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藥知識必學:調料里的上品中藥

800多年前阿拉伯地區是世界地緣政治的中心,阿拉伯商人壟斷了當時最昂貴的從亞洲運來的商品香料。威尼斯由於控制了運到歐洲的香料因而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海上帝國。後來阿拉伯人中斷香料供應,於是威尼斯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野蠻、最堂而皇之的掠奪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香料戰爭」變成了基督教徒的聖戰。

一匹馬與一磅藏紅花粉等值,一頭牛隻能換兩磅肉豆蔻,真是不敢想像當時香料的價值,本期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香料之一肉桂。

五香粉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調味品,炒、燉、燜、煨、蒸、煮菜肴皆可調味。「五香」名稱來自於中國文化對酸、甜、苦、辣、咸五味要求的平衡。而五香粉的基本成分很重要的一味便是肉桂。

肉桂皮是最早被人類食用的香料之一,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被當作肉類的調味品。在烹飪中肉桂的作用就是祛腥、提香、解膩,因此它一直都是燉肉的必備調料。

肉桂與人蔘、鹿茸同為歷代中醫推崇的中華三大頂級養生珍品。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把肉桂列為上品,載其「開腠理,致津液,通其氣、補腎火、消沉寒」。《神農本草經》譽之「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出嶺南「桂」州者良,州因桂名。色紫「肉」濃,味辛甘者為肉桂。肉桂產粵西安南等處,大抵以色紫肉濃味甜有油者佳。古時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樹、大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寒凝諸症治療之本則在於「補充陽氣,驅除陰邪」。肉桂氣味純陽,辛甘大熱。直透肝腎血分,大補命門相火。兩腎中間先天祖氣,乃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然甜中帶辛,自有一股香竄溫暖之氣,入心肝脾腎四經血分,溫散血分寒邪。

現代藥理研究,肉桂有效成分桂皮醛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的作用,所含桂皮油能緩和刺激胃腸粘膜,增加胃液分泌,助消化,並促進胃腸蠕動,解除胃腸痙攣性疼痛,與中醫認為它能溫中散寒、活血、健胃、止疼的功效相符。

入葯可研末服用。若入葯煎服,必待諸葯煎好後投入,煎五六沸(大約5分鐘),即傾出取服。

手腳冰涼多是由於體內陽氣不足或郁滯不通,陽氣不能布達四末所致。年輕女性注重形體之美不注重加衣保暖,加之夏季過食寒涼,易出現手腳冰涼癥狀,如不及時調理會引發失眠、心悸、月經不調等繼發性問題。另外老者機體功能下降,腎陽已虛則手腳冰涼。本人筆記有一方,供參考:肉桂6克,生山楂30克,紅糖適量。先水煎後後泡水服用,每日1劑代茶飲。

另有筆記兩則,僅供參考。

1、肉桂、蒼朮各等份,共研細末,藿香正氣水調成糊狀,敷於臍部可治療腹瀉內濕患者。

2、肉桂粉服用後在肝臟中代謝成丁酸鈉,其能夠容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臨床上很少有藥物能夠穿過血腦屏障並進入到黑質區域,因此肉桂適合帕金森病的治療。

肉桂有干皮和枝皮之分,古人認為其毒在皮故去粗皮用,肉桂去里外皮中心者為桂心,苦燥之性已去,獨取中心甘潤之味,專溫臟腑營血。薄桂善走胸脅,不能直達下焦。枝嫩者為桂枝,桂枝調和營衛,解散風邪而無過汗傷表之厄。

廣西是八角、肉桂的主產區,肉桂產量佔全國的八成。另越南肉桂質量宜佳,由於國內砍伐嚴重,所以真正的百年紫油桂多在此地,此等肉桂厚度較大,埠處用小刀削平後可清晰看見紫黑色油帶,若黑過半乃最良。採收每年兩次,4~5月間和9~10月間,以後者質佳。採收時選取適齡肉桂樹,按一定的長、寬度剝下樹皮,放於陰涼處,按各種規格修整。

根據採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桂通:為剝取栽培5~6年生幼樹的干皮、粗枝皮或老樹枝皮,不經壓制,自然捲曲成筒狀。此樹砍後即可發芽,候五年後有可再采。

板桂:剝取老年樹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夾在木製的「桂夾」內,曬至九成千,經縱橫堆疊,成品為扁平板狀。

碎桂:在桂皮加工過程中的碎塊。

大家肯定去香料市場上買過諸如白芷肉桂之類的香料,市場上的香料和藥用正品有時是不一樣的。肉桂的偽品桂皮厚度為0.1~0.2cm,比正品薄所以一般內卷得厲害。顏色為黑棕色至黑褐色,外皮有花斑,市場上多有打碎的桂皮,一般就是比正品色深,嘗一嘗第一感覺就是辛辣。桂皮內里劃之無油痕,正品劃之有明顯油痕。大底就是肉桂厚桂皮薄,肉桂色淺桂皮色深,肉桂卷小桂皮卷大。

以肉厚細膩、色澤光潤、含油量高、辛味淡而甜味重者為佳。痰嗽咽痛,血虛內燥,孕婦,產後血熱四者禁用。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推薦閱讀:

西裝知識大全
鄭剛:如何打造出你價值千萬的知識體系?
《西遊記》知識點匯總
有財識系列第一章總結,關於人生的選擇
婦產科知識小結

TAG:知識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