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原因
挫折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不切實際的學習要求及其他家庭因素都是孩子厭學情緒的催生因素。 家庭教育種下了青少年厭學的第一顆種子;應試教育製造了大量的"失敗者",使得部分青少年談"學" 色變,產生強烈的學習迴避心理;社會生活的誘惑,如網路、青澀戀情及眾多娛樂場所讓青少年堅持學習需要更多的毅力支持。。。
厭學的家庭原因引發學生厭學的不良家庭教育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家長錯誤教育觀念的影響1、"讀書無用論"觀有一部分家長,不崇尚"知識改變命運"的硬道理,認為學習好壞無所謂,對待孩子的學習要求不高,採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消極態度。我與部分厭學學生家長溝通交流時,一些家長就說"你看誰家的孩子沒讀多少書卻當了大老闆掙大錢"、"某些大學生畢業兩年了找不到好工作,現在還是啃老族",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這樣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又怎能奢望孩子能夠聚精會神去學習、一心一意謀成績呢?2、"老師萬能"觀部分家長由於自身學識或工作太忙等其他原因,沒有能力、時間、精力教育孩子,因此,將孩子的教育重任全部寄托在老師身上。當發現孩子身上出現厭學問題時,家長也在積極地想辦法試圖解決問題,但往往是空洞的要求多、說教多,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少。當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時,家長便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學校老師的身上。客觀地說,教師在解決學生厭學問題上當然能夠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學生厭學心理根深蒂固、成因複雜,單純指望著老師,這也是不現實的。在我們學校,為轉化厭學學生,教師嘔心瀝血與學生多次交流、談心、說教,但最終收效甚微。二、家長不和,家庭學習環境惡劣 父母經常吵吵鬧鬧乃至大打出手、雙親離異、家庭變故…,在這種"家庭教育"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心理異常,容易出現逃學、厭學的行為。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家庭環境中的各種因素持續、穩定、全面地作用於孩子身上,從而對孩子的心理、行為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無數案例證明,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對情感需求強烈。為尋求情感補償,這類孩子更易於濫交朋友(甚至早戀)、沉迷網路而無心顧及功課。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學習差-厭學-學習更差-更加厭學。三、家長的具體教育方法不科學1、家長過於放縱溺愛孩子,忽視對孩子的情商培養在人生事業成功要素中,智力商數佔20%,而情緒商數佔80%左右。成功學習是一個持續時間相當長的複雜思維過程,需要過硬的意志品質,需要自我激勵、持之以恆的韌性,需要克服困難的勇氣,需要具有善於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感情的能力等等。當今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如果家長過度關注、滿足孩子物質上、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會造成孩子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極易產生厭學情緒和行為。2、過於嚴厲粗暴的教育方法(1)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積極評價少、消極評價多一些嚴厲的家長。孩子學習方面取得了進步或成績後得不到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而一旦出現了失誤,則批評、諷刺、挖苦蜂擁而至。這樣,長此以往,則必定會使孩子意志消沉,沒有了學習、向上的動力,看不到希望,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最終導致孩子厭學。(2)強迫孩子學習不少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將來,高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是正常的,但如果在檢查督促孩子學習的實踐過程中不注重度的把握,則會把孩子的學習變成一種強迫式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常的人誰也不願意被別人強迫著去做事,如果經常被強迫著去做,再喜歡的事情也會變得面目可憎。學習本來就是一項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一旦勞逸失衡,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被家長強迫著學習,是當今許多學生厭學的一個主要原因。(3)因為學習上的問題打罵孩子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沒有達到家長預期的學習目標時,部分家長情緒失控、教育方法粗暴,出現打罵孩子的不良行為。殊不知,家長的打罵直接摧毀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造成的嚴重後果之一便是孩子遷怒於挨打的"源頭"--學習,從而討厭學習。在作諮詢時,有一個高三的男孩,他經常曠課,不願意學習,成績極差。他喜歡獨處,厭世、有抑鬱情緒,有自殺傾象。我在與他多次交談中得知,他的家庭不穩定、父母經常吵架、父親暴力、母親的嘮叨與批評,還有父母只顧做生意,對孩子關注的太少,因而造成了孩子有以上心理異常現象。綜上所述,孩子厭學,根本原因在於家長的家教素養。如果說家庭教育是一出大戲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孩子是在前台表演的演員,而家長則是這出大戲的導演。從享譽世界的卡爾.威特、愛因斯坦到中國最年輕的10歲大學生張炘煬以及國內各大學"少年班"的學子們,翻開他們成長的扉頁,他們的父母無不擔當著優秀導演的角色!我真誠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成為優秀的導演,孩子出了問題不要緊,只要我們及時反省自己並能積極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將來我們的孩子一定都會發展很好,一定都會非常出色的。厭學社會原因據調查,54%的學校周圍的網吧,5%學生「經常去玩」,25%的學生認為「賭博挺有意思,嚮往玩。「想參加賭博和參加賭博的兩項合計為」11.9%,不良的社會文化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影響是一個決不用忽視的問題。可以說網吧,歌廳,錄像廳,遊戲廳等活動場所對學生的誘惑太大了,只是一些學生不顧雪仗,學校的反對,我行我素,時間一長,必然跟不上同學們學習的時度,實驗學成為必然的結果。落後的教育觀念是造成學生厭學的本質原因.厭學的教育原因首先,家長的高期望,教師的高要求與學生髮展失衡是造成學生厭學的「動力」。有些家長,自己也在某方面自己非常優秀,也把非常高的標準放在孩子身上。這樣,就可能導致希望值過高,超越了孩子所能達到的標準,孩子努力了,長久地沒有什麼效果,就會出現慚愧自負的心理。這種心理長時間得不到解脫,就會產生極大的壓力,從而形成心理疲勞,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師規定70分為及格分,90分為優秀分,不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進步,也不問學生原因,反正及格分一下都要受到懲罰,從而造成眾多學生成了失敗者。於是,所有班級活動中的精彩鏡頭,特寫鏡頭都留給了少數的班幹部和教師心目中的「優等生「,他們是成功者,而大多數普通學生由於總是缺乏鍛煉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總是體驗著努力也沒有用的失落感,導致學生學習倦怠,出現了消極情緒,從而導致厭學。最後,個別教師的不良師德是學生厭學的催化劑。有的老師由於種種原因對教師的工作不感興趣,不熱愛教育事業,不熱愛學生,見到學生就煩,因為對學生的態度冷漠和粗暴,特別是對學習差的學生。學生見了老師如同老鼠建了毛,教師和學生毫無向心力,導致學生對他所教課產生情緒。可見,老師的師德無疑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學生厭學的趨勢中,不良師德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厭學的生理和心理原因1、學習壓力過大,由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從而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不能有效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 2、青少年自身性格:或過分的追求高分數,完美主義,或膽小害羞,孤僻內向不善於交談,影響與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不能正確的對待別人不同觀點、意見,對自己或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心胸狹窄,等等導致心理問題越發加重。 3、抑鬱症是青春期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在整個兒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鬱症的第一個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極、輕生的念頭。孩子們對個人的未來,對前途悲觀、絕望,有自卑心理。當心理矛盾達到極點,會因抑鬱而輕生,更別說厭學。 4、青春期性心理衝突。調查發現,發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於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禦機制,這是潛在的性心理壓力。 5、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有些學生儘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由於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在考試中屢次遭受失敗,因而產生了自卑心理。 6、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非常苦惱,使注意力無法集中。
推薦閱讀:
※怎樣都白不了 6大暗沉原因對號入座
※你的空腹血糖過高?有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的!
※淺談宗教再興原因
※不喜歡打電話是什麼原因?心理學上能解釋嗎?
※心戒法師告訴弟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