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清風大夫中醫漫談系列1——中醫入門1.
清風大夫中醫漫談系列1——中醫入門 1.
本文根據清風大夫(大千)在民間中醫講堂及德明中醫講堂的講課錄音整理而成,在此感謝以下網友的辛勤勞動。紫蔓菁、春野閑步、如岳、庄雲峰、如煙、大頭、道可道、自然、知易為醫、弘毅生、天南星、拎壺蔥、氣聚、美目、康宣、善從之、抱一、頁書、唐伯狼、琴棋書畫、apple、rebek、媛、坐看雲起、晴暖初、萬里天、紅袖、小橋流水、道法自然、心情、大漠冰心、觀月、心情。
大千老師感言:感謝各位整理我的講課錄音,當時由於工作繁忙,沒有什麼準備的時間,基本都是邊講邊發揮,裡面有很多不當的地方,我至今還有些不忍,擔心誤了聽眾。現在提醒大家聽時知其大的方向即可,不必執於細節。我之所以以氣之角度給大家講中醫、內經,重要因素即希望大家了解氣界,我們現在的人見的是形,聽的是聲,觸的是物,如果沒有人說出氣化成形的道理,那麼大家可能真就囿於形界,不能跳出形的思維,我國文化之所以可貴,也即知道形上的世界,氣與神。中醫亦是神氣文化的一脈,若不解神與氣,尤其是氣,則內經,傷寒,本草是不可以解釋清楚的。希望大家能關注氣的規律,努力從這方面理解中醫經典,中國文化,想必會有思維的一個飛躍,對臨床也是大有益處的。中醫要想復興,神氣文化必須回歸。臨床療效必須上來。不然也是虛火,不能長久。
中醫是氣的醫學
四部經典(《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都是前人在清楚理解氣機的基礎上寫出來的,看得很明白很透徹,後人如果讀不懂就越來越讀不懂。後世對經典的註解汗牛充棟,且越解越偏,道理即源於此,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觀察到氣之所舍,以及運行規律,拋開了氣而從形的層次來講四部經典就不切題,也就不可能入室。
看黃帝內經,所有的五臟六腑的後綴都用氣來結束,比如心氣、肺氣、腎氣、小腸氣、肝膽之氣、三焦之氣。唐宋以前還不斷的把氣字附之於書,而明清之後對氣字的記錄顯然就越來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臟六腑幾乎不談氣了,氣最終縮短到與氣血的血相對應的這個氣。在這裡正一下名,我與很多朋友交流過,他們問氣道為什麼只談氣不談血呢,當時告訴他我們談的氣是廣義的氣,不是氣血的氣。《內經》上有「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內經》上只說肺氣、肝氣、心氣,從來不說肺血、肝血、心血、腎血,可見對氣的描述是廣義的大氣,而不是狹義的氣血的小氣,這是兩個概念,我們氣道中醫談的是廣義的大氣而非狹義的小氣。大氣包括氣血津液和一切形態,氣道中醫把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不管活的、死的都理解是一團氣,氣包括一切萬象,大到宇宙小到一個細胞。人身水火一團氣,氣就是一個太極,但是太極太抽象了,而氣容易理解,就像蒸籠蒸出的氣,天上的雲氣,水中蒸騰的水蒸氣,氣球中的氣,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對氣有一個形象的認識。為什麼氣字一直很微妙玄通呢,氣界於兩個層次,向上通於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往下接於有形的物質,氣在中間是一個媒介。也就是說氣道中醫分三個層次:神、氣、形。西醫走的是形,從解剖開始做,血脈細胞組織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層面;中醫則建立在氣道而非形道層次,所以中醫自古不重視解剖,因為形道是形而下之。上醫守氣下醫守形,中醫立足點遠遠高於形的層次,或者說指導著形的層次。形氣是同一的,氣依附於形,形受氣的指揮,氣化而成形,任何東西有氣才會成形,不然就是死屍,當然死屍也有死屍之氣,人活著就是因為裡面有一個神氣在,神氣去則人身亡,氣是主人,主人在,則人能動能言能笑,主人去則生機斷。但氣並不是最高的層次,因為醫是世間學,所以只有用氣的層次來指導中醫,指導人們養生治病,再往上是神的層次,神統氣,氣化形;神依氣,氣托形,這是三者之間的關係。
《難經》、《內經》、《傷寒》所用的言辭都是從氣機而非形體的角度出發,有時候會比較抽象,背後都是對氣機的描述,不要把這些話落實到形體這個實在的東西上,否則就失去了中醫的韻味。就像畫畫一樣,不能和西方的油畫相比,西方油畫強調的是形上的逼真,而中國強調的是神上也就是氣上的逼真。中醫也一樣,是神氣的醫學而不是形體的醫學,古代文字也同樣是神氣而非形體的文字。有人說象形文字是糟粕,阻礙文明的發展,其實恰恰相反,象形文字尤其中國的方塊字可以無限的組合,可以很好的模擬整個氣場的特點與狀態。而英文字母只有那麼多個,可以不斷的組合,就落實在了,因為只有這麼多個,定死了,所以就沒有太多的生命力。但是漢字可以不斷的組合,可以龍飛鳳舞,草書、行書都好,得其天然。當然東西方文明各有其燦爛的地方,不能偏頗。
用氣來理解傷寒論
這樣來說大概比較抽象,大家可以結合傷寒來理解。我把傷寒的太陽病簡單串一下,大家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就會明白氣道的觀點在傷寒的太陽病中是怎麼發揮作用的。想像有一團生機勃勃的氣,裡面充滿了生機和變化,所謂一氣之流行,一氣之贏縮,這團氣不是死的,而是和外面的氣相互交通,同時裡面的氣也是相交通的。「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素問?六微旨大論》)這句話很好的解釋了氣的生生不息,流演無窮,內外交通和上下相應。比如一個人過來,我們首先看到的不是這個人,就是一團氣,一團運動的氣,這個人不斷的呼吸吐納,氣就不斷的盈縮變化:心腎之氣相交,肝氣上騰,肺氣下降,心氣佈於表,腎氣至於里,脾胃為中轉流運之氣;下面的氣重濁,重濁和輕濁之氣二者相交,這就是氣道中醫整個的理解方式。
張仲景寫《傷寒論》時天氣很冷,人們穿的也少,容易得傷寒(大寒),現在得傷寒的很少,因為人們沒有觸寒的機會。人得傷寒是因為穿的衣服單薄,為寒風所吹拂,這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人有一定的適應外在環境的能力,但是外在環境的突然改變會使這種能力消減,當沒有能力適應外在環境的時候人就會得病,整團氣就會失調。
《傷寒論》開篇就講人傷於寒,傷於風,一個是傷寒,一個是中風,古人理解就是傷於寒邪,中了風邪。現代人解釋這些詞語都不是直譯,其實它們都是可以直譯的,古人從氣的角度來理解就這樣直說了。傷寒的寒不是風,不是寒冷,而是寒氣糊上人身之後,人的皮毛毛孔本能收縮(因為要保護體內所有的熱氣不能散失掉),所有的毛竅突然緊閉,或者沒有來得及緊閉,被風冷之氣閉住了,如果寒氣去,那麼所有的毛孔可以很快打開,但由於中寒嚴重或者久久中寒(因為人不可能中輕微的寒就得傷寒,很重的寒氣襲於身人才會得傷寒),毛竅都閉住了,而且不能及時打開,為寒氣所侵蝕,失去了控制,打不開了,這時會產生一種什麼變化呢?人的體溫內外相交通,原來三十七度,外面溫度低,人體通過毛竅不斷地向外輻射熱量和生氣,如果所有的毛孔突然閉住了,熱氣無從散失,那麼就會聚在裡面發熱,正像《素問?熱論》上所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就像一個屋子一樣,突然門窗緊閉,裡面點一個火爐子,溫度馬上就升上來了,這時候人就會發燒,這就是發燒的最原始解釋理論:毛竅為寒邪所閉,郁里發熱。無汗是麻黃湯證,麻黃有解表的功效,喝了麻黃湯人發汗,通過麻黃湯的藥力沖開體表鬱閉的寒邪,使毛竅重新打開,通過汗液的方式把體內鬱熱排出去,同時解了肌表的寒邪,人就豁然而解了。這就是傷寒者麻黃湯,無汗麻黃有汗桂枝。(下面馬上講桂枝的道理)
現在很多病,人一發燒就退熱,就吃清熱的葯,這肯定是錯的,這要看情況。如果是寒邪在表,郁者發熱,當然是發汗,就是《內經》上說的撤衣解惑,就像人一下脫了衣服一樣涼快了,如果不解表熱邪就無從散失。中風為什麼一般都說有汗呢?其實中風都是中風寒的風不是風熱的風,和傷寒很相似,只不過沒有毛孔閉合,風邪大於寒邪,風邪吹的肌表之氣喪失了調節能力,毛孔來不及閉,那(人體之氣)就不會嚴重鬱閉住,所以無汗是高熱,有汗一般熱度不會很高。只是風寒邪氣把體表的機能一下瓦解了,人處於失控的狀態,就出現了不自主地有汗。為什麼用桂枝湯而不用麻黃湯來解(表邪)呢?麻黃湯也可以解,只不過有汗,人是體虛的,用麻黃湯擔心身體消耗過大,沒有必要用麻黃湯,畢竟麻黃湯有傷正的嫌疑。桂枝湯很簡單,桂枝辛甘而熱,行經脈之中。桂枝湯又叫做復脈湯、陽旦湯,行於十二經脈(走一圈),帶著人身的正氣和葯氣走一圈之後把全身所有不適的地方全都恢復正常。讓衛氣不共營氣,營氣不共衛氣,營衛不和的局面消失,用桂枝湯打了一圈,營衛一下就通了。就像兩個人不和,有人做一個和事佬一調和,兩人相視一笑,這事好了。桂枝湯與和事佬的道理是一樣的,喝桂枝湯還要啜熱粥,熱粥是食氣,飲食之氣,葯食之氣,包括人身的正氣被桂枝湯帶著溫暖一圈,凡是不適的地方都適了,所有的毛竅恢復正常,正氣恢復了邪氣就散掉了。這就是有表邪的兩個典型湯證:桂枝湯、麻黃湯。
如果邪氣沒有解或者出現其他情況,假如閉得很厲害,使人身極度鬱閉,馬上就高熱起來了,出現了煩躁等癥狀,這就是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和麻黃湯就是程度的問題,普通的表閉用麻黃湯一解就開了,閉的很嚴重麻黃湯解不開就必須用大青龍湯去解,大青龍湯都有危症了嘛,人都出現了意識上的問題。但是現在這種寒邪襲擊人身,幾乎把所有的毛竅都閉住了,並且裡面迅速化熱的情況現在極少見。還有小青龍湯證,裡面還有寒邪引動,內外寒邪都要去所以用小青龍湯。
邪氣襲擊人表無非是襲擊的深淺,進不進去,如果一旦進去了那馬上就到太陽篇的中篇了,就是陷胸湯證了。什麼叫陷胸呢?就是邪氣陷於胸中,邪氣結於胸中就叫結胸,水飲互結、水熱互結都是後人加的,不是直接的理解。大小陷胸湯證呢,就是寒氣襲擊於表,從表進去之後,首先面臨的是肺、胸廓,邪氣在胸中結住了,就是結胸;如果結不住,結得不是很硬就是痞證;結得稍微硬就是小陷胸湯證;結得很硬就是大陷胸湯證,結得不硬而是很軟就是氣證,就是痞,就是瀉心湯證,瀉心瀉在心下;如果邪氣結得很高那是吐證,瓜蒂散可以吐出去;如果結得不是氣痞,是散漫的,就是梔子豉湯證,心中懊惱反覆顛倒,邪氣很散漫的結在胸中,用梔子豉湯吐一下;如果邪氣進去後入里化熱,邪氣散漫開來了,不僅局限在了胸中,那就是白虎湯證;如果並不是很散漫,而是有一種鬱閉,有向血分走的趨勢,那是茵陳蒿證,發黃;如果這時經血時來,結在血分了,結得輕是大承氣湯證,結的很厲害就是抵擋湯證,整個太陽篇從氣道角度就是這樣來理解的。
柴胡證、陽明證道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走了少陽經和陽明經。其實氣的形態就這幾種:第一,邪氣入的深淺,是表是里,還是半表半里;第二,進去之後存在的程度,是散漫的,還是結成實了、聚集了。如果是聚集那就是從痞到小陷胸到大陷胸,如果是陽明經那就是小承氣大承氣;如果邪氣進入後是散漫的,一般的散漫不得鬱閉的那可能發黃,如果很散漫一下化熱了,那就是?還有一點是化熱化寒,這很好理解,為什麼邪氣進去能化熱,就是邪氣進去與正氣相爭,正氣不弱,打得熱鬧,這就是化熱了---氣之所聚則變熱,氣聚則熱,氣散則寒;如果邪氣進去後正氣很弱,不能進行正面的交鋒,那就很容易化寒。對於正氣弱化寒《傷寒論》主張加附子,所有加附子的都是寒,加一些補氣血的葯恢復正氣,頂一下寒邪,《傷寒論》的舉例子就說這些。裡面每一個經都可以直譯的,並沒有曲解、穿鑿附會的
意思。
什麼是氣道中醫
氣道學者認為世界有三個層次:一是形道,物的層次;二是氣道,氣的層次;還有一個是神道,神的層次。神、氣、形三者構成了整個的世界存在。
氣道中醫從氣道這個中間層次出發來解釋萬事萬象,包括整個身體的奧秘,所以說氣道是一個總體的認識方法或者說是一種世界觀,如果應用於中醫就是氣道中醫。《周易》里有句話:「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研究中醫就是近取諸身,研究其他身外之物就是遠取諸物。所以今天只和大家談氣道在人身上的應用,但也會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氣道的立意和認識觀點。下面就介紹下氣道的幾個基本概念:
第一;氣道中醫包括氣道學者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氣組成的。組成氣的包括事和物,所謂物指有形的存在,比如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細胞組織、一草一木,任何看得到的、摸得著的或者說能夠感知到的叫做物;另一個叫事,就是整個事情的發展經歷,不管是氣還是物都是由氣組成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人是由一團氣組成的,這是有生命的;花草樹木也是由氣組成的,這是植物;還有包括土石泥沙、河流山川也是由氣組成的,這當然是非生物了。在事上比如一件事情的發生、發展到結束,這也是由氣組成的,還有包括一個王朝或者一段個人經歷同樣是氣。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大可以無窮大,小可以無窮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嘛!所有萬事萬象都是由氣組成的,這是氣道中醫的第一條原則,必須用這個認識觀點來認識世上的一切萬事萬物。
第二;所有的氣都有生老病死。不管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有機物還是無機物,所有的事和物都有它的生命歷程,從生到死。這個不用所說,大家都可以很好的理解。佛教上講「成住壞空」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存在就會滅亡,這也是氣道中醫的一個概念。
第三;任何氣都是可分的。比如人身之氣可以分為頭氣、胸腹之氣、四肢之氣;頭上的氣又可以分為眼氣、鼻氣、嘴氣、口氣。物質的層面可分,氣道的層面也可分,比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開始之氣、中間之氣、結束之氣,這些都非常好理解,但是大家都必須牢固地樹立這種觀念。
第四;所有的氣都是融合的。可分是氣的外在表現,融合是其內在本質。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是內在聯繫的嘛!氣道上講所有的氣都是融合的,只不過呈現的外觀、形態、性狀有所區別罷了。比如人身是一個整體,頭和胸腹是融合的,胸腹和四肢是融合的,眼氣鼻氣是融合的。這也就像一條河流一樣,我們人為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但河流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大家以後要經常用融合這種觀念來理解氣的有機結合。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水,燒開了變水蒸氣,凝結成冰,這三種形態是融合的,本身都是水,都具有水的某些性質,但由於處在某個狀態和進程當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如果沒有仔細研究過可能會惑於它們的形態而誤以為是三樣不同的東西,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鍛煉,我們用氣道的融合的觀點來理解,任何的事物都是融合的,所以避免了單獨割裂的弊病。
第五;所有氣都是吐故納新的。氣有新陳代謝,在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點上都在吐故納新。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呼吸本身就是吐故納新,新陳代謝比如吃東西、排泄,這在生物上表現得很明白,而在非生物上大家可能有些迷惑,但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在吐故納新,沒有吐故納新就沒有了發展的進程,也就沒有了生老病死,這是一脈相承的,這是一點。今天這些暫不展開來講,接下來會以《難經》為基礎帶大家把氣道串一下。
第六;所有氣內部都是運動的。既然吐故納新那就要運動,運動的實質就是升降開合,這裡面沒有沉浮也沒有其他。所有氣可升可降,在升降的過程中體現開和合,這以後是所有建模的基礎,我們就是這樣來理解人身。《內經》上講「肝升於左,肺降於右,心開於表,腎至於里,脾為之使,胃為之是」,這說的就是升降開合的具體表現。
第七;所有氣都是有感受的。這一點對於生物好說,植物可能就不好說了,當然現代醫學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植物也是有感受的。推而廣之,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所有事和所有物也都是有感受的(大家不明白以後可以找時間給大家講一講)。比如一個歷史事件本身就是有感受的,可以說它是有生命的嘛,有生命就有感受、有感知。
第八;氣之間都是有感應的。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細胞組織,事件與事件之間,物與物之間,不管是大是小是隱是顯,所有氣之間都是有感應的。
以上八點就是氣道中醫對於氣道的基本觀點和立足點。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見,現在我只是把氣道中醫的觀點陳述一下,然後我們看一下在實踐中如何具體運用。
《莊子》中有一個經典的典故,大致就是魚游在水裡而不知水,那麼我們人就是游在道里而不知道,游在氣里而不知氣,習以為常反而不見。今天藉此機會,以以上八個觀點帶大家重新認識我們身邊(周圍)處處存在著氣這個道理。
氣道中醫和傳統中醫有什麼不同
中醫的特點是什麼?有人說中醫的特點是辨證論治,整體施治,三因治宜,四診合參,有經絡,有中藥,是天然的,這些東西從氣道中醫角度來講都不是中醫的本質,因為西醫也有整體論治,也是辨證,也不可能完全是辨病,摸一下肚子痛絕對不會說是覺得完全是頭上的問題,也會去辨證同時有了辨病的體系,難道化驗不是癥狀的反映嗎?西醫也在整體施治,也是科學的,這些都不能作為中醫的根本特點而存在。氣道中醫認為中醫的根本特點是發現了氣這個層次,前面講過任何事物都分三個層次:形的層次就是我們的肉體,物質;氣的層次是中間的;上面的層次是神的層次,也可以理解為精神的層次。精神的層次和物質的層次或者說神的層次和形的層次中間夾了一個氣的層次,中醫就是發現了這個層次才得以寫出這麼多的經書並且能有那麼好的臨床。
這個氣道中醫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中國傳統經典著作,但是不是一碼回事,這我不好說,因為可能是層次各方面還有所不同吧。但是確實以一貫之著解釋,什麼叫以一貫之?就是用一個理論概念,去把通篇都解釋出來,不是雜七雜八到隨文演義,後邊太多的隨文演義了,東一句用一個理論,西一句用一個理論,那導致抓耳撓腮也讀不懂裡邊的什麼意思,這就不對。
如何學好中醫
有人問怎麼才能學好中醫。這裡多說兩句,中醫是祖國的瑰寶,是中國東方文明的一個體現,所以說學好中醫必須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裡面精髓的思想,如果單純學中醫的話可能眼界要窄很多,也不可能觸類旁通。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嘛!如果把中醫比作廬山,那希望大家跳出廬山來看中醫,萬事萬理皆通嘛!我們並不只是在給別人看病的過程中才能學中醫,在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包括吃喝玩樂中希望大家都可以體會中醫的道理。上次打過這樣的比喻,就像魚在水中一樣水就是氣道,因為人都在氣道之中所以不識氣道,就像魚在水中不識水一樣。通過給大家講解氣道中醫讓大家可以看到氣道在我們周圍是如何產生影響,我們又是如何沉潛在氣道之中的,
學經典必然有一個枯燥的過程,不可能像看電視劇一樣容易理解,所以希望大家做好這個準備,就像學中醫一樣要有坐二十年冷板凳的決心,枯燥是必須要經歷的,從枯燥當中你才能體會到快樂,就像我講這些東西基本是脫稿講,必須有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當時老師跟我說,如果說很簡單,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來。結合實際,我盡量結合咱們身邊的一些事情,講臨床那是另外一回事,那還不如拿一個病例讓大家討論,討論來討論去,《內經》不讀你還是不行,光看一個熱鬧,這個病例老師說的很明白,換一個人,你還是不明白,腳底沒有根基嘛,就像練武術一樣,你如果不從扎馬步練起,練花架子,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你看現在我們講氣道中醫,氣道中醫有他的理論基礎,必須從整個哲學高度或氣道高度去理解,你看前面這些病,你用這個理論解釋很好解釋,並沒有很複雜的陰陽五行理論混在裡面,首先咱們可以從我們的一些生理現象去琢磨這些事情,如果連生理都搞不明白,就不要去搞病理了,前面說的流鼻涕,為什麼會流鼻涕?有人問善恐欠是什麼意思?其實這些東西,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你可以從氣道的角度去理解,久而久之你就融會貫通了,不希望大家只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夫,或者像上次所說的看肝炎走到西醫理解的物質層面。
跟大家說一下,學習中醫方法很重要,尤其中醫是性命之學,治病的這個專業很特殊,所以必須懂得整個生命和自然萬物的規律才有可能治病,因為它是奪造化之先的東西,因為從閻王手裡搶人哪是那麼容易的東西,有時候說良醫三代無後,也不是沒有道理,該死了不讓他死,通過自己的能力把他治好了,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逆造化而動,如果沒有點功力、膽識還有計略,那麼當醫生很困難。我以前說過當醫生不要把治病或者是救人當成是務必要做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在人世當中,很多事很無奈,老子明確告訴我們,「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什麼原因呢,就是人太愛生而怕死,作為一個真正的大醫,首先要對生死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自己和病人都應該這樣要求,該死則死,該生則生,這是萬事的規律,不能執著和強求,不能一味的讓他活,就像西醫講的一年生存率、兩年生存率,有的雖然生存那麼長時間,你看一下還是個人樣嗎?如果拿自然的靈物去易一個人之身,延長他的性命,這本身就是逆天地而動,再說現在天下的寶物越來越少,見也見不到,采也采不到,即使見到也沒有機緣採到,這個說得有點玄乎,但是這裡面的道理可以仔細玩味。
想學中醫的話,一定要學中醫的道理,學氣機的道理,學精氣神,學神氣的道理,這個道理不僅用於治病救人,也用於整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和提升,如果想學好中醫,可以學氣道中醫,如果以前沒有學過,沒有接觸到更高的理論基礎,學到一定程度可以根本改變自己的人生觀,讓自己重新審視這個是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完全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畫一個圓,圓外的都是自己不知道的,不管這個圓畫多大。中國文明幾千年燦爛的文明史,孕育和激蕩了很多供我們學習的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感謝古人。
所以說中醫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身體素質和一定的內心體會的話,學中醫只是學到了皮毛,沒有學到精髓,所有外在的,比如開方子、針灸、推拿、按摩包括其他一些民間的手段只是形的一方面,而內在的一方面大家應該努力認識,而不應該止步,就像很多人,不知這裡有沒有學占卦的,有沒有知道梅花易數的,梅花易數是邵康節所做,是一本流傳很廣的占卦的書,如果僅看梅花易數並且照之而學,很難學通,這裡就有一個未傳的「竅」,如果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能夠悟進去,梅花易數是在托周易講數理,並且有一定的應用,這個應用不僅是我們所說的算卦,他裡面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跟大家說一點,梅花易數只是形的一方面流傳下來了,神的一方面隱而流行,並沒有公開於世,故學者眾而知者少,說這個主要想打個比喻,告訴大家學中醫也一樣,很多好的推拿師傅、針灸師傅,他們都有自己的氣場,非常充分,從而能感染病人,鼓舞正氣,而並非只局限於手上扎的針或按摩的穴位。
所以今天跟大家說這個氣道中醫的含義,就在於希望大家在下面勤學內功,在日常生活不斷的體證,多看古代哲學的典籍才能有所證悟,不然到老學中醫一場空,中醫沒有學成,可能身體還要毀了,對自己或對病人都沒有過多的幫助,這就走到了中醫「形」方面的一個死胡同,因為《黃帝內經》一再講,上醫守氣,下醫守形,形可以說是形體的形,也可以說是形式的形,總之形是變化萬端的,因為中醫的書漢牛充棟,不勝枚舉,學一本你覺得還很有道理,再學你就發現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下手,就像獅子遇到一群角馬群無從下嘴,整個草原奔跑的都是角馬看花眼了,如果陷入這樣的理論的海洋,大家有多大的精力都無濟於事,所以說一定要執一道,就像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你只要把那個最簡單的核心,知道在哪,並且能勤而行之,熟練應用,慢慢的就可以化而成之,可以不斷的推廣,這些也都是孔子寫《周易》說的一些話,「易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沒有思考沒有作為,寂寂然沒有任何動作,但是感而遂通天下,一定要強調一個感,這個非常重要,感不是思維出來的,不是想像的,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於是通曉了天下的故,故當道理講,這是孔子對《周易》的理解已經達到了非常高深的地步,孔子晚而喜易,韋編三絕,可以這樣說,可以真正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是他寫的這個易傳,又叫十翼,是對《易經》的解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周易》所有的顯學方面的道理融匯貫通,用非常波瀾壯闊的文字表達出來,留給了後人,他是孔子最高的學問成就,而並非是《論語》或《春秋》,如果有人有志於易學顯學方面鑽研的,可以努力來看《易傳》,並且能夠背誦,《易傳》的《繫辭》通篇都是至理名言,經典的話不斷被後人引用,從我來講,我非常崇拜孔子對《周易》顯學方面的理解。
必須轉變思維才能學好中醫
因為當初我不是從中醫開始學起的,可以說是從陰陽五行、氣機這塊開始學起的,然後轉向開始學習中醫,所以對我個人來說,對這方面沒有障礙就是順理成章的,中醫就是應該這樣來學,後來接觸了一些學中醫的同仁就發現觀點、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樣,所以說在這裡面跟大家交流也是我比較忐忑不安的,因為有時候自認為理所當然的可能對於別人來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可能是一個交流或者說是一個思維方式出發點的一個問題。
就像很多西藏的或者偏遠地區的一些人走到城市裡面,就發現整個觀念之間是互相衝突的,也是不知所措。比如說很多西藏下來的,他們本身就認為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是理所當然的、是天經地義的、而且是既成事實,但下來之後發現中土的人們現在不這樣認為了。同理髮達地區的人們到偏遠地區也會發現觀念是不一樣的,這個咱們不先說誰對誰錯,本身就是思維方式和觀念幾乎可以決定人的一生吧,包括他的學識,所以說從哪一點入手,你信哪一塊兒,怎麼來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信者道聽,只有信你才能入,如果連信都沒有,不可能跨越這個門檻,尤其是中國傳統的這些養身的道理也好或者說哲學也好或者說一些功法也好,包括些宗教都是從信而立的,那麼收徒弟、傳承都是從這方面開始起步,如果說徒弟一旦懷疑,可能所有的氣機全都變了。說這個什麼意思呢?我倒是沒有想讓大家完全相信氣道中醫、氣道中醫的思維方式,但是從我這方面來說我是非常相信的,所以說沿著這條路我能跟著老師走下去,並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幾乎所有的思維方式都是沿著這一套思路來走,可以這樣說做夢都能進入自己的夢境。這個從我感覺來說,可以說是融入到生活生命的方方面面。好像有句話說:學到如痴如狂、如顛如瘋才有可能有很大的進展,所以說我也想做到更上一層樓,其實這是一個境界的問題,你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這種境界,你才能領悟這個境界的玄妙,才能不斷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聖境,如果說是只是粗皮潦草地淺嘗輒止,那麼不可能入到中醫或其他的一些中國傳統學科的深處,這是我個人的一個體會。
如何看經典
經文上的東西大家不要過於死板的來解釋,只要能夠一氣貫通就可以,讀一篇文章,看經典著作都要一氣貫之,從始至終,不能說這一段以這種方法來解釋,那一段用那種方法來解釋,隨文演繹講來講去都是割裂的,串不到一起去,這就不是一個整體,也就不符合氣道的道理。不管是解釋《難經》、《本草》、《傷寒》、《金匱要略》以及其他經典都以一個道理從上到下來解釋,解釋不通的就是兩方面,第一,反思理論有沒有問題;第二,如果理論站得住腳那就考慮是不是文字有問題,雙方面來著眼,不可能完全附著於文字上的東西。我們不能說文字不高明,但古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同時幾千年的傳承也可能出現問題,有可能抄來抄去就抄錯了,所以一氣以貫之嘛!文字是形,裡面的意是氣,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氣,不要著於文字而只是守形,這是讀經的方式方法。
在日常體會氣機
想像有一個氣團,裡面有兩股氣在不斷的升降開合,從而產生了沉浮,你沉我浮,這就是整個的陰陽氣機變化的道理和表現形式。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氣開於表,人吸氣的時候氣怎麼運動?大家吸一口氣看氣作什麼運動,是不是感覺氣往上提?我們平常會說提提氣,精神精神,這就是吸一口氣,一下氣提起來了,明顯氣機是升的運動;垂頭喪氣、哀嘆一聲,氣就沉下去了。很簡單的道理:人高興氣在表,不高興氣往下沉,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看你彎腰塌背、垂頭喪氣的,一點精神打不起來,氣都去哪了?都沉下去了。所以說氣由人的情致和呼吸、運動所調節,一高興、一運動、一吸氣馬上就提上來了,腹肌一收,胸脯一下就鼓起來了,這時人就感覺很舒服。這是升降,開閉也很好理解,舉個例子:喝一碗熱麵湯之後很快出汗,什麼是出汗呢?人所有的毛竅都開開了,汗液往外排,如果是冬天,那一團蒸氣往外蒸騰,連額頭上都浸出汗珠,頭髮都濕了,頭髮中的熱氣往上蒸發,這就可以說氣開了;氣正開著呢,為風寒之氣所擊,所有毛竅為抵禦外寒的侵蝕迅速關閉,汗一下就止住了,渾身雞皮疙瘩起來了,只打冷戰,汗也不出了,毛竅也不開了,人縮成一團了,這叫氣閉。氣閉是主動防禦,如果防禦不及時為寒氣所擊,寒氣藏於腠理,那這時的閉就是病理上的關閉了,氣閉在表,裡面蒸蒸然發熱,這就是人感冒發燒的病機所在。人氣開合升降、吐故納新,里氣為寒氣所閉出不來所以化熱,人的體溫馬上就升上來了,對治之法就是「氣閉者開之,氣開者收之」。人的氣開合有度、升降有節,人才會四氣調和、百病不生,如果氣機的一處環節出現問題,人就馬上得病。比如大小便失禁或者腹瀉,這就是下部的氣開而不閉,人二陰一般情況下是閉的,排泄的時候要開,開合不利就導致氣機錯亂,下面閉不起來,腹中的氣就升不上來,也就是俗話說的「好漢架不住三泡稀」,拉了三泡稀後,下面的氣開得很敞都漏了,哪還有氣升上來呢?氣升不上來就開不了,開不了人就沒有辦法做事,氣升上來再開開才會肌肉精神都有勁,事情才可以做。下面氣泄了,升不上來,就無氣可開,人就四肢乏力,精神睏倦,什麼事也做不了了。同理,下面氣閉上了也不行,比如承氣湯證,陽明腑實腹中有燥屎,解不下大便,氣要開合有度,升降有節,如果氣閉而不開,那該降的氣降不下來,該收的氣收不回來,裡面氣閉住了,要開開之後才能再閉,無開則無閉,要閉的氣閉不上,人就尋衣摸床棄衣而走,狂妄譫語,出現了一些精神上的問題,有陽明燥屎在里嘛!
所以說開合要有度,升降要有節,大家臨床治病的時候不要見虛就補,見實就泄,一定要認清升降開合四氣哪出了問題,然後引而調之。比如氣閉在里,下之則閉氣開,之後氣才能收攝回來,升降開合四氣才能周轉運行;如果是泄那要收,當然首先要明白泄的原因,是有邪客之還是本身有寒或者里虛。看病第一點要認清整個氣團的狀態和裡面升降開合四氣的不調是哪出了問題,然後引而治之,這就是氣道中醫治病的基本原則。
關於氣的升降開合、沉浮下面再舉個例子,比如氣升得太快太猛,使人薄厥就是昏倒:兒子沒考上大學,還在外面交上了黑社會,老爹一生氣,氣直接頂到腦門子上了,臉色漲得通紅,腦溢血一病不起,這就是氣升而不降,升得過於急速,所有氣蒸騰向上,徑直的就頂出腦溢血了;所以說該降的氣要降,該升的氣要升,而很多愁苦煩悶的人氣升不起來,都降下去了,胸中無氣,說話說不了,唱歌唱不動。
有朋友問:《內經》里的升降出入和氣道中醫的升降開合有什麼關係?前面八條其中有兩條:升降開合、吐故納新,《內經》是把這兩條合在一起講了:吐故納新簡稱吐納,吐納就是出入;升降開合就是升降,升的極致就是開了,不可能永遠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就開,就像樹木生長一樣,長到一定程度就要開花結果。人身是一團氣,也不能一味的往下降,降到極點就合了,閉合住了,就像種子一樣,結的果實去降,裡面的種子掉到地上去合,重新開始一個新的生命。所以《內經》講的升降出入就是這裡講的升降開合加上吐納,出就是吐,入就是納。我們要把整個的關係捋順了,加上所有氣都是融合的、感應的,我們可以說升降開合吐納都是一體的。
如何看五行
我始終沒有引入五行的道理,五行也是在說氣機,但從氣團的升降開合來講要比五行學說來的直接,只要氣機了解了,五行就能運用純熟。說金克木,但什麼是金克木呢?後人如果不知道氣機那就無法解釋金克木,金就是降氣,木就是升氣,金克木就是降氣大於升氣了。
不止一個五運六氣的形態存在於宇宙之中(或者說地球系統當中),單憑五運六氣治不了病,五運六氣只是告訴我們世間有這個現象,就像影響我們的不只是電磁波,各種頻段的波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而且幾千年來五運六氣沒有發生過變化嗎?五運六氣也是對氣機的解釋,就像經脈一樣,表皮有動脈靜脈循環系統,再精微的有神經、淋巴,再往裡有經脈,再往裡就沒有嗎?一樣是有的。人身的奧秘可以讓人無窮盡的探索下去,不斷的探索就會有更精微的發現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其實向外求索和向內求索是一個道理,為什麼有外丹和內丹呢?外丹和內丹都是有的,都可以讓人達到修鍊的一個很高的層次。單憑講五運六氣就和單憑講子午流注、靈龜八法是一樣的,如果對氣機沒有深刻的認識,那很難去捕捉氣,而如果見氣了,那五運六氣、靈龜八法就都可以拋棄了,就像指月,指的不是月亮,指的方向才是月亮,所以我直接從氣機的角度來講。一我不講五行,二初期很少講經脈,因為經脈是氣機所化,就像肌肉骨骼一樣都是氣機所化,只不過經脈的氣機所化比肌肉骨骼來得更靠近氣機或者層次更深,但大家千萬不要把經脈看實了。
前面我們提到了這個中醫從氣道的角度來講,中醫是站在氣道的基礎上來解釋和運用中醫的,也就是可以這樣來說,中醫是氣道的醫學,它不是物質的醫學,這是第一.。第二五行是解釋氣的,氣是存在,五行不是存在,然後接著剛才那個問題,接著說這個五行它只是一個代詞,它後面指示的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一團氣,也可以理解成其他的一些東西,但是五行本身不是存在,也就是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所以說肯定這個中醫它是來源於氣,所以說你說誰更重要啊?你可以說是氣更重要,而不是五行,因為五行這個東西你摸不著看不見,譬如說金是什麼?你首先要知道金背後的是什麼?它肯定不是金屬,木它不是木頭,土它不是土壤,那這裡面呢我就多說兩句,關於金木水火土,它只不過是在代表這個氣團不同的各個階段或者不同的性格,那所說的這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無非是想在說這個氣團流轉的規律,或者說你把五行看成這個五行五種元素,這樣就很不中的了,所謂中的就是說沒有中到靶心吧。
人們現在不太了解這個氣道的規律,所以說你如果說脫離了氣道的規律你如果去談五行,那這個五行確實是空談.,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你用什麼五行法五行理論去解釋人生的變化是捕風捉影,你不可能接觸到實際的,古人創立五行無非是想通過五行這樣一個方便的方法把氣道流傳下來,讓人們知道氣道的規律,我們說氣開啊、氣合、氣閉,氣機流通有時你解釋起來很費筆墨的,那古人說金克木,那麼古人知道這個金氣是下降的氣,或者是開破的氣,這種氣戰勝了生長的氣,這個就叫做金克木,如果說這樣來解釋就要用很多文字來表述,那不如就通過金克木這種方式來代表,古人說一說金克木對方馬上就理解了,是由一種開暢下降的氣代替了生長聚合的一種氣,所以叫做金克木,同理水克火也是啊,因為所謂的水克火無非是夏天的閉合的氣,或者是滋長二陰的氣凌駕了這個心氣,這個太陽蓬勃的這個氣,這種氣衰弱,由下降的氣陰氣上凌向上凌越了導致心悸心慌啊、氣短,所以說大家可以盡量地從氣道的角度來理解中醫,那麼你再套五行包括套十二經脈或者包括套其他的一些形式上的一些東西就更能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用氣機理解人體運化
大家學氣機一定要加個氣字,不要說陽氣不升,就是氣不升,沒有陽氣陰氣,前面提到所有氣都是融合的,如果上來就分陽氣陰氣就是在割裂氣機了。想想看陽氣升陰氣就不升了嗎?陰氣一樣升,陰陽相和諧的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俱升,所以不要說陽氣升陰氣升,直接就說氣升。就像大軍開拔,炮兵、裝甲兵,後勤補給都要往前進;自然界中單元素的物質很少,所有東西基本都是複合的。所以我們要直接說氣升氣降,因為有氣升,所以把升上來的氣叫陽氣,降下去的氣叫陰氣。氣不升有兩種原因:一,氣受阻而不升;二,氣不足而不升,就像軍隊前行一樣,前面遇到了阻礙,過不去了所以升不了了,或者說部隊太少,疲於奔命沒有力氣了走不動了。大家想像一下,一團氣要升騰變化沒勁就升不上來,就像一壺要燒開的水一樣,火力不足水不開;把壺嘴堵上氣噴不出來,氣受阻而不升。大家這樣來理解臨床疾病就會覺得很簡單了。氣只分四種狀態:升、降、(升降開合)吐、納,(浮沉可以不必考慮)沒有更多的,不要上來就想臟腑,也不要想氣血、陰陽,就理解成氣的四種狀態就可以了。
人高興氣在上面,氣高在上;《傷寒》里邪氣居於胸中就是指邪氣高, 「其高者,因而越之」 邪氣高要直接吐之,一嘔吐邪氣就隨人體氣機噴涌而出,人胸中之邪就解了;「其下者,引而竭之」一些邪氣在下的疾病,比如結腸炎或者一些腹部疾病就可以直接用下法。這些是急症的治療原則,慢性病就不能用汗吐下三法了,因為慢性病邪氣和正氣結聚在一起,纏繞不散,如油入面,二者渾合敵我不分,所以不能上來就用汗吐下三法。張從正的攻法對於現代人來說是要考慮的,除非一些急性病。
上面八點原則大家可以反覆思考玩味,暫時拋去臟腑、陰陽、氣血這些或者抽象或者具體的概念,初期也不要引入十二經脈,因為十二經脈是氣機的體現,氣機了解清楚了,自然就知道十二經脈是怎麼回事了。《內經》中關於十二經脈的循行也沒有講清楚,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有很多練過氣功的朋友所說的十二經脈循行和《內經》有所出入嗎?《內經》所反映的也只是其認識的層次,並不一定是實像的層次,但是已經是站在很高的理論層次來俯視人體生理和疾病了。
氣是有感知的,有感知就有性情,任何一團氣都有,包括一個細胞,人興奮細胞就興奮,所有細胞都興奮了人就興奮,一定要把氣理解為活物,這樣才能靈活運用,不然又陷於機械理論中去了。世界是由生命組成的,氣抑鬱了人就抑鬱了,氣都沉下去了人也消沉了。肝臟脾臟…這都是氣機外化出來的,《周易》里有句話: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星、太陽、月亮、地上的河流、山川都是氣機所化。
希望學過中醫的朋友也從氣道角度來考慮問題,盡量不要有一些明象和以前所學中醫知識的羈絆,這樣有助於更好的理解氣道中醫,氣道中醫是圓融並通、簡單直接的,像《易經》(《周易?繫辭下》)里說的「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我們也可以說「氣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當然我們還不能說氣就是整個天下的道理,只能說氣是流行於天下的存在。因為上面還有存在。
藥物之氣
既然任何事情是一團氣,那麼石膏也是一團氣,石膏有石膏的氣,麻黃有麻黃的氣,我們怎麼認識這團氣呢?只有認識這團氣才知道互相對治。關於中藥治病有幾點,並不是說升氣升不上來就用升氣的葯,降氣降不下去就用降氣的葯,用藥其實是在調整氣機,並不是在補瀉,補瀉是很簡單的層次,只要氣能升上來,氣機打通了就可以了。人有一個自行的運行系統,而且能夠自我修復,該升自然會升,該降自然會降,一般都是堵住了,把堵住的地方的氣開開,那氣自然該升的就升該降的就降。
所以說用藥涉及到幾法,就是調氣機的升降開合,以麻黃湯為例,麻黃這味葯喝下去之後有明顯的興奮和解表的作用,有人出汗有人不出汗,這是由於體質的原因。上次講過感冒發燒的機理,就是寒氣鬱閉於表表氣不開,產生氣閉於內郁而發熱的癥狀,解決方法就是把毛竅打開,邪氣解散,鬱氣得解則熱氣得散,病就好了。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用清熱的葯,反而越清越熱,熱勢綿綿總也降不下來,表閉無汗嘛!這和現在的病毒性感冒還是有出入的,現在純傷寒的很少,這裡只是舉這個模型來說明這個道理。凡是可以讓人汗出蒸蒸而解的方子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灌熱水就行了,八九十度的熱水不斷的喝,熱勢在身體里不斷的抑鬱蒸騰,到一定程度邪氣不勝這種蒸騰之氣的時候,表竅自然打開,這是一瞬間的事情,這就是《內經》上所說的「撤衣」。外寒襲擊於人使人毛竅閉塞就像給人加了一層棉衣一樣,使人熱勢不解,汗無從排出,只要用外力或本身氣血之力加上熱水的蒸騰熱氣一起鼓動外邪,使毛竅復開,人的病就好了。有時候光喝熱水藥力不夠,蒸騰流溢宣散之氣不夠,所以就要加上能夠使表陽外出,人氣加速蒸騰的葯,首選就是麻黃、荊芥、桂枝,還有羌活、獨活,這些葯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大家聞聞羌活的味,雄壯有散。其實加一些辣椒都可以,只要能夠起到這個作用就行。隨著人們不斷地總結,發現具有宣散之性的葯自然界里有很多,但不能提供很合適的宣散,正好達到效果,所以產生了配伍,配伍就是讓各種葯調和在一起,讓各種葯氣配合最後產生符合宣散暢達之氣的葯氣,所以藥物的冷服熱服、濃煎稀煎都會有明顯的差別,因為直接表現出的葯氣就不一樣:濃煎則氣聚,稀煎則氣散;總煎和散煎也是不一樣的,比如雞整燉和切碎了燉只燉腦袋氣肯定不一樣,理論層面是這樣說,實際運用還需要後人不斷地總結和體驗。
總結一下剛才所說的:所有的葯都有葯氣,這一點毋庸置疑,就是根據第一條原則:任何事和物都是氣團;還有氣都有性情,有感知則有性情,有性情則有喜好,比如很多葯喜水,生活在水邊,所以走水道;很多葯善竄善爬,比如螻蛄,蚯蚓還有一些藤類葯,根據氣氣相感的原則,人服下去之後就會有相應的性情在人體內的反應。
動物界上氣的代表是鳥,下氣的代表可以說是龜魚水族,人氣的代表是野獸、是走族。鳥族、獸族和水族正好是把整個生物圈從上下的範圍分成三等分,所以說這些動物或者植物氣偏上的,你吃到肚子里它就往上走,偏下的就往下邊,偏中間的往中間走,這就是本草當時立意的一個根據。動物愛動,比如蚯蚓善鑽,那麼這股氣是善鑽之氣,人吃了之後通過消化轉出,它仍然會有善鑽的特性,所以蚯蚓有通經脈的作用。那麼同理,這個鯉魚屬水族,吃到肚子里它有行水道的趨向。
還有比如說根莖葉花,一般中藥都是草藥,草藥按其部位不同,入口之後所走的趨勢也不同。很多的醫家也都談論過,根者氣藏它往下走,莖著氣達,它通於人身的經脈,枝葉通於絡脈。花通於膚表和開敞的地方,同於浮脈。果實還有結的這個籽,有時候你可以這樣來理解,它結實有破氣的力量,或者是通於腎脈。那比如說女貞子、桑葚、五味子啊,帶子的它都通於腎,而有時候會主精。精嘛男精女血,這個是從本草上面氣道來給大家稍微講一下,以後可以說很系統的來講。
中空的它有通達之氣,比如說蘆根中空,還有葦莖。你看桂枝它是用的枝條,所以他能通經,走經絡。絲瓜絡都是絡,它直接走人的絡脈更好一些。你這樣來理解,不是簡單的取類比象,或是簡單的望象生意,而是察其氣道,知道氣的習性。就像麻黃是中空的,儘管很多東西是中空的,但是它有表面的形體和內在的形體兩種區分,比如說它的氣是鈍氣,但表現的有可能違背它的鈍氣。麻黃中空,所以說麻黃開肺嘛,會往上走。而且也有一種草,它也是中空的,但是它沒有麻黃的性體,大家嘗一下麻黃就知道心跳加快並有出汗的感覺。但是不一定完全是這樣,有時候它會給我們一個假的信號。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體察它的真實形態來反映它裡面的氣態,比如說紅顏色的一般是血分了,但是它自然的紅,並且是由里到外的這種紅,它一般是會入血分的,比如紅花啊、雞血藤啊之類的。氣很鈍,有一股銳利之氣,比如說刺蒺藜銳利之氣,它能破氣,但是它的破氣不是非常好。
從氣道上來說氣要含混的才好,還有從氣味來理解中草藥,有的氣正,有的氣邪。比如說同是苦味,黃連的苦是正苦,而苦參的苦是邪苦。你看蜈蚣蠍子都是毒藥,能不用盡量不用,他能治好一些病,但是它終將和正氣是不協調的,應該用一些正人君子的葯。古人本草上講這個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養人,中品療疾,下品攻毒或者叫做去毒。有很多葯的氣味很不正,對人身體有很大的損害,所以說不建議用。當歸這味葯聞起來味道就很不錯,桂枝這葯甜中帶辣,也很不錯,生地很甜,而且色正,色正黑,熟地的色正黑,生品是色正黃,這些葯都是非常不錯的葯。用藥講究寧用正,勿用邪。葯中也有邪正之分。
我們通過天地人整個的自然圈,就可以體會整個氣在自然圈或者是生物圈當中的運行的勢態。大家如果學過地理就知道大氣環流,太陽帶來了生命,普照在大地,使水蒸氣上蒸,蒸上去之後由風的推動,使這個蒸汽向上形成雲氣,由風的推動使雲氣輸布到四方;雲氣不斷的聚積、凝結,遇到冷風后就下降而成雨;再由太陽的熱氣向上蒸騰,這樣就循環起來,就和我們人身之氣的循環一個道理,這就叫做別無二致嘛,萬物一理,天地一心,所以古人察天地之理而喻人事,用在內可以療疾,用在外可以治國。我們按這個寸關尺啊,察這個五臟六腑之氣之有無,同時可以知道胸中之氣,腹中之氣,和臍下少腹之氣的整體的狀態。
《本經》羅列了三百六十味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養性,中品療疾,下品制毒,這個分類非常好,不了解性情、正邪優劣就無法用藥,比如現在婦女的產後風,本身是虛證,而見到風濕內侵的癥狀就用蜈蚣、全蠍,蛇類葯去攻沖,有的還加附子、馬錢子,這就完全違背了氣機的基本原則,犯了虛虛實實的大忌。很多得產後風的婦女,生了孩子後氣虛,氣陷於內,(氣的動作和表現層次非常多,不僅是一個升降開合,升降開合只是最基本的四個原則)氣餒於內而表氣虛,表現出怕風、怕寒、怕冷、肢體麻木的癥狀,這時如果用通經絡通散的下品療毒藥去攻沖就會適得其反。還有一點,現在很多慢性病不是僅葯食可以治療的,也不是針灸可以的,很多病不是一經之病,而是整個氣團很多經脈的病,不是扎幾個穴位就可以好的,尤其城市裡的人。
剛才講了很多理論,大家先有一個方向,路首先走對了,往東往西往南往北走,路確定了,細節的東西太多了,所以說一年有感覺,三年有小成,十年有大成嘛!沒有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把所有的物象、氣機研究透的,因為所有的氣團都需要去親身體驗,氣與氣之間的相互碰撞、相互感應都得去學習,基本的配套原則都知道後還需要不斷的實踐,這樣才能在做菜過程中做出美味來。如果基本配套原則都不了解那就不可能做出好菜了。另外大家不要滿足於只要一技在身,能扎幾個穴位治療幾個病,而不對整個的氣機進行探索,好多病不是那麼簡單的,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決定疾病的特點。
中醫的形象思維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這句話非常有深味,大家要形象理解,不能只是看表面文字意思。濁者下沉,清者上蒸(蒸發的蒸),因為有清濁所以產生了變化,清氣輕濁氣重,由於慣性產生了上下的對待,在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過程中產生了上下的交流,這就是四象。在臟腑就是心腎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氣上蒸;夏天清氣直接蒸騰而上,萬物華實,陽氣在上就產生了夏天;萬物不可以終極嘛!到了秋天蒸氣將盡,肅殺之氣開始盛行,草木悲秋,落葉紛紛就產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墜最終就產生了沉,沉潛之意,這就是萬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黃落,只剩下枝幹,看不到一點生意,候鳥南飛,四季分明。所以說浮沉陰陽要放到自然環境中在整個大環境運化規律中去體現。浮沉於生長之門,或浮或沉,從而產生了所有的變化,這裡大家可以去細細體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舉個簡單例子,比如每個人的職業都有浮有沉,沒有一輩子完全風順的,同樣沒有一輩子完全逆境的,總是順逆相交替,這幾年比較順,那幾年比較逆,產生了人生的際遇,這在人生就是浮沉的表現。順境的時候屬陽,逆境的時候屬陰,是不是浮就好沉就不好呢?當然是對待的來看,手伸出來一個手心一個手背,主要看怎麼來看了。順境使人做事,但使人鬆懈和驕傲,必然會轉向逆境,逆境使人反思奮起或者精神上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能抗的過來都能化不利為有利,所以說整個的順逆都是對待的,這也是古代處世哲學的總體思想。有得有失,失得互用嘛!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可以不斷體驗,盡量不要讓自己產生過多的執著上的煩惱。浮沉大矣!可以說概念很大,浮浮沉沉用在各個方面都是能夠說的通的,它代表陰陽的總化,因為有了浮沉就有了變化。
《難經》、《內經》、《傷寒》所用的言辭都是從氣機而非形體的角度出發,有時候會比較抽象,背後都是對氣機的描述,不要把這些話落實到形體這個實在的東西上,否則就失去了中醫的韻味。就像畫畫一樣,不能和西方的油畫相比,西方油畫強調的是形上的逼真,而中國強調的是神上也就是氣上的逼真。中醫也一樣,是神氣的醫學而不是形體的醫學,古代文字也同樣是神氣而非形體的文字。有人說象形文字是糟粕,阻礙文明的發展,其實恰恰相反,象形文字尤其中國的方塊字可以無限的組合,可以很好的模擬整個氣場的特點與狀態。而英文字母只有那麼多個,可以不斷的組合,就落實在了,因為只有這麼多個,定死了,所以就沒有太多的生命力。但是漢字可以不斷的組合,可以龍飛鳳舞,草書、行書都好,得其天然。當然東西方文明各有其燦爛的地方,不能偏頗。
如何理解臟腑
臟腑,也即臟象,這個是中醫裡面一個重要的核心理論,那麼藏象經絡啊這個都是中醫裡面特有的,比如說我們老百姓說脾虛了,腎虛,肝脾不調,那麼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都包括在這個我們的臟腑理論里。
藏精而不泄者是臟,運化而不停者是腑;臟是體,腑是用;臟藏精,精是精微之氣,精微之氣都藏在臟腑,氣分五,心肝脾肺腎,五種氣的狀態化而為精藏於五腑,氣無形不託嘛!形是依於氣的,氣是托於形的,形氣是不能分離的,沒有了形氣就容易散失,形體一毀滅氣馬上就散掉了,必須有結結實實的形在那,就像有房子人才能住進去,沒了房子人就走了。同樣,形體要靠氣來充養,就像房子沒人住就很容易壞,人在裡面修修補補形體才能存在。我們講氣道,但絕對不鄙視形體,沒有形體氣無以立啊!物質和精神(或者說氣)是相互關聯的。同樣臟腑也一樣,五臟之精藏於五臟,運化之精化為六腑去運化,運化什麼呢,吐納嘛,吃了吐吐了吃,我們可以把二便的排泄叫吐。所以說腑外在一些,臟更在裡面一些,腑就是工廠,臟就是辦公室,工廠很熱鬧,氣血充沛,必須要做呀,所以說「數」,「數」就是氣血運行加快,不斷地運化,讓氣機旺起來,陽明脈很容易變數。用腦子去思考的卻主宰著腑的運化所以說脈是「遲」,藏精藏在那裡。理解遲數的關係就好說,搭脈感覺出五髒的脈是遲,六腑的脈是數很困難啊,這裡只是講這麼一個關係,生機旺,表面旺就是數,就是腑;生機藏在里表面靜就是臟,臟者藏也。
中醫的針扎什麼
講一下「針」,所謂用針之法呀絕對不是西醫打針的針,「針以決死生」,扎針其實就是扎氣機,根本不是扎人的形體。通過解剖學來找穴位,那樣找就像《內經》上說的如游空巷,只是傷到了皮膚骨骼組織卻沒有找到氣機的根本。舉個例子:比如飛機從空中向下掃射,如果要消滅的是敵人有生力量那就不要關心敵人的大廈,看到汽車在跑那其實是裡面的人在開,找到了人就找到了根本,炸多少建築物但只要人還在就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用針之道貴在能夠得氣,迎隨補瀉呀,以經調之都是在調氣機,而不是在扎某一個部位,那就失去針道的意義了。進針怎麼進,出針怎麼出,怎麼補氣,怎麼泄氣都從氣機上來考慮。
跳出中醫學中醫
只講中醫可能大家會被局限住了,很多東西都可以用氣道來解釋。大家小的時候學過看雲識天氣嗎?看到什麼雲彩就知道會有什麼天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早晨太陽初升是少陽之氣,長上來之後如果有霞也就是雲把朝陽之氣給擋住了,也就是朝陽之氣被遏了浮不起來了,陽氣不足那就容易下雨;晚上霞光萬丈,證明陽氣很足,到了快落山的時候還很足,陽氣足當然就不下雨了。很多古代的諺語都有幫助於我們理解氣道,不僅人身中有氣道,整個大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整個宇宙都有氣道。
古代有望氣學,就是看雲彩的變化,白天主要看雲還有特殊的光氣,晚上看星星然後就能看出大的氣場有什麼變動。大家有機會也可以看看《麻衣神相》。
只有知道養生才能懂得治病。我常常和別人說也和自己說,走路都是左腳邁出了再邁右腳,講講《難經》再講講其他的,然後再回來講《難經》,大家就可以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光講理論不講故事很枯燥,光講故事不講理論又失去了方向,陰陽循環嘛!陰完了陽,陽完了陰,不斷的圈的循環,大圈套小圈,大圈外面還有更大的圈,小圈裡面還有更小的圈,不斷地去突破一層一層的。不管《難經》、《內經》都不建議從頭到尾地毯式講一遍,《難經》上篇很枯燥的,幾千年的東西了,其實大家只要知道氣道的道理就行,學習經典不用隨文解字的,點到為止。
大家要理解氣道那腦子裡首先要有一團氣,這一點至關重要,沒有這團氣那就失去了理解的根本。想像的中醫嘛!不能揣摸到,但能想像到這團氣發生什麼變化,就像煉丹爐一樣,怎麼煉丹呢?不是按水火立極嗎?所以腦子裡要有一團氣,生氣的時候氣會怎麼樣,悲傷的時候怎麼樣,外面的邪氣趕到了這團氣里會怎麼樣,這團氣熱會呈現什麼像,冷會呈現什麼像,其實就和煉丹一樣。
這就是所說的觀象,《繫辭》下里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大家對整個的像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後,以後學習《周易》就會知道《周易》也是用氣道來解釋的。有像才有卦辭,沒有像就沒有了卦辭,同樣沒有像也就沒有了經文,像可以叫做氣象,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像之中,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氣之中,養我浩然之氣嘛!
《黃庭經》里有一句話:「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什麼意思呢?就是什麼事情都要付出代價的,無用而用,積精累氣最後成了一個真人,而如果把這些東西都娛樂了、消耗了、放縱了,那就不會成為仙人,一個真人,也不會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只有把這些東西保存下來慢慢的去醞釀,去化就能化成一個很不錯的身體,再往上就能化出很多精微的東西。這就是「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團氣,就看怎麼把握。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又想有身體上的娛樂,又想擁有好的身體這是沒有可能的。整天忙於工作疲於奔命就不可能有好身體,想有好身體就不應涸澤而漁,拼了命的爾虞我詐。所以就要看大家的取和舍,沒有兼得的,世界不存在兼得的東西,一個手伸出來手心朝上,手背就在下面,同理,手背朝上,手心就在下面。養生大亦!
孔子在《周易》中說:「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首先,熄滅自己身體不和諧的東西,第二,制止自己慾望的膨脹,這樣才能使陰陽之氣和諧,在周身形成比較和暢的氣場,這樣人才能泰然處之,壽終正寢。但現在有多少人真能寡慾呢?這寡慾不能遏,而是自然而然的,最終的無為而無不為嘛!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先名利要淡泊,少思寡慾,絕學無憂嘛!這都是古聖先賢說爛了的一些話,我們不能只是說而是要實際做,只有真正來做才能達到健康的身體,身心兩安嘛!養生無非就是講的養心,心不養身無以養。
痞症
釋經文一定要按照經文的原字原意去解釋,不要摻雜後人或者是現在術語的解釋。所以說解經既容易也難,如果說走對了正途,解經可以雲開霧散,很多經文上下可以匯通,如果說走錯了路,解經終將是一頭霧水。其實古人寫書並不是一定要難倒後人,沒有牽強附會的來寫這些咬文嚼字的生僻的詞句,它們都是根據一種理念,來一貫行文。我們所說的這個心下牢和心下痞是否是一個病?你看心下牢和心下痞只差一個字,一個是牢一個是痞。什麼叫做痞呢?痞是痞悶,周易上有一個「天地否」卦,天地否,天氣在上,地氣在下,天地之氣不相交,所以說否。但是這個否加一個病字旁就是痞悶的痞,所謂的痞悶也就是說上面的氣跟下面的氣不想交,痞在中間,滿悶不化。就像大霧一樣,所謂的雨下了之後這是天地相交,天地不想交,就是處在一種昏蒙的狀態。該上的氣不上,該下的氣不下,或者是氣聚在心下而做痞,痞住了是上下割據不通,這是痞的意思。那麼牢呢,牢是牢堅不化的意思,心下牢,《傷寒論》上說「但氣痞耳」,脈是浮脈,浮滑脈,未結聚成實,不是心下硬滿痛的大小陷胸湯證。這個氣它克在胸中,使胸中反覆顛倒,心中懊惱,這是梔子豉湯證,它是熱氣散漫在胸中。那麼由於你吐下,邪氣入里,微結在心下,使上下之氣不通,形成心下痞悶的癥狀,這就是心下痞的瀉心湯證。如果正氣愈加衰微,吐瀉過渡,使邪氣迅速在里結聚成實,原先還只是微微結在心下做痞,這會進一步結聚,聚成一個石頭一樣了,使心下硬、滿、痛,心下硬滿,心下痛,心下結,這個就是大小陷胸湯證,必須用更猛烈的葯去攻下邪實之氣。那麼所說的心下牢,牢是堅牢不化,很像大小陷胸湯證,所以說心下牢和心下痞不是一個氣機狀態。可以說心下牢比心下要痞嚴重。這個我不知道這樣講可不可以,大家不要看這個癥狀所表現的病名,一定要看癥狀本身去推斷他的氣機的狀態。古人用很多簡練的語言來表示氣機的狀態,其實牢你從外面從癥狀上不能很好的體察,但是古人從氣道的角度來理解,那團氣牢堅在里,所以說心下牢。今天我們講這個心下硬滿大小陷胸湯證,沒有人用結痛這個詞來理解,來表述我心下結痛,其實這正好是氣機結在里而作痛,他是把氣機的這個狀態用簡練的文字表述出來。
五臟
這個腎氣閉,我們上面講過腎主閉藏,氣閉在下,心主運化開在上,心開心只有開通過不斷地搏動,把這個氣血輸布到全身,是一個發動機,是一個發條,這就是一個開的狀態,它開不是整個開開,是處在動的狀態,可以說是動,健運不息嘛,心臟一旦停跳,這個生命就沒有保證了。那麼介於兩者之間的肝就是從閉到開,所以說體是閉,用是開,所以它主怒,怒是從孕育而爆發,從閉藏而爆發,它的爆發力非常好。所以肝氣好的人爆發力好,肝氣弱的人爆發力差,肝鬱氣滯的人不敢怒,肝陽上亢的人善怒,這個都是體質的問題。那麼肺就是由開放的狀態又回歸於閉藏的狀態,皮毛主收,若肺氣不好的話他的皮毛過於開散,這個人容易招外邪,肺氣主皮毛,把所有的氣敷佈於全身,又通過皮毛約束回來,它敷佈於全身並且要通調水道的時候,它是開的狀態,當他敷布到全身之後,通過皮膚收緊向下輸布,那麼它是閉的狀態,最終從開的狀態走向閉的狀態,與腎氣相合。這是四髒的開合法則,那麼可以說肝體閉而用陽,體閉而用開,也可以這樣來說,肝腎都是位置在下,心肺位置在上,但是肝呢氣徐徐向上而走,像個煙囪一樣,或是像個蒸籠一樣,氣氤氳向上,肝氣直上達於腦目,頭腦和眼睛。可以說是肝在下位而趨上,這也是體陰用陽的代號,肝氣這麼理解。肺氣是相反的來理解,它位居上位而其勢在下,所以說肺主肅降,所謂肅是肅殺之意,降是宣降之意,所以說主肅降,肺氣要向下,他不能向上,如果說肝氣、胃火、心氣向上蒸騰,使肺氣不能肅降,那麼形成了肺中焦滿,《內經》里講的肺氣焦,什麼叫做焦啊,他應該向下,像雨露一樣滋潤全身,這時候由於下面的火氣上騰,剋制住它的肅降之氣,使肺氣反而上逆,產生了焦糊,燒焦了的感覺,肺中作咳或嘔吐膿血,或咯中帶血,肺癆肺結核,或者是陰虛性的,肺陰虛的病症叫做肺氣焦,肺中之氣不能向下肅降而被下面的火氣上來而烤焦,叫做肺氣焦。
所有的病症和一些生理現象,用氣道來理解,活潑而生動,就用一個道理始終貫穿於整個的知識體系,這樣讓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本於內經、本草、傷寒。
上熱下寒與龍骨牡蠣救逆湯
我們講過腎氣是閉氣,閉而開是肝氣,肝木上達而輸布給心氣,心氣完全開張在上,所以說是肝氣去生火氣,也就是木氣生火氣。那麼下面是手心主少陰火生足陽明土,其實就是一個心生脾的一個過程,也就是火生土,就是五行循環的理論,此為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矣,其實這樣理解,是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的道理來解釋氣道在內部的流運不息和流轉運化。
大家明白這個意思了嗎?它是一個密閉的循環體系。五氣輸布流運在體內,才使我們能夠有這生生不息的生命,如果五氣流運當中,只要有些地方堵住,使氣機流運失常,人就會得病。它告訴我們腎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胃,脾胃生肺,肺下降生腎。
我見過有的病人,心氣過於浮越在外,下部虛了而氣浮越在上,表現上熱而下寒的癥狀,這種我們見過《傷寒論》上有上熱下寒的表述,像這種病人一般是陽氣浮越在外,而下部見於虛了。治法應該是怎麼樣呢?這是典型的心衰而不生土的癥狀,開氣過盛而閉氣不足,陽氣不能蓄積在下而溫煦脾土,也就是一個浮陽在外的這個癥狀,這樣的病人很多,耗散於外。你看相對應的這個病症,它相對的病就是閉氣太盛開氣不足抑鬱症,中氣下陷,大氣不舉,四逆散證四肢厥逆。我們考慮氣道,他有一偏就有另外一頭的一偏,總是相對應的。所以古代出對聯,對聯的道理就是有獨角獸必然有比目魚。氣會去左邊,同樣他也會去右邊。氣會過於開,那麼它就會過於收。氣在下,就會在上,氣在里,就會在外,這是一個對待觀。
氣機運化游遍萬端,我們只要掌握了氣道的對待觀和氣的流行運化,我們就把握住了疾病變化的規律。你看《內經》講氣在上則凝而下之,氣在表則發之,在里則下之。《傷寒論》上汗、吐、下三法說是對待邪氣的方法。邪氣攻在上則吐之,邪氣在下則引而竭之,通過泄的辦法,邪在表則發之,邪在里則按而拿之。一下抓住它知道其從何徑而來,而從何徑而治。那麼我們對開氣過盛而閉氣不足的,我們就用調和的辦法,收其開氣而實其閉氣,閉氣不足就要實,這樣的病人一般表現肝腎陰虛,心火浮越,或者是心氣虛浮,那麼首選的方子可以說應該是腎氣丸。有些虛性哮喘表現的是心氣無力,肺氣運化失常,水液積聚,這個肺中積滿水液不能排出而見張口息肩的危證。去年我見過一個老太太就是這種癥狀,七十多歲了突然被當地診斷為肺癌,沒有半年就去世了。見過她一次,她就是典型的腎氣不納腎氣虛,一下子心陽肺陽不能收納了,所以說這樣的病人要實其下而收其上。
有的病人它現這種癥狀之後,大家說用龍骨牡蠣管事不管事啊?桂枝龍骨牡蠣湯收其陽氣?我來說一下,龍骨牡蠣不能管用的。《傷寒論》上所講亡陽用桂枝龍骨牡蠣救逆湯,是在突然亡陽的情況下用龍骨牡蠣之氣把陽氣收回來,如果說是長時間的開氣過盛閉氣不足龍骨牡蠣不能取效。龍骨牡蠣之氣它是有氣無質,它有收澀之氣而沒有實質的聚合之氣的特質,它像一溜煙一樣,它是取其氣而非取其質,所以說龍骨牡蠣還不如生地山萸肉,所以說同時是收大家一定要理解什麼是實際的收,什麼是虛幻的收,或者是虛質的收和實質的收。比如說木香這味葯,它就是一股氣,你讓它通氣它一下子能通,就像這個麝香、蘇合香之類的香氣。比如心梗啊,你用香氣一搗馬上通了,但是不解決根本問題,旋即又通,只能取效於一時,它象一溜煙一樣,香氣一竄好了,它只是竄了表皮而沒有至實里,所以說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十二生肖的意義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十二生肖,主要從氣道中醫這一方面來談一下十二生肖的意義,我們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很獨特的一種紀年的方式,或者說是與十二地支相匹配的一種(紀年)方式,所謂十二生肖就是用十二種我們熟悉的動物與祖國獨特的十二地支相匹配循環不已,大家知道這個甲子紀年法是從很遠古的時候就開始的,據說黃帝的時候當時就有這個甲子紀年,然後代代相傳,60年一花甲不斷地循環往複。甲子是有天干地支來表示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是十位,地支是十二位,天乾的十位和地支的十二位相互交錯,互相匹配就形成了六十甲子。當然了這個甲子第一個從甲子開始,然後甲往下推一位是乙,子往前推一位是丑,第二年就是乙丑年,以此類推,60年一重複,自古有之,一直延承下來幾千年,現在仍然沿襲不變,就是陰曆。關於天干地支甲子紀年法,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想過多論述,主要是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天干地支當中的地支,十二地支與十二屬相相排的道理和規律。
剛才我上網查了一下,大概有幾種說法。關於這個十二生肖的來歷,大家對十二生肖可能都非常熟悉,咱們可以這樣來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個歷來關於它的來歷,做考據工作的一般可以考查到春秋漢代這個時候已經有明確的十二生肖的表述了,所以可以說十二生肖是中國原產的,並不是象郭沫若等一些學者認為的是從西域或者是其他外國引進的,關於十二生肖有很多解釋說法,一會兒我給大家一個網頁大家可以大概了解一下,這個是一個百度百科的一個鏈接,大家可以看一下,大概這個世俗的對十二生肖的解釋在上面說得很全面。有一種故事民間傳說吧,主要是說十二生肖排座次吧,大家可以看看這個百科裡面有對它的介紹,當然這種說法呀,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和事實不一定相符。我這裡面對於咱們常見的說法我不想過多的解釋,主要是從氣道中醫的角度給大家講一下,從氣道角度是如何理解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相配的規律和道理。
這裡面可能有一些新來的夥伴,我想大概說一下,它就是有別於物質界也有別於精神界,一般這個物質界就是我們所見的山川草木,所有的我們所見可以感知可以測量這樣的一些實際存在,那麼還有精神界,這當然是我們的思想、心念都屬於精神界的範疇,一直以來在很多哲學理論上一直在探討精神和物質,我們所說的氣道是屬於介於物質界和精神界之間的氣界,氣界充斥在整個宇宙山川大地之中無所不包,無所不化,我們這個氣道的理論是這樣來解釋這個氣界的:氣界它的原始是由精神界所化的,也就是我們把精神界放在第一界來考慮,也就是放在神的位置來考慮,神所化者是氣,首先化出來的是氣而不是說是物質,然後由氣化成物質,這中間有一個轉接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氣界遊離在物質界和精神界之間,充斥於宇宙大地,這種氣界它變換莫測而又上下承接,上面承神界,下面承物質界,為我們祖先所認識和運用,幾千年來一直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一直是一脈相傳下來,包括中醫整個基礎理論從我這方面認為是由氣界的層次衍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從氣界的層次來解釋中醫,中醫就不好做更多的解釋。
從四部經典呢可以看得出來裡面無處不在充滿了氣和氣的理論,大家可以搜集一下關於《黃帝內經》裡面有多少關於氣的描述,包括《傷寒論》,包括《本草》,還有這個漢唐以前很多理論性的著作,所以氣字充滿了運用,所以說我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氣道中醫,主要是想恢復前人對中醫的理解層次,所以想盡量在氣道的層次上給大家解釋中醫,在民間中醫有這樣一個機會給大家一起來交流,並且這段時間內跟大家一起來探討《難經》,因為《難經》行文古奧,而且又是來源於對《內經》的闡釋和發揮,但是過於零碎,不成系統所以講起來難於跟大家溝通,如果大家能夠細緻地來學習《內經》,在氣道《內經》的基礎上來解釋《難經》就比較方便了,所以正好今天利用這個機會,辭舊迎新嘛,給大家講一下十二生肖,氣道的理解,那麼下面咱們轉入正題。
所謂氣道你必須從哪一個角度來理解呢?就是從把任何事務看成一團氣,這團氣可大可小,可卷可舒,可以捲起來,可以舒展開來,它裡面是活動的是有生命的。可以把一個人,從遠遠地走過來你可以把他看成一團氣;可以把一個事務看成一團氣,它有頭有尾有中間,有裡面的核心,有外面的外延。那麼這樣呢我們可以把十二生肖十二種動物也理解成一團氣,這樣呢我們進入氣的世界來體會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配屬關係。
在這之前我首先跟大家講一下這個十二地支的來歷,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講的是個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氣的從生到死的一個過程。因為氣是所有事物的包含,任何事物它只要存在它就有生和滅,其中生滅就是整個中間的過程的生長壯老已,春夏秋冬四季有生死,晝夜有生死,四季的生死就是春夏秋冬萬物的繁盛和凋落,晝夜的生死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人的生死就是人的生老病死,即便一塊石頭都有它的生死,它的生成和破碎消亡。這樣可以籠統地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所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表示任何事物把他理解成一團氣這個氣的生老病死。
這個我們看一下子時這個子是萬物生長的根基,子中生萬物嘛,就是種子的子一樣,裡面蘊含著生機,含苞待放或者種子沉潛沒有發芽,這個種子啊就像咱們婦女懷孕,古代就叫子。《周易》裡面有一句話叫十年不子,就是十年還沒有懷孕。大家看一下這個孕字,上面一個「乃」,底下一個「子」,種子這些東西都代表生命在其中孕育,而生命並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就是沒有開出來。所謂的開就是它有一個生長的過程,種子沒有發芽嘛,氤氳化醇嘛,所有的事物都在氤氳當中,就像懷胎一樣,這個就叫子。給大家講的過程當中隨時大家可以提出疑問,這樣有的放矢嘛,我講的也可以更加靈活一些。那對於一團氣來說,這團氣在子時的時候可以說它是無形象的一種狀態,你可以說它是一種混沌太極的一種狀態叫做子。你看咱們說天開於子,天地在生成的時候是從子時開始的有了天地,先開天后開地,或者說天地同時而開嘛。如果說是星雲呢,一個星雲它在沒有形成星系時就是一團雲,這個就是子時的狀態。那麼到了丑時這團氣它是扭結,丑者扭也紐扣啊。
問:子代表膽氣嗎?
不能這樣說。因為那個十二經啊它所循行的時辰變換跟我們講的這個氣團的生老病死是不在一條線上的,它是另一種循行的規律。前兩天我也看了關於養生十二時辰說,曲黎敏老師講的。她所說的是十二經循行的一個規律,並不是生老病死。如果說子時開於膽氣看在哪個層面來講了。
這樣跟大家說一下,因為人生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這系統裡面有很多的循環規律,有大的循環小的循環,有經脈的循環,臟腑的循環,或者它整個氣機內外的循環,所以說膽開於子,是《傷寒論》上的那種循環,是經脈的循環,不是我們講的氣機的循環,如果是這樣很多道理都講不通了,所以大家不要執著於一種道理,要認識到很多循環在同時起作用,就像我們有這個血液的循環,有淋巴的循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肝膽是木性的,如果說你說臟腑從子時開始有時候是說不通的。
這個接著跟大家來講,這個丑時啊,這個子時一點萌動之氣,這個後天的真陽可以這樣來理解,它已經不是先天的真氣了,後天的真陽在裡面要萌動,開始要發越但是受到丑時之氣的扭結,也可以說是「固化」,使這個萌動之氣不能發育,也就是不可能長成,從種子發芽,受到一股氣勢的壓制,這就是丑氣。丑者扭結不通,象徵孩子在腹中,欲出而不得出,你可以說是母親臨盆前的一個試胎的過程。
那麼接著往下來講,這個氣到了寅時,寅時是一個決定性的時辰,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見於寅,這個古人是這樣來說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形象的說法,就是寅時草木開始發芽破土而出,種子它的子葉頂破了它的外皮,從土壤中蓬勃地生長起來,這個就是寅時,人建於寅嘛,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正月。寅什麼意思呢,隱隱然,這個植物就開始長起來了,它這個寅時長需要一種衝破力,象小雞破殼一樣,如果它的喙不能把這個殼啄開,那麼小雞就會死在裡面,那小雞必須用它的喙把殼啄開,小雞就破口而出。你想這個天光乍現,小雞一下看見了這個外面的景象,種子一下子衝破了土壤的束縛挺出土地,見到了陽光和外面的世界,所以說這個是寅時,寅時是一個決定的力量,它使整個氣衝破而出。
那麼好了寅時之後就是卯時,卯時這個草木從地中蓬勃而出之後開始迅速地生長,因為見到了陽光和雨露嘛,所以說主一個調達舒暢之氣,指萬物可以不斷地生長發越,這個時候就象小孩一樣,它開始長身體,這個身高不斷地開始變高,這個就是卯時的氣機的變化。
那它到了辰時,辰時代表什麼呢?辰時之氣代表它這股氣又受到了一股阻滯,因為萬物不可能都能順利地生長壯大,其中必然受到某股力量的阻撓,這個就是辰時之氣的代表,辰者又是水庫,在十二時當中,就是說整個的子時在五行當中屬水,這個水氣到達辰時開始入庫,不再發揮作用,所以陽氣在辰時不斷地積蓄力量之後,終於衝破這種阻撓,來到巳時。
巳時整個太陽已經日立中天,整個陽氣的勢力達到了一個頂點,萬物開始純陽,因為巳時是純陽之氣,這股氣達到了,如果說是王朝的話就達到了一個開元盛世的局面,陽氣完全為用,陰氣退居二線不再起阻撓的作用,這就是巳時之氣。
接下去從巳時到午時,那麼陽氣繼續象前挺進,達到了整個這個上面的氣機一派繁盛,但是就在這個鼎盛的時候陰氣來複,從下面一條陰氣就孕育當中。周易裡面有一個卦叫做姤卦,所謂姤卦是陰陽相遇的卦,說白了也就是姤者,遇也,是陽氣在達到了極點之後遇到了陰氣,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子、丑、寅、卯、辰、巳、午到午的時候整個是陽氣生長的過程,那麼到了午陽氣到了極盛而陰氣從底下開始復甦,姤者遇也,在周易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那麼接下去之後,就是陽氣不再狀盛生長,而是開始走向了衰弱,象一個人一樣達到了他的生理的整個人生的一個頂點之後開始下滑。
到了未時這個陽氣開始衰弱,但是這個衰弱之氣沒有完全表現出來,只是事態有向衰弱之氣下滑的這個趨勢,這個時候陰氣自下而上開始緩慢生長,陰開始銷陽,這個是未時。
從未時到了申時那麼陰氣從下面開始健壯,是《內經》上說的吧三十還是四十陰氣自半嘛,就是陰氣慢慢地開始從下面襲了上來,陽氣居在高位而不化,陰氣在下位而凝重,你可以說給它理解成一個否卦的意思,周易裡面有一個否卦,天地否,否塞不通,陽氣仍然佔據它的主導地位,但是下面所有的根基為陰氣所銷蝕,什麼叫做銷蝕?它不斷地蠶食你,就像一個蘋果一樣,它已經被蟲所打洞了,核心已經被這蟲子掏得差不多了,這叫申時。
那麼從申時到酉時這個陽氣繼續被消亡,同時陰氣不斷地從下面蒸騰向上,這叫做陰銷陽的一個過程,這個陽銷陰呢是泰卦,地天泰,到了酉時就完全是一個否卦的一個過程,周易裡面是這樣來說的,這個否卦,大亡而小來,什麼是大啊?古代一直認為陽氣為大,陰氣為小,所謂大亡小來就是陽氣走了,陰氣來了,這叫大亡小來,在人事上來說是君子退而小人進,正直的人慢慢地退居二線,而小人不斷地從下面頂了上來,但是這個時候把持其位的仍然是君子而不是小人,但小人對君子形成了合圍之勢,下面一些中層的一些重要的位置被小人所把持,這個是酉時的一個狀態。
從氣道上來講從酉時到戌時這個是一個陽氣最後反抗的一個過程,因為陽氣越來越少嘛,陰氣濃重,陰氣完全包圍了陽氣,陽氣可以說是最後的一個根據地,在戌時體現出來,戌有戍邊的意思,是抵抗的意思,這時配這個戌時就是陽氣做最後的抵抗。
那我們接著往下走從戌時到亥時,由於天時的規律啊,陽氣最終要滅亡,為陰氣所蠶掉就是吃掉,那最後一個據點就是戍邊的最後一個據點被陰氣拔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位置啊,終於退位於小人,君子失政小人得政,天地一片昏暗,這個就是亥時。
那麼萬物不可以終絕,這個陽氣不可能完全消亡,因為陽氣如果完全消亡為陰氣所食那麼事物沒有發展前進的種子和基因了,陽氣從上面呢掉到了下面,藏於民間再重新孕育下一個機會,那麼這就是又回到了子時,這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個十二個時辰它所講的無非是一陽消長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氣道的一個過程,從生到死它體現了陽氣,主要是體現陽氣運化的一個規律,可以這樣說,陽氣孕於子,扭結不通於丑,開於寅,長於卯,壯於巳,而盛於午,這個是整個子、丑、寅、卯、辰、巳、午這個陽氣變化的規律。那麼接著是從午時陽氣衰,陽氣開始退於未時,衰於申時,破於酉時,戰於戌時,有人如果讀過《周易》的話就會知道了,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個戰在哪兒啊就戰在戌時,西北乾地,戰於戌時做最後的抵抗,然後滅於亥時,變不可終滅就回到子時,這個一個循環往複就不斷地這樣的進行。
你看我們拿一天來舉例,這個子時啊太陽在我們的腳底下,雖然大地一片漆黑,但是陽光在我們的地下孕育,到於醜時整個的太陽開始偏轉,朝著我們有利的方向前進,到了寅時3-5點,如果夏天會有這個太陽就會有亮光了,卯時太陽真正地出來,萬物開始復甦成長,到了辰時這個天光完全放亮,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巳時氣溫開始升高,到了午時日立中天,未時太陽開始西垂,申時酉時太陽沒落,最終到了亥時完全不見日光,也就是亥子丑三時是不見日光的。日光開於寅時,大家記住雖然陽氣孕育在子時,但是陽氣是開於寅時的,我們就是說拿太陽來做這樣的比喻,陽氣開於寅時,盛於寅時,滅於戌時,在戌時做最後的抵抗奮戰,戌時陽氣馬上就要絕滅了,到亥時是完全絕滅,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這個意思。
復卦肯定是子時卦,復卦它有一句話說的是:復見天地之薪,復卦是上邊五個爻都是陰爻,最下面一個爻是陽爻,這一個陽爻代表整個天地萬物的種子,也就是天地萬物之薪,這個薪就是陽氣,一陽來複嘛,從下面騰上來,升騰上來一股陽氣,這個陽氣以後要長成壯大最終居於君子之位,居在五爻,那麼現在它還在初爻,所以說不遠復。易經上有個不遠復,不要走得太遠,太弱小走得太遠容易被陰氣所吞噬,這個告訴我們在種子的時候,如果環境不具足這個種子不要發芽。比方說倒春寒的時候這個種子一旦發芽之後,來了倒春寒這個種子一下被寒氣所襲,這個種子就完了,那這個種子混沌的時候不發芽的時候,它能經歷幾百年上千年,但是如果一旦要發芽,那麼你必須有適合的環境,如果沒有這個環境這個種子長出來這個芽,馬上就被摧掉了,所以說子時是勿用之時。
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十二生肖和氣道的生長壯老已的關係,大家看一下這個十二生肖的動物跟家畜有關係的有牛馬羊有豬狗,還有其他的一些,除了龍感覺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其他的都是一些很切實生活的一些動物,這裡面說一下我們怎麼說呢?大家有沒有一個體會,如果說是從氣道氣機運化的規律來講這個生肖,所以說大家可以討論一下,為什麼子時是老鼠呢?咱們說一下子時為什麼是老鼠?這樣吧我開一個頭,我說幾個然後下面大家跟著說了,老鼠在晚上出來活動,肯定這是老鼠的一個特性,有人說老鼠在子時出動?還有嗎?有人說了陽氣小不壯大,還有說膽小的,是這樣啊,首先跟大家說一下,並不是只有十二生肖這幾種動物可以代表氣機運化的規律,譬如長頸鹿啊、大象啊、斑馬啦、蚊子、蒼蠅其實都可以過來代表,但第一就是說典型的代表就選了這個十二生肖,第二就是說這十二生肖跟人們生活最切近,有人說子時代表一陽初生,你看這個大家說的都很不錯嘛,其實就是這幾點嘛,第一是老鼠很小,滋溜滋溜地跑來跑去,所有動物都是陽氣的化生,如果沒有陽氣不可能引領這些動物跑來跑去,陽氣小不壯大,這個說得很不錯,最小嘛就這麼一丁點兒,象種子一樣,萬物生長嘛,它最初都是來源於種子,種子很小,很多樹的種子很小很小,但是你不要小看這一點種子,但它可以生長成參天大樹,同理我們也不要小瞧這一點陽氣,陽氣以後會有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還有一個就是說老鼠是夜間活動的,很多動物不是這樣的,我不知道蚯蚓是這麼回事,蚯蚓白天它肯定也是在鑽嘛,但是老鼠都是夜晚來活動,尤其是越晚上活動的頻率越高,而且這個老鼠是鼠頭鼠腦的嘛,見人就躲,老鼠是打洞,打洞下面是陰氣嘛,這個一點陽氣聚在陰氣之下,這不正好是陰氣包藏陽氣,孕育待生的一種指向嘛,貓頭鷹是飛的呀,老鼠在下邊,所以這個貓頭鷹不應該作為陽氣,陽氣這個一點種子不可能是在天上飛來飛去啊,很小的一個地方,一點陽氣萌動,這個就是子時孕育之陽的形象的代表就是老鼠,你看大家都說出來了嘛,蚊子也是嘛,蚊子飛來飛去的,你也不能說蚊子是陽氣的代表,凡是飛行的動物或者是跟人們關係不太密切的動物我們都不列入十二生肖的代表,你可以說這個貓頭鷹也好蝙蝠也好這個夜行動物,你可以說它是偏陰性的,但是不能作為代表來存在,代表必須同時具備幾個特性,因為很小在洞里生活,半夜出來,燕子又叫玄鳥嘛,玄是黑色嘛,但是陽氣燕子這種候鳥趕陽氣而生,它飛來飛去有一個遷徙的習性,所有飛行的動物我們都不列入亥子丑這樣的陽氣沉潛的時候的代表,大家記住凡是陽氣沉潛的時候這個動物是要打洞的,並且這個陽氣或者很沉蓄穩重,那好了我們就把老鼠先討論到這裡。我們把十二個屬相走一圈之後回頭大家就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因為你還不知道其他的配屬的關係和為什麼如此配屬,那麼走完了之後大家回頭可以細心去思考,下次咱們可以拿過來一起來討論。
那麼接下去咱們說這個丑牛,我們前面講過了陽氣孕育於子,扭結不化於醜,它出不來被阻止住了,就象黃牛皮一樣堅硬阻止了陽氣的萌發,那麼這時候用丑牛這個牛來代表,牛是一個什麼動物?大家可以理解持重遠行,它能馱很重的東西,古人用來持重嘛,牛車拉車,它不善於健走,但慢悠悠的能拉很多東西,有一個持久力,僵持力很強,你跟它僵持,這種力量很強,同時牛脾氣很倔,代表一種固執,又很厚重,所以這時候用牛氣,牛這種厚重固執之氣放在了丑位來阻止陽氣的奮迅、蒸騰,這是最合適不過的,你看十二生肖其他的動物都沒有象牛這樣持重和固執,而且牛行馳很緩慢,這個陽氣當出來的時候非常滑利,氣勢滑利人才能精神強健,這個牛沒有這個特性,所以說牛在這個地方代表一種持重一種固執的一種象徵,使你這個子氣是不可能衝破這個阻礙破土而出,這是一個蓄積之象,所以說八卦艮放在這個位置上,艮又是主牛,阻止、止、停止,因為天寒地凍二月,這個種子不可能發芽,這個時候你一定要不要做事,要知止嘛,要保護好這一點陽氣待時而動,等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你才能出來去做事,也就是說我們在事業當中或者在其他的一些生活當中遇到不順時的情況下就是說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一定要知止,不要莽然出動如果說你貿然的一下子出去的時候很魯莽的話,可能產生一些不可預期的後果。
那好咱接著來講這到了寅時啊,那麼大家可以回答了,為什麼寅時配虎?我覺得應該很多人可以回答出來。大家說一下寅時為什麼配虎,有人說老虎下山是在3-5點,有人說是力量的象徵,有人說虎主生氣,是陽的發生,有人說是三陽開泰,你看其實大家已經把虎為什麼配在寅時說出很多來了,還有就是我們一定從陰陽二氣和氣機的角度來理解十二生肖相配的規律,那我們前面說過了這個寅時是種子破土而出的過程,是小雞通過自己的喙啄破蛋殼而出的過程,也就是說你淘到第一桶金的過程(對做買賣來說),那麼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做這件事情,並且有一種怎麼說呢是一種彪悍的勁,也就是《周易》所說的地出乎震,必須破土而出,所以說配虎啊,用虎這個力量彪悍勇猛放在這個寅位來代表這股氣是如何破土而出的,所說的老虎下山是在3-5點這個有可能是老虎下山的時間,但是說必須從氣道的規律來理解,其他的只是附會,古人知道寅這個萬物太陽蓬勃升起,小苗破土而出,那麼這個時候用什麼動物來表現這種氣象呢?想來想去想到了老虎,因為虎嘯生風嘛,老虎在自己吼叫的時候顯示了強大的魄力,這種力量足以破土而出,虎又是百獸之王,這種王者之氣從寅時而出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且老虎啊龍虎嘛龍和虎這個虎是地中之王,龍是天上之王,你可以這樣來理解,它從下面往上面砸,需要虎的力量去激發,就像乾卦三爻,龍越於淵啊,一下蒸騰而出,或越在淵啊,或者跳上去了,或者掉下來了,是處在一種關鍵期,這時如果說做成了那你就破土而出,如果沒有成功那就直接死在蛋殼當中,或者直接就是種子沒有長出來,所以說非常關鍵,這個時候必須有決絕的勇氣和力量去做這件事情,那你也可以說寅是代表松柏這樣的樹木,非常剛性,寅主剛嘛,性格非常剛強,只有性格剛強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個《周易》裡面有很多卦都是表示這種陰陽二氣交轉的這種特性。譬如這個寅時在卦中是配《周易》的第三卦是屯卦,萬物難生就是從這個難生當中你能夠生長出來需要有虎的魄力。你看有人打出來了象四爻一樣,或越在淵,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個時候啊就是陽氣在創業期,付出多麼大的艱辛和勞苦,終日乾乾,這個乾乾代表健運不息啊,整天工作而且是每天擔驚受怕殫精竭慮,生怕出了點問題,這個整個的事業就摧毀掉了,最終是無咎,是沒有危險,你只要這樣做,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最終是無咎,這樣你才能有可能夠有質等到飛躍,或越,或者是掉回去,在淵,所以說寅時配虎啊,這樣的威猛之獸是有他決定的意義,而且寅時配的是泰卦嘛,三陽滿於內整個陽氣啊,三陽滿了之後整個陽氣的乾道始見,一下出現了這種乾道了,乾嘛三陽為乾,然後這個寅時配虎的解釋是這樣來解釋的。
那麼到了卯很有意思,陽氣開始不斷地生長調達向上的時候,事業步入了正軌,這個孩子也加快了生長的速度而這個時候卻配了一個兔子,大家說說為什麼配兔呢?希望大家也是用氣機或者陰陽的道理來解釋為什麼配兔子,你看其實大家已經把這個說得差不多了,你看這樣咱們總結一下:首先是跑得塊,二是到了卯木啊是柔木了,不是那麼剛性了,再有就是快主調達,動如脫兔,其實這個已經活脫脫地把陽氣特性表現出來了,跑得快的很多啊,為什麼要配兔子?就像雨後春筍不斷地加快它的生長的速度,從地底下油然一個一個地冒出來,象兔子從洞中一個一個出來在田野中不斷地奔跑,因為兔子的繁殖力是非常強的,你可以說很多動物可以滅絕,但是兔子它不會滅絕,它不斷地一窩一窩地下崽,正好代表陽氣加快它的繁殖速度,很多動物的繁殖能力是沒有辦法和兔子相比的,從洞中一窩一窩地繁殖不斷地在田地里跑來跑去而且跳躍式地前進,正好形象地說明陽氣整個全面地開花發展,兔子善越嘛,很多人的生長也是分階段的,一增長几厘米,一增再長几厘米,有人說老鼠比兔子的繁殖能力更強,你可以這樣來說但都是嚙齒類動物嘛,具體誰繁殖能力強你可以說老鼠,但是老鼠它已經配了子時,不能再讓老鼠放在這兒了,而且老鼠打洞,晚上活動嘛,它從整體形象來說不可能代替那個兔子,白天在整個原野上不斷地奔跑,而且兔子是充滿生機的嘛,你這個不斷要想像不要執著於它某一點的意義,還有黑兔子呢,黑兔子是陰氣的代表,你能這樣說嗎?就不能這樣來講了,你只能是全體地來看,從大的方面來把握它怎麼象這麼一團氣不斷蓬勃地生長,通過虎這個威猛把氣破開,然後通過兔子的繁殖能力加快陽氣整個的輸布,不要執著於一點的象,要綜合的象,你不能說兔子紅眼睛,紅代表離那它還是整個離卦的象徵,這不能這樣來講,那兔子還是月中精呢,那是陰氣的代表,這樣來解釋就不全面了,你可以說是雷天大壯卦,不是大壯卦這還是泰卦呢,寅卯都是泰卦,大壯是巳,到巳蛇才是真正的大壯,這個泰卦啊,萬物交泰啊,整個的這個生命蓬勃地孕育,這個就是兔子跑滿了原野一樣,你這個十二辟卦你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個卯可以配大壯卦,十二辟卦這樣來配卦啊,其實寅和卯它就是代表整個的陽氣生長的過程,從泰到大壯的一個過程,是大壯卦,這個雷天大壯,所謂大壯卦,什麼叫大?就是陽氣大壯,因為大壯卦,下面是乾爻,上面是震爻,震是動卦,下面乾是健卦,健而又動,就是一個大壯的代表。
然後咱們接著來說下面到了辰時,辰時配龍這個解釋可能有些不好解釋,看看大家解釋一下吧,為什麼辰時配龍?需要解釋為什麼辰時配龍嗎?你看大家解釋得都非常不錯啊,解釋得幾乎都非常不錯,有說是帝王之相,九五之位,陽氣的生髮要靠陰氣來養,大地需要雷電的鼓盪和春雨的潤澤就是升騰之相,這些說得都非常不錯,你看到了辰時可以這麼說辰時是最充滿變化的一個時候,辰時又是天罡嘛,天罡之氣,辰時又是整個的水庫同時又是接續的開始,到寅時破土而出,革命事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到了卯時整個地加速生長和發越,但到了辰時肯定又是一個階段性時刻,這時候所有的變化和造化都從辰時中而出,就像《周易》裡面: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所有的事情陰陽交泰,因為裡面有陰氣有陽氣互相蒸騰鼓盪,這裡面你需要進一步使自己的事業達到頂峰,必須經歷過辰時這個充滿變化的這個階段,這個十二消息卦到了辰時就到了怪卦,整個的氣機走到了五爻,五爻就是九五至尊嘛拿下,拿不下就在這辰時可以見到分曉,所以這個辰時是充滿變化的,本身龍有帝王之相,有蒸騰之相,又是充滿變化之相的代表,所以說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所以說一定要配上龍,也就是兩個時辰,一個是寅時需要老虎的威力使你的事業有所突破,到了辰時是決定性的,你是否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是看辰時是否能夠把握完全,大家說的都非常不錯,有時候我可能是語言這方面不是很擅長嘛,所以說大家需要集思廣益把這個事情能夠通過言語的形式來表述清楚,前面這個網友說的也很不錯,陽氣的生髮要靠陰氣來養,大地需要雷電的鼓盪和春雨的潤澤。辰本身就是水庫嘛,它裡面就像水庫一樣,它是一個蓄水嘛,龍雖然是一個陽氣的代表,但是它能夠施雨,是一個陰陽既濟的過程,所以說這裡面雖然是陽氣行進的路線但是無時無刻陰氣也是在裡面發揮作用的,也就是陽唱而陰和,男唱而女和,孤陽不長孤陰不生,生長都是互相配合的,分陰分陽,疊用柔剛,有陽的地方一定要有陰,有陰的地方一定要有陽,互相為用,互相既濟,這樣的事業才能夠生長發展,所以說辰時是變化之位是決定之位,所以說是配以龍,應該是大家沒有太大的問題。
那麼好我們說下一個是蛇,巳時為什麼配蛇?也由大家來說一說吧,大家說一說為什麼巳時配蛇,巳時應該是一個接近純陽的一個時辰,是十二消息卦的乾卦,你看把乾卦給了蛇呀,好像有些不妥,你看有人說陽氣沒有達到頂點需要曲求,蛇形而曲嘛,有的說蛇是虛大不實的一種動物,有的說是陰柔,有的說是陽多必反,還有說的蛇爬行於地,蛇是純陽,亢龍有悔之相,還有說因為蛇要暖,它是變溫動物,大家這樣解釋都可以,這裡面土我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有可能對有可能不對,因為這個蛇這方面我沒有想得過於充分,大家想從這個虎破土而出到兔加快繁殖,再到辰充滿了變化,辰龍充滿了變化,最終達到了巳這個極盛之時卻配了蛇這種冷血的動物,其實大家可以從這一點來理解,把蛇放在這裡肯定不是比喻蛇的陰性的一面,肯定是表示它的純陽的一面,因為到了蛇這個純陽之體啊它沒有發展到戊馬的時候一陰來複,陽氣完全佔領了這個位置,純陽不雜而配蛇,其實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進化到了沒有手足,非常完完全全的就是一個身子,這可能是蛇最有靈異的一個特點非常純粹,如果不從這方面理解,我找不到更好的理解的辦法,有人說了蛇需要陽,它需要一個冬眠嘛,有人說物極必反,所以求曲,動中求曲,有這個可能,物極必反嘛,物不可以終陽,代之以曲,可以這樣來理解,但是不是古人所理解的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呢?還需要大家互相交流探討,這樣吧確實蛇這一塊沒有完全想好。就像凝結成地藏之氣就行了沒有必要一定要找出金怎麼生出水來,這個金屬放在那兒冷卻,然後下面生出水,或者說金屬溶解了化成了鐵水,這樣解釋就簡直驢唇不對馬嘴,理解蛇是這個接近純陽或者已經純陽氣的象徵就可以了,這樣大家掌握好了就可以,前面解釋的好像也是對的,純陽物極必反嘛,這個純陽必須用曲曲之態去表示,象火極似水一樣,這樣解釋是通的,大家只要能夠理解背後這個氣機的這個狀態就可以,不在乎前面它所實際表現的形式。
那麼咱們接著向下討論關於這個午馬的問題,這個應該是很好解釋吧,有人說了馬比較烈快是陽氣的象徵,有人說的是陽光四散,其實馬在中國傳統上都代表健運不息嘛,這個《周易》中尤其強調馬代表陽氣的象徵,有人說頭也是馬,射人先射馬,其實這些都是尊貴的象徵,象汗血寶馬這個都對,陽氣代表尊貴代表運動,代表陽光,因為到了午的時候這個陽氣終於達到了它的人生的頂點,坐在了最終的寶座上,用馬來代表最合適不過,馬健運不息啊,這個周易上說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就是陽氣,天是不斷地健運不息的,所以是通過馬的不斷地奔跑來代表天氣的健運不息和陽氣的生生不息,同時周易裡面有很多爻辭,譬如說乘馬般如,泣血漣如,諸如此類的乘馬都是乘的陽氣,所以說所有地方指的馬都是陽氣的代表,關於它有沒有收斂之相啊這個不好說,因為各家經典強調的馬都是強調的它的健運之性,沒有指一陰從下面侵蝕的特性,沒有表現出來。
大家這樣來說十二時主要是講陽氣的生長壯老已,沒有多少談及陰氣,談及陰氣也是想說明陽氣是如何戰勝陰氣,或者是陰氣如何來襲陽氣的,以陽氣為主導來談十二時,如果說以陰氣來談這個時候一陰來複,他就不應該用馬來表示,譬如說周易裡面有一個卦叫姤卦,剛才講了用豬來表示陰氣的來複,你看這個姤卦初爻說的嘛,「羸豕,孚,踟躕。」 就是說那個小豬很瘦弱的小豬跑來了踟躕或前或退、或進或退,不斷地往前蹭,就那個小豬不斷地往前蹭,代表陰氣從下面侵襲而上慢慢地往上蹭,你看有網友說了嘛,姤卦,女壯,勿用取女,說的就是這個女子她會不斷地健壯,不要娶這樣的女子,也就是說對陽氣衰微的一個警示。
問:告訴我們女人不象太陽剛嗎?要溫柔嗎?
可以這樣來理解,因為女人天生稟賦的就是陰柔之氣,男人稟賦的陽剛之氣,但是也會發生錯亂,陰陽錯亂,有的女人生出來了某一部分稟賦的是陰柔之氣,另一部分稟賦的是陽剛之氣嘛,男剛女柔是正配,所以說你看八卦它講,男為坎,女為離,也就是說男中實,而女中虛,男子中間是實的,女子中間是虛的,這個是生理結構所決定的,大家可以仔細來理解其中的道理,男子氣是順行的,女子氣是逆行的,這是生理決定的,所以說咱們說一些迷信八字它的起運啊,男子逢陽年則順,逢陰年則逆,女子剛好相反,所以說代表男子和女子的氣機是完全相反的,前面我們談過,這個男子氣機在上,所以說他整個的任脈,沖任二脈氣機一直能沖達向上,它不在中間停留,所以來說沖在咽喉上它形成了喉結,繼續向上沖,衝到嘴唇周圍成為鬍鬚,一直可以衝到巔頂。女子不是,因為女子月事以時下,她有月經嘛,氣血先天不足,所以說它沖不上來,衝到乳頭即散,所以說散到胸中就變成了乳房,這個氣不會繼續向上沖,當然也會有一些繼續衝上去,相比較而言,所以說女子不會形成喉結也不會長鬍須,所以說這個是生理的規律,有沒有相反的,也有相反的,這個女人啊由於陽氣在外陰氣守內,這個離卦嘛所以她賦有靈性,接觸事物快,但是後繼力量不足,男子正好相反,他陰氣居外而陽氣居內其中實,所以說後勁足。
那麼直接說豬了其實豬很好理解,其實大家都能想像得出來,在古代豬是配坎卦的代表水畜嘛,這個也是為人所公認的,中藥當中這個豬也是寒性的,什麼原因呢?大家說一下豬為什麼屬水啊?是水畜啊?說得非常不錯,豬最懶最靜的,黑剎是豬,有人說的體形肥胖陰成行,說得都非常到位,有人說是坎水為腎,各方面都表明豬代表陽氣入里,只有裡面有些陽氣外面一派水寒之氣的一種相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因為豬不善跑嘛懶懶的豬很肥嘛都是肥膘,肥膘是主陰氣,豬是又戲於泥途,喜歡在污泥當中玩耍,豬耳朵很大,耳朵通腎嘛,這種陰性的體質表現得很充足,眼睛很小,有人說豬肉是養心腎的為水。
這個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主要是反映氣道的整個的生命的歷程,所謂的氣道就是一團氣,從生到滅我們要有一個很好的把握。這個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氣生,所謂的氣生主要指的是陽氣,其實陰氣陽氣都可以說,陽氣很小弱生於子,然後在丑位被丑位扭結、阻擋住,使這個子不能生髮,種子不能生髮也說明環境不成熟,到了寅位,氣開於寅,這陽氣開於寅,在寅位得到了突破,就是小草長出來了。在前面這個子時是說主潛藏的陽氣所以配老鼠,老鼠小而且夜間出來主幽暗,到了丑這個牛的固執之力啊扭結使陽氣扭結而不出,到了寅時用老虎的威懾力和勇猛魄力使這個陽氣由寅位開衝出土壤,開於寅嘛,然後長於卯,這個氣像兔子一樣不斷的繁殖蹦蹦跳跳,在卯位不斷的生長、繁衍,然後戰於辰,這個辰是陽氣不斷壯大,與陰氣做最後的決斷戰於辰,所以用龍來顯示其中的變化和陽氣的勇猛奮迅。之後陽氣取得絕對的勝利,而盛於巳,所以說盛就是完全純粹嘛,這時候配蛇,你也可以理解蛇的純粹進化,後者理解陽氣極剛之後變成了曲曲的蛇形蜿蜒的狀態,這樣解釋都可以通。然後這個陽氣極於午,午時這個陽氣配於馬,象徵著這個馬健行不息,古代歷來把馬比作陽氣的代表,這時候這個陽氣極盛於午,這時候陰氣從底下來襲,午時是陽氣極盛於上而陰氣就從底下出現了,陽極必陰嗎,然後接下去陰氣開始向上長而受到了陽氣的阻撓而配於未,這時候這屬相是羊,羊比馬個頭要小,所以說陽氣開始衰弱,但是陽氣有一個阻擾陰氣的繼續發展,(羊是指山羊),這時候還是陽氣的天下,雖然陽氣有稍微的衰弱,然後是整個氣機的繼續旋轉,到達了申位,申位陰氣取得了突破,開始快速的生長,陽氣被排擠到表象,失去了根基,這時候配於猴,所以猴在樹上蹦蹦跳跳,基本不用這個腿跑,腿的能力被削弱,所以不能象馬一樣奔跑,下面是根基,這馬他能奔跑,兔能跳躍,這都是根基不失的表現,猴子已經失去了根基,只能掛在樹上蕩來蕩去,就是說浮陽已經在外了,陰氣虛於里。然後接下去陰氣繼續生長,陽氣繼續衰微,完全被排擠在外邊了,核心被陰氣所佔,這時候配以雞,所謂的雞它就是陽氣的退化,因為雞是從鳥變來的嘛,鳥是會飛翔的,所以代表陽氣之用,在天空上自由的飛翔,代表陽氣為用,但她退化成雞,變成雞之後它只有華麗的外表而沒有飛翔的能力,所以配酉。
有人說象者像也,你看這樣就好嘛,大家都能從氣象的角度來體察十二生肖,並且能夠推演出去體察四部經典,再往外推演體察萬事萬物,古人就是通過這種思維方式來寫出很多經書來的,沒有什麼玄而又玄的,這樣我們拿這個十二生肖形成的思維模式去讀《內經〉去讀《傷寒》去讀《本草》讀《周易》這樣就有一個直接的方式了,所以說今天給大家講這個十二生肖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說完全的探討這個屬相配這個,完全是這個道理,因為古人幾千年下來了沒有留下明顯的文字證據,我們也不好說一定是這樣來配來解釋,但是總之我們通過這一層次今天跟大家互動的交流讓大家建立這種氣道的意思,象也著像就是呈了一個象,八八六十四卦無非是呈了六十四個像,這六十四個像代表六十四種氣道的狀態,每一個相有分六種位置,每一個位置用一個爻來代表,這個整個的它就像過電影一樣配的膠片,這個事物從開始到結束,你拍成六十四張照片膠片,每一張膠片拿出來是靜止的,其實是動態的,所以說周易裡面講:周流六虛,變動不拘,周流六虛就是整個周流變化在六種位置當中,變動不拘不斷地變動來變動去,升降沉浮在裡面互相絞雜、交流,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今天給大家講的十二生肖這個目的就是引領大家進入氣道的層次,通過氣道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古人的言語交談,古人整個的創造的文字也是一樣,像者象也,象形的文字去理解後面的相,再通過這個相理解文字背後的意思,古人說話不是一個詞一個詞的說,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每個字都代表一個相,你把一個成語連接起來它就是一個新的相,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完成了文字的創作以及以後經典的寫作,所以說我們如果理會到古人這個氣道層次的文化的話那麼我們讀其他的古人流傳下來的經書就能和古人的思想相接,那麼我們中華傳統的文化就能傳承下來,現在正好是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國家這方面大力支持傳統文化的弘揚,那我們能不能真正的弘揚下來?如果說繼承還談不到那麼弘揚就是放在後面來考慮,所以說我們關鍵是繼承而非弘揚,你看我們現在有這麼一個斷代的一個歷史階段,我希望我和大家一起儘力把這個斷代彌補上能夠接續上。這個西方文明尤其現在的西方文明是建立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的,那我們祖先是建立在一個可以說是精神文明或者氣道文明的基礎上的,另外就我所了解,周易是建立在氣道基礎上的,內經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作為我個人來說我的理解有時候會不到位,或者說是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從我師父那邊既然教授我了一些東西,並且告訴我了有氣道這麼一個思維方式,那麼用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中醫經典,包括中醫以外的,那我希望跟大家做這種交流,這也是一個機緣巧合,這種交流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氣道,因為明明白白地通過這個方式你就可以解釋中醫範圍內的幾部最重要的經書。
現在我只能告訴大家氣道中醫這是道門的,其他的目前無可奉告,因為這個道門他不在於發揚而在於傳承,薪火不絕就可以了,如果說再說到一些譬如說氣道以內的一些更深層次的這些知識,我在這不便跟大家公開透露,因為大家知道很多東西為什麼秘傳呢?道理就擔心是所傳非人,或者不容易被大家理解而容易被大家病垢,如果說你不理解反而去攻擊他會影響整個道學的傳承,並且如果傳與非人這個後果是非常可怕的。還有就是跟大家說一下這些知識希望大家如果說想進一步來學習的話,首先可以能夠讀一些經典,不明白的可以咱們在講堂上互相溝通交流,有一點一定切記,一定站在氣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前面我們講了有幾講,如果說不站在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你其他的解釋都是走的不是氣道這條路了,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的傳承它也可能達到一個一定的高度,但是氣道它可以說是直接感應的,直接感受,它是一個簡單的一以貫之的理論基礎,其實我就是學員之一,跟大家說白了,但是得看緣分了。
經典與氣道
那麼《傷寒論》、《金匱要略》上面的方子慢慢的有些會不適用今人,這個確實是一個事實。但從這點說,傷寒金匱它只是把這個理講在這兒,這個理是指導我們幾千年整個中醫的臨床。我們不能刻舟求劍,有時候不能用古人的方子,原封不動的治我們今人的病,這一點還要跟大家強調一下。現代人的病,他不是一劑麻黃湯、一劑桂枝湯,就可以把很多外感病治癒的。因為當時人壯實,都下地幹活,生活條件不好,客於寒氣,整個的大環境氣候又非常的寒冷,所以說都是內無虛證而外有實邪,這樣一劑麻黃湯汗出而解。現在的人他邪氣流連,正氣虛弱,虛邪之氣稍微有一點就能客到人身上,化為膠著不化的、虛實夾雜的病症,不可能是一劑麻黃湯就能治癒的。所以說一定要變方、變法、但是理是不變的。都是那個理嘛!咱們這裡插了一句。
大家可以讀一下《傷寒論》還有《金匱要略》,然後用氣道的理論去體會裡面的道理,好像我第一次來這裡講課就說過《傷寒論》的上篇――太陽篇,太陽篇是主要的篇章嘛,它詳詳細細的講解了邪氣如何客人,並且向里傳變的,客於表的,散漫的。上次我講過邪氣很嚴重的一下客於表,使表氣閉,那麼這就是麻黃湯。如果閉的嚴重了就是大青龍湯,即完全閉在裡面而化熱就是大青龍湯,必須馬上去把閉的氣團開開,使邪氣解散,就像脫衣服一樣,一下子解開,這個邪氣得散,正氣得復,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嘛。這個像小風邪似的,沒有直接擊中人,但不斷地騷擾你的表氣,使表氣開合不利,汗出而惡寒嘛,這個就是所說的中風,中於邪風的桂枝湯證,使這個營衛之氣不調,但是不能說一個中於衛,一個中於營,不要這樣理解,它就是說把這個表氣搞糊塗了,使它的開合不利而呈現了不斷地漏汗那種情況。不斷地出虛汗,你可以說是表陽虛,但是從一個氣團來講,就是營衛之氣失調了,就用桂枝湯證來解。邪氣往裡客,客於這個氣團的中間,正邪之氣不斷地相爭,就是往裡,不是說正氣盛還是邪氣盛,只是不斷的在裡面拉鋸,這裡面的氣忽聚忽散,忽里忽外,這就是一個半表半里的癥狀,所以說寒熱往來,表示邪正相爭不定的一種狀態。
然後這個邪氣繼續往裡搏,如果說不能及時控制的話,那麼搏到一定程度成了心下痞的癥狀,即瀉心湯的癥狀(什麼叫痞啊,就是痞氣嘛,上次我們講過痞氣和這個牢嘛,什麼叫痞什麼叫牢。痞氣就是氣結在心下了。你也不要理解心下就一定是胃脘,就是心以下。你看古人說話非常直接的,心下鳩尾這一塊兒,這一塊感到痞悶不舒,不要理解成胃脘。如果說胃脘,人就覺得這個病是胃病了。那麼結在心下,心下痞滿。什麼叫做痞,痞塞不通,氣不流通了,你感覺痞悶。如果說大家有過腸胃不適的,有時候就能感覺心下是痞悶不舒的。滿、氣滿在這個心下,導至滿悶,這個是瀉心湯證)。所謂瀉心,瀉心下滿逆之氣。如果邪氣往裡客的很嚴重,一下子結住了,這就是大小陷胸湯證,心下因硬嘛,就硬在那兒了,結在那兒了。它比痞更進一步,痞只不過是稍稍的客在心下;這個直接是搏在心下,或者搏在胸中,為什麼叫做陷胸啊?就是陷「胸中」的邪氣。你也不要理解成什麼水熱互解,那個都是結在心下之後所反映出來的一種表象,一定要用氣道的理論來理解,就是一團邪氣貼在人身上了,然後不斷的往裡面走,因其所虛而客之。這個人或汗、或下、或吐導致里氣虛,邪氣一下子就攻進去了,裡面沒兵了,這邪氣因其虛而客之。客的輕在胸中就是一個痞證,客的重就是一個結胸證,結胸就是結在胸中,它有陽結有陰結,陰結結在臟,陽結結在表,就是說深淺不同,所謂結胸就是邪氣結在胸中,這個治法當然是結在心下的,稍微盪一下,小陷胸湯直接用半夏黃連,小陷胸湯就是脈滑的一個癥狀,所謂的脈滑就是整個氣機還沒有完全結住,還現滑的一個主要的一個脈證,它有一個硬嘛,心下因硬嘛。
今天主要是通過這個大致說一下《傷寒》,大家讀《傷寒》也是用這個氣道來理解,什麼叫做硬?什麼叫做滿?什麼叫做痞?直接用氣道來理解,你沒有必要用其他的方式去委曲的解,大陷胸湯水熱互結,他只是一個氣結在那兒之後往下你去拿葯去推的一個水熱互結嘛!你不能那樣來解釋的,那樣水熱互結不符合整個的氣機的變化。如果說下之後這團氣瀰漫在胸中不散,他沒有結住,那麼就是一個梔子豉湯證嘛,心中懊惱反覆顛倒嘛!這個邪氣散漫在胸中不散,也不結,也不散開,它就是客在胸中,那麼你拿梔子豉湯去吐它,把這個氣吐出來。還有一個發黃,有的說是結於膽汁了、走這個血分了發黃,其實這個所說的發黃,它就是結於整個的人身體當中,這團氣它既沒有完全氤氳的散開,也沒有結住,而是郁住了,郁而發黃嘛,所以黃是中色又是濕氣的代表嘛,這個以後如果有機會講傷寒再跟大家說。
如果是女子來月經那直接結於血室,也就是說氣虛在哪兒它就往哪兒跑,這個是一定的道理,往那跑之後它結的狀態有幾種,第一個是結不結實,是不是邪氣聚集,就像是你帶兵打仗一樣,到了一定時候你的士兵是否集結了,那麼集結就是實,實就硬,人就會疼痛。你比如抵擋湯證,整個的少腹硬滿,疼的厲害。桃核承氣湯只有一個滿,沒有硬嘛。所以一個證的輕重,直接靠症來推氣結的狀態,要不散漫,要不微結,要不結甚,就是結的很嚴重,這就看整個氣的狀態。第二個就是看它結在哪個部位,是結在水分,結在血分,結在氣分,或者是進一步結在陰分。判斷水分,如果有水道不利的癥狀,比如小便不利或者口渴啊,那是結在水分。如果說有下血、破血的癥狀,或者吐、衄、下血,就是結在血分,這個很好判別。還有結在臟、結在腑、結在表、結在半表半里,大家直接用氣機來理解,不要添枝加葉。那麼這樣看看大家還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咱們把上次,就我這方面認為《內經》中很重要的核心跟大家說一下。
咱們打一個比喻,如果大家能夠看到氣團的話,那麼你讀《傷寒論》也好,讀什麼也好,你直接到醫院,直接看看病人,你直接用這個氣的角度或是感知氣的角度整個掃描一下病人。有的練氣功的不是說:這個病人,感覺肝區有團黑氣不散,或者肺氣中這團氣怎麼這麼空虛啊,手一摸或者眼睛一掃他就能發現。他確實有這種能力,他是站在氣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他一摸這個督脈,哎呀這個人好不通啊,裡面整個的管道都閉塞了。所以說現在很多的內虛證,你這個扎針灸啊,怎麼說呢,現在已經不單純是某一經脈的問題了,你看扎某經、某穴這個效果不是特別的突出,因為他整個的臟腑氣機都紊亂了,必須通過長時間的調養和補充,整個的氣機才能通暢,元真才能通利,這很困難哪。所以說現在很多慢性病不是投草藥、扎針灸那麼簡單的事情,必須這個人首先建立自己的信心,持之以恆的,通過正確的調養療法來治療,這個病才可能好,所以說我們現在當醫生的或者是患者對於整個的慢性病,必須有一個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是投幾劑草藥就好的。你想那草木無情之品,你投幾劑,即便有些血肉有情之品投上幾劑,那怎麼可能馬上去治癒呢?緩解是可以的,那好多陰虛的癥狀,陽虛的癥狀,投了葯就緩解,一劑葯就緩解,但是他反覆的很厲害,不斷地反覆,必須讓病人建立正確的養生觀,這個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這樣的病已經不是一經一脈的問題了,這是五髒的氣爭,即《內經》上講的「五臟氣爭」,爭是爭奪的爭。什麼叫五臟氣爭啊,五臟之間都打起架來了,就像一個家庭內亂了一樣,你想想那種內耗這個人是受不了的。
跟大家說一下,《黃帝內經》把這個整團氣用臟腑的方式、五髒的方式分成五份,每一份的氣道的機理和狀態是不一樣的,因為整個的世界是一個多樣性的世界嘛,那麼整個多樣性的世界就產生了一個平衡,這個平衡就是一個中道。但是如果完全中道了,使任何事物沒有發展沒有變化了,它就死掉了。所以說分成五個部分,產生了五種變化,也是五種狀態。這五種狀態相生相剋,就形成了我們生機盎然的整個的氣機,它也可以分成四部分、八部分、十部分都可以,就像那個太玄裡面它分成九部分,八卦分成八部分,五行分成五部分。因為人的臟腑是天機所化成的五臟,那我們就用五個部分先來理解。這就是《黃帝內經》建立基礎的核心的一個段落,所以我希望跟大家認真的來探討。因為很多註解也講過,但是公開講沒有講的非常深入的,但是這個是核心當中的核心嘛,如果說沒有這個五種狀態去指導我們臟腑辯證,用五種狀態指導我們臨床,我們很難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繼承好中醫
跟大家說一下,對一個未知的領域不要輕易說是或者否,一定要深入進去讀懂讀通,並且能夠印證,你才有資格去評價它。你看我們現在談的氣道中醫,我沒有過多的去抨擊西醫,因為西醫有它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並且有它的文明所在,如果說這個西醫完全一無是處那不可能存在至今,並且不斷的發展壯大。一個文明有一個文明的特點,這個是文明的多樣性嘛!但有一點,因為從氣道中醫啊我們知道了氣和神還有形,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個西醫啊主要的功夫作用在形上,而沒有作用在氣和神上。現在西醫也慢慢的認識到一些精神因素對人類的影響,對人身的影響,這也是一種進步。我希望在下面各位學中醫的能夠真真正正的把中醫能夠學懂,並且能夠應用到臨床。這古書還是要讀的!不要說是畏難而去讀一些邊邊角角的後人寫的一些中醫書籍,這樣越學越糊塗,最終成了中醫的掘墓人了。現在很多的中醫院校的中醫學子,學來學去罵中醫罵的最狠,這樣下去這個中醫的環境越來越嚴重,老一代的人慢慢的都去世了,中間有了一個斷層,非常危險。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呼籲中醫去,去復興中醫去,而是繼承中醫,踏踏實實的,搞這個中醫理論研究啊臨床啊,20年30年然後才能談到大家對中醫的貢獻。如果現在一味的呼喊,可能你自己連中醫是什麼都不知道,別人拿來一些理論你跟著對方走,你自己的根基沒了,最終搞的自己雲山霧罩的,自己都把自己否定了。我還是希望大家包括我在內,把中醫這個東西啊真正的搞通搞懂,應用於臨床並且有療效。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醫生
首先是關於現在中醫的現狀吧,可以這樣來說,中醫內部都知道,中醫應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幾千年來可以說是到了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候,這也是我出來給大家講的一個原因吧,我也沒想有什麼很好的效果,只是想把這麼多年的所學、老師教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中醫之所以衰微如此,幾個原因吧,一個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有生有死嘛,中醫幾千年來不可能是生生不息,有高潮就有低谷,高高低低的,才演化了整個事物,也符合氣機的道理,開闔盈縮嘛,現在到了危亡的時候,也是時運使然。我們講過任何事物,事和物,事當然是現象了,物就是物體,它都是一團氣,現在的中醫之氣簡直是衰微到了極點了,不包括現在市面上的商業炒作,現在可能還都知道中醫,可能到哪天連中醫都不知道了都有可能,有生有滅嘛,這個是第一點,事物生死輪迴的規律。
從微觀來講呢,從西學東漸以來,東方文明的衰微和西方文明的昌盛是對中醫巨大的衝擊,首先衝擊的就是一些最傳統的一些東西,最精華的東西首先面臨著危險,民國時期還是群星璀璨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中西貫通的大家,他們當時在學術界引發了一場風暴,這些人可能沒有完全繼承祖先留下的精華,進而把整個學術界引導到另一面,這個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胡適、康有為之流,有一定的學術影響。
還有一個就是中醫教育的失敗,在這百年的大環境里中醫教育的嚴重失敗導致碩果僅存的老中醫、老專家們百年之後完全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的一塌糊塗,導致現在出現斷代的危險,基本斷代了,現在完全青黃不接。但是現在中醫院校還是不斷在出人,有句話說中醫院校出來的都是中醫的掘墓人,這話一點也不假,你看看現在學院里有多少相信中醫的你就知道的,出來之後打著中醫的外衣來批判中醫。中醫的這個傳統文化氛圍嚴重失水,導致很多人現在要把中醫復興,要把中醫學起來,但是環境不允許,也沒有這個能力,長養中醫的土地已經嚴重改變了,鹽鹼地種不出麥子來,所以說學中醫是逆勢而為,不是順勢,而且要遇明師,我記得張錫純說了一句話,「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一個盲人引著更多的盲人,大家一起往火坑裡跳,熱情是可嘉的,方法是不對的,我跟很多人說過,學中醫一定在中醫之外,而不在中醫本身,如果一門心思扎在中醫書堆里不放的話,很難有高層次的領悟,中醫來自於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如果顛倒了世界觀的話中醫很難學,越學就越知道,它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理解的必由之路。
如果大家只想成為一名醫生的話,我奉勸大家不要學醫,古時候莊子有句話,「醫門多疾」,醫生的作為使疾病更多了,不是更少了,現在有本書就叫「別讓醫生殺死」,就是說當醫生乾的事往往適得其反,不是使病向愈,而是使病加重,越治越壞,這就是方法不得當了,你治十個病人,八個方法不得當,你想想效果會好嗎?中醫是性命之學,性命要學不好的話當不了醫生。如果你沒有學到家,你就開兩個方子,一個是四君子湯,一個是四物湯,量不要大,都是十克八克的,當安慰劑吃,這個效果往往比學得不深的人開方治病治癒率要高得多,這個不是跟大家開玩笑,如果大家沒有從性命上很好地理解中醫,就是這兩個方子,連桂枝湯都不用。大家想想你學理科,物理化學什麼的,都要學八年十年,才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現在在老師匱乏,環境不具備的情況下,性命之學啊,研究這個生命的結構,生命的由來,沒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力,當個大夫是不可能的,這個不是頹廢,不是今天要給大家潑瓢冷水,是希望大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怎麼說呢,現在醫院裡,尤其這個西醫沒法再講下去了,大家可能了解很多事情,越感覺大勢所趨,螳臂當車,現在業內如此嘛,我也不是想用這樣的話來打擊大家的心情,只是想讓大家來扎紮實實的學習,因為在陰氣盛陽氣虛的情況下,我們唯一的方法是縮在一起,扎紮實實的學習基本功,沒有別的辦法,你要是想發揚中醫、振興中醫沒有能力。吳儀是中醫的一個堅定的支持者嘛,表面的中醫的環境還不錯,物極必反嘛,但是真正的中醫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這是一個現實情況。你看三七生,他那個文字非常激烈,我很欽佩他敢於呼喊的勇氣和能力,他為什麼言辭那麼激烈呢,有人說了,作人要心氣平和一些,盡量雍容大度,但是三七生看到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所以他能爆發出那樣的聲音,寫出那麼多的文章。
還有一點,我直接跟大家說吧,大勢所趨,不可阻擋,比如說這個西化潮流,對物質的追求和精神的喪失,對氣機的迷失、生命的迷茫,大勢所趨,不可遏止,如果沒有大的動亂或變動的話,基本就是這麼發展下去,這個就像成住壞空一樣,很多根本的道理越來越被人們忽視,馳競浮華,張仲景不是說了嘛,大家都去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去了,沒有人再去關心底層的現象和道理,老子說的非常好,「眾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昭昭,我獨昏昏。」大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非常聰明,作為一個為道之人,在中醫之路上求索的人,只能大智若愚一樣的生活,這是沒有辦法的。如果說讓中醫的文化、精氣神直接恢復,這個很難,表面的都可以恢復,這個我不反對,表面的中醫的春天馬上就來了嘛,但是你讓教材上寫上精氣神這個不太可能,正確精氣神的含義不太現實。
第二個跟大家說一下火神派。可以說這幾年火神派獨樹一幟,從三七生開始,到劉力紅,李可,鮮明地打出了寒涼害人,要用附子乾薑的這面旗幟,其情可嘉,其用可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既然你打出火神了,咱們中醫講究陰陽平衡,陰平陽秘,講究一陰一陽之謂道,那麼這裡面有問題。寒涼固然傷人,但完全強調火神也有其偏頗之處,這就像朱丹溪一樣,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簡直是滑稽可笑。如果說你糾正當時的時弊倒是可以,但是作為理論的基礎,這個就非常有問題,一陰一陽之謂道,那你把這句話放到哪兒了呢,而且丹溪拿出了很多《內經》的話來解釋,那這是道之賊,把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作為理論,本身這個理論基礎就是不牢固的,所以說遭到後人的詬病。所以說火神論說人有大寒而要用大熱葯加之,也犯了這個問題,以鄭欽安為首的嘛,火神派,不能說他不高明、說他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來立論也會遭到後世的詬病,而且現在附子這麼樣用,如果說那天真有西醫反唇相譏,或者中醫內部反唇相譏,這個附子大毒啊,之所以現在用這個附子治病啊,沒有這麼大的危險,那是因為炮製太過,附子之毒盡去,百分之九十九的附子的毒都去了,也就是張飛斷臂,斷了臂的張飛能有它的療效嗎?偶用可以,矯枉過正,如果從理論、從體系上讓所有的學生去學,這個就有問題了,所以說成一派,成一家一定是中正平和、真正參透陰陽之理,而不能是用其一頭而救時偏,這就是朱丹溪的錯誤。言論可以偏激,但是理論要正直。
為什麼今天要把這個挑出來,也就是告訴大家一點,學理論要扎紮實實學理論,不要人云亦云,要懂得氣機的道理,什麼叫陰陽,什麼叫五運生成,什麼叫流轉變換,而不是把握了一個火神,把握了一個滋陰,一個溫補,你就是一事而天下畢了。
有人說火神之名是別人外加的,我只說一點,因為前幾天讀了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這本書,非常有感觸,開篇就說了一句話,附子硫磺填真陽,附子是什麼葯,在《本經》中附子是毒藥,什麼是真陽呢,真陽是整個人的生命之機,它能用熱和寒來代表嗎?真陽是無形無象的,你用附子這個毒藥來填真陽,我不知道這個用意何在?應該說附子回陽救逆,這個都信,我原先也是附子的崇拜者,我買的基本都是生附子,回家自己爆,爆完切,切完煮,煮完喝,附子通經驅寒第一,這個沒人能比,這個寒當然是實寒了,但是說附子填真陽這個萬萬不可,真陽是生命之機,附子這個毒藥能填這個生命之機嗎?很少有葯能填到這個生命之機上,基本沒有葯能填到生命之機上,附子通經,現在有寒涼者阻塞經脈,用附子去通經,我大大地讚賞,你要說是填真陽,你這是偷梁換柱,首先要把什麼是真陽理解清楚。生薑、附子我不是反對大家用,用的時候不要把這個調門拔得太高,大家以後說這個附子回陽救逆,附子通陽都可以,要說附子填真陽,把附子提個上綱,這個萬萬不可取。而且這個生命之機並非是一個寒熱層次這麼簡單,《黃帝內經》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好,有機會給大家講講生命之機的幾個層次。前些日子我看見一個病人,明明是一個產後虛,渾身怕冷,拿幾百克的附子往上加,用了一個月身體都受不了了,就回來了。這個火神它有糾時弊的成效,它也會產生弊端。
扎紮實實學《內經》,《內經》里從來沒有說是陽有餘陰不足,也沒有說是陰有餘陽不足,你看看《內經》是怎麼說的,核心是抓住《內經》的的理論基礎,其它的只要做一個參考就可以了。
有人說「我吃280克附子,290克乾薑,300克甘草。」請問一下你吃280克附子是什麼反應?如果可能,你可以和我聯繫,我可以寄一些附子過去,你吃黃豆那麼一點,你看有什麼反應,別說280克附子了,北方有些地方能買一些真附子。現在興中醫的是附子,滅中醫的也是附子,哪天附子吃出問題,國家衛生部門把附子查封了,我看以後還用什麼葯,也就是需要通經的病人可以用附子,虛證的人忌用附子。本草經一再強調,上品養命,中品療疾,下品解毒,清楚地說出來了,那麼這麼樣倡導地用附子趨於何為呀,附子是大毒者,只能通關,不能養命,而且現在人得的病都是氣機之弱的病,經絡不通之病、阻滯不通、凝滯不化不是附子可以開通的,附子可以比作張飛,如果一個軍中重用張飛,成也張飛,敗也張飛。
對於中醫振興,我不是反對中醫振興,中醫振興要講方法,自己沒有基礎何談振興,如果說大家現在初學中醫,或者學了幾年,大家有這個能力振興中醫,估計是四十年之後了,或者二三十年之後了,而不是現在,潛龍勿用嘛,今天就講到這兒吧。
上次有一個人問我關於臨床的問題,為什麼不多講些臨床?實打實的拿出幾個直接對某一疾病進行分析和治療,這樣給大家說一下,因為這個疾病它變化萬千,不可琢磨,而且這個病它是一個疾,什麼叫疾呀?就是行跡呀、痕迹,就像一個人在雪地上走路一樣,這個人是活的,但走了一圈留下的的足跡是死的,就是古人所說如果不明其理,徒用其方,或者說是以一方治一病,這樣下去,皓首無功,頭髮白了你可能也不太知道道理。
現在很多少人,古人基本上也都講過,挾一技而成名的也很多,覺得他就會治某一病,某一種病中的某一類,就會治這種病,治得也不錯,但是我們是不是要成為這樣的醫生呢?首先我在這裡說可能很多人願意成為這種醫生。因為首先,生計問題解決了,名聲也能出去,但是我在這裡面給大家講的氣道中醫不是讓大家成為這種醫生,咱們可以把這種醫生叫做醫匠,匠就是匠人的匠,這裡面倒不是說貶低匠人,而是不停的重複干一件事,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何在,那這樣的醫生他不可能對所有的病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那辨證施治也可能談不上,因為沒有在理的基礎上做事情,很多事情沒法再談,所以說當務之急不是臨床。
從我這方面來考慮,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整個幾千年傳承文化當中去體會或發揮中醫的話,那麼可能你臨床一輩子,很多道理你也不可能入門,治一千個病人不可能總結出一個道理。因為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如果說沒有傳承的話,那你和原始人有什麼區別。有些人中醫如果沒有根基,沒有理論的根基,那麼都靠西醫,都往西醫那條路上走,就好像一個民族它沒有本民族的語言,那麼她的文明也會慢慢地衰亡,語言是承載文明的工具,所以說我們當務之急還是在理上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因為這個是根子,是著眼點,失去這個理,那麼談中醫就沒什麼意義了。
這些年不是一直有廢醫存葯的這種說法,所以說中藥不是中醫的特有,那這些葯,很多生物製劑呀現在西醫也在研究呀,很多天然的,那麼中藥如果失去中醫理論的指導,那它就不是中藥,那它變成了西藥,西醫體系下所用的治病的工具。那麼同理阿司匹林這些如果從中醫的道理來施治,那麼這些葯也變成了中醫指導的中藥,或者說這個關鍵在於理的繼承,文化的繼承,而不是上來反反覆復講臨床。不過在這裡呀給大家說一下,古人講這個辯證最難,方葯次之,如果說再守一病,那很多事情就僵死了,沒法再繼續講下去了。
爐子和暖氣
再講一個咱們生活起居上問到遇到的問題吧,再次啟發下大家。咱就說說爐子吧,你看古代對爐子很重視,並且把這個爐子叫灶,灶有灶神灶王爺,要拜灶王爺。那為什麼對爐子這麼重視呢?那大家說一下,爐子在一個人的家庭當中或房子當中它代表什麼呢?我們前面說過這個氣道有八個原則,其中有一個原則就是萬物皆是氣,事物皆是氣,所有的事是氣,物也是氣,那如果說把一個房子比作一團氣,中間有一個爐子,那這個爐子是什麼呢?你可以擬人來作比喻都可以,你可以根據一條原則嘛,任何氣都是有感知的,都是有靈性的,對呀,大家說的都挺好,爐子是火,代表火源,解決吃飯問題,點燃能量的機關,是心,是一家人的生氣,食色性也,吃飯最重要,當然爐子最重要了,爐子的本原是後天,是中土,還有要說的嗎?是陽氣,是陽氣的中心,你看大家把這個爐子整個的概念基本上說的差不多了,還有人說是生氣,大家盡可以的去比喻,去想像,去擬人,也可以直接從氣道的角度來講,或者套《黃帝內經》的一些五臟六腑的都可以來說嘛,其實大家已經基本上把爐子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給說出來了。
其實爐子它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它是生氣、是生機,是整個陽氣的中心,是心,這個說的很不錯。你也可以說它是爐灶,你可以說它上面做的飯是脾胃,但是爐子不是脾胃.有人說爐子是後天,是中土啊,它不是中土,它是腎氣,你可以說是心氣嘛,因為爐子點著了,上面能夠生火做飯是心氣,那下面因為燃燒嘛,你也可以代表腎中動力,是生機,總之是陽氣總的代表,就好像太陽一樣,所以整個爐子它照耀著整個家庭、整個房間,可想這個爐子它重要到何種程度。
那麼咱們看一下整個爐子的發展史,最早是一鍋一灶,底下燒柴禾,慢慢的這個爐子也燒煤,一直是明火存在,尤其是北方嘛,它這個爐子一年四季都要有,都要燒著火不滅,到下次做飯時再開開換煤。八十年代前一般都是這樣吧,但是慢慢的隨著人們起居生活環境的改變,液化氣引入了家庭,先是帶罐的,後來慢慢發展成管道,這個有一個本質的不同了,就是這火呀,開則有不開則沒有。然後接下去之後呀,現在發展到有的用了電磁爐、微波爐、電飯鍋,炒菜做飯看不到火,這由明火變成了暗火,又由從煤氣又進一步進化到用電、用磁,那麼走的是這麼一個過程。
那麼大家說一說這其中的利和弊吧,既然大家前面都說了爐子的重要性是太陽,是生氣,是心或者是腎或者是脾胃,總之是非常重要,但是隨著整個生活方式改變,現在爐子它的重要性它越來越只是做飯。我來起個頭吧,在爐子的整個演化過程中使人們越來越關注它的一眼能夠看到的功用,而慢慢的忽視它潛在的功能,我記得老子說過這麼一句話:「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總之是什麼意思呢?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車輪要三十支徑木插入中間的軸心這個車輪才有作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一個屋子鑿了一塊兒下來當窗戶使嘛,你看著它是一個空的沒有用,但是對於整個屋子來說它是透光透亮和通風來用,我們放在這個地方來理解爐子,那麼你就很好理解了,首先大家強調一點兒,爐子只是做飯的用處呀,而且這個爐子呀從大變小,從厚變薄,從經常用到只是做飯時用,爐子可以取暖嘛。
我記得從我的心情來講,我非常懷念蜂窩煤的那個爐子,天氣很寒冷的時候,外面都很冷,圍在爐子邊,烤烤手或者即便不烤手,也想讓蜂窩煤整個的熱幅射來熏一熏臉,感覺非常舒服,到現在也非常懷念。但是目前住在樓房裡面,很少有機會能夠體會擁爐夜談或擁爐而坐這種感覺了。你看現在取暖是暖氣而不是爐子大家可以想像,暖氣和爐子同樣都能達到30度的情況下,大家覺得它們的功用是不是一樣呢?可以用前面咱們講得白熾燈和節能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暖氣和爐子的區別。
大家一定要開動腦筋想背後的東西,不要想表面東西,這是學氣道必須要掌握的,氣道就注重無的層面,而不注重有的層面,因為有的層面,現在整個的物質文明已經研究的很精深了,研究到量子、粒子,已經開始從有趨無了。有人說了爐子是陽火,暖氣是陰火。還有人要說嗎?爐子是陽氣足,爐子是真陽之火,你看這樣咱們就慢慢的能把大家理到氣道這個層次來講問題了。因為氣道它不僅僅是中醫,生活的方面面都涉及到氣道,如果說氣道你學好了,對你整個的生活工作、各各方面都會幫助都會很大,你一下子就能判別好還是不好,把握背後是一股什麼氣。
你看咱這個爐子和暖氣,暖氣是熱水產生的熱,而爐子它是火而產生的熱,這有本質的區別,咱們可以說,如果說講幅射來講,爐子的幅射它潛在的幅射它不同層面的幅射,它都體現陽性的性質,象太陽一樣,而暖氣它只是一個熱水,它是一個簡單的幅射它的後勁和爐子可以說完全沒有辦法來比,而且暖氣裡面是曖水嘛,曖水最高是100度。你想爐子裡面的溫度是多少度?它雖然說造成的室溫比如說是25度,暖氣也是25度,但後面背景幅射可完全不一樣啊,爐子是拿上千度的溫度去作背景幅射的,你這個暖氣撐死了是100度作背景幅射的,那能一樣嘛。所以說和那白熾燈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說你用暖氣來取暖呀,你感覺不出爐子的感覺來,所以說爐子是陽氣,而曖氣它只是熱,不是陽氣,你也可以管它叫陰火吧,並且都屬水嘛。那麼回頭我們接著再說這個爐子,大家說說爐子的功效吧,除了吃飯取暖外,它的功效是什麼?因為曖,你能感覺到的曖只是25度或者30度,那麼暖氣可以代替,吃飯電磁爐之類的東西可以代替,有人說爐子的熱比較集中。
那麼我來說一下吧,第一個爐子提供了一個陽氣強大的背景幅射,這種幅射可以幅射到整個房間,它可以穿透牆壁,幅射到整個房間,因為它穿透牆壁並不是一個溫度的問題,它整個氣由遠幅近呀,但它這個爐子呀它是有一個界限的,所以爐子啊你放在哪特別重要,古代講安灶啊,灶安在哪個地方?沖著哪兒邊開是非常有講究的,安灶就相當於安心、安腎,把這個腎心你得安好了,或者可以叫作脾胃,爐子你看從哪方面來講了,按功用來講是心,它裡面的火是無形的是腎,那麼它炒出的菜,整個燒開的水那就是脾胃了。
第二陽氣爐子避邪氣,如果大家生活在城裡人,現代人可能對這個邪氣啊可能理解不深,農村啊可能要深些。因為咱們講過任何事物都是氣,氣都是有不同層次的,氣有有感知的、有靈性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嘛,不僅是人類這麼一種生命形式,或者說我們理解的很多生命形式,有我們能看見的,也有我們看不到的,有有形的,有無形的,總之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而且不是在其它的星系去找去,就在我們地球上應該到處都是,只不過你這個視而不見罷了。所以說有一個爐子它可以有避邪氣的功效,這個邪氣大家不要講虛了,不是鬼神之類的那種東西。
第三是爐子啊是一個能量場的聚集地,就像安了一個心臟一樣,它是有主的,要是沒爐子它就沒有主了這房子里,大家理解嗎?爐子按在那兒,你那個整個屋子的氣呢都是向心的,都是向爐子靠攏的,所以古人講灶神,所以說這個爐子,這個灶在整個房間里的整個家庭里的位置非常重要,相當於你的另一口人一樣。爐子在北方,南方我不太了解,因為我是北方人,用蜂窩煤爐子的時候,爐子吃完飯是不熄滅的,它一直燒,可以24小時爐火不斷,這樣就提供了一個不間斷的能量場,這種場向外輻射,它可以說是照耀或者說溫煦著你整個家庭,這個溫煦它不是在溫度上的溫煦,而是在陽氣上、氣道上的氣的層面的溫煦,有爐子的家庭感到溫暖,沒爐子的家庭感到寒冷。你就有暖氣,也不是那種感覺,這個我們講了一下爐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現代人用電磁爐子,人們都把爐子理解成做飯的東西了,這個是大錯特錯。很多寒性的疾病,如果有爐子它不會很嚴重的,或者說有衰弱的癥狀,在有爐子也不會衰弱的很快,沒有爐子你就象沒有心一樣,在一個沒有心的一個房子里生活,你想想生氣不足啊,你在這個場中生活,你要是身體不強的話房子不會給你助益,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幫助,所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被一個氣場包圍當中,那麼你是否能很好的了解周圍的氣場,對你的整個人生,人的生存至關重要,那麼就涉及到風水的問題,因為這裡面講中醫,我不想多說風水,風水就是一團氣,氣之周形變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