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國學與中國文化(二)
06-12
國學與中國文化(二)--南懷瑾老師師講解第二堂(17:00—18:00)萬古通曉的文化體系先研究「小學」書院的特點尺牘與秘書教授與叫獸兒童經典讀誦工程同學:請起立。南師:諸位請坐。剛才講到研究國學、中國文化問題,我的意思,中國文化的定義有四個要素:言語,文字,思想(思維方式),生活習俗,這些綜合起來,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等等,都在內。所謂中國文化,是相對於外國文化而言,全世界有四大古老文化:印度,埃及,希臘,中國。所以研究中國文化,不要忘記了與其它文化對照。我常常拿一個國家的文化跟中國文化做對照,就是印度文化,它非常高深。如果以我研究宗教的立場,所有世界上的宗教,包括摩西出埃及建立的文化世界,都從古印度文化影響的範圍來的,所有的宗教都從印度來的。中國文化跟印度文化同樣是古老文化,我們開始不用宗教,而用科學,用數學、天文等等,建立了中國文化。但是印度文化沒有像中國文化這樣,用統一的文字記載了幾千年的文化內容,很可憐的。四大古老文化的比較研究,其實問題很大很多,今天我這樣輕易帶過去,不多談了。比如我們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數字12345到10,原始是由印度傳到阿拉伯而發展出來的。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是這麼一個特別的東西,掌握了這套文字的鑰匙,一萬年之後的人,讀古人的書,沒有時間距離。所以說文字語言特別重要!那麽,研究文字先要研究「小學」,我們的文字學,最有名的一本書《說文解字》,漢朝許慎著的。講中國的文字有「六書」: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指事,六個方向。我們看象形字,有些是圖畫來的。很多字是形聲字,根據自然的法則,譬如「江」跟「河」,我們讀「江」是照現在國語發音,照廣東發音,念「剛」,模仿長江流水的聲音。河,「呵」,模仿黃河流水的聲音。都是水字旁,旁邊加一個字不同。形聲來的有很多文字。會意,許多中國字一個字指多方面,你一聯繫上下文就知道是什麼意思。譬如我們聽聲音的聽字,有時候在古文裏這個聽字不念平聲,而是去聲,任其自然的意思,是會意來的。「六書」配合《康熙字典》,中國文字三個月你就搞通了!像我當年研究小學訓詁,用了一個月,可以讀書了。像現在的教育方法,天天上課,搞通文字了嗎?不知道。現在還有很多學者來找我,還有很有名的學院,我不報名字,最近常來,「老師,我要辦書院」,我說「好啊,為恢復中國文化辦書院。不過你讀過書院嗎?」「沒有。」我說「對了,你沒有讀過書院,什麼叫書院你懂嗎?」我說,書院以個人導師為主。譬如朱熹辦書院,湖南有嶽麓書院,福建有白鹿洞書院,以朱熹為標誌。清末民初有名的無錫國學專修館,是以唐文治先生為主導。後來如清華大學講國學,是因有陳寅恪先生而聲光崛起。而書院上課,不是你們大學這樣上課啊,它是一個老師為主的。我是讀書院出身,在書院跟老師讀書時,有時候老師個把月不講一句話啊,他讀他的書,我們讀我們的書,等他想到了要給我們上課的時候,一講起來三個鐘頭也不停。我們說老師啊,飯菜都冷了!他說,不要慌了!他興致沒有完。書院是學生生活、學習、做事都跟老師在一起,老師有一個心得發現,嗨呀,滔滔不絕地告訴你!有時候他不講話,你自己研究。然後你講話給老師聽,他也靜靜在聽你的,除非說你錯了。如果沒有錯,「咦!你講的有道理哦!呵呵,孺子可教也!」會這樣獎勵你。所以書院同佛教禪宗教育一樣,四句話,「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你的學問見解跟老師平等,減師半德,你只算一半。老師一百分,你只有五十分。為什麼?老師起碼比你大個一二十歲吧,大個十歲吧。等你再大十歲,老師的學問又增加了。「見過於師,方堪傳授」,你的學問見解超過了老師了,好學生!他把所有學問經驗都告訴你,否則你消化不了,沒有用。所以我說人家問我:老師!你有什麼學生嗎?我說我現在半個也沒有!要「見過於師,方堪傳授」,才可以傳經講道,傾囊相授。哈哈!最近有人對我說,有一個人自稱是我學生,而且出了書自稱「見過於師」啊!所以做學生寫信給老師不稱「學生」,而是「受業」;那麼老師回學生的信不稱「老師」,而是「友生」,我是你的朋友,老朋友,代表了師生之間的關係,這是中國文化!你們現在學國學,先好好地把中國的「尺牘」學一學,學會寫信。我說中國文化明清六百年間的政治,是靠秘書的,靠師爺,好的秘書是輔導老闆的。滿清三百年滿洲人文化程度不夠,是靠紹興師爺。實際上滿清三百年治天下,是三百年浙江人治天下,紹興師爺!學國文的講,師爺做得好就是宰相。我說現在大家很可憐,連信都不會寫,怎麼說?「尊敬」是西方文化翻譯,「親愛的」啊,「達令」啊,「親愛的某人」。「尊敬的南老師」,你還不認識我,我值不值得尊敬啊?「南老師:」冒號點兩點,我還看成「南老二」呢!姓南的做老師的也很多哦,南老師是個代號,你寫給誰?我可以不看,也不回你的信。下面那簽名呢,呵,現在的簽名比米南宮的草書還難認,我還要請一個專家來考證,這什麼字啊?而且不用姓的,譬如講「王文明」,他王也不寫,來個「文明」,叫文明的很多哦,我曉得你文明不文明啊?現在沒有規矩,這個文化算個什麼呢?所以告訴你們從「小學」開始學起,文字、音韻、訓詁,你們只要花兩三個月時間,就可以讀古書了,變成大學問家。現在你們讀了碩士博士還在上課,我覺得很好笑。原來的西方教育制度,大學本科畢業,已經寫論文了,碩士博士不上課了,同書院制度一樣,導師制的,跟一兩個老師研究專題。民國初期,還保持這個風氣。那時候,一個大學教授四百塊錢銀洋一個月,銀洋,銀子打的。以金為本位,一塊銀洋換算了是十毛,十個角子,上海叫十毛,一毛換三十個銅板,一個雞蛋一個銅板,教授們四百塊。做國家的部長四百五,多一點點,一天吃雞鴨魚肉不到七塊錢,買一套英國的西裝料做得最好,不到七塊半八塊錢。那麼,大學教授上課,一個禮拜不會超過六個鐘頭。然後,教授們出來坐的是黃包車,前面兩個紅燈,坐在上面大咧咧的比總統出來還威風。前面一個車伕跑,叫著「嘍……」大家看見:哦呦,教授來了!現在是什麼?現在教授,社會上有戲稱是會叫的禽獸!老的是老叫獸,年輕的是小叫獸!現在教授是個代號,給人看不起,哦,「窮的像教授一樣!」這是什麼文化時代?!我話又多講了,對不起,講開了,講到這個文化、這個時代的演變。「小學」,你們千萬注意,講國學先把這個學好。還有,多朗誦詩詞文章,不朗誦不行!譬如我要臭表功了,我從美國回到自己的祖國,到現在,包括在香港,二十年了,我回來以後悄悄地推廣了兒童讀書,他們叫做兒童讀經,叫錯了。我說中國人現在沒有希望了,靠後代吧,發展導讀,中文、英文、珠心算一起來,但是不搞組織。到現在,全國推廣開來十幾年,幾千個幼稚園小學推行開了,多是邊疆,窮苦的地方更多。熱鬧的地方,不多打交道。所以影響你們今天國學社呀什麽的,大家關注中國文化。大家笑我粉絲太多了,但是我沒有搞組織。為什麼?我說我最反對中國人搞組織,一搞個生意呀,成立一個什麼出版社啊,成立一個基金會呀,那個基金會已經變成鴨子雞精的雞精了!搞一個組織,就在裏頭爭名奪利,鬥爭人事,所以我沒有組織。我推廣這個,我說等於這個打火機,我坐在臺上點個火把交給你,哎,去推廣兒童讀書,你交給他,一路下去,全國鋪開了!現在不知道誰搞的。我發動以後,誰做的呢?我給你介紹兩個人,一個郭姮妟,她小名叫沙彌,十二歲跟我到美國,現在一二十年,她現在還一邊做事,一邊讀博士。兒童讀的書本,中、英都是她編的。另外一個老人是總編輯,這位老太太,抗戰曾讀延安的陝北公學高級部及魯藝,最後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他現在快九十歲了,她中外都通。她兩個一老一少,也在為文化奮鬥。那麼這個效果呢?譬如我們今年暑假辦了三場夏令營,最後一場是內地的孩子,給這些孩子短期的田園教育訓練,不準父母參與。孩子們帶到上海人民廣場,我們去簽條子接收,心理負擔很重啊,現在大家只有一個寶貝孩子,不能生病,不能出一點事喔,很辛苦。一個多星期教育完成,孩子們戀戀不捨,走的時候掉了很多眼淚,送他們到上海人民廣場,家長們來簽收。我們測試一下,效果還非常好,很多經驗和啓發,當然也非常辛苦,來不及多講。有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夠自己讀《資治通鑒》了,還能背佛經,他們還提了許多問題問我。這是講給你們國學院做個參考。五種遺規作參考教育無用論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民辦、官辦教育的歷史得失知識分子的三個榜樣既然辦國學院,有一個問題,剛才我講到,許多人要辦書院,要恢復國學研究,現在是個新的風氣,所以好幾位學者跟我說辦書院,我都贊成,我也反對,我說你們自己讀過書院沒有?換句話說書院的老師在哪裡呀?你看也沒看過書院,光是理想。有一本書叫《五種遺規》,《四庫全書》裏有,辦教育、書院,譬如朱熹當時怎麼辦的?還有做官是怎麼做的?都有遺留下來的一小部分規矩,這些值得研究,當然不是說亦步亦趨,是研究它的精神和方法,這是研究方面。第二點,以我們中國文化而言,知識份子、讀書人應該有個什麼目標呢?我們現在讀書是為了什麼?對不起啊,你們諸位同學為了什麼,我不知道。我現在是提一個口號,很難聽,「教育無用論」,教育無用,我也反對現在這樣的教育,在糟蹋人才,貽害未來。譬如一個鄉村的孩子,父母很辛苦培養他讀了書,讀到中學糟蹋了一半,讀到大學,完了!這個孩子永遠不回來了,向上海、北京各個鬧市居住要發財,要爬金字塔的那個塔尖上去。農村那麼辛苦,培養一個孩子出來,農村喪失了一個人才,沒有人了!今天這個教育在樹這個金字塔,都向上面爬。而教的是知識,不是教的學問啊!人格沒有養成,做人做事都不對,對社會國家有什麽真正益處呢?中國文化講教師是兩個要點,「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是經師呢?教知識,四書五經,數理化,國文,教這個知識容易。人師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導師制的書院可以做一位人師,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樣,不容易!所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那麼,中國原來的知識份子讀書的目標呢,是求學問,包括作人做事、身心修養等等一切的學問,憑興趣來的,玩味一輩子,人格平等獨立的,同稚莾杉事。不像現在人讀書,都是爲了稚K暈姨崞鵡銈冎T位年輕同學們注意,我不敢說你們的目標是什麼,現在反正社會的教育出問題,所以教育無用。第一個,父母出問題,所有的父母培養子女,是把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壓在孩子身上,自己沒有發財,希望自己兒女出來發財;自己沒有做官的,希望兒女出來做官;自己理想不到的,希望兒女將來給我做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嚴重的錯誤!第二個呢,升學主義,不是求學問。第三個呢,讀書的目標是陞官發財,至少是賺大錢。這是個什麼教育?我搞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家庭、國家,教育沒有個方向,沒有個目標。你說他沒方向目標,他說我方向目標都有啊。你要看這個家庭、社會、國家教育的實際走向、目的是什麽,不要看表面文章。再譬如說,現在把中國隋唐開始的很好的考試制度,用到壞的方面去了。現在考試起來,連幼稚園小學還要考試,好的成績考取了進名校,考不取了進差等的學校,這是什麼教育?教育的目標是講這個孩子不成器,你把他教成好的成器的人。讀書是憑興趣,靠啓發的,那纔有動力、有創造力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在變成了全力應付考試,有興趣也給你搞沒了。所以我現在講教育無用論,不曉得搞些什麼?自己教育的方向目標,什麼都沒有研究清楚。再說,大家沒有反省,中國三千年來,我講的都是過去的經驗,我是老頭子,白頭宮女呵,是那個可憐的「庭前偶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的一個宮女,在悲歎而已。我只講過去,對現在不加評論,現在評論起來問題太大了,因為我也老了,只講過去。我們想一想,中國三千年教育,由周朝到秦始皇,漢唐宋元明清,政府沒有出幾個錢辦教育,你們怎麼不去研究呢?那中國文化過去有沒有學校?有啊,「學校」兩個字夏朝開始的,唐朝有國子監,現在我們北京還有國子監古跡,漢朝叫太學。政府有學校啊,政府的學校等於現在的黨校,高幹子弟讀的,不是給老百姓讀的。老百姓是自己讀書的,中國歷史上這些名人、才子、忠臣孝子乃至於最好的宰相、最好的文人、武將,都是民間自己培養出來的,培養一個貨品給你朝廷、給你政府來買嘛,人才是個貨品,中國老百姓自己培養的,都是私塾出來的。所以古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然後,你們政府用個什麼功名嘛,三年一考,五年一考,考取了做官或者備用。歷代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花了多少的教育經費培養了多少人才,然後出來了還要負責給大家找職業,哎喲,大學生失業的太多……活該!誰叫你讀書的?中國本來詩禮傳家,都是家裏讀的,自願讀的,要稚憔橢苯訉W稚夾g好了。這個我們要反省了。書院是宋朝開始,宋朝真正開始提倡的是范仲淹,因為他是孤兒出身呀,他跟名宰相晏殊兩個開始提倡書院。然後清朝呢,有一個皇帝提倡,雍正皇帝,下了命令各個州縣都要辦書院。但是書院是私塾制度哦,不是現在學校制度。所以這個問題是大問題。推翻滿清以後,教育怎麼樣變成現在這樣?對不住,我到這裡切斷了,不講了。這個講起來就很嚴重了。誰的過錯?不談了。所受的教育是先給你帶上個框框,都帶上個緊箍咒,不能發展了。這是一個問題了。現在回轉來講,中國的讀書人,尤其現在像學國學,國學是什麼?剛才我說過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個大寶庫,包括那麼多內涵,不是孔子、孟子就能代表的,誰也不能完全代表,因爲內容太豐富了。既然研究中國文化,每一位同學你要有思想準備,做學問準備淒涼寂寞一輩子;至少像我一樣的淒涼。不過你們看我現在很不淒涼,很舒服,其實我負擔很重啊,搞這個地方心裡的負擔更痛苦。你準備寂寞淒涼,不想做官,不想出名,安貧樂道。那麼,你第一個要學宋儒了,我常常引用,宋朝的大學問家張載(橫渠),宋朝有名的五大儒之一,陝西人。他年輕出來的時候,到西北去當兵,找誰呢?找范仲淹,范仲淹在西北做大元帥,在邊疆防守西夏很多年了,他是江蘇吳縣人,老元帥了,你看范仲淹守西北的詩:「將軍白髮征夫淚」,西北當時的敵人是大夏國。他守在那兒,多年沒有戰爭,是因為他在那裏。可是他的痛苦呢,將軍白髮征夫淚啊!張橫渠來找他,范仲淹一看,你來幹什麼啊?他說我想當兵,范仲淹看了看說,過來,我倆談談。范仲淹也許賞識人才,所以他看張橫渠,年輕聰慧,是有前途的,何必來當兵呢?那麼張橫渠問了:那你要我幹什麼呢?去,回去讀書,范仲淹就抽了一本《中庸》給他看,也許還送他兩個路費吧。張橫渠後來變成大儒,所以他的名言,你聽,讀書的目的,做個學者為了什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讀書、知識份子的目的是這個。尤其你們今天是國學院,研究中國文化全體的東西,應該是以這個精神來讀書的。如果讀了國學院,你要擔心前途職業,我也不曉得你該怎麼辦。其實也容易,先學會寫信,先學會做秘書。當年上海交通大學翁史烈校長來看我,我說你開個秘書班,培養青年一代秘書,任何一個商業、政治離不開秘書。但是你這個學秘書的呢,要培訓他會騎摩托車,會駕駛汽車,會打字,才夠得上做秘書。學問再說了。中文、英文信要會寫,交際應酬都會。其次呢,我的建議,讀國學院,要懂一個東西,諸葛亮的《誡子書》,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信,這是千古讀書人的銘言。「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告訴兒子,先學會寧靜,寧靜不是單指打坐時思想的寧靜,而是你心境要隨時可以寧靜,慾望減輕了。第二是儉,這個儉好像省錢的儉,同樣的一個寓意,簡化,腦子情緒不要複雜,一切都要簡化,抓到要點。尤其這個時代,事情那麽多,大家都忙昏了頭,都在拚命,精神問題越來越多,要好好學習儉和靜。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求學問的道理,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情緒學會淡化了,甘於寂寞,甘於淡泊,要安靜。你天天要去玩,慾望太多,卡拉OK呀,交男朋友啊,交女朋友啊,耽誤很多時間的。求學是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學問要寧靜。「才須學也」,才能是靠學問培養的。「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諸葛亮一輩子寫的信都是幾句,很簡單,所以諸葛亮的一生只有兩篇大文章哦,萬古流傳的《前、後出師表》。他文學非常高,寫的信簡單扼要,有時候只三句話,包含了很多。「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慆慢,傲慢,慆,自己得少為足,有一點點懂了認為了不起了,然後傲慢,看不起別人了,這樣求學沒有用啊,不能研精,不能深入了。險躁,心理蹦蹦跳跳的,情緒很亂,則不能理性,不能靜養,這句話講做學問。然後下面告誡兒子的話,「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年齡一年一年長大了,時間溜走了,時間像車子一樣,跑過去很快很快。意與歲去,我們的意志、思想隨著年齡大了會懶,墮落,勇氣沒有了。這八個字非常重要!他告誡「遂成枯落,悲歎窮廬,將復何及也」。他說如果你犯了這個毛病,一天偷懶,以上的告誡你做不到,隨著年歲老大,遂成枯落,永遠就是這個程度了!年紀大了才後悔,悲歎窮廬,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有屁的用啊!將復何及也,那個時候都來不及啦!這是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一封信,簡單明了,一輩子都適用。所以諸葛亮的一生,你看雖然幫忙劉備建立一個國家,當宰相,他始終是「淡泊寧靜」四個字,是他的學問修養。他死了以後,現在是萬古一人,大家都想學他。他的學問是寧靜來的,所以知識份子要學他。第三個呢,你們既然進了國學院,我抽出來南宋陳亮陳同甫的文章,他和朱熹同時代,比岳飛晚。陳亮跟誰最好呢?你們崇拜佩服的辛稼軒!他們很要好,陳亮是浙江金華永康人,他跟葉適反對朱熹這些單純講學問的,打坐在那裡,對國家社會有什麼幫助啊!你看陳亮的話:「研窮義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異」,你看這兩句話,現在學者做學問就是這樣,研究哲學、宗教、科學,專門談理論,研窮義理之精微,到了最精緻最微妙最高的程度,學問很好,會寫論文發表文章。辨析古今之同異,辯論、分析古代現代什麼都會。他把朱熹這班學者們,都批駁了。「原心於秒忽,較理於分毫」,他說你們這樣搞死學問的有屁用啊!原心,推究這個思想心理,呵!一秒一分,一剎那之間都把握;較理於分毫,寫的文章都是邏輯,分毫之間都很嚴密。「以積累為功,以涵養為正」,著書立說,論文積累一大堆。我常常說,我過去還帶博士班,我叫跟我的博士生,對不起哦,你們不能亂搞,不要讀書,去看小說,要畢業的時候,寫一本小說給我就通過。讀書研究這些幹什麼?我說寫博士論文很簡單,兩個要點:大題小做,小題大做。你研究什麼?我研究中國歷史之演變。那麼多!你讀得完嗎?研究中國歷史三年當中的演變就夠了!大題就小做。小題要大做,呵,我研究這個月的事情,把外國的資料呀,蘇格拉底怎麼說呀,什麼人怎麼說啊,乃至焦晃怎麼說,朱校長怎麽說,都把它拿上來,有些書別人沒有看過的,你都把它列出來,很有學問的樣子。我說這樣沒有用啊!這就是以積累為功,堆起來就是一本書,一篇篇論文文章,這有什麼用?「以涵養為正」,自己那裏規規矩矩,講朱熹他們,「睟面盎背,則於諸儒沼欣⒀」,然後修養很好,走起路來衣服穿得端端正正,坐起來像個學者,面孔養得很好,盎背,背上駝駝的,很有學問的樣子。眼睛帶個八百度的近視眼鏡,多漂亮!他說這一套做學問的辦法,對不起,我對於你們很佩服,可是我做不到!「則於諸儒沼欣⒀桑 他說我喜歡為國家社會做事業,尤其他要南宋出兵打仗,統一中國。「至於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正式研究軍事、社會、經濟的致用。譬如政府的行爲就是要「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不能不陰不陽的,還有關聯的一句話「以正治國,以奇用兵」,都是最高的政治哲學。我們接著看陳同甫的話,「風雨雲雷交發而並至,龍蛇虎豹變現而出沒」,這是說社會的複雜變亂,等於颱風吹來,整個社會亂的時候,我拿出辦法,拿出計劃來,使整個國家社會安定。不管你是什麼壞蛋還是好人,整個社會演變的時候,我所講的學問,是可以安定天下的,這個才叫做真學問!「推倒一世之智勇」,他眼睛裡看你們一切都夠不上。「開拓萬古之心胸」,打開自己的胸襟思想,為這個國家民族社會建立一百年一千年的前途。他說如果這樣做學問,「自謂差有一日之長」,對不起你們諸位老兄,我們一對比,這個我做到,你們做不到!他就那麼講。哈哈!所以我引用他這一段,希望你們國學院諸位同學記住後面,「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有這個心胸,有這個努力,紮實用功。所以我是希望你們從北京來一趟不要白來。如果說因為讀了國學院,我看看你們一眾男女同學都是那麼斯文,將來如何去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啊?這是做國學的目的,國學院研究的目的。再補充一點,我們中國過去講知識份子,你們翻開《史記》,孔子去見老子,給老子訓了一頓,老子有幾句話:「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蘽而行。」做一個知識份子,真要研究學問,尤其你們研究國學,學問自己累積,不一定要做官或發財。老子告訴孔子,他明知道孔子要救世救人,老子批評他,說時代不屬於你孔子的,你拉不回來。君子得其時則駕,要把握機會,看到機會你再去。不得其時,機會不屬於你時,則蓬蘽而行,最好隱姓埋名,不要去管事。另外呢,我給大家引用《素書》的一段,我覺得大家研究國學,做一個知識份子,讀書人基本的修養在這裡。這是黃石公傳給張良的。後人考據,認為這個《素書》不是當時原文。我不大管考據的,誰也沒有辦法求證,你愛做考據你們去做吧,就當他是當時傳給張良的。你們看中間一段,「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要把時代看清楚,明於盛衰,看懂這個社會的變化,「通乎成敗之數」,你的知識學問,對作人做事,成功失敗都要有把握。「審乎治亂之勢」,要觀察整個社會的轉變,「達乎去就之理」,這是指個人,看清這些之後,個人應該怎麼辦啊?讀書?還是學職業?還是求吃飯?乃至一個工作,要不要做?都要自己曉得。「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知識份子四個字:「潛居抱道」,自己有學問,自己不想出來,學問為自己修養。「以待其時」,等待機會。「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有機會給你出來做一番大事業,極人臣之位,譬如做宰相。「待機而動」,要等待機會,「則能成絕代之功」。機會不到,一切不要強求。「如其不遇」,知識份子要有一個準備,所以剛才我講,你們學國學求學問學位,自己要有個基本修養,「如其不遇」,一輩子沒有機會的,「沒身而已」,這一輩子默默,很寂寞的享受自己,有學問,怕什麼!很寂寞,做一個出家人一樣,沒身而已,要能把享受寂寞當快樂。沒有在寂寞中樂於學問的修養,也不可能有真學問。因此,下面兩句話,是讀書人知識份子的基本原則,「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這是告訴張良,有機會你出來幫一下,沒有機會,就算了,自己優哉游哉過一輩子。「是以其道足高」,這個道,學問之道,這是求學問的目的,或者你將來自己著書立說做什麼都可以。那麼,你們遠道而來,我的意見,把這些古書上所講知識份子、讀書人應該具備的修養,貢獻給大家,大家自己要有一個準備。否則,紀校長也在擔心你們諸位,大家也是這樣擔心,你們讀了國學將來出來做什麼?找職業?這是問題來了。可是既然走這一條路,這一條大路很難走,要立志的,要「開拓萬古之心胸」!先到這裡,我們吃飯。晚上再說。同學:請起立,謝謝老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史為何總也擺脫不了「治亂興亡」的周期現象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9)
※失物·尋人(中國數術學萬事三角定律)
※印度能夠威脅中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