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無為思想
道家,是我國古代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創立於春秋後期,創始人為老子,其哲學對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影響深遠,第一次提出道這一概念來說明世界的本質。
(一)「道」之道
春秋時期,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而老子第一次置疑天的根源,並提出「道」的概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由此可見,「道」渾然天成,隱於萬物間,無形無象。故曰:「道可道,非常道。」其實,我認為,老子的道,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艱澀難懂,道就是自然法則,萬物規律。只是當時,思想尚處於蒙昧狀態,即使如老子之人,也僅僅感到世界或許有規律可行,但具體是什麼,卻不知道,只能以「道」代替。
(二)「無」之道
隨著思想的深入,老子逐漸悟出「無」的範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名。」「無」便成了道家哲學的本質特徵。「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多麼樸素的世界觀。
有人認為「無」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理念,也有人認為僅僅是一種物質(這是唯物質論),可無認為,「無」是「道」的本質,是老子對「道」進一步理解,進一步補充。老子感到「道」是那麼無可捉摸,無可猜測。夏去秋來,落葉歸根,年復一年,生老病死,周而復始,從未改變,即使是水,也總象低處流去,萬物演變如此規律,那這規律又是什麼呢?老子前思後想,每每腦中靈光一閃,卻又無可捕捉。這規律就在身邊卻看不到,明明寸於天地間卻無法參透,彷彿沒有一樣,或許世界真正的本源便是這「無」吧。
「無」是道的本質,世界伊始,混沌初開,天地間只存在一些如CO2,H2,N2O等簡單的分子,經過高溫暴晒,電光火燒各種媒介的促進,這些簡單的分子逐漸按照物質最初的規律結合在一起,放出水氣,形成臭氧,最終形成最初的原生生物,這就是「道生一」,這些無氧生物,逐漸繁衍,吐出可供萬物生存的氧氣,形成更加高等的生物,最終分化為多姿多彩的世界。這就是「一剩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無為」之道
隨著「無」思想的發展,老子又提出了「無為」的說法。「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即有為。老子認為道作為宇宙本源,自然而然生成天地萬物。就其自然而然來說,天道自然無為;就其生成天地萬物來說,天道又無不為。只有無為,才能夠有為,無為之中,產生有為。隨著思想的深入,老子的哲學逐步確定了「無為」的根本思想。老子明確提出「道法自然」,道的法則就是自然而然,聽任萬物自然發展不做干涉,而萬物發展又以道為基礎,從不背離。
作為道家思想又一集大成者——莊子,個人認為他過於痴呆,思想較老子過於極端化,但他將老子的「道」看做世界最高原理。他認為道「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恆存在」,是世界的終極根源和主宰。莊子突出發展了老子的虛無思想,卻將「無」解釋為純然無有,甚至提出「無無」概念,認為只有連無也沒有,才能達到絕對虛無的境界。然而,莊子對於老子「無為」思想的發展,雖然仍然有些極端,卻還有可圈可點之處。莊子著的《逍遙遊》提倡精神自由,他認為真正的逍遙不受限制,不受約束,任其自然,「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人而累者,人道也。」即無為自然,有為徒勞,人只能順應自然,不可能改變自然。「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四)道家的「無為」與儒家的「有為」
莊子認為,只有絕對的無待、無為,才是絕對的自由,而他本人也實現了他的思想。
比較道家與儒家的思想,其區別之一就在於儒家提倡入時而道家提倡出世。略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孔子提倡以「禮」治國,他周七十二國,想將他的禮學思想發揚光大,然而由於戰亂等原因,年近七十的他始終未能登堂拜相,無奈中只能返回故里,廣招門徒,著書立說。作為比孔子較早一些的思想家老子,遠沒有孔子的遠大志向,只不過是一個看守倉庫的小官,最終騎青牛出涵谷關,不問世事,或許這就是最早的隱士吧。比起孔子無人納言的尷尬處境,莊子可謂是即得天時,又有地利。一國之王派遣使者親自捧著禮物到莊子釣魚的溪邊,請他如廟堂輔佐國家。這是何等榮耀,換做孔子,這回恐怕要喜極而舞了吧!然而,人家卻寧可做「拽尾於塗中」的烏龜,也要過自己逍遙自在的生活。
由此想來,管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大概就是這個吧。畢竟一個國家的昌盛是需要人打理的,若都如莊子這般「不侍王侯」,國家如何存在!
(五)無為而治
但是,細細品位,老子雖然將天道的自然無為推廣為人道的自然無為,但絕對不是莊子那樣的極端。他建議統治者順應自然,效法自然,奉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的政策,最終實現「無為而治」。
西漢建朝,經歷了秦朝兩世暴虐統治,數十年兵戈鬥爭,社會剛剛穩定,人民流離失所,國家元氣大傷,哀鴻遍野,土地荒蕪國家經濟迫切需要恢復與發展。文帝劉邦及時採納無為思想治國,實行修養生息政策,「省苛事,薄賦斂」,最終實現文景之治的盛世。
道家無為思想與其他流派思想相比,提倡的是自然法則。從「道」的提出,到無為而治,無不規勸人們順應規律而行。
推薦閱讀:
※道藏札記
※《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
※一天一章《道德經》(12)
※道家手印養生功
※道家采日精月華歸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