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活著》|活著是一個人的感受

文|我不臣

活著是一個人的感受.jpg

01

書讀了兩遍,對我來說甚為難得。

第一遍讀的熱淚盈眶的地方,第二遍仍是熱淚盈眶。

福貴一生縱覽親人的盡數離去,父親,母親,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還有朋友春生。

經過時間的沖刷,老人福貴的講述以及作者的再次轉述,當事人欣喜痛苦之類的情感已經變得輕描淡寫,彷彿不曾發生過,只是一個故事。

在讀第二遍的時候,細讀了作者在幾個不同版本中的自序,才懂得了一些作者的想法。

在日文版自序中,作者提到:「時間不僅創造了故事和神奇,同時也創造了故事和情節的神奇」。

作者還認為自己的作品《活著》,「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也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和時間的短暫,表達了時間的動蕩和時間的寧靜」。

尚不追究這話本身的意思,作者在序章裡面提及時間的對比,在書中就是「我」的一下午和老人一生兩個時間的對比。

好似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凡人一生的酸甜苦辣,對於天上的看客來說不過是聽了一個故事而已。

正如動蕩終將歸於平靜,所有的悲痛欣喜狂歡都最終化為了記憶。

在讀了麥田新版自序後,遲鈍的我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作者的意圖。其中有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這應該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話。

書中有幾處印象比較深的地方,一個是有慶死後有慶見到縣長是春生的反應,另外一個是全程福貴視角造成的一些有意思的對比。

關於福貴,說些什麼吧。

02

見到春生的瞬間,福貴因為有慶之死帶來的怒火就消了不少,一汪無處安放的淚水見到友人就再也止不住了。

他只是說:「春生,你欠了我一條命,你下輩子再還給我吧。」

福貴和家珍對於導致兒子間接死去的仇人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福貴選擇原諒,心中縱然悲痛,但也不想同昔日的的友人結為仇敵,而家珍始終未曾原諒,未曾讓春生踏入家門半步。這不應當歸為父親與母親對於孩子在心中的地位的不同,應當歸於友人與仇人的抉擇。

當昔日的友人不經意間變為了害死自己孩子的罪魁禍首,你會把友人變成仇人嗎?

他沒有,這是福貴自己的選擇。

03

關於重男輕女,想說幾句話。因為不生活於那個時代,加上相關知識比較缺乏,所以總感覺很奇怪。

可能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印象中的重男輕女好似就是肉什麼的好的東西都給兒子吃,不給女兒吃;兒子去上學,重活臟活累活全讓女兒干;女孩兒完全就是家裡人都嫌棄那種,就連妻子在家中的地位也好不到哪兒去,總是受婆婆丈夫百般刁難。

但是《活著》中不是,福貴和家珍同樣會為鳳霞的一舉一動開心煩惱,也會為她又聾又啞而心疼,也會在自家姑娘跟人起衝突時直接衝上去,也會拉開人群中受人奚落的閨女,也會為姑娘尋不得一個好人出嫁而煩惱,也會在她出嫁離家之時哭泣想念,三天兩頭到處的奔走。

好像也沒有那麼糟。福貴後面對家珍也很是照顧。

但重男輕女還是有的,細節之處可以看到,書中只聽說福貴給有慶買糖,為了有慶讀書而將鳳霞送人。

思索了一下,在這本書中福貴這個家庭,這樣形容重男輕女比較合適,自己的孩子都心疼,但更為偏心於男孩兒,再加上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

至於這類電視劇給觀眾帶來多大誤導的問題,這次就先不談了。

04

在日文版自序中,作者提到,一些義大利的中學生曾向他提問:「為什麼您的小說《活著》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倖存?生活和倖存之間輕微的分界線在哪裡?」

作者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對《活著》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福貴是以敘述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出現了不少自己對於當時自己的評價與反思。

我一向認為懂得自己反思的人都不是渣滓。

因為價值觀的原因,故事的主人公通常也會給人一種我混蛋我有理,讓人怎麼也討厭不起來的反人格魅力。

原先年少之時我也很喜歡這些,畢竟有種我就是人群中那朵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的別具一格的魅力。

但現在再看到此類文章時,心裡會默念一句粗口然後果斷關掉閃人,先不討論此類的作品會給社會以及人做出什麼不好的影響。

單從上面的標準來看,福貴還算是一個挺有魅力的主人公。曾經是浪子,回頭之後有愛有恨奮鬥不息的故事。但若這篇故事是從第三人稱來寫呢?

可能會變成這個樣子:在福貴還是少爺時心中大罵這人的渣,不僅嫖賭輸光了家產,還動手打罵孕婦,以至於家破人亡;在家珍回來找他時咬牙切齒於這個女人對於他的不離不棄;在他被抓去當壯丁時大罵他的懦弱,拋下妻子病危的母親;在他被俘虜選擇回家時暗嘆他的不爭氣;在他為了有慶讀書而送走鳳霞時暗嘆舊社會的重女輕男;在他見到縣長是春生時放下有慶死去的憤怒的悶火……

這樣,我們看不到了福貴對於這些事情的喜怒哀樂。

當然很多方面也是是他未曾注意到的,關於鳳霞為何逃回家,關於有慶的小心思,關於社會發生了什麼,還有關於春生。

正是第一人稱,才會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活著。

題外話

其實我不太知道該怎麼去評價一個東西,或許是和性格有關係,或者說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

比起說不太會寫,更貼切的可能是連我自己是怎麼想的也不是特別清楚。

腦子總是一片空白,但是對於有些問題有些事情總還是有小小的聲音在心裡說:「啊,對,就是這樣!」亦或是:「不,不對!」

聲音小小的,卻又無比清晰。

好在這聲音的存在讓我意識到還沒有發現的那一部分的我,已經思考了。

只是我不知道那部分的我究竟思考了什麼才會發出這麼小小的信號,我不知道,所以腦子一片空白,難以表達。

所以我想寫作的我可能就是發現我自己的過程吧。

淺顯易懂的我很容易被各色的外界的想法所包圍,因此我決定不看書評,避免寫下來的東西受到他人思想的影響,那樣對認識我自己是一點兒好處也看不到。

我喜歡讀書,喜歡書只讀一遍的淋漓暢快之感,將什麼亂七八糟的閱讀技巧讀書筆記全拋擲腦後的爽快。

或許以後還會寫幾篇關於讀書技巧之類的文章,但現在終究是沒有讀過,所以就拋開一切,看看現在的自己能寫出怎樣的東西來。

與其說是讀後感,不如說是讀書筆記更好一些吧,讀書筆記的感覺會更自由一些。


推薦閱讀:

活著,是為了什麼
寬心地活著,絕對沒錯!
為了活著而活著?——淺析余華的《活著》
人活著,六個不能缺(精闢)
國人心裡都活著一個阿Q

TAG:感受 | 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