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收藏郵票?郵票的收藏價值?
郵票的誕生,一開始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郵票的雛形出現於17世紀中期,法國人維拉葉採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籤,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籤,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
郵票的方寸空間,常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這讓郵票除了郵政價值之外還有收藏價值。郵票也是某些國家或地區重要的財源來源。收藏郵票的愛好叫集郵。開始發行的郵票是英國羅蘭·希爾爵士發明的黑便士,中華開始發行的郵票是清朝的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發行於1878年,而辛亥革命前為止,清政府先後以「大清郵政局」、「大清國郵政局」、「大清國郵政」和「大清郵政」等銘記所發行的普通郵票、紀念郵票、欠資郵票、加蓋改值郵票等,稱為《清代珍郵大典》。
《清代珍郵大典》
《清代珍郵大典》包括龍票和套票,龍票包括大龍郵票、小龍郵票、蟠龍郵票,套票包括大龍套票、小龍套票、萬壽套票、紅印花套票、蟠龍套票、欠資套票、宣統登基套票。
清代郵票作為中華郵史開山鼻祖,至今已逾百年歷史,《清代珍郵大典》原票在拍賣會上總價值過千萬。因其具有傳奇經歷、稀有存世量和尊貴价值,故宮博物院特別出品《清代珍郵大典》,一舉囊括了大龍、小龍、慈禧壽辰紀念、紅印花、蟠龍、宣統紀念、倫敦一版欠資、倫敦二版欠資幾乎所有清代珍郵,以Ag999純銀1:1原版仿印,共計60枚120g純銀,堪稱清代郵票收藏史上的珍郵大集藏,票種涵蓋了防偽水印、紀念、加字、普通、欠資郵票等各類票品,《清代珍郵大典》是目前種類齊全的清代郵票藏品。
《清代珍郵大典》
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是世界古典郵票之一,全套共三枚,圖案為代表皇權的江山雲龍圖。由於時間跨度大,檔案資料損毀嚴重,其設計者至今還是未解之迷。大龍郵票的發行,標誌著中華近代郵政的誕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大龍郵票
小龍郵票
「小龍郵票」的印模是在英國帕金斯·貝肯公司刻制的,該公司曾印製過郵票黑便士和世界第二套枚郵票藍便士。票紙採用英國特製專用紙張,帶有罕見的「太極圈」防偽水印,油墨採用極易溶解於水的特製油墨,特別是5分銀票一旦遇水後會褪色甚至變成一張白紙,可防止郵票被再次使用。由於採用了這些獨特的工藝和材料,在當時根本無法仿製,小龍郵票在中華郵壇迅速脫穎而出,價值昂貴。
小龍郵票
蟠龍郵票
蟠龍郵票是大清郵政成立後開始發行的郵票,也是由光緒帝御批發行的郵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極高的收藏價值。倫敦版蟠龍郵票從 1898 年至 1914 年,共使用了 17 年,歷經大清帝國到中華民國這段風雲變幻的歷史,極具史料價值。
蟠龍郵票
慈禧壽辰紀念郵票
1894年,適逢慈禧六十壽辰,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提議發行紀念郵票,圖案由海關職員費拉爾繪製,這是中華開始發行的紀念郵票。在我國郵壇佔有重要地位,因為明清兩代皇帝和太后的生日稱為「萬壽節」因此,這套票也稱「萬壽票」。
它的圖案豐富、票圖各異,一分銀和九分銀郵票有「五蝠捧壽」之意;五分銀郵票有「魚躍龍門」之意;牡丹象徵富貴,靈芝、繡球花等象徵吉祥;而蟠桃、萬年青等則象徵長壽;以八卦圖案裝飾面值,據稱有驅妖鎮邪之效應。由於萬壽郵票發行量少,歷來備受藏家追捧。
慈禧壽辰紀念郵票
紅印花郵票
紅印花原為大清海關完稅憑證,大清國家郵政開辦後,國家郵票遲遲沒有印製完成,加蓋的小龍和萬壽郵票也很快售完。只好緊急調用海關內部使用的「紅色印花票券」加蓋改作郵票應急使用,成為中華代用郵票。它的存世量屈指可數,曾多次打破中華郵票拍賣價的世界紀錄。
紅印花郵票
倫敦版欠資郵票
1904年,清代正式欠資郵票委託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製。全套8枚,藍色。後由於庫存欠資郵票日漸減少,乃再向英國華德路公司訂印欠資郵票,圖案與初始版相同,惟改刷棕色。全套共有6種,為半分、1分、2分、4分、5分、2角,1分和2分郵票於1910年運到並於次年2月22日發售。其中半分、4分、5分和2角欠資郵票在運抵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隨著清王朝的覆滅,這4種棕色欠資郵票也跟著夭折。
倫敦版欠資郵票
宣統元年紀念郵票
宣統元年紀念郵票是中華清朝發行的第二套紀念郵票,郵票由英國公司印製。1909年愛新覺羅溥儀登基即位,年號宣統。清郵傳部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於1909年9月8日(宣統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發行了一套「宣統紀念郵票」,全套共三枚,面值分為二分、三分、七分三種。這套郵票是大清郵政的收官之作,見證了大清的覆亡,由此幻化為二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曲輓歌,卻成為永久的郵藏珍品!
宣統元年紀念郵票
郵票作為一種收藏品,決定其價格的已經不在是它的面值,而是它內在的文化。
推薦閱讀:
※綠幽靈水晶美麗具有觀賞價值還能招財
※誰是拒絕西方價值觀的第一人
※圓白菜有哪些保健價值?
※韜光養晦是價值不是手段是道不是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