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文化》讀摘(一)

《中國碑文化》讀摘(一)

0、《說文解字》里說「碑,豎石也。」

1、陝西吳旗縣有正隆四年(1159年)金與西夏的界碑3塊。

2、石頭在傳承歷史中的作用:一是祭祀,包括岩畫。二是墓碑。三是記事紀功。四是經典石刻,如《熹平石經》。五是天文及藝術品。六是埃及方尖碑。七是界碑。八是盟會碑,如《唐蕃會盟碑》。九是告示碑。

世界上最有名的石碑有:埃及的羅塞塔石碑;

3、「石刻」不等於「石碑」,但「石碑」一定是「石刻」

4、關於墓碑。有考證,公元前577-前537年的陝西秦公一號大墓里,開始有了墓坑四角有碑,上有「穿」,捆棺的紼布繫於其上,慢慢將棺下放入墓坑。這就是石墓碑帶「穿」的濫觴。孔子埋葬父親,因為古人「不封不樹」,不願起墳,但是為了讓後人識別,「於是封之,崇四尺」。也可以栽樹以區別,「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東漢以後,開始有了石碑。後來又禁碑,碑變成小的四方形,葬入墓中,成為墓誌。

5、清代有一個孫星衍的《寰宇訪碑錄》,收錄了7853塊。是迄今為止收錄最多石刻。

其中:周5塊

秦7塊

漢196塊

魏11塊

吳8塊

晉46塊

前秦4塊

梁8塊

北魏131塊

西魏24塊

東魏203塊

後齊109塊

後周53塊

隋98塊

唐1443塊

後梁16塊

後唐26塊

後晉25塊

後漢7塊

後周23塊

吳2塊

南唐6塊

北漢1塊

南漢4塊

閩1塊

吳越10塊

南詔9塊

北宋2023塊

南宋901塊

遼47塊

金488塊

偽齊7塊

元1910塊。

6、春秋戰國時的碑,共三個作用:一是豎在宮院里,測量日影時間。二是豎在宗廟裡,拴系祭祀用的牲口。三是豎在墓四角,穿孔用以安葬將棺材入坑。

馬衡認為,石碑用於刻字,始於東漢,盛行於恆、靈之際。

刻有文字的碑興起於漢朝,並不等於漢以前沒有石刻文字。只是把漢以前的石刻文字不稱為碑,而是稱之為「刻石」。

7、「碣」。《辭海》里說:「古人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推薦閱讀:

中國各朝代的古琴名曲析賞
資中筠:新中國60年文場士風怪現狀(2)
「別人」的中國
中國各少數民族喪葬習俗
影響中國的十大德國人物(三)——胡塞爾

TAG:中國 | 文化 | 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