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人永遠不可能真正管住自己
討論一個人為什麼永遠不可能真正管住自己,人們就需要討論一個眾所周知的概念:自律。
自律是一個模糊的漢語表達,概念非常不穩定。對於當代的中國人而言,自律的概念,可能存在著三種語境,即我們必須在一種給定的語境之下,討論什麼是自律。
第一種語境,我們假定一個個體的人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與文化傳統、觀念秩序、社會制度、國家形態完全無關,那麼這個個體的人的自律的意義,就是他通過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實現對自己的均衡的控制。我們將這樣的語境界定為「後現代自由主義的自律概念。」
第二種語境,我們假定一個個體的人存在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習慣性的觀念秩序之中,就是指一個人無可推諉地存在於傳統的儒,釋,道等三種傳統觀念的綜合秩序之中,則這個人可以通過儒家的修身方式,佛學的靈修方式,和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方式,實現一個人對自己的均衡的控制。我們將這樣的語境界定為「中國特色的自律概念。」
第三種語境,我們假定一個個體的人是上帝創造之人,這個人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樣的基本問題上,靠著自己的追問沒有答案,必須依靠上帝信仰才能獲得清晰的答案,那麼,當我們討論一個個體的人的自律,則是指上帝以一種常住在人的內心秩序里的方式,通過一種上帝對人的絕對命令式的他律,從而建立成為一個個體的人的意義上的自律。我們將這樣的語境界定為「基督信仰保守主義的自律概念。」
要理解第三種語境下的自律的意義,需要全面了解上帝信仰的傳統觀念秩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沒有明確的上帝存在,那麼一個個體的人就不可能討論自律。基督徒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討論自律的,「自由即自律」,「自由即自治」(康德的自由定義),是指一個人通過穩健的基督信仰的生活,已經建立了以馬內利(上帝同在)的生活方式,上帝以一種絕對命令的方式,也就是「他律」的方式,內駐在每個人的內心之中。上帝是靈,所以,在spirit的意義上,上帝和一個信仰上帝的個體的人,為一。因此,從人的角度看,思想家們願意把這種上帝對每個人的「他律」,理解為人的「自律」。
所以,當基督徒討論人的自律,事實上是討論上帝對人的他律。當基督徒討論他律,事實上是討論上帝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語境下的一種自律。
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當我們討論自律,事實上我們面對著三種觀念秩序語境的多元選項。人是自由選擇的人,選擇什麼,意味著什麼。一個人怎樣信仰,就怎樣生活。在選擇的命題上,人是絕對自由的,然而在自由選擇的後果的意義上,人並不自由,一個人必須無條件承擔他自己的自由選擇所帶來的一切後果。
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我的選擇是基督信仰的觀念秩序,如此,我的言說的重點,就只能是基督信仰傳統觀念語境下的「自律」概念。
這是一個具有穩定意義的三一秩序概念:
——上帝是全能的,上帝絕對掌管人的心靈,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他律」;
——人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通過自己實現對自己的「自律」;
——上帝的「他律」和人的「自律」,以一種「同在」的方式,構成一種綜合的秩序,形成一個人的開放式的糾錯過程。
如果一個人理解了上述表達,那麼你就能理解思想史上一系列與「自律」有關的倫理學思想體系了:
——亞理斯多德的倫理學是一種「單向度他律建構」。在討論美德的時候所陳述的概念,亞理斯多德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養成人的美德,終極的原因是這個人相信一種超越人的「應得的賞罰」,正是這種超驗的獎賞和懲罰的力量,讓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的意義上,保持了人的倫理的原則。顯然,亞理斯多德的倫理學,是在強調他律的力量,只是這種他律的力量,並不是一個明確地、惟一的、與人同在的上帝存在,而是對抽象的他律力量的一種人類想像。
——孔子的倫理學是一種「單向度自律建構」。孔子認為通過一種知識分子的教化傳統,可以形成君子對自身的自律,同時形成君子對小人的他律。其倫理學的基礎秩序是君子傳統的自律秩序,並構成三種進路的倫理傳統:人對人的教化,人對自己的修身,君權對人的管制。
——康德的倫理學是一種將上帝的他律力量和人的自律力量以一種「以馬內利」的方式存在的「綜合律建構」。上帝的絕對命令存在於人的心靈之中,人通過對上帝絕對命令的回應,構成人的倫理自律秩序。
——亞當斯密的倫理學和康德同構,是一種將上帝的他律力量和人的自律力量以一種「看不見的手」、「無偏差的旁觀者」的形式所構成了一種「綜合了他律和自律的倫理學建構」。他律就是上帝的無所不在的審判,自律就是人性的糾錯過程。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理解了基督信仰的傳統觀念秩序,他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一種倫理學傳統是不是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足夠的方法論模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無論是哪一種倫理學秩序,都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完全的自律,一個人永遠不可能真正管住自己,但在自律的命題上,人與人之間卻因為糾錯的可能性,存在著醒目的差別:
「後現代自由主義的自律概念」,因為缺少一個明確的他律力量,不構成自律的穩定性和自律的方法論模式,因為是一種不可能的自律定義。
「中國特色的自律概念」,因為對一個明確的他律力量缺乏清晰的指認和信心,導致自律不具有穩定性,同時在方法論模型上存在巨大的模糊空間,從而導致一種搖擺不定的自律定義,這種搖擺不定因為人性的絕對幽暗性,失去了必要的開放式糾錯空間,終於全面走向了倫理的敗壞。
「基督信仰保守主義的自律概念」,因為相信明確的他律力量一直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使得這種自律概念具有價值觀的穩定性和方法論的科學性。由於人性的絕對幽暗性無所不在,這種綜合了上帝他律和人的自律的倫理秩序,也會因為人的自由選擇的原因,出現不同程度的搖擺和不同時期的錯誤。但基督信仰保守主義的觀念秩序具有「努力回到聖經」的傳統方法,正是這種回到聖經的傳統方法,使得「基督信仰保守主義的自律概念」內含著一種周期性的開放式糾錯可能性。
推薦閱讀:
※別人永遠不可能給你第二次建立印象的機會
※12星天生不可能做啥
※「例外論」,不可能獲好名聲
※人生不可能完美,有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闕光聯:君主立憲在近代中國何以不可能———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