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圈子文化」的危害與治理

中央巡視組今年第二輪巡視後指出,廣西、四川、江蘇、河北存在官場「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幹部通過『打幹親』、『打禮』等方式拉關係」;「一些領導幹部一度熱衷拉關係、架『天線』、搞『勾兌』」。廣西,「一些領導幹部任人唯親、搞『小圈子』」。江蘇,「一些領導幹部與老闆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圈子,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河北,「個別領導幹部搞團團伙伙,並與企業老闆結成利益紐帶」。近年來,查處的不少腐敗案件都是窩案,特別是一些「老虎」落馬,總能拔出蘿蔔帶出泥,相繼落馬者不乏同學、老鄉、上下級、校友等關係,這無疑是畸形「圈子文化」造成的惡果。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幹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係、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係、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此次中央巡視組曬出的巡視賬單著重指出了「圈子文化」問題,足以看出官場「圈子文化」的危害之大。官場「圈子文化」已經成為各種不良風氣,如貪污腐敗、耽於安樂、同流合污的溫床,成為個別圈子、個別幹部違紀違法,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一種手段和途徑,黨員幹部必須充分認識「圈子文化」的腐蝕性與危害性。

「圈子文化」顯而易見的巨大危害有兩個。

首先,「圈子文化」是誘發腐敗窩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僅僅在於滋生腐敗,而在於傳染腐敗、擴散腐敗、加劇腐敗。一個貪腐者的出現,可能還會有一點遮遮掩掩或者內心的不安,而「圈子」腐敗,則會形成一種「法不責眾」的自欺欺人和變本加厲,貪腐行為也會表現得狂妄囂張。一些腐敗窩案曝光後,我們發現這些貪腐官員都擁有集會、享樂的會所,這些地方既是他們耽於享樂的場所,也是他們拉幫結夥、勾兌利益的地方,這種現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體現。「圈子文化」的存在,為「圈子」提供了成員引入、聯繫交流、利潤分配、風險應對的途徑和便利,可以說,「圈子文化」已經成為腐敗蔓延橫行的幫凶與工具。從查處的腐敗窩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地區、部門的腐敗現象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腐敗帶來的問題,而是由一個囊括了各類官員、商人、官員家屬等在內的「圈子」造成的腐敗,這種腐敗現象不僅大大加劇了危害和損失,而且也為之後的根除影響帶來了很大難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惡化官場生態的催化劑。朋友圈、同學圈、親戚圈這些維繫人們日常人際關係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蘊含了諸多權色交易、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的官場「圈子」已成為隱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會毒瘤,在這種圈子裡,圈子關係凌駕於組織紀律之上,甚至凌駕於黨紀國法之上。有一種說法是:「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這從側面印證了官場「圈子」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決策和執政。在現實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勢必弱化大家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導致用幹部、作決策不是選賢任能、實事求是,而是講圈子、看親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臨「要麼加入圈子,要麼被圈子孤立、拋棄的兩難選擇。曾有被查處的貪腐分子就表示,「進了這個的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2012年12月18日《檢察日報》)這種由「圈子文化」導致的權力非正常運行,正是政治生態惡化的信號,因此,必須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謂的「圈子文化」,凈化官場政治生態,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範權力過度集中,以監督機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夠病態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敗群體,就是因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門權力過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筆」的存在,使得個人權力很容易失控,一旦個人私慾膨脹,地方政治、經濟等整體發展就會面臨發展風險,而個人權力過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態「圈子文化」,導致「圈子」腐敗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須要防範權力過度集中,強化權力監督機制。首先,要以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為依託,以各執行部門為基礎,促使權力實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確一把手權力的同時,更要明確其他班子成員、各執行部門負責人的權力,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促進決策、執行機構的內部約束與監督。

其次,強化雙重監督機制,以監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監督權力運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先有了孱弱無力的權力監督,才有自願的「被苟同者」,進而成為「圈子文化」的簇擁者和參與者。在某些地方官場之所以會成為「醬缸」,主要就是因為缺乏對權力及依附於權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約束和監管,從而導致「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惡風盛行。雙重監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內部監督,又要強化外部監督。作為體制內監督部門的人大、政協、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權力監督,此外還應加強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為外部監督創造條件和途徑。

二是弘揚黨內民主,以民主機制抵制「圈子文化」。應進一步弘揚黨內民主,教育廣大黨員講黨性,守紀律,將每一名黨員幹部都置於健康的、濃厚的黨內民主氛圍之下,促使廣大黨員成為抵制「圈子文化」,凈化官場生態的倡導者、踐行者。黨員幹部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態蔓延的主體。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黨內民主的四大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實好這四個方面的工作,真正處理好四者的辯證關係,形成較為完善的黨內民主現狀,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讓政治生活回歸正常和健康。特別是在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如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已經成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必經程序和基礎環節,只要嚴格規範、認真落實好相關民主程序,就能從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響,從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強宣傳警示和教育引導,以預防機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化了對「圈子文化」危害的認識,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漸,自覺遠離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擾,更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撐了腰,明確了導向,弘揚了正氣,今後還應趁熱打鐵,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人人喊打官場「圈子文化」的輿論氛圍,讓官場「圈子」成為「過街老鼠」,不敢露頭。

抵制「圈子文化」,要堅持教育為先,警示為先,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圈子文化」形成氣候,將「圈子文化」的病態發展扼殺於萌芽之中。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原則,對廣大黨員幹部通過黨性教育、紀律培訓、反腐倡廉講座、案例巡迴講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預防力度,教育黨員幹部強化組織性、紀律性,自覺依法行政,經得起各種誘惑和考驗。要堅持宣傳教育,讓黨員幹部具備識別判斷「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備抵制反對「圈子文化」的能力,從源頭上破除「圈子文化」陋習,凈化官場政治生態。

(作者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副編審)


推薦閱讀:

官場亂象:揭秘官太太的「男寵團」1
宰相劉羅鍋在官場風生水起的秘密
文強落馬暴露官官勾結 整體性官場淪陷值得警惕
官場論棋

TAG:文化 | 官場 | 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