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趙炎:趣話西遊 孫悟空巧治「洋腐敗」

趣話西遊 孫悟空巧治「洋腐敗」

文/趙炎

載《華聲》雜誌八月末第十六期,責編:冷眉

話說玄奘師徒一路西行來到西梁女國,負責接待的迎陽館驛丞見是「上邦」貴客,急忙奏報女王。女王聽說領頭的是唐朝御弟,且相貌堂堂、丰姿英俊,忽然就「不愛江山愛帥哥」了,趕緊派太師做媒、驛丞主婚,前往館驛提親,聘禮比較重哦:整個王國都給你。於是有了《西遊記》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的橋段。

西梁女國是唐王朝的藩屬嗎?從需要倒換關文來看,一定不是。顯然,對於提親,唐僧無論是拒絕還是接受,都有了「涉外」性質。囿於此,女王以「托國之富」招贅玄奘,以及後文中「與長老倚香肩,偎並桃腮」等色誘,也就有了「洋腐敗」的特點。

目下的「洋腐敗」,權力尋租是根源所在,攫取暴利是目的所在。當權力存在一種類似逆淘汰的規則時,「洋腐敗」一準會應時而生,不論古今。譬如當時的盛唐號稱天朝,玄奘的「唐御弟」身份,對那些異域小邦來說,有所覬覦是正常的:誰跟玄奘攀上關係,也就跟大唐攀上了關係;跟大唐攀上了關係,周邊的小國家哪個還敢隨意來欺負?

不能不承認,女王的權術非常高明,期許亦很明了:事業愛情兩不誤。至於玄奘會不會愛上她,唐王朝會不會認這個小妹子國,那是另一個話題。遺憾的是,女王忽視了一個人,確切的說,她忽視了一隻猴子。

孫悟空對付「洋腐敗」,那是很有一套的。

未雨綢繆,學會冷處理。

領導權術,對上也好,對下也罷,都在於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能猜對別人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未雨綢繆,早作預案,「洋腐敗」將無所遁形。

小說里寫到:卻說三藏師徒們在驛廳上正享齋飯,只見外面人報:「當駕太師與我們本官老姆來了。」三藏道:「太師來卻是何意?」八戒道:「怕是女王請我們也。」行者道:「不是相請,就是說親。」三藏道:「悟空,假如不放,強逼成親,卻怎麼是好?」行者道:「師父只管允他,老孫自有處治。」

蹊蹺吧?三個人思考的時間相同,唯獨猴子一語中的,知道對方來意,說明悟空洞悉權術之要旨,是一隻會下棋的猴子。

對於師父的價值(好皮囊及御弟身份),悟空心裡門兒清,這一路上,為師父痴狂過的女妖怪、女妖精,還少嗎?師父就好比一個好項目、一份炙手可熱的公權力,總會有人挖空心思欲將其物化或商品化,謀取想要的利益。

「洋鬼子」獨能例外乎?

知道了對方要什麼,悟空提出了意見:冷處理,先答應再說。

如果不答應,必然會出現矛盾與糾紛。

他分析道:「你若使住法兒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換關文,不放我們走路。倘或意噁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麼香袋啊,我等豈有善報?一定要使出降魔盪怪的神通。你知我們的手腳又重,器械又凶,但動動手兒,這一國的人盡打殺了。他雖然阻當我等,卻不是怪物妖精,還是一國人身;你又平素是個好善慈悲的人,在路上一靈不損,若打殺無限的平人,你心何忍!誠為不善了也」。

孫悟空知道自己團隊最想要的是「倒換關文」,最不想要的是「打殺無限的平人」,所以滿口答應了太師的求親,表現為「麻木不仁以處之」,使雙方當事人的情緒均有所緩和,這是一種不錯的處理問題的藝術。在權術領域也是一樣,暫且的政治容忍與妥協,抑或裝糊塗,麻痹與穩住對方,先利用對方達到自己的目的,暗中積攢罪證以待將其一擊致命,是比較高深的修為。

佯順其意,釜底抽薪。

聰明的領導人為了實現預期目標,大多會用這招。

譬如各地都有經濟開發區,都有外商前來投資興業,如果出現「洋腐敗」的苗頭怎麼辦?義正辭嚴的教訓人家?恐怕不行。先順其意、安其心,利用之、牽制之,待項目落實後,再秉正、嚴肅起來也不遲。這不叫兔死狗烹,而是心中有數,底線與尺度得把握好,最大可能的爭取現實利益。

我看了幾個電視劇關於這個橋段的演繹,老實說,再看原著的文字,有些索然無味。朱琳版女王艷麗雍容、情真意切;舒暢版女王嬌俏可人、天真無邪。也難怪玄奘有些吼不住,換了老趙這樣的俗人,早就繳械了。所以,電視劇的再創作,非常不靠譜,與原著精神也是相悖的。

我們說權術,正面的目的才是第一位。慢說唐僧絕無動情的可能,即便動了情,有猴子在,他也絕不會輕易淪陷。

在這個橋段里,唐僧是束關鍵的「薪」,只要他固守了底線,女王再楚楚動人、開出的價碼再高,也是白搭。孫悟空所做的就是釜底抽薪,採取倒逼的方法,推著唐僧按照預設計策步步前行,而唐僧也確實採納了悟空的建議,巧妙扮演了對付「洋腐敗」的急先鋒,他哭過無奈過,也被女王揩過油,但在實現目的之正事上,毫不拖泥帶水。

比如女王出迎,急吼吼的要求他上車,「匹配夫妻去來」。唐僧暈了,悟空在一旁提醒:「師父不必太謙,請共師娘上輦,快快倒換關文,等我們取經去罷。」說起「倒換關文」,唐僧「止不住落下淚來」,「只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與女主同攜素手,共坐龍車」。

再比如吃過「喜宴」後,他主動要求女王「請登寶殿,倒換關文,趕天早,送他三人出城罷」。目的性非常明顯。當女王讓他即王位,他馬上拒絕:「不可!不可!適太師言過,明日天開黃道,貧僧才敢即位稱孤。今日即印關文,打發他去也」。這麼做,既順了女王的心,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還是悟空教得好啊!終於,唐僧拿到了女王親手蓋印畫押的關文。

適時亮劍,震懾對方。

對付「洋腐敗」,亮劍是最後的策略。

倘若既成事實,就給對方點顏色瞧瞧,「洋鬼子」以後才會收斂,不敢放肆。前不久鬧出的「洋腐敗」,之所以成為惹人關注的個案,就是因為其反思和啟示作用的最大化:為何會出現「洋腐敗」?為何有司沒有適時發現賄賂「黑洞」並予以打擊?一鍋粥里難道就只有這一粒老鼠屎?等等。

且看孫悟空的對策。「一壁廂教擺筵宴,就當與女王會喜,就與我們送行。待筵宴已畢,再叫排駕,只說送我們三人出城,回來與女王配合……卻待送出城外,你下了龍車鳳輦,教沙僧伺候左右,伏侍你騎上白馬,老孫卻使個定身法兒,教他君臣人等皆不能動,我們順大路只管西行。行得一晝夜,我卻念個咒,解了術法,還教他君臣們蘇醒回城。一則不傷了他的性命,二來不損了你的元神。這叫做假親脫網之計,豈非一舉兩全之美也」。

也就是說,關鍵時刻,決不嘻嘻哈哈、你儂我儂,該表態的時候大膽表態,該出手的時候絕不手軟。所謂仁者無敵,律法無情,要堂堂正正、擲地有聲地讓對方知道腐敗的成本,才能起到令對方震懾與心虛的作用。

竊以為,悟空的這個對策是高明的、有效的。女兒國君臣對「洋腐敗」的駕輕就熟,恰恰也印證了權力之逆淘汰的某種規則:誰在高處起舞?誰能笑到最後?亮起法律之劍,「洋腐敗」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唐僧對這一招的效果也深信不疑,他及時向女王提出:「敢煩陛下相同貧僧送他三人出城,待我囑付他們幾句,教他好生西去,我卻回來,與陛下永受榮華,無掛無牽,方可會鸞交鳳友也。」女王不知是計,便傳旨擺駕,與三藏並倚香肩,同登鳳輦,出西城而去。這就給悟空「亮劍」創造了機會。

雖然「定身法兒」最終沒有使出,但隨著蠍子精攝走了唐僧,孫悟空師兄弟大展神通的追趕,震懾的效果還是顯現了。

女兒國君臣看見孫悟空等人個個會飛,無不大驚失色的跪在塵埃中,都道:「唐御弟也是個有道的禪僧,我們都有眼無珠,錯認了中華男子,枉費了這場神思。」「洋腐敗」至此成了一場鬧劇。大美女遭遇了小尷尬,只得擺駕回宮,多半還會偷偷的哭幾天鼻子。

孫悟空巧治「洋腐敗」,治的是身在異國他鄉的「洋腐敗」。

目前公眾對於「洋腐敗」的認知,卻是發生在國內的,所以不能抱有「南橘北枳」的理解。說到底,一個巴掌拍不響,「洋腐敗」的背後,國內(自身)腐敗是根源。因此,利用權術巧治「洋腐敗」,更要嚴厲打擊國內的受賄者,追究腐敗官員、行業協會、相關人的受賄罪,不能讓他們逍遙法外。(趙炎)


推薦閱讀:

「孫悟空」的姓名淺談(26)
探秘太白金星為何總在孫悟空最危險時不請自到
喜鵲看西遊:孫悟空——世家的絕唱(26)
《大話西遊》: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西海龍王為何懼怕孫悟空?四海龍王真的打不過孫悟空嗎?

TAG:孫悟空 | 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