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及其「海上商業王國」
鄭芝龍另一位扶持者為顏思齊。思齊,海澄人,因拳斃宦家僕人,逃往日本,在平戶「以裁縫為生」,積蓄頗裕,疏財仗義,遠邇知名。華人青年楊天生、陳衷紀、陳德等人推舉顏思齊為首領,組成社團。鄭芝龍入伙,受器重。思齊決定回國干一番事業,於是帶楊天生、鄭芝龍等28人,駕船駛往台灣,據北港,分汛耕獵。海盜楊祿、楊策與劉香等皆歸顏思齊所部。此時,「海中有十寨(舶)」,寨各有主,思齊為「主中主」。芝龍懇求諸主讓他「放一洋」。獲准,即駕船出海,截獲來自暹羅四艘貨船(每艘幾廿萬),使芝龍「富逾十主」。明天啟五年(1625年),顏思齊病逝,眾推鄭芝龍為新首領。芝龍繼承顏思齊的地位和事業,分設先鋒、左軍、右軍、衝鋒、監督;派人造戰船,招募部眾,駕船興販東西兩洋,成為大海商。
此後,鄭芝龍從事海商活動的範圍廣泛,從海上到陸地,從國內到國外,同海盜、商、農、工、士、官各階層及諸色人都有聯繫,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有過接觸,與日本朝野人士關係尤為密切。在海外商業競爭中,芝龍善於經商,大獲商利,充裕海商資本。他為從事東西兩洋通商貿易,組建一支龐大的武裝商船隊,所擁有、號集和控制的海船成千上萬艘,被譽稱為「世界史上第一個船王」。
福建鄭氏艦隊的強大戰鬥力是在海上活動與戰鬥中鍛鍊出來的。鄭氏崛起之初,芝龍曾在海上進行「亦商亦盜」活動。這種活動,清人張麟白作過解說,他說:「閩俗恥貧而輕生,富者以通番為生,貧者以劫奪為事。芝龍既盛,二者兼行。」日本人浦廉一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說鄭芝龍「從事半商半寇行動」。從鄭芝龍從事「亦商亦盜」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他的「亦商」超過「亦盜」活動。芝龍作為鄭氏海商集團的首領,他所看重和關注的是海外通商貿易(即跨越國家界線的海外貿易),這是有經濟遠見的商務選擇與活動。我們還應說明一點的是,鄭芝龍將海上活動的側重點放在「亦商」方面,這為他日後能夠發揮經營商業的專長,能為社會做更多,更有經濟效益的事奠定基礎。
崇禎元年(1628年),鄭芝龍歸順明朝之後,由亦商亦盜轉為亦商亦官。當時,鄭芝龍表示要為國效力,「芟除夷寇」,「剿軍諸盜」,抗擊「紅毛」(荷蘭殖民者)。他先後剿滅李魁奇、楊祿與楊策、褚彩老、鍾斌、劉香等股海盜,統一東南海洋。在剿滅各股海盜期間,鄭芝龍還在閩海抗擊荷蘭殖民者的侵擾。明天啟七年(1627年)、崇禎三年(1630年)、六年(1633年)、十二年(1639年)四年間,鄭芝龍統領舟師擊敗侵擾福建沿海的荷蘭艦隊,荷蘭艦船「自是不敢入閩境」。從此,台灣海峽成為福建鄭氏的內湖。
鄭芝龍因靖海戰功,官秩爵祿頻遷,由游擊升參將,晉協守潮漳副總兵事、前軍都督府帶俸右都督。他因此而「坐論海王,奄有數郡」,仗其雄厚的海商資本與政治權勢,控制海洋,壟斷交通貿易。「芝龍幼習海,群盜皆故盟或門下。就撫後,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
推薦閱讀:
※李嘉誠重整「地產王國」「規模」顯著提升
※蛇島上的蝮蛇王國
※古董王國泰斗—安思遠
※鐘錶王國:2012巴塞爾BASEL直擊
※當今希臘已非王國,但希臘王子仍在,結婚時歐洲王室都來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