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消極

你們知道嗎?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的深遠影響可能是遠遠超過學校的。

文|徐海娜(教師,前媒體人)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學校

小時候,就聽到有家長說,進了學校,父母就不管了,學好學壞,反正有老師有學校呢。好像從此就可以撂了挑子了。幾十年過去了,有一些家長們的想法似乎還沒有怎樣進步。為孩子找個自己認為的好學校,好像就萬事大吉了。

當談論「家校合作」的時候,許多家長也是一臉茫然。第一,他們是真的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第二,他們擔心會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凶;第三,他們不知道,作為父母,在孩子已經正式投入了學校教育洪流的時候,自己還能做什麼?

現實中,確實很多人不自覺的成了所謂幫凶,但還有大量袖手旁觀的人。他們有的是有心無力,有的是無心也無力。但是,你們知道嗎?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的深遠影響可能是遠遠超過學校的。

從一個電影說起

前些天,偶然看到一部舊電影,這電影演的是真人真事,講述了一個患有罕見疾病的人,從小到大,受教育直到找工作的經歷。看完之後,我對於什麼是教育以及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更直接和更感性的認識,所以藉此平台分享一下。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叫Brad Cohen 的孩子,他先天患有一種古怪的疾病,會不自主的間歇性的抽動和發出怪聲。他去任何一間學校上學,都被同學視為怪物,老師也認為他在課堂上發出怪聲是故意搗亂。同學們欺負他,老師懲罰他,讓他背對著黑板上數學課,還在全班同學面前羞辱他,逼迫他為自己不時發出怪聲向大家道歉。

他的母親不停地帶他看醫生,醫生總是認為他父母的離異造成他情緒的波動以及家庭管教有問題。但是無論怎樣,他都無法停止他間歇性的抽動和發怪聲。

就是這樣一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後來上了大學,成績優秀畢業,並且當上了自己夢想成為的那種教師,在工作第一年就獲得了「最佳教師」的獎項,後來又取得碩士學位,當上校長,結婚生子,成立公益組織等等~~直到現在都生活的很幸福。

這是真人真事,這部電影就是根據他的自傳改編的。他的自傳《Front of the Class: 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曾獲得2005年美國獨立出版人獎中的最佳教育類書籍獎。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故事。但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究竟什麼是教育和父母究竟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Brad找工作的經歷十分坎坷,在美國亞特蘭大面試了24間小學。面試者問他,你為什麼想當老師。他說,他想要成為一個自己從未遇到過的老師。是的,他所有遇到的老師幾乎都無法接納他。但是他中學的一位校長讓他認識到了教育的力量。

當老師因為無法忍受他的怪異而將他交給校長時,那位校長沒有像之前其他學校那樣要求他轉學,而是給了他一次機會,在全校音樂會上讓他自己解釋了所患的疾病,以及他希望被接納的願望。從此全校師生開始學著接納他。Brad說,他將來一定要成為的那一種老師,是注重孩子長處而不是短處的老師,而且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只有母親不會放棄

他幾乎在哪裡都被排斥,唯有母親接納他,連父親也無法接納他。小學的時候,老師校長都無法相信、也無法理解,他如何就無法自控。而他母親始終相信他說的話,從未放棄過尋求答案。

他說,不想再上學,但是她的母親說必須上學,不可以放棄。他說,他想轉學,母親說哪裡都是一樣,但我們必須要找對路。在一次又被懲罰,校長叫他母親把他領回家時,他母親決定自己找答案。

他的母親去圖書館借書回來自己研究,認為他得的是一種叫做妥瑞氏症的疾病,並把資料帶給他的醫生。他終於被確診患上了這一罕見的疾病。當醫生宣布沒得治的時候,他的母親沒有放棄希望,帶他去參加妥瑞症患者的小組,希望看看別的患者是怎樣生活的。

當他和他母親驚異地發現,其他的妥瑞症患者都被疾病打敗,小孩躲在家,大人不工作時,他母親立即帶他離開了那些妥瑞症患者的聚會。他母親的所作所為自始至終都給了他堅定的信心,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被生活打敗。

有一次Brad和弟弟去打高爾夫球,剛進場就有服務人員說,擔心他會影響別人,這時旁邊有人說願意和他一起,但服務人員還是堅持要Brad離開。他的弟弟想要為他打抱不平也被他制止了。他對自己無法向正常人一樣進齣電影院、圖書館等狀態欣然接受。

當他弟弟說,「這對你不公平」的時候,他說,「這個世界上有無法接受你的人,但你看剛才也有人釋出善意」。在沒有找到當老師的工作的時候,他認為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學校。他就是這樣很積極的面對伴隨終生的疾病。

我們看到他這樣積極樂觀的心態和一直支持他相信他的母親密不可分。他說他無法控制自己,母親毫不猶豫相信他;任何人有一點對他的非議,他母親總是堅定的維護他的尊嚴。他母親叫他不要被打敗,他就屹立不倒。

他一直稱妥瑞氏症是他的夥伴,同時宣稱也是這個病症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這個疾病教會他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也教會他如何面對人生。

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消極

我們慶幸他的父母離異。他和他的父親見面有限,但他不由自主的抽搐和發怪聲,使得他的父親和他相處的每一次都無法忍受,不斷要求他要控制好自己。在Brad Cohen小時候最為驕傲的棒球比賽中,Brad贏得無數掌聲,但父親還是當眾大吼,讓他停止發怪聲。直到他成功實現他的夢想,父親才真正接納了他。我想假如他的父親能給他更多更好的精神支持的話,他的童年生活也許可以不至於那樣痛苦。

美國社會學家James Samuel Coleman 在1960年代曾經有一項研究,被稱為「Coleman Report」,在社會學領域和教育界都影響深遠,現在仍然被學界看重。

在這項研究中,他運用大量證據來說明學生的家庭背景對於學生將來的成就的影響更為重大,而學校和教師的質量對於學生將來的表現只有很小的正面影響。這是一項關於教育平權的史上最為大型的研究,使用了65萬個學生樣本,最後的報告長達700頁。

所以不要再忽視家庭的作用了,也不要再忽視家長的角色。我們可以選擇不做應試教育的幫凶,但也不要再袖手旁觀,多關心一下孩子在學校究竟怎樣學習的,家長可以怎樣更好的輔助孩子。

值得注意的還有一點,就是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消極。

最後再用一個實例來說明一下,家長可以怎樣做。有一次孩子的作業極多,這個孩子的父親在心裡把老師和學校罵了一百遍,但是當看到孩子展露愁容時,立即鼓勵和提供實際的援助,說我們一定有辦法做完今天的作業。

家長其實都是可以非常巧妙的,高效率的指導孩子完成一些本來很耗時間又無意義的功課的。同時又帶出正面的價值觀,面對困難,不是抱怨,而是先集中精力找到方法快捷的解決它。家長一定要忍住,在孩子面前,要及時關閉「吐槽『模式,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力量。當然,那種無論怎樣也做不完的作業除外,它不是作業,而是懲罰了。


推薦閱讀:

夫妻婚姻已死的四個表現,你中了幾個?
 女人單身太久有哪些負面表現
男人用情至深有什麼表現?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的5種表現
如何評價《重返20歲》中楊子姍的表現?

TAG:孩子 | 表現 | 消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