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熊春錦的《中華國學道德根》

熊春錦的《中華國學道德根》一書,我上周五剛買,花了一個周末時間一口氣看完了。我深深感覺到,這是本深得道德經精髓的,能指導個人修身應世,處理當前社會危機,挽救人類命運的深刻之作、本原之作、憂患之作。

作者為當今國學名家,出生於道教世家,有行醫傳統(做到武漢一醫院院長),他對於老子道德經的理解闡釋,融合了修身(道家氣功)的深刻體會。先生的卓見,列舉如下:

他認為「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道德經的很多闡述,必須結合氣功理解,不然容易流入華而不實的玄學;

他認為「有以為利,無以為用」深刻揭示了無(即「道」)的重要性,惜乎世人因私心慾望做祟,片面執著於外有,執著於利,而不懂得內在道德的真正功用;

他給出了「有」字本來的古意解釋,就是「圓月被遮掩」,從而變得不宜,這裡的圓月象徵自性的圓明之光,因受內在私慾和外在物質的誘惑,而變得不全、晦暗,並明確指出,這確實是修鍊道家氣功的真實體驗;

他認為「思想」的真正解釋可從「冥思苦想」成語以及思的古字得以清晰認識。思,古字寫為「鹵(上)心(下)」,而「鹵」即為嬰兒初生未閉合的腦頂鹵門,成人可通過氣功修鍊重新打開,從而可與冥冥天道直接相通,產生感悟認識,所以該認識是「冥冥」而來的;而想則是「相(上)心(下)」,就是通過對外在事物的觀察,形成認識,由於物質形態的多變和多樣,導致這種認識形成的過程是「苦」的。可以說思和想是兩種不同的認識方式,前者為東方式,後者為西方式;前者著眼於「無」(即「道」),收穫的是智慧,後者著眼於「有」,著眼於「智識(或知識)」;前者對應於太極陰魚,後者對應於太極陽魚。

他認為所謂的三生萬物,是指陰陽二氣,結合發源於德的中氣,指出了中氣對於維持穩定、維持萬物和諧的極端重要性,並指出該「對立統一結構」所具有的涵蓋一切的廣闊內涵;

他認為人應性命雙修,所謂修性,乃修德,保持無私無欲利他,才能使之與天道相接並保持豐盈,修命乃是提供來源於地的五穀之營氣,修命而不修性是一場空;

他闡釋了人類社會之所以會由道治一直滑落,逐次進入德治、仁治、義治、理治、智治(即當今的愚智)時代,有深刻的內在原因,就是私心和慾望越來越強,「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越來越局限於太極陽魚,而脫離了太極的陰魚。他認為當前人類正日益趨近太極陽魚的極點,物質世界極為豐富,如不能引導至太極的陰魚,引入更多道德,則不免陷入滅絕危機;

他認為漢唐盛世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全社會普及了《道德經》,所以能實現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高峰,而後期,隨著儒家的獨尊,道德根文化日益被邊緣化,中華文明日益失去活力;他認為道德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方式從三皇五帝時代的主流、漢朝前的顯學,到儒家獨尊后以道教形式存在且進入普通百姓生活,宋元之後開始以道觀形式發揮社會作用,近代則邊緣化;

他認為德分為仁德、義德、理德、智德和信德,而信德佔有特殊地位,為五行之土,是眾德的基礎,是德承載萬物的基礎,當前社會的突出問題就是信德的缺失;

他認為西方的辯證統一哲學發端於老子,但因為其文化環境缺少德的土壤,而陷入宗教與科學,物質與意識,唯物與唯心的二元爭論,陷入物質決定主義,而不能實現「德一」以實現統合;

他認為人類當前面臨深刻危機,能否走出危機的關鍵,就是能否靠道德經實現自覺,實現陰陽和諧,實現有無相通,所以他近年積極倡導讀道德經活動,並在國內外廣泛講學,傳播老子的道德經思想。

總之,此書是當之無愧的改變當今個人、組織乃至人類命運的深刻之作、本原之作、憂患之作。特向各位朋友推薦。

與道德經的相關,在此還鄭重推薦:黃友敬的《老子傳真》,以及熊春錦先生的《老子講解》,都可於網上搜索下載,俱為作者有實踐體驗的真見之作。
推薦閱讀:

《道德經》古今正解第十三
如何讓一個 5 歲小孩聽懂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關係?
這個世界上存在報應和下輩子嗎?
中國的女性權利到底處於什麼境況中?
拿別人的外貌開玩笑的行為惡劣嗎?為什麼?

TAG:道德 | 推薦 | 國學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