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跪」會觸發了哪根兒神經?

日前,網路上流傳了一張某作家野夫收徒跪拜的儀式照片,照片上端坐於椅,所收之徒正跪在墊子上行叩頭禮,野夫的「拜師禮」引起了熱議:拜師需跪拜?是民族文化還是封建陋習?這幾年,跟跪拜有關的新聞與討論幾乎從未停止過,每有「跪拜」事件,都能引發公眾注意。跪拜之禮來自哪兒?僅是我國的禮節嗎?它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

是糟粕還是尊重?江湖「內外」看法不一

野夫的事件在發酵過程之初,曝光的照片中貼著紅紙黑字的「拜師禮」和「天地君親師」字樣。這也是這場跪拜的「由來」,有人批評這是重拾糟粕,拜關公更是充滿江湖氣,也有人認為野夫如何收徒與他人無關,遵江湖例行跪拜禮完全屬於個人自由,野夫就此事在個人微博貼出長文,正面回應自己收徒細節。在文章里他談到,自己平生跪拜過的幾位位師父,民間私學,私相授受,行跪拜禮是儀式、是良俗、是對學問的尊重。

事實上,這幾年引發跪拜的事件並非孤例,前些年趙本山因收徒跪拜就引發過爭議,後來的郭德綱也因此受到非議,不過,就像野夫在文中所提到的,「傳統行當的祖宗家法,手藝人必須代代相傳,很多的傳統行業,還是師徒制,還是要行拜師禮。」「青年跪拜師父,三年從師,再為師父打工三年。」有其傳承的的傳統,也越來越被輿論所接受。就在該事件發酵的同時,揚州彈詞清曲藝術家李仁珍舉辦收徒儀式

藝術儀式其他:,收穫的大多是祝福和點贊。可見,對一些傳統行業中的跪拜,逐漸在被理解的過程中。但對於學界、文化界來說似乎還是很難被接受,8年前,錢文忠跪拜季羨林為師同樣引起爭議。

「跪」在中國感情複雜 感恩與平等各說道理

就在不久前,韓國三星的中韓高管「跪拜」中國客戶的新聞也被刷屏。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就此事發表觀點,認為這種跪拜並不符合中國人目前的文化。他認為:「跪」,在中國或者韓國,都屬於「國情」。但國情各有不同。在韓國,跪拜的確是正式禮儀的一種,因此三星公司的韓方高管自己跪拜經銷商,可以理解。不過,這事放在中國的語境中,就有了巨大的文化偏差。這是因為,在中國,「跪」這一古老的形式,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禮儀,而是摻雜了複雜的等級、尊卑等社會因素,它與自由平等的現代理論格格不入。就像幾年前,某綜藝主持人「跪拜」韓國藝人的時間,幾乎一時間引起網友的不滿。

即使是在國內,有些以恢復傳統為名義跪拜禮也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阻礙。2011年,廣東省實驗中學,數百名初二學子以雙膝跪地的方式,從家長手裡接下「家書」,學校將此儀式命名為「青年禮」,並打算長期舉辦下去。此舉在網友中引發了廣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質教育,「純粹是作秀」。但也有人覺得,舉辦這種儀式「非常有意義 」,能讓孩子「從小懷有感恩的心」。

有些人認為「跪拜禮」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跪拜禮是從古代就開始沿襲下來的一種風俗,主要表現是在逢年過節,小輩要向老輩行跪拜禮,以表達對其的尊重和感恩必須要尊重禮節,才能夠回歸正宗。合理的祭拜祖宗,才不能與家鄉脫軌。另一方觀點則認為這種做法忽略了「跪拜禮」背後的意義。所謂的「跪拜」只是傳承感恩的思想和情愫,一種尊老敬宗的情懷在年輕一代人中的體現。但是越來越開放的社會,人們越開始接受現代的思維,也逐漸開始用自己感覺最舒服的方式去尊重和感恩。

跪形成於「正坐」 禮制曾有嚴格標準

西周,正坐已成了貴族日常生活的坐姿。所謂「坐」的姿勢,和我們現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樣。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如今的跪。正坐作為一種正式體面的坐姿逐漸在貴族的生活中普及之後,由跪坐而產生的禮儀跪拜禮產生。跪拜禮合稱為九拜。《周禮·春官·大祝》中記九拜為:「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 九拜禮最初用於嚴肅、敬神的祭祀空間的情況居多,後來才逐漸滲透進貴族的禮儀交往當中,成為身份關係的符號象徵。

隨著皇帝專制體系的建立及皇帝權力的日益強化,秦漢以後臣子對皇帝的行禮即表現為日益隆重的跪拜禮儀,只是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擁戴與忠誠。自漢至清,臣下向皇帝行跪拜禮經歷了由再拜到三拜再到五拜三叩、三跪九叩的演變。佛教禮儀中跪拜源於頭面接足禮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卷二里記載,印度禮佛、拜佛的方法一共有九種。其中第九種就叫「頭面接足禮」。

從覲見開始崩壞 1912年明令廢

除1793年,英國派馬嘎爾尼出使中國,發生了中外歷史上第一次覲見禮儀之爭。直至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清朝被迫同意西方使節覲見不再行跪拜禮。西禮覲見的實現,是近代中外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甚至有人把它視作「中國傳統禮制的冰山開始崩塌」的標標誌。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發布文告,改革舊俗、保障民權,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廢止跪拜」。南京臨時政府明確規定,從民國元年開始廢除跪拜制度。當時在廢除跪拜制度的細節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規定官員之間、官員和民眾之間不行跪拜,對民眾在私人場合則不加干涉。

不久,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政府)宣布:民國通用禮節為,男子禮節脫帽鞠躬,大禮三鞠躬,常禮一鞠躬,尋常相對,只用脫帽禮。女子大禮大致相同,惟不脫帽,專行鞠躬禮。

關於民國初年跪拜禮的廢除,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有位80多歲的姓蕭的鹽商特地從揚州到南京來瞻仰大總統的風采。見到孫中山後,老先生突然放下手杖,跪下去對著大總統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首的舊禮來。孫中山連忙拉他起來,告訴他:「總統在職一天,就是國民的公僕,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蕭老先生高興極了,笑著說:「今天我總算見到民主了。」這個傳說是否屬實難以考證。但是,中國從專制向民主轉型的艱難歷程,從不讓老百姓下跪開始,卻是不爭的事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港評:美駐華大使寒酸抵京 震撼國人神經
神經病啊,讀完它我不生氣了
喵了個咪的 神經病都開心得要死
【今天你痛了嗎?】三叉神經痛謹記這3點可以減少疼痛的發生

TAG: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