意識會立即拾起這種振撼,把它變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轉送到無限智慧的領域裡促成成功思想的物質化。」

的確:心存疑惑,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

第三節 恐懼是意志的地牢

自信是一種意念,是一種意志,恐懼則是意志的地牢。

1. 恐懼是意志的地牢

恐懼是信心的敵人。恐懼有許多種,拿破崙希爾指出,恐懼主要有6種:①恐懼貧窮;②恐懼批評;③恐懼健康不佳;④恐懼失去愛;⑤恐懼失去自由;⑤恐懼年老。

恐俱的理由有無數種,但最可怕的是對貧窮和衰老的恐懼。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用奴隸一般加以驅使,因為我們對貧窮十分恐懼所以,我們希望積聚金錢以備年老之需。這種普遍的恐懼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壓力,促使我們過度勞累身體,反而給我們帶來了我們所極力要避兔的那樣東西。

看到一個人剛剛達到生命旅程中的第40個年頭——達到這個年齡之後,他才算剛剛心理成熟——卻又不斷壓迫自己,這真是一大悲劇。一個人長到40歲時,只是剛剛進人一個能夠看清楚、了解及吸收大自然奧秘的年齡而已。大自然的奧秘是寫在森林、潺潺小溪及男女老少的臉孔上的。然而,這種可怕的恐懼感卻對他壓迫得如此歷害,以至於使他變得盲目並迷失在各種衝突與慾望的糾纏中。

人類最無可彌補的一種損失就是,不知道可以經由一種明確的方法,可使普通的任問人發展出充分的自信來。青年男女在受完他們的教育之前,竟然沒有一位老師能夠把這種已知的發展自信心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實在是人類文明一項無可估計的重大損失,因為,對自已缺乏信心的人,並不能算作已受過正常的教育。在恐懼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達成任何有價值的成就的。有一位哲學家寫道:「恐懼是意志的地牢,它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企圖在裡面隱居。恐懼帶來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劍,偽善者用它來刺殺靈魂。」

在拿破崙希爾用來撰寫成功學書籍的打字機前面,懸掛著一個牌子,其上用大寫字母寫下了下面的一些字句:「日復一日,我在各方面都將獲得更大的成功。」一名懷疑者在看到這個牌子之後,問拿破崙希爾是否真的相信「那一套」。拿破崙希爾回答說:「我當然不相信。這個牌子『只不過』協助我脫離了我本來擔任礦工的那個煤礦坑,並替我在這個世界裡謀得一席之地,使我能夠協助10萬人力爭上遊,在他們思想中灌輸與這個牌子內容相同的積極思想。所以我何必相信它呢?」這個人在起身準備離去時,說道:「好吧,也許這一套哲學有它的一點道理,因為,我一直害怕自己會成為一名失敗者,到目前為止,我的這種恐懼可說已經徹底實現了。」

你若不是逼迫自己走向貧窮、悲哀與失敗,就是正引導著自己攀向成功的最高峰,這完全取決於你是採取哪一種想法。如果你要求自己獲得成功,並配合採取各種明智和行動,那麼,你一定會獲得勝利。

2.恐懼如何生根

恐懼是一種全球性的消極心理,它到處壓迫著人們。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恐懼中,有很多是年幼時,當某種價值觀受到威脅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l、「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可以歸咎於小時候所受到的批評。這些批評則來自父母、親戚或教師,而最嚴重的是我們同輩夥伴的批評。這些批評把我們和錯誤連結在一起。我們不妨聯想一番,幼年時期,如果我們犯錯誤或失敗時,父母的反應是什麼?「壞孩子」、「淘氣鬼」、「再不乖,就趕你出去」、「不聽話,壞人來了就把你賣給壞人」。父母一時無心的責備,無形中等於給孩子的行為貼上了標籤。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並無認知能力,於是造成了行為與觀念的混淆,而導致不安的後果。人學後玩伴又會給你取些綽號:「大頭」、「四腿田雞」、「糊塗蟲」、「竹竿」、「雀斑」、「胖子」、「暴牙」。

一個人上了大學或進入了社會,情況並未改善,這時經常被別人批評:「無聊」、「刻薄」、「呆板」、「假認真」、「頑固」、「粗野」、「虛偽」、「激進派」。在充滿挫折、消極的綽號以及各種批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經常會成為吹毛求疵的成年人,缺乏足夠的自尊。「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因此成為「害怕變化」。他們隨波逐流,追求與社會制度相配的安全與地位,不敢「輕舉妄動」。「害怕變化」最後變為「害怕成功」。在我看來,「害怕成功」和「害怕被拒絕」是同出一轍。

2、「害怕成功「之所以充斥在我們的社會中,原因在於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嬰兒一直被撫抱,接著孩子開始知道,有許多事情是做不好的,有許多事情是不應當去做的。孩子也從電視中看到,許多演員在戲中互毆、廝殺、破壞別人的生活等等......但每當節目終了,一切也就恢復正常了。這種種變化,在孩子心中都印下深刻的痕迹。未成年的孩子在踏人社會前,都是住在家中。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父母相偕外出工作。家,成了每天住宿的旅館。孩子們今天的遭遇,比起當年父母未踏人社會前的遭遇惡劣許多。由於人口的膨脹,住的往往都是十幾層的住宅,住宅旁是大馬路活動空間狹窄,以至孩子自小養成凡事將就的心態。

在所有這些令人泄氣的現象中,還有一種現代流行的反常行動,父母在子女年幼時因為工作的緣故無法盡心照顧愛護子女,因此在父母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內疚,他們往往用金錢來彌補自己的不安,藉此換取孩子的愛。他們還對孩子作了微妙的暗示和提醒:「既然我們對你的前途作了這些重大的犧牲,你將來一定要好好乾,一定要勝過別人,絕對不能失敗。」結果使孩子產生了「害怕成功」的後遺症,甚至對任何嘗試都恐懼。它的特點就是拚命為自己做合理的解釋。以及盡量地拖延。「我無法想像自已獲得成功。」「我按照他們通知的。在早上8點30分就去應徵,但我到了那幾,應徵的隊伍已經排滿了半條街道,所以,我就離開了。」「我很願意做這件工作,但是我沒有足夠的經驗......。」「我會把那件事辦妥的,只要我有充分的時間.....在我退休之後。」

大多數人都了解,只要運用想像力,就能發揮創造力。他們都曾經閱讀過一些偉人傳記,這些偉人本來也都是普通人,他們都是克服重大的缺點與障礙之後,才成為偉大的人物。但他們卻無法想像這種情形會發生在自已身上。他們使自己安於平凡或失敗,並在希望與嫉妒中度過一生。他們養成了回顧過去的習慣(加強了失敗的意念);並且幻想同樣的情形會再出現(預測失敗)。由於他們受制於別人所訂下的標準,因此經常把目標放得高不可及。他們既不相信夢想能夠真正實現,也未充分準備有所成就,因此,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失敗已固定在他們的自我心態中。就在事情似乎已有突破或直正有進展的時候,他們卻把它弄砸了。

事實上,對成功的恐懼感,使他們拖延了成功所必須的準備工作以及創造的行為。而為失敗所找出的合理解釋,正好可以滿足這種微妙的感覺:「如果你們也經歷我的遭遇,你們也不會有所進展的。」

3.怎樣排除恐懼

我們應該如何糾正錯誤的思想,並協助其他人克服這三大恐懼?以下是拿破崙·希爾用於教育員工,指導子女的具體方法:

(一)把個性和他的表現分開

和其他人溝通時,要把他的行為或表現,與個性或身份絕對分開來。

錯誤:「你是個騙子。」

正確:「你的說法和我所想的不同;我們一起來檢討一番。」

錯誤:「根據你的主管報告,你很懶,工作效率也差。」

正確:「你的主管和我深信,你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我能幫忙的話,請盡量提出來。」

錯誤:「除非你用功讀書,否則你永遠上不了大學。象這種成績單,只能找到一個掃街的工作。」

正確:「看了你的成績單,雖然我無話可說,但是我知道你本來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成績。我到你學校去了一趟,和你的導師及幾位老師談過話,他們深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績。我也相信你辦得到。我愛你,我知道你一向儘力而為,這一點最重要。我很關心你的生活,你需要我幫助你嗎?」(上面這段長長的答案,是拿破崙·希爾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和他實際的交談)。結果,由於拿破崙希爾對孩子表示關切之情,而且把他的表現(成績)和他本人(孩子)分開而論,因此他的成績進步神速;同時,在拿破崙希爾不斷打氣之下,他最後成了模範生,並且不停地進步。

(二)批評表現,稱讚表現者

責備某個人的某種表現之後,應該立即對這個受責者加以稱讚一番。

錯誤:「你幾乎趕不上所有的生產進度,如果你繼續下去,今年,我們這一部門將會虧本。」

正確:「要在限期內達到生產量,就全靠你了。我們這一部門必須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轉虧為盈。我盼望你發揮更大的直接影響力。順便提一提,由於你的幫助,我們的產品質量極佳,這使我很高興。謝謝你。」

錯誤:「如果你再象目前這樣子,每個周未到俱樂部去喝個爛醉,那麼,我也要到別處去,再也不管你了。」

正確:「我們下個周未何不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去看看我們一直在討論的百老匯戲劇。我打電話去問過了,周未晚上還有票。和你共享一下有意義的時光。」。

錯誤:「對於你的防守表現,我無話可說,但你必須更專心一點,不要再漏掉那些邊線自由投射了。漏掉自由投射,往往就輸掉一場比賽。」

正確:「自由投射得分比例高的球隊,才會贏球。這些很容易得分,因此我們必須盡量去爭取。從下一周開始每天安排15分鐘,練習自由投射,而你的防守真是厲害無比。」

(三)在私下譴責個人的表現

如果稱讚的對象是團體中的某一個人,最好也在私下加以稱讚。公開譴責是最壞的懲罰方式。會傷害個人的自尊,引起個人對成功與被拒絕的恐懼。公開稱讚某人,將會引起員工之間的嫉妒或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不和,特別是明顯的比較,更是如此。最有效的稱讚方式是面對面、私下進行,而且要在受稱讚者事先未曾預料的情況下;另一種同樣有效的方式則是在一次眾人所關切的領獎儀式中進行。如此說來,有了價值觀念之後,恐懼就會消失。

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在每一行中,都會落在別人之後;反之,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將學會獨立,即使環境惡劣,也會出人頭地。被寵壞及溺愛的小孩,長大後變得貪婪。賦予挑戰與責任的小孩長大後有價值感與目標。生活在沮喪中的人,需要藉助煙、酒及藥物來振奮精神。

在樂觀中成長的小孩,長大後將會認為他們註定要功成名就的。在怨恨中長大的孩於,長大之後將著不到美與真愛。在愛中生活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將會把愛心分散給其他人,而且不懂得什麼是恨。如果我們不斷向人們提醒他們的缺點,那麼他們將會成為我們最不希望見到的那種模樣,但是,如果我們說:

「你能成為我們之中的一份子,我們真是太高興了。」那麼他們將會高興萬分,以身為我們中的一份子為榮。

第四節 自卑是自信的絆腳石

如果你們的生命中只剩下一個檸檬了,自卑的人說,我垮了,我連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然後他就開始詛咒這個世界,讓自己沉浸在可憐之中。自信的人說,從這個不幸的事件中,我可以學到什麼呢?我怎樣才能改善我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這個檸檬做成檸檬水呢?

1.自卑與自卑的產生

「成功者」與「普通者」的性格區別在於,成功者充滿自信、洋溢活力;而普通人即使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內心卻往往灰暗而脆弱。那麼,他們的共同點又是什麼呢?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卑感。

自卑是一種消極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自卑感就是個體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

1951年,英國有一位名叫弗蘭克林的人,從自己拍得極好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之後,他就這一發現做了一次演講。然而由於生性自卑,又懷疑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從而放棄了這個假說。1953年在弗蘭克林之後,科學家祆森和克里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分子結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從而標誌著生物時代的到來,二人因此而獲得了1962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可想而知,如果弗蘭克林不是自卑,而堅信自己的假說,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會以他的名字載人史冊。

可見,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緒的俘虜,是很難有所作為的。那麼。人們為什麼會產生自卑感呢?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A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出了自有創見性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出自於「自卑感」以及對於「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說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人類欲求的這種改進是無止境的,因為人類的需要是無止境的。所以人類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與永恆,也無法掙脫自然法則的制約,也許這就是人類自卑的最終根源。

當然,從哲學角度對人類整體狀況分析,人類產生自由是無條件的,不過,對於具體的個人,自卑的形成則是有條件的。從環境角度看,個體對自已的認識往往與外部環境對他的態度和評價緊密相關。這點早已為心理學理論所證實。例如某人的書法很不錯,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觸到的書法家和書法鑒賞家都一致對他的作品給子否定性評價,那就極有可能導致他對自己書法能力的懷疑,從而產生自卑。

阿德勒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會:他念書時有好幾年數學成績不好,在教師和同學的消極反饋下,強化了他數學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發現自己會做一道難倒老師的題目,才成功地改變了對自己數學低能的認識。可見,環境對人的自卑產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積極鼓勵、扶持寬容的氣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從主體角度來看,自卑的形成雖與環境因素有關,但其最終形成還受到個體的生理狀況、能力、性格、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及生活經歷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其意年經歷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童年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流失而逐漸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仍將頑固地保存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持久的影響力。所以,童年經歷不幸的人更易產生自卑。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孩提時,總覺得父母都比我們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賴父母;另一方方面,父母也會強化這種感覺,令我們不知不覺地產生了「我們是弱小的」這種感覺,從而產生了自卑。

良好的個人因素對自卑的克服有重大的影響,同時它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礎。面面俱到的優秀者、強者肯定與自由無緣,問題是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識、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個強者、優秀者,即所謂:「金無足尺,人無完人」。因此從理論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產生,幾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對此,拿破崙希爾講述了三個孩子初次到動物園的故事:

「當他們(三個孩子)站在獅子籠面前時,一個孩子躲在母親的背後全身發抖地說道:『我要回家。』第二個孩子站在原地,臉色蒼白地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我一點都不怕。』第三個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獅子並問他的媽媽:『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實上這三個孩子都已經感到自己所處的劣勢,但是每個人都依照自己的生活樣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現出了他們各自的感覺。」自卑感表現在哪一方面,表現為何種程度,是因人而異的,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實際上都存在自卑。

拿破崙·希爾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自卑感的表現形式和行為模式大致有如下幾種:

l、孤僻怯懦型。由於深感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謹小慎微」成了這類人的座右銘。他們象蝸牛一樣潛藏在「貝殼」里,不參與任何竟爭,不肯冒半點風險。即便是遭到侵犯也聽之任之,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或在絕望中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2、咄咄逼人型。當一個人的自卑感在最強烈的時候採用屈從怯懦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則轉為好爭好鬥方式:脾氣暴躁,動輒發怒,即便為一件微不足跡的小事也會尋求各種借口挑釁鬧事。

3、滑稽幽默型。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聲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這也是常見的一種自卑的表現形式。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費麗絲·蒂勒相貌醜陋,她為此而羞怯、孤獨自卑,於是運用笑聲,尤其是開懷大獎,以掩飾內心的自卑。

4、否認現實型。這種行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願意思考自卑情緒產生的根源,而採取否認現實的行為來擺脫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暫時解脫等方法。

5、隨波逐流型。由於自單而喪失信心,因此竭盡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惟恐有與眾不同之處。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放棄自己的見解和信念,努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始終表現出一種隨大流的狀態。

上述各種自卑心理的表現形式,都是對自卑的消極適應方法,也稱消極的「自我防衛」。心理學家實驗證實,消極的自我防衛,會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難和挫折的威脅上,因而往往難以用於「創造性的適應」,使自已有所作為。這是自卑的消極方面。

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常人,都會在某一些方面表現出優勢,在另一些方面表現出劣勢,也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環境的消極反饋。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劣勢和挫折都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導致自卑。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們善於運用調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斷消極因素的交互作用。一般情況下,成功者運用的調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認知法——就是通過全面、辨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認識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全知全能這樣一種現實。人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通過自身智力,努力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而不是片面的追求完美無缺。對自己的弱項或遇到的挫折,持理智的態度,概不自欺欺人,也不將其視為天塌地陷的事情,而是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現實,這樣便會有效地消除自卑。

2、轉移法——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活動中去,可通過致力於書法繪畫、寫作、製作、收藏等活動,從而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的自卑陰影,緩解心理的壓力和緊張。

3、領悟法——也叫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醫生幫助實施。其具體方法事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心態的深層原因,使自卑癥結經過心理分析返回意識層,讓求助者領悟到:有自卑感並不意味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於意識深處的癥結使然,讓過去的陰影來影響今天的心理狀態是沒有道理的。從而使人有「頓悟」之感,從自卑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4、作業法——如果自卑感已經產生,自信心正在喪失,可採用作業法。方法是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後便會收穫一份喜悅,然後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盡里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後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日標努力,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復和鞏固。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往往是在持續失敗的挫折下產生的,自信心的恢復和自率感的消除也得以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自信恢復一分,自卑的消極體驗就將減少一分。

5、補償法——即通過努力奮鬥,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成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就要設法予以補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是通過補償的方式揚長避短,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耳聾的貝多芬,卻成為了劃時代的「樂聖」;少年坎坷艱辛的霍英東,沒有實現慈母的期望成為一代學子,「不是讀書的材料」的他,後來卻在商界大展宏圖。許多人都是在這種補償的奮鬥中成為出眾的人的。古人云「人之才能,自非聖賢,有所長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故從這個角度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為「自卑」而傷惶,只要把握好自已,成功的路就在腳下。

2.補償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的法寶

自卑感較強的人,常常通過犧牲自己的權力而讓旁人來證實自己。自卑感的產生,往往並非認識上的差異,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是相信或假定自已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象某種人一樣」等。這種追求日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挫折,使自己更加抑制和自責。實際上,你自己就是你自已,不必「象」別人,也無法「象」別人,更沒有別人要求你「象」。因此,要想不被周圍的環境所俘虜,走出自卑,就需要敢於面對挑戰並迎接它、戰勝它、超越它。補償心理就是自卑心理的法寶。

什麼是補償心理呢?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機能)。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了克服這些偏差,於是從心理方面尋找出路,力求得到補償、自卑感愈強的人。尋求補償的願望往往也就愈大。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種「移位」(變位),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特徵、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動力,變成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而成就大業的本錢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補償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通過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拚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儘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乏作了全面補償,最後使他成了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貝多芬從小聽覺有缺陷,耳朵全聾後還克服自卑寫出了優美的《第九交響曲》。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份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你努力糾正或者以別的成就(長處)彌補這些不足。這些經歷將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自卑能促使成功,令人難堪的種種因素往往可以作為發展自己的跳板。所以,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能否從自我設置的陷阱里超越出來,而真正能夠解救你的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即所謂「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夠自救的人。」欲要擺脫自己心理或生理方面帶來的自卑感,就要善於尋找運用別的東西來替代、彌補這種自卑意識。

一代球王貝利通過補償心理克服自卑的經歷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示。球王貝利的名聲早已為世界眾多足球迷所稱道,但如果說,這位人名鼎鼎的超級球界曾是一個自卑的膽小鬼,許多人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時間倒退30年。「我為什麼總是這樣呆呢?」那時的貝利可一點也不瀟洒,當他得知自己已入選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竟然緊張得一夜未眠。他翻來覆去地想著:「那些著名球星們會笑話我嗎?萬一發生那樣尷尬的情形,我有臉回來見家人和朋友嗎?」他甚至還無端猜測:「即使那些大球星願意與我踢球,也不過是想用他們絕妙的球技,來反襯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們在球場上把我當作戲弄的對象,然後把我當白痴似地打發回家,我該怎麼辦?怎麼辦?」一種前所未有的懷疑心和恐懼使貝利寢食不安,因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分明自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憂慮和自卑,卻使他情願沉浸於希望,也不敢真正邁近渴求以久的現實。真是不可思議,後來在世界足壇上:叱吒風雲,稱雄多年,以銳不可擋的勇氣踢進了一千多個球的一代球王貝利,當初竟是一個優柔寡斷、心理素質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貝利終於身不由己的來到了桑托斯足球隊,那種緊張和恐懼的心情簡直沒法形容。「正式練球開始了,我已嚇得幾乎快要癱瘓。」他就是這樣在進一支著名球隊的。原以為剛進球隊只不過練練盤球、傳球什麼的,然後便肯定會當板凳隊員。哪知第一次,教練就讓他上場,還讓他踢主力中鋒。緊張的貝利半天沒回過神來,雙腿象長在別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滾到他身邊,他都好象是看見別人的拳頭向他擊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幾乎是被硬逼著上場的,而當他一旦邁開雙腿便不顧一切地在場上奔跑起來,他便漸漸忘了是跟誰在踢球,甚至連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習慣性地接球、盤球和傳球。在快要結束訓練時,他已經忘了桑托斯球隊,而以為又是在故鄉的球場上練球了......那些使他深感畏懼的足球明星們,其實並沒有一人輕視他,而且對他相當友善。如果貝利的自信心稍微強一些,也不至於受那麼多的精神煎熬。問題是貝利從小就太自尊,自視太高,以至難以滿足。他之所以會產生緊張和自卑,完全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顧考慮別人將如何看待自己,而且還是以極苛刻的標準為衡量尺度。這又怎能不導致怯懦和自卑呢?極度的壓抑會淹沒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天賦。通過忘掉自我,專註於足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正是貝利克服緊張情緒,戰勝自卑心理的法寶。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並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正在了他善於戰勝自己的軟弱。貝利戰勝自卑心理的過程告訴我們:盡量不要理會那些使你認為你不能成功的疑慮,勇往直前,拼著失敗也要去做做看,其結果往往並非真的會失敗。久而久之作會從緊悵、恐懼、自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醫治自卑的對症良藥就是:不甘自卑,發憤圖強,予以補償。學會自我補償,自卑的陰影就不會再將你糾纏。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處境不同,面臨的機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會相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實的感情來創造前程,這就是一個人的成就。所謂成就,無非揚長克短,儘力而為的結果。即使沒有成就,沒有建樹,只要你充分發揮了生命,人就享受了成功的人生。不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這星生命得以發揮的心理基礎。

另外,在自我補償的過程中,還須正確面對失敗。人的發展離不開失敗與成功。出於夫敗對人是一種「負性刺激」,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沮喪、自率。那麼,一個人一旦面對失敗,該如問自我解脫(補償)呢?拿破崙希爾認為:關鍵是要用理性的態度:

(1)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

(2)注意調整、降低原先不合實際的「目標值」,及時改變策略(方式)再作嘗試;

(3)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

(4)採用自我心理調適法,即採取一點「自我調侃」、「自嘲」之類的精神勝利法。

要使自己不成為「經常的失敗者」,就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雖然有時個體不能改變「環境」的「安排」,但誰也無法剝奪其作為「自我主人」的權利。應該說當今社會已大大增加了這方面的發展機遇,只要你敢於嘗試,勇於拼博,是一定會「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許多宏篇巨作由逆境而生,許多偉人由磨礪而出,就是因為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氣餒、不自卑的意志!有了這一點,就會掙脫困境的束縛,獲得使用生命的主動權。

此外,作為一個現代人,也應時刻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干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成功在失敗之中。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失敗就能領你進人一個新境界。

第五節 如何建立自信心

你心裡想什麼,就會成什麼。征服畏懼、征服自卑,建立自信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1.建立自信的方法

1、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教堂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面的座位是怎麼先被坐滿的嗎?大部份佔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面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2、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他想要隱藏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麼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目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是真的,毫不心虛。要讓你的眼睛為你工作,就是要讓你的眼神專註別人,這不但能給你信心,也能為你贏得別人的信任。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當大衛史華茲還是少年時,到鎮中心去是很大的樂趣。在辦完所有的差事坐進汽車後,母親常常會說:「大衛,我們坐一會兒,看看過路行人。」母親是位絕妙的觀察行家。她會說:「看那個傢伙,你認為他正受到什麼困擾呢?」或者「你認為那邊的女士要去做什麼呢?」或者「著看那個人,他似乎有點迷茫。」觀察人們走路實在是一種樂趣。這比看電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啟發性。

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繫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麼以自己為榮」的表白。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象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15分鐘內成功。」使用這種「走快25%」的技術,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滋長。

4、練習當眾發言。

拿破崙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目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

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出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口己足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無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目,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把心你會顯得很愚蠢,個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改。」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

5、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逍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癒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人你生氣。

拿破崙希爾講了個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天,我的車停在十字路口的紅燈前,突然『砰』的一聲,原來是後面那輛車的駕駛員的腳滑開剎車器,他的車撞了我車後的保險桿,我從後視鏡看到他下車,也跟著下車,準備痛罵他一頓。但是很幸運,我還來不及發作,他就走過來對我笑,並以最誠摯的語調對我說:『朋友,我實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誠的說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聲說:『沒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轉眼間,我的敵意變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會覺得美好的日子又來了。但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沒什麼用的,要露齒大笑才能見功效。我們常聽到:「是的,但是當我害怕或憤怒時,就是不想笑。」當然,這時,任何人都關人出來,竅門就在於你強迫自己說:「我要開始笑了。」然後,笑。要控制、運用笑的能力

2.行為端正才有自信

拿破崙希爾講述了他的一次親身經歷:「幾年前的某一天,我止批閱學生的考卷。一位叫保羅的學生的試卷令我困擾。保羅在以前的幾次討論與測驗中顯示的實力比這份試卷要好得多,我認為他在課程結束時會名列前茅。可是他的試卷顯然會使他的成績降低。碰到這種情況我照例叫秘書請他來跟我談談。「不多久保羅來了。他看起來好象剛做了一場可怕的夢。等他坐定,我便對他說:『保羅,你是怎麼啦?這實在不是你該有的成績。』

「保羅顯出內心的掙扎,兩眼看著自己的腳回答:『先生,當看到你瞧見我在作弊以後,我都要崩潰了,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去做任何事。老實說,這是我在大學第一次作弊。我想無論如何一定要得到甲等的成績,所以暗地裡偷看了一本參考書。』他極度的沮被。但是他既然已經講出來了,就會接著說下去。『我想你一定會要我退學,因為任問欺騙行為都會被學校開除。」

「保羅又訴說這次事件會給他的家庭帶來恥辱,會毀了他的一生,以及其他種種不良後果。最後我說『停一下,先聽我解釋:我並沒有看到你作弊。在你進來談話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這就是問題所在。你這種行為實在令人遺憾。』然後我繼續說:『保羅,告訴我,你到底想要從你的大學生活里學到什麼?」

「他現在比較冷靜了,停了一會兒說:『我想我最終的目的是學習如何生活,但是我想我敗得很慘。」

「我告訴他:『我們可以通過備種方式來學習。我想你一定能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真正成功的教訓。』『當你作弊時,你的良知嚴重困擾你,使你有罪惡感。這種罪惡感摧毀了你的信心。就象你所說的你都要崩潰了。』

「『保羅,人們判斷是非多半是根據道德或宗教的觀點。我現在並不是要跟你說教,教你明辨是非,可是我們來看它實際的一面。當你做任何違反良心的事倩時,罪惡感就會阻礙作的思考過程,使你無法順暢地思考,因為你內心會不時地問:『我會不會被逮住?我會不會被逮住?』

「『保羅』,我繼續說:『你是這樣迫切要得甲等的成績,才作出違背良知的事來。同樣地,在你一生中,也會遇到許多你迫切想要獲得甲等成就的情況,而試圖去做一些有違良心的事來。例如,有一天你因迫切地想促成一項交易,而不擇手段地誘使客戶掏腰包。這樣做,成功的機會可能很大,但會產生什麼後果呢?罪惡感纏住你,等你再碰到這位顧客時,你會感到很不自在,懷疑他是否發現你已做了手腳。你的表現也因為心神不定而亂成一團,很可能就無法再做第二、第三、第四筆不斷而來的生意。結京,使用詐術做成的生意反而擋了許多財路。』

「我繼續告訴保羅,一位曾經顯赫一時的社交名流,因為深深恐懼他的太太會發現他有外遇而心神不定。結果恐懼消蝕他的信心,什麼事都做不好。我也提醒保羅,許多犯人被捕,並不是因為留下什麼線索,而是他們表現出有罪的樣子。他們的罪惡感使他們列人嫌疑犯的名單。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向善的意願。當我們違背這種意願時,就等於把癌細胞放進自己的良知,吞噬信心,並逐漸蔓延。因此要避免去做任何會使你自問『我會被逮住嗎?他們會發現嗎?我能擺脫嗎?的事情。」

「絕不要為了得到甲等的成績而破壞自己的信心。我很高興的要在此指出保羅此時已經了解正當行事的實際價值了。我建議他坐下來重考。然後回答他擔心的會被退學的問題。我說:『我很清楚校方的規定。但是如果我們把各種方法作弊的學生全部都開除,就有一半的教授跟著失業。如果把所有有作弊念頭的學生全部開除,學校就要關門了。『所以,如果你幫我一個忙,我就會忘掉這件事情。』『我很樂意。』他說。」

「我走到書架旁取出一本《金科玉律伴我五十年》說:『保羅把這本書讀完再還我,看看作者是怎樣靠正當行事而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物之一。』」

拿破崙希爾告訴我們,「行事正當」能使你的良知獲得滿足,因而建立自信。「行事出軌」會導致兩種消極的結果:第一,罪惡感會腐蝕我們的信心。第二,別人遲早會發現而不再信任我們。

下面這個心理學原則值得反覆細讀:要建立信心,就要行為端正。心理學家克萊恩博士在他所著的《應用心理學》中曾經提到:「要記住,行動引導情緒。你無法直接控制情緒,一定要先透過選擇性的行為舉止......這種避免一般性悲劇(例如婚姻問題和誤解)的說法,有心理學的實用根據。你若每天行事得當,就會感覺到有相應的情緒出現。只要你和你的伴侶能不斷有約會與親吻的動作,而且誠心讚美,互相體貼,就不會有愛的煩惱了。你不可能一直只有愛的行動而感覺不到愛。」

許多心理學家都告訴我們,我們能借著改變實際行動,來改變我們的心態。例如,如果你使自己發笑,你就會覺得真的很好笑。當你挺直腰背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相反,你若扮出一副苦瓜臉,看看會不會真的感到苦悶。要證明控制過的行動能改變情緒很容易。

自我介紹時很害羞的人,在同時採取三種很簡單的行動以後、信心會代替膽性。第一,伸出手來熱切地握住對方。第二,正視對方的眼睛。第二,說「我很高興認識你。」這三種簡單的行動馬上能自動驅除害羞感。

有信心的行動會產生有信心的想法。所以,若要有充滿信心的思考就要先有充滿信心的行動。並且要照你希望的方式來行動。

3.相信你是獨一無二的

你和我可能不是某個國家的帝王或王后,但就我們自己來說,我們也是十分特殊的人物。如果讓世界上所有的小孩都能因為他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而覺得自己與眾人同,那豈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如果我們能夠克服貧窮與疾病,下一步就是告訴自己,在這個社會裡,最重要的是「名牌」,就是掛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那一塊牌子。

對此,拿破崙希爾做了一個實驗:在一個討論青少年自尊的研討會上,他徵求了8位自願者,請他們站到課堂前來,我發給這8個人每人一塊紙板做成的「身份」卡,讓他們掛在脖子上,以顯示他們在生活中的假想身份。每張卡片的正面寫上他的身份:嬰兒、太空人、工友、搖滾歌星、棒球選手、醫生、律師、然後、要求這8個人把他們認為重要的身份按序排成一排。結果,這個本來純粹為了好玩的遊戲,地變成了「星球人戰」。這8個學生你推我擠的,展開一場嚴肅的「身份爭奪」戰。個個都以為自己最重要。「太空人」首先站到排頭,他說:「我應該排在最前面,因為我去過的地方,你們其餘的人都沒有去過。此外,我也將為人類尋找另一處可居住的地方,因為地球現在太擁擠了!」(台下的學生紛紛鼓掌)「搖滾歌星」走了上來,把「太空人」推擠到第二位(台下的學生髮出歡呼)他說:「我早已到了『外太空』,我賺的錢最多,我還可以把你買下來,擔任我私人噴射機的駕駛員。」這時「棒球選手」走了上來。「我想,我應該排在最前而。我所賺的錢和搖滾明星一樣多,而且,在每個球季的晚上,都在大群觀眾面前比賽,從事健康活動,這對你們有莫大的好處。」(更多的歡呼聲)這時候,輪到「醫生」走到排頭了。「我應該排在第一,因為在你們受傷或生病時我負責替你們醫治,而且,我賺的錢也不少。」(掌聲不多)律師走了上來。「我才是最好的,因為我能使你坐牢,或者使你不必坐牢,你們必須把所有的錢拿來付給我。」(歡呼)「母親」走了上來。「我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是我把你們所有的人帶到這個世界來的。」(掌聲不多)「嬰兒」也走了上來。「我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曾經是嬰兒,然後,我們才能成為母親,或成為任何人。」(鼓掌聲)最後剩下來的是「工友」。擔任「工友」的這位學生,似乎就知道他不必和大家去爭名次,他知道只人他一開口說話。就會惹來哄堂大笑,雖然這不過是一場遊戲,而且所有的參加者都是自願的。但「工友」知道不會當作第一名看待。而且,每一次玩這種遊戲時,扮演「工友」的那位學生,就主動地認為自己是第八名。

在這八名自願者回到班級行列之前,我說明了我對他們的真正要求。「我希望你們根據你們的重要性來安排自己的位置。但我不是要你們象這樣狗咬狗,誰都想做王,而是要求你們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互相新生的圓圈,站在人家面前,不管他的外表長得如何,或是他所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你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和其他任何一位具有相同的價值。」

對他們的耳朵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音樂;對他們的眼睛而言這更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景象。大多數的孩了告訴我,除了在教堂之外,他們從來不曾聽過這樣的話。大多數成年人也未曾聽過這樣的訓海。若是聽過的話,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現代社會中,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陶醉」。從以「我」為中心的現狀,變成以「我們」為中心的時代,是需要度過一段極為艱苦的歷程。

健全的自尊與自我陶醉,有著天壤之別「尊重」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指重視其價值。就人類來說,我確信這就是所有成就的起點與第一顆種子。「尊重」是我們的能力基礎。它使我們能夠去愛其他的人,而且可以這完成一項有價值的目標,而沒有絲毫恐懼。自我陶醉式的滿足是一種現實主義,享樂主議式的自我崇拜。

自尊則是精神上的愛。為什麼我們敬畏大海的力量與壯闊,敬畏宇宙的廣闊無際、鮮花的美艷、落日的壯麗......而卻輕視我們自己?創造我們的不也是同一位造物主嗎?我們擁有恩考、經歷、改變生活環境以及愛的能力,那麼,我們豈不是萬物當中最傑出嗎?接受我們目前的這種樣子,是建立自信的關鍵——睦作是有價值的、隨時都在改變的、並不完美的、成長中的個人,而且要知道,雖然我們的生理和心理並不是生來就很公平,但我們卻擁有相等的權利,可以根據自己的精神標準,去感覺自己是很優秀的。

你是造物主的一個傑作,你必須隨時記住這個秘訣:「我們必須在內心充滿愛,然後才能把愛心施給他人。」

4.利用積極心理暗示建立自信

l、「反正」與「畢竟」是喪失鬥志的忌語。

反正與畢竟對於任何懷有偉大的自覺與優美情操的人來說,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工作或讀書不順利的時候,一般人常會說:「反正」、「畢竟」或「總之」之類的話,例如:「反正我認為不行,畢竟是不行的」,「總之,我是無能為力了」,「我畢竟比不上他」。諸如此類的例子,正是一種被拒絕的心境加以正常化的典型。因為這些話已經說出了口,使得本來可以做好和事,也做不好了。一開口就說「反正」、「畢竟」、「沒辦法」或「不得已......」的話,這表示要放棄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所以,當這些話說完之後,也等於自己的缺點被正常化了,迫使自己無法向外踏出一步,而被困於一個小殼子里。

如果你剛好被困於無益的自卑感里,那你得立刻從平時的談話或文章里,取消「反正」於「畢竟」等令人喪氣的的大忌語。縱使這兩句忌語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你也要避免實際去應用它,這樣才能增進你的自信。

2、培植自信,使用肯定式的表現法最具功效。

最近,一位水果商談起生意上的趣事。因為有些水果很難從外表定判斷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問老闆:「這個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桔子甜嗎?」在這種情況卜,如果水果商用暖昧不明的語氣回答說:「大概很甜吧!」或「我想不會酸吧!」那麼十個客人中定有七八個掉頭就走。但是,同樣的貨物,如果改用肯定的語氣表示:「如果我這裡的四瓜不甜,哪裡還能買到甜西瓜呢?」「我這裡絕對個賣不甜的西瓜!」奇怪的很,這些貨品就能很順利地脫手。這雖然是商場上的推銷手腕,事實上,如果能運用心理學上的原理,使顧客相信這些西瓜或桔子是甜的,以增加對方的信心必能達到暢銷的目的。同樣地,如想在自己的內心裡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這是一個先決條件,只要說:「一定不會酸。」而不說:「大概不會酸吧!」運用肯定的語氣,無疑是獲取成功的第一步。

3、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對著鏡子,當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膚色時,忍不住產生某種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卻被自卑感所困擾。雖然彼此的膚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會以為:「我的皮膚呈小麥色,幾乎可跟黑髮相媲美。」而她內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女人卻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來:「怎麼搞的,我的膚色這麼黑。」兩個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見鏡子就喪失信心,甚而在一氣之下把鏡子摔破。出此可見,價值判斷的標準是非常主觀而又含糊的現象。只要認為漂亮,看起來就覺得很漂亮,如果認為討厭看來看去都覺得不順眼。尤其,關於自卑感的情況,也常常會受到語言的影響,所以說,否定意味的語言,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物性論》一書的作者是古羅馬大詩人盧克菜修,他奉勸天下人要多多稱讚膚色黑黝的女人說「你的膚色如同胡桃那樣迷人。」只要不斷如此讚賞對方,那麼,這位女人即使再面對鏡梳妝,或明知自己的皮征膚黑黝,也會毫不在乎。這樣一來,她就能專心於化妝,而且總覺得自己不失為迷人的女性。接著,盧克萊修奉勸我們不妨將「骨瘦如柴」改說為「可愛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說為「雄辯的才華」。不同的語言可將相同的事實,完全改觀,而目也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總之,運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詞,可將同一件事實,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別的結果。可見措詞這件事,誠然是任何天才都無法比擬的魔術師。在任何情況之下,只要常用有價值的措詞或敘述法,則可以將同一個事實完全改觀,當然也能驅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4、不利於自己的措辭,可以省略或改用代名詞。

利用自我暗示治好各種疾病,最先發現這種精神治療法的人——法國的艾米爾庫恩博士告訴我們說,自我暗示的秘訣,就是避免反覆使用含有負性意味的無益措詞。我們與其說「痛苦消失、痛苦消失、痛苦消失」,遠不如說「痛苦消失、消失、消失」來得好些,至少後一句話不會使人有嫌惡之感。盡量少用負性與無益的刺激性措詞,甚至根本不用此類措詞更能獲得暗示效果。

不僅在精神治療時要採用這種辦法,甚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應多加採用。我們常常看見某人為考試提心弔膽,而且開口閉口表示可能考試不及格,結果不幸而言中,由此可知,諸如此類具有負性作用的言語,還是不說為妙。倘若不幸名落孫山,你還口口聲聲說道「留級」,「慘了」,那你就非常可能成為人生的留級斗,或是個窩囊廢。倘若碰到非說不可的刑候,那你最好改用「那件事」、「那個事件」、或「從那以後」等代名詞,或其他可以替代的措詞,這樣自然可把不愉快的事實或氣氛擺脫掉。

5、逐漸把問題抽象化,阿使討厭的事情變得不討厭。

當我們碰到無法避免的討厭問題時,常會感到悶悶不樂,或惶恐不安。這時候,有位名叫哈牙卡的「意議論」的學者指示我們一種絕妙的方法,那就是運用「抽象階梯」,或「袖手旁觀」的方式來排除苦悶。換句話說,任何具體的個別東西,一定具有更高的抽象化概念。例如家裡的花貓是雌貓,進一步是貓,再一步則屬於貓類,哺乳類,脊椎動物,這樣不斷往上爬升,原來的事物看起來就會變得很抽象了。

例如你有一位令人討厭的主管A,那你也可用花貓的方式,將他加以抽象化,即用A——壓迫者——哺乳類——脊椎動物——動物——生物等抽象梯次,逐漸將他那種討厭的氣息驅除殆盡,造成「袖手旁觀」的習慣,這時候,把A主管看成脊椎動物或生物,總比把A看成A的情況更使人心平氣和。如果碰到討厭的工作,你也可以馬上想到勞動是為了什麼——獲取吃飯老本——為了生活,懂得這樣聯想,也能處你心平氣和地做下去。人善言辭的人,在苦惱的時候也可這樣聯想:情報——傳遞——內容,如懂得利用抽象的階梯,就能消除不安的具體性。

6、利用聯想遊戲,有助於忘記討厭的事情。

在許多不可思議的心理效果里,除了上述的「抽象化」之外,還可利用自由聯想的方式。例如從討厭的事情開始,逐漸把能想到的話語連接起來,則可以在無形中使煩惱或不安的情緒淡泊下來。

自由聯想的特徵,就是從某一措詞開始,把自己所能想到的話連接起來,也就是從最初那句話開始,牽扯出一大堆毫無關係的詞語。日本有一位聯想術的作家叫做井上氏,他在《江戶紫繪卷源》一書里,充分發揮聯想的過程,例如:「饅頭—>乳房—>女人—>自己的女兒—>嫁不出去就糟了—>有一位顧客是很理想的青年—>強迫女兒嫁—>女兒的結婚—>孫子誕生—>一家團圓—>從女婿處取得零用錢—>安享清福—>無疾而終」。由此可見,這位井上氏的名作家是從一個饅頭開始聯想到未來的壽終正寢。

聯想並非只有壽終正寢的問題。聯想的心理效果是無邊無際的。總之,聯想就是先從自我開始想起,而後逐漸向外擴張,這樣就能收到自由聯想的效果。自我里包括核心部分與周圍部分,一旦別人觸及自己的核心部分,則很容易引起憤怒與憎恨的情緒反應。這種情形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關懷」。聯想就是把人類的關懷,先從自我的核心部分開始,逐漸向周圍部分擴展,從自我關懷之中獲得情緒的解放。

例如一個人碰到失戀,工作或考試失敗的情況,就極想忘記這些痛苦的經歷,那麼不妨先從最煩惱的對象開始自由聯想。失戀—>失掉愛情—>烤焦的愛情—>烤雞......。如果是倩人的姓名,也照樣可以自由聯想,例如林野原—>原野的缺口—>原野上的洞穴—>陷姘—>危險......不管失戀也罷,烤雞也罷,照樣能做聯想的對象。

7、如被否定的意象困擾時,應用動詞的方式表現自己。

平時,經常和那些被自卑感以及臉紅恐怖症的人閑聊,從他們的談話里,你能發現這些人簡直是庸人自擾,由於對某些事情想得太透徹、太深奧,結果變成自尋煩惱。除非是非常深刻的問題,否則,必須要從這些困擾中尋求解放才對。如果站在他們的立場,應用一種不把自己當名詞,而用動詞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口口聲聲說「我患了臉紅恐怖症」或「我是留級生」,從他們的語氣里,獲悉這些人都用名詞的方式表現自己,而把自己造成否定的意象。這就是把自己關閉在自己隨意製造的商標中。於是,他就說「我在陌生人面前面紅耳赤」,「我在學校的成績不如別人」。聽他的語氣好象十分自卑的樣子,事實上後來發現他只有在異性面前,才會顯得局促不安,在所有功課里,只有數學成績不理想,而個是一切科目都不如人。倘若能以部分肯定的方式,使所有的肯定的名詞變成動詞時,那麼,「也許有這種事」,之類的含糊措詞,就立刻能變成明確的語氣,而且也能徹底消除自己隨便造成的否定意象了。

8、單位改變時,心理負擔的輕重也會有所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表達同一件事實,但由於使用單位的不同,使得我們對於原物的輕重、大小、或長短的感受也不同。例如半年以後就要參加升學考試了,如果改以「6個月」的「月」這個單位來表示時,就會給人一種相當漫長的感覺。在這種氣氛之下,這位考生就覺得離考期還遠得很,不妨慢慢準備吧!同樣是在半年以後如以「日」為單位計算則等於180天,日子似乎愈來愈近,於是這位考中可能趕緊開夜車。

諸位也許在房地產的廣告欄里經常注意到:「距離市中心只有80分鐘的路程」,業主所以用「分」來表示距離,不外乎給顧客造成一種近距離的印象罷了。以前報紙新聞也曾經刊載「國慶閱兵大典尚餘3個月」。其實,如改以「尚有90天」來表達時,則可使節日的熱鬧氣氛提早來到。在一般人的意象里,公里當然要比公尺長,時也比分來得長,即使同一件事實,如改用不同的單位來表達,則可使心理的負擔跟著變化,我把這種情況叫做「心理換算」,這也是擰制自己內心的一種方法。諸位不妨試試看。

9、凡事要有最壞的打算。

沙士比亞的《李爾王》中的一段說,一位被挖去雙眼的父親,和打扮成乞丐的兒子在荒野外再見面,這時這位几子感慨萬千地說:「現在是我最悲哀的時刻,再也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了。」這誠然是一句至理名言。如果為考試而苦惱,或碰到工件不順利時,只要一想到這句話,必能使人精神振奮。恐怕不止我個人如此,這句話無疑可以勉勵世界各地的人,因為它能使人恢復自信,排除萬難。

當一般人碰到不順利或者考試不理想時,無意中會說出「真糟糕」這句話,其實他本人的內心裡決不為當前的情況是最糟糕的。反之他的內心裡還保留些可以跟人說話的餘地,所以他只用「最壞」一語來擴張防線,老實說這也是他不想使自己陷人「最惡劣」的情況的一種防衛手段,言外之意表示:「嘴裡說最壞,其實不是最壞的情況。」「最壞」一語里含有:「跟其他事物比較起來,無疑是最壞」的意思。不過,運用這句話時的比較標準很含糊。如果使這項標準明確起見,自己認為最壞的情況,也常常可能變成很好的狀況。只要碰到這種情況,有人難免會悲觀,或失去信心。事實上與其這樣胡思亂想,還不如於脆承認這是最壞的情況,結果反而會輕鬆得多。事情愈困難的時候,心情愈無法輕鬆下來,甚至連「最壞」一詞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唯有這種情況,才最需要用到「最壞」這句話。因為只要一想到:「現在的情況是最糟糕的,以後再也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了,如果有的話,也只不過是稍微上升而已。」那麼,心理上就會安定下來。這種心理變化乃是促使事態好轉的原動力。

10、克服自卑感的訣竅是把「我」想成「我們」。

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例子,即使是內向的女性初次生孩子,其性格也會馬上變得很明朗,這是從以往那種無可救藥的自卑感中脫穎而出的情形。這個女人之所以會前後判若兩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那種過份強烈的自我意識部分被孩子分散了,另一種原因是生下孩子以後,她才感受到一種「複數意識」的存在。本來,在尚未生產以前的漫長歲月里,她內心只有「我」的觀念,但在這片刻之間,她無意識中就改變為「我們」。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裡叫做擴散效果,例如,「我」是「一分之一」的數字,而「我們」中的「我」為「二分之一」以下,或「無數分之一」。則將「我們」代替「我」時,數字當然也不同。總之把「我」這個「一」的分子比重,看成無限輕的意思。例如一想到「我的頭腦很差勁」心裡難免會有自卑感,但若改為「我們的頭腦都很差勁」時,那麼頭腦差勁這種自卑感的壓力就會減輕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無疑把自己的自卑感,擴散到「同伴」之間,這就使自己苦惱的孤獨感,吹到九霄雲外了。

11、只要一想到「天無絕人之路」就能減輕不安。

因為某種原因而遭遇失敗,就會變得心灰意懶,這是人之常情。同樣地,大家因為碰到一次失敗就以為是到處走不通,而陷入無路可走的心理狀態里。這完全是由於失敗的體驗,跟挫折感息息相關,而挫折感極容易引起人類的感情反應和各種退行現象。所謂退行現象就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反應跟年齡相反,退化到小孩子的模樣。這時候由於他對環境的反應缺乏柔軟性,故對一切狀況都不能表現很適當的判斷。

如果要想使自己免於陷入退行現象里,可以試試這樣一種訣竅,那就是碰到失敗的時候,不妨常常自言自語:「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A處談不成,可以找B談」。當然,可以商談的對象不只限於B,還有C、D、E等,只要一想到可以商談的對象比比皆是,那就會心安理得,而沒有悲觀的必要。如果考不取學校,也不妨回想下面所說的:「此校考不取,還有別校可以考。」反正學校又不止一所,何況進學校也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只要一想到此,內心就有商談的可能性。而且心情也會開朗起來。

12、哀莫大於心死,先要振奮自己。

一個印度人因偷竊被當場捉到。不料,這個小偷一點兒也沒有畏縮的樣子。他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如我拿了東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東西,但我現在只是拿到東西而已,了不起把東西還給你罷。」他說完之後,就大大方方地溜開了。當然,在這裡並不是鼓勵偷竊。不過,這個印度人的邏輯里倒含有極堅強的部分。從客觀上說,情況對他非常不利,但他本人卻不肯認罪。反之,如果是別的話,即使在客觀上還不至於絕望,但在主觀上就已經軟弱下來,結果變得任人擺布。

現代的年輕人似乎都有這種傾向,而且似乎愈來愈強。事實上,人生不能這樣簡單地就可以表示絕望的,在某種情況下,必須要堅持到底才對。拿破崙希爾認為,凡事不能先行畏怯,心裡失去信心,無異於拆除了主觀的心理界限,倘若鬥志與意欲都喪失,那就無可救藥了。

13、把時限用語從腦海中消除,鬥志就會源源而來。

我們到處都可以碰見「截止」或「時間到了」等限制時刻的用語。由於限制時間,可使人在工作或讀書方面進行更順利,但是,倘若一個人的意識被限制得太嚴格,會令人對於眼前目標的集中力削弱下來,而且陷入不安的境地。故且把這種現象稱為存限制時間用語的自縛作用,如避免陷入這種境地,最要緊的是腦海里不許出現「截止」之類的字句。把物理的界限從腦海中驅逐出去,就能把自己的目標放在明確的射程以內,從此可以產生不少意料不到的可能性。

14、受到壓抑時,不防有意識地使用粗魯的言語來壯膽。

一位評論家的工作,無非是將批評的箭頭對準一切權威或權力等對象,藉此尋求內幕材料,因此他一定要有勇氣跟任何名重一時的學者,或實力者進行對等的談論。倘若交手不到三回合,就被對方的威望制住,那就無法找到可批評的著眼點了。因此,不管對方怎麼奚落,你也要有意識地侃侃而談。倘若我們遇到很難應付的強敵,心理上受到某種無形的壓力時,如能有意識的運用此法,使自己心理上跟對方處在平等的地位,自然可以免於受到對方的威壓與束縛。至於如何使用不甚高雅的措詞,有許多應用的例子可以參考,例如不必稱呼對方的名銜,而直接指名叫姓,或者不叫名字加稱呼「你」即可。

15、如用卑俗的稱呼,疑懼意識會立刻消失。

報紙上經常出現政治漫畫。例如把某某部長畫成動物,某國的首相畫成小姐,滑稽或幽默的情景,令讀者捧腹大笑。在一般人眼裡,掌握政權的人,無疑是很棘手的人物,我們對於這種人一面懷有親近感,一面覺得他是一個偉人,相形之下,難免會產生恐懼感,或劣等意識,在這種情況之下,上述的政治漫畫無疑對於鎮定心情方面具有極大的作用。個人的綽號有時也含有同樣的效果,通常,我們對於那些會使人心理上產生壓迫感的人,也喜歡給他取個滑稽或幽默的綽號,藉此沖淡我們心理上威壓感。例如在初中或高中時代,經常被同學們取外號的人,無非是那些討厭型的老師,在社會上經常被人取綽號的也是位居要職的傢伙。「我昨天被經理叫去訓了一頓」和「我昨天被那個老頑固喊人談話」很明顯地,這兩個人所受到的心理的壓力大不相同。換句話說,我們如能給棘手的強敵,取一個粗俗的名稱,則可糾正彼此間在心理上的不平衡,進而維持對等性的關係。

因此,綽號可消除自己對於某人的威壓感,而代之以親近感或優越感,如果能有意識地利用這種效果,那麼,即使碰到再難纏、再咄咄逼人的傢伙,我們照樣可以使他跟自己處在相同地位,甚至比自己更低下的位置。如從另一方面來研究這種心理時,不妨將動物或動物的名稱加諸對方,則可使我們對他留下「愚蠢」或「遲鈍」等印象,這樣一來更能減輕對方給我們的威壓感。

16、不知自己能否成功時,先在別人面前宣揚自己的目標。

貝普魯斯的昔日美同職業棒球的全壘打大王,他也是舉世罕逢敵手的選手,他的一生留下不少傳說和佳話。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某次比賽時,他曾指著中心方向說:「小心,我要從這裡打出一個全壘打。」結果他真的朝他所預告的地方打出了一個全壘打。不論貝普魯斯是怎麼樣的天才,他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正因為他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所以,就利用公開宣言的方式,以掩飾他內心的不安,藉以實現全壘打的成果。

事實上,當我們要完成某種目標時,不妨在別人面前宣揚自己的目標,這樣可以增強效果,這種情形叫做宣揚效果,一旦在許多人面前宣揚自己的目標之後,不成功就不好意思,結果只好向前奮進。這時候,必然顯得精力充沛,信心百倍。當然,如應獲取更高的成果,則不妨儘可能地在許多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目標,世界級拳王阿里,常常會在比賽之前通過大眾傳播宣稱:「一定要在三回合內擊倒對方。」盛氣凌人,滿懷信心,他還真不失為一個充分懂得「宣揚效果」的人呢!

17、怯場時,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靜下來。

內觀法是研究心理學的主要方法之一,這是實驗心理學之祖威廉華特所提出的觀點。此法就是很冷靜地觀察自己內心的情況,而後毫無隱瞞地抖出觀察結果。如能模仿這種方法,把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隱瞞地用言語表達出來,那麼就沒有產生煩惱的餘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個陌生的地方,內心難免會疑懼萬分,這時候,不妨將此不安的情緒,清楚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幾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個不停,甚至兩眼也發黑,舌尖凝固,喉嚨乾渴得不能說話。」這樣一來,不但可將內心的緊張驅除殆盡,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靜。

不妨再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有一個位居美國第五名的推銷員,當他還不熟悉這行工作時,有一次,他竟獨自會見美國的汽車大王。結果他真是膽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實地說出來了:「很慚愧,我剛看見你時,我害怕得連話也說不出來。」結果,這樣反而驅除了恐懼感,這要歸功於坦白的效果。

18、不順利時,可以「自言自語」。

僑居國外而得神經衰弱症的人,從古至今,真是多得不勝枚舉,推究其原因,那是由於外語不夠流利,很少跟外國人接觸,說話的機會減少等因素所致。換句話說,他們很少有滔滔不絕的暢談機會,語言的功用本來是要表達內心的感觸,但由於談話的機會減少,以致不能充分發揮語言的功用。相反地,有些人完全能適應外國社會的生活,當他們獨自住在公寓里時,卻盡量以「自言自語」的方式來消除內心的苦悶和挫折。老實說,住在國外也不是非使用當地的語言不可,倘若能善於用本國的語言,結果就不致於引起神經衰弱症。

很明顯,此法跟前述那種在別人面前坦述自己心事的方法不同,換句話說,如果缺乏談話對象,或滿懷心事而又不便在別人面前啟齒時,只得採用現在所說的自言自語的方法。事實上,這種方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碰見。當一個人聚精會神于思考問題上,或被某種激動的情緒所困擾時,也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自我,而從口中有意識的說出內心所想的事。「我錯了,應該那樣做才對......」一個人喃喃自語的時候,心情也自然會輕鬆下來。

19、寫信給朋友或情人,也是消除煩惱的好方法。

學業受阻的人,考試落榜的人,為戀愛而苦惱的人,無疑是非常傷心的,人生的煩惱也有各式各樣的,但不管碰到何種煩惱,最直接了當的解決辦法,就是向別人傾訴衷腸,俗語說:「有話不說,一定會撐壞肚子。」把一切煩惱都憋在肚子里,根本無益於煩惱的解決。

凡從事心理分析工作的人,純粹為了替人排除煩惱,他的首要工作,就是先製造氣氛,使苦惱的人侃侃談論心中的悶事。如果能夠做到這種地步,無異解決了一半問題。通常這就表示心中的怨氣已經被排泄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也懂得應用這種原理,例如心中有怨氣,就自動去找朋友閑聊,其目的無非想發泄心中的苦悶,甚至會向好友坦述自己的煩惱。所以,提供一個聚會場所,供人互相交談,是新興宗教的社會機能之一,可惜,教會裡的人不一定是心理分析的專家,因此很難讓人說出真心話,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採用間接傾訴衷腸的方法,即給親戚、朋人、情人或親密的好友寫信,設法把心裡的苦悶從筆尖流露出來。

寫信最大優點,就是寫信時看不見對方的面孔和反應,故能使人肆無忌憚地傾訴煩惱,何況,透過文字的敘述,無疑可把煩惱的原因表露出來,並使自己的煩惱更加具體化。總之,利用寫信的方式,可以令人客觀地觀察煩惱的本質,這未嘗不是寫信的功效。有時候,「寫完了信,不但能解除疑惑,使心情開朗,甚至還能找到解除苦惱的具體方法。這樣一來,困為等於已經達到寫信的目的,結果連那封信也不必投寄了。如果能把煩惱和信件同時丟棄一旁,那麼,對於工作或讀書的意願也就源源而來了。

20、悶悶不樂時,就盡量把原因寫出來。

每當拿破崙希爾悶悶不樂,或煩惱的情緒高漲,而影響到工作效率的時候,他就會儘可能地把煩悶的原因,很具體的寫在許多紙上。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無聊事,也統統把它寫出來。例如「鄰居的貓叫聲令人討厭」,「迫不及待地想聽剛買回來的唱片」或「經趕快決定下次的演講題目」等,大小事情逐條列述出來,這些都是消除苦悶的方法,如果稍加整理,則可能發現這些原因竟是如此複雜,或者這樣單純,只要能夠很客觀而具體地抓住苦腦的原因,自然也能找到解決的策略。有時候不妨記下優先次序,例如馬上要處理的,稍緩處理的,甚至也把處理的方式,仔細寫下來,等到事情逐一被處理完畢之後,苦悶和無聊的情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殆盡。這是拿破崙希爾轉換氣氛的方法之一,寫字動作的本身,具有減輕緊張的效用。有人喜歡在考卷上胡亂塗寫與題目無關的惡作劇,或在重要會議上,順手於便條上畫漫畫,其實,這些活動能使人在無意識中收到減輕緊張的效果。


推薦閱讀:

自傲大於自信,容易自作多情的3大星座
一個人怎麼找回失去的自信力?
20個扮靚搭配法,夠漂亮才自信!
為什麼跟人吵架第一句就忍不住想哭,即便是別人理虧在先?
如何提高小男孩的自信心?

TAG:自信 | 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