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男人更不環保,是因為環保太「娘」?| 政見

圖片來源:Joshua Earle摘要男性不願意參與環保,或許不是因為天生的性格,而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性別認同和男子氣概受到損害——一個自私的理由。武卓韻 / 政見觀察員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紅樓夢》里冷子興向賈雨村轉述寶玉這話時,是當八卦和笑話講的,卻沒想到有 「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 的賈雨村卻從中看出寶玉 「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 如果滿腹詩書的賈雨村能夠活到現代社會,也許還會誇寶玉是做一個社會科學家的好料子——因為十來歲的寶玉就知道,女人乾淨清爽,而男人卻髒兮兮的——至少,在環保方面,許多研究和調查已經表明,男性參與環保的意願和行為要明顯少於女性。

但是關於這一現象的原因,卻有著不同的解釋。有一些解釋認為,男女之間的性格差異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比如,女性對環保更熱心是因為女性的性格更有同情心、更願意關心他人、考慮問題更長遠……等等。

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為解釋這一現象提供了新的思路:「性別」 作為一種被塑造而形成的身份認同,需要個體在生活中不斷維持和加強;社會主流意見認為,環保是一種偏向於女性氣質的觀念和態度;因此,許多男性為了維持自己的性別認同和男子氣概,會避免自己有偏向於女性氣質的行為。換句話說,一個大老爺們,會因為覺得自己是大老爺們,而拒絕做一些可能被認為 「娘娘腔」 的舉動,比如環保。

為了驗證這種解釋是否可靠,研究者們設計了 6 個實驗。

實驗 1 研究的是,在認知上,人們是否會把 「綠色環保」 和 「女性氣質」 兩個概念聯繫起來。研究者們使用了一種名為單類內隱聯想實驗(SC-IAT)的測試方法,這種方法在測量隱性態度方面有比較強的作用。通過對 127 名大學生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無論實驗參與者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把兩個概念聯繫起來。

實驗 2 進一步探究,這種 「綠色環保」 和 「女性氣質」 在認知上的關聯,是否會影響人們對他人的判斷,即產生 「環保的人更女性化」 的刻板印象。研究者們設計了多種場景,例如在商店結賬的男人或女人,手裡拿著塑料袋或環保帆布袋,而實驗參與者們需要用一些詞語描述對這些人的印象。對 194 名學生的測試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參與者一致認為,這些舉止環保的人比舉止不環保的人更加女性化。

研究者們還指出,這種刻板印象不僅存在於對他人的判斷中,也存在於對自己的判斷中。先期測驗顯示,認為自己更環保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更加女性化。實驗 3 進一步證實,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回憶自己參加過的環保行為會提高他們認為自己所擁有的女性氣質。

既然綠色環保的行為被認為是女性化的行為,作出環保行為就有可能威脅到男性的性別認同和對男子氣概的維持,從而減弱男性參與環保的意願。如果 「性別認同受到威脅」 和 「避免環保」 之間的因果關係成立,那麼當男性受到性別方面的威脅時,他們購買綠色產品的可能性會降低,而當他們受到其他方面的威脅(比如年齡威脅)時,他們購買綠色產品的可能性不會降低。

為了驗證這個猜測,實驗 4 找了約四百位男性參與者,給每人隨機發一張購物卡作為生日禮物。唯一不同的是,有些人的購物卡用了粉色背景和花紋裝飾,並用花邊字體寫上了 「生日快樂」;而另一些人用標準字體加上驚訝的表情符號,寫著 「看看你多老了!」 這樣就把參與者分為了 「威脅性別認同」 和 「威脅年齡」 兩組。隨後,研究者詢問實驗者會如何使用這張購物卡——比如檯燈、背包或者電池,每一個商品都有綠色環保和不環保兩種選擇。實驗結果顯示,那些收到粉紅花邊購物卡的男性,更不願意購買綠色環保的商品。

反過來看,如果讓男性的性別認同得到肯定,男人們參與環保的行為是否會增加呢?實驗 5 設計了一個兩步的實驗。在第一步實驗里,研究者要求參與者在電腦上寫一段文字,並告訴參與者電腦配備了非常先進的文字分析系統,可以實時分析這些文字。然後實驗者 「套路」 了其中一組實驗者,假裝通過分析軟體告訴他們,他們寫的文字非常男性化。這樣一來,一部分參與者的男性性別認同就得到了肯定。

在隨後的第二步實驗里,所有的參與者都要在環保和不環保的商品中進行選擇。這項實驗的參與者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實驗結果表明,對於男性參與者,那些被「分析軟體」告知所寫文字非常男性化的人,確實比那些沒有被如此告知的人更願意選擇環保的產品。研究者對此的解釋是,第一步的「套路」令這部分男性的性別認同得到肯定,進而緩解了他們在選擇商品時對維持性別認同的需求,所以在選擇環保/不環保的產品時,就不會太在意這些產品對於性別認同的影響。

這樣的實驗結果對於環保主義者和商家都很有啟示。根據前面實驗的結果,如果把環保行為打造成很 「MAN」 的樣子,也許就可以讓大老爺們也願意參與其中。為了驗證這種猜想,研究者在實驗 6 中分別設計了實驗和現實生活兩個場景。

在實驗中,研究者們測試了參與者捐助環保機構的意願,其中一組參與者看到的捐助網站叫做 「自然之友」,網站的標誌明亮輕快,字體也比較花哨;另一組看到的網站叫做 「荒野遊俠」,網站標誌由黑色和深藍構成,並加上了一匹野狼的形象,字體加粗並且沒有花邊裝飾。實驗結果表明,「自然之友」 的男性參與者的捐款意願明顯小於女性參與者,但 「荒野遊俠」 的參與者中,男性的捐助意願卻和女性相當。

在現實生活中,研究者選擇了三家寶馬汽車 4S 店的 BWMi3 電動車,一部分車輛的廣告牌上寫著 「2015 寶馬 i3 環保型」,另一部分寫上 「2015 寶馬i3 捍衛型」,並調查了顧客對於該車輛的態度。結果顯示,男性顧客對於 「捍衛型」 的評價要明顯高於對 「環保型」 的評價。

這些有趣的實驗為解釋性別造成的環保意願差異提供了新的思路,原來,大老爺們不願意參與環保,是為了避免削弱自己的性別認同和男子氣概——換句話說,是怕自己被人認為 「娘娘腔」。站在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個自私的理由。社會應扭轉對環保的性別偏見,而男性也應在環保中承擔更多責任——這或許才是所謂 「男子氣概」 真正的體現。

參考文獻Brough, A. R., Wilkie, J. E., Ma, J., Issac, M. S., & Gal, D. (2016). Is Eco-Friendly Unmanly? The Green-Feminine Stereotype and Its Effect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ucw044文字編輯:張燁微信編輯:鄧哲遠圖片編輯:王婧雯最新合輯下載百度網盤:http://t.cn/Rt1JGbWGitHub:http://t.cn/RG9BdvXDropbox:http://t.cn/RG91Exk
推薦閱讀:

政見訪談|劉擎:如何觀察西方知識界

TAG:政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