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席家大院:遺落在大山的古民居

席家大院:遺落在大山的古民居

鄂西北古代民居席家大院,位於竹溪縣水坪鎮洛家河村麻河塘。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滄桑中猶見當年恢宏氣勢,四檐高挑,門窗連環花雕。現存的席家大院,是典型的明清時期地主莊院的建築,依山傍水,其總體設計,猶如一個平放的金元寶,體現了厚重、氣派、對稱的古民居特點。席家大院,是鄂西北秦巴山區為數不多的古代民居建築遺存。更有傳說,賦予席家大院和鴛鴦池濃郁的傳奇色彩。

甬道

偏門

席家大院三百年前的崛起

清乾隆年間,湖南某地席家財主,可能因仇家尋仇或遇兵匪,兄弟三人攜帶當家財物,連夜出逃,漂泊數千里,終於來到鄂西北。路過一馬平川的三堰壩,見清水河蜿蜒而下,隨溯流而上。愈走愈奇,距城30餘里,山重水複,景色愈美,過麻河塘,山勢漸寬,一疇良田,碧波生浪。

兄弟三人心生喜悅。走過平川,山門欲鎖,乃竹溪著名景點:青獅白象、犀牛望月。復前行數十步,山勢逶迤,河水潺潺。前面有幾戶土著山民,這就是鴛鴦池。兄弟三人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後一人返回老家,一人到四川,只有一人於斯定居繁衍。

鴛鴦池,有兩眼池塘,荷葉田田,鴛鴦池由此得名。鴛鴦池旁邊有一脊山樑,兩邊平疇,宛如一尾魚脊。後一風水先生識得此地,謂鯉魚跳龍門,是一方寶地。

若干年後,席家已是富甲一方。置買田地,把土地當做根本的財富和永久的基業。從楓響溝,沿河青石鋪路,路上毛驢、黃牛,蹄聲得得,都是給席家繳租的車馬。麻河塘上下良田沃野,盡歸席家,席家已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在鴛鴦池旁邊大興土木,建造席家大院,雙砌石柱門樓,細紋雕花,灰牆翹檐,迴廊雕花,兩進式大院,又連一個偌大的四合院,彰顯一個封建地主的奢華與繁盛。

走進席家大院秦巴古代的民居

初秋的一天,未及中午,我們就到了洛河的麻河塘。在拐過十幾個蜿蜒崎嶇的彎道後,席家大院終於出現在我們眼前。

席家大院依山而建,整個院子坐落在一丈見方的石岸之上,石岸之下是條彎彎的山路,路旁就是鴛鴦池。席家大院,是典型的明清時期地主莊院的建築,依山傍水,其總體設計,猶如一個平放的金元寶,體現了厚重、氣派、對稱的古民居特點,當然也體現了屋主聚財、守家的夢想。

沿路而上是席家大院東邊的側門——一道石門,進石門,走過甬道,前面是一個院壩,靠右手是一排房子。幾道石窗,石窗過後是一道牆垣式大門,門下有幾級長條石階,看位置當是正門無疑,但遠不如大院東邊的石門精雕細刻和氣派。整個大門含在牆中,與牆成為一體。明末清初之際,為逃避戰亂,大量的兩湖及江西居民遷入,帶有異地風格也不足為怪。

大門右側是影壁,就是一堵磚牆,頂上做筒瓦屋檐,屋脊平坦而長,屋檐高挑,宛如龍頭昂視。影壁正面的屋檐繪有人物故事的中國畫,線條豐富,栩栩如生,歷久彌新。這種影壁與大門檐口成90度,致使大門向里退進一些。這樣門前可以有空地,供車、轎迴轉。影壁使大門顯得更加莊重氣派。

大門進去是一個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門內是兩房橫屋,200年前還有精美的木門,門樓上的門環猶在。四合院的天井全是青石板扣成,兩邊廂房與門樓地基相平,穿過天井上幾步石階就是中間正房,大概是席家當家人起居之所。四合院內房屋均為木架結構。

窗戶是石窗,不大,可能是便於防盜,但卻是我們這一帶明清時期石窗的精品。聚人物、動物、植物、符圖為一體,長方形。有銅錢、菱形、蓮花等鏤空雕刻,人物栩栩如生,歷經幾百年而精美如新。

席家大院的明清民居特色

中國傳統民居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表達出中國哲學思想的內涵。門面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重要部分,門面的裝飾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觀念、文化理念及倫理道德思想,是建築中重點裝飾的對象。席家大院的門具有明顯的明清特色。石料為門,內為木架結構,外附側屋庭院。明式住宅大門大多設在側面,清式大門則改置當中,而席家大院則融合了明清特點。大院東邊,沿路而上是一道石門,按其考究與雕刻,當是一道大門。門楣一方石樑,是四個珍奇怪獸,兩邊各二,中間是一個物什,兩角各有鳥、人、獸,石門枋、石門墩且各有雕花。門後有兩個石洞,是用來關門後杠門所用。門旁是相對獨立的四五間屋子,大概是看門護院的住所。進去一甬道,大青石板扣路,顯得有些仄逼,又有幾分不像是正門。

我們在大院遇到一位席氏後人,說原來西頭也與東面建築一樣,可能是為了從西頭上來方便,或許還有別的原因,西頭的房屋竟沒了。我想原該如此,這樣就與東面形成對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這樣才能體現席家大院厚重、氣派、對稱的風格。

在我們的臆想中,西邊也有跟東邊一樣的院落,石料為門,連環雕花,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美對稱式大宅院,應該是鄂西北秦巴山區古代民居的藍本。

壁畫

鴛鴦池的神奇傳說

席家大院的主人為固永世的繁盛,又延請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告訴他,席家大院門前是鯉魚跳龍門的風水寶地,所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主人猶信斯言,山珍海味,玉盤珍饈,美食侍奉,為求一美穴。風水行有規定,一般不能給人看得真地,否則要雙目失明。席家當家人把風水先生像祖宗一樣供奉,並許諾:只要相得美地,定當養老,保其富貴一生。風水先生踏遍洛河山水,終於在天池埡相得美穴,遂雙目失明。席家暗喜,認為找到美穴,就把風水先生侍奉了一年。中國古代地主,從原始資本積累,到置田買地,期間盤剝漁利,無不為富不仁。席家怎麼容得一個年富力強、正值壯年的瞎子?豈能把他像老祖宗一樣侍奉一生?風水先生的坦誠換來的將是無盡的黑暗與悔恨。第二年,席家將風水先生趕到磨坊,終日推著沉沉的石磨。

風水先生的徒弟訪師到此,聽說師傅不幸的遭遇,暗地裡接近師傅。風水先生面授機宜,徒弟遂以風水先生的身份出現在席家大院,說大院前是一方風水寶地,是鯉魚跳龍門,可惜沒有龍門,要在鴛鴦池與鯉魚之間砌一道石坎,方可應驗鯉魚跳龍門。徒弟親眼看見一方不高不矮的石岸砌成,才偷偷地把師父帶出席家大院,遠走他鄉。

風水學認為,地氣是運動的,是活的。由於鴛鴦池與鯉魚之間的一道石岸,龍門太高,鯉魚跳不過去,成了無水之魚,所以席家走過了他的鼎盛時期,盛極而衰。大概在清末年間,席家大院的興盛史就畫上了句號。

鴛鴦池的傳說給席家大院抹上神秘的色彩,風水文化提供了先民們無限想像的天地。其實這個故事之所以家喻戶曉,還在於故事本身的諷喻意義。懲惡揚善,知恩圖報,鞭撻為富不仁,是中華文化重要內核之一,故事本身就是彰顯這種民族文化。

無論風水如何,作為封 建地主家族史的見證——席家大院,它的崩潰與湮滅是歷史的必然。無論席家大院的結局如何,鴛鴦池的傳說,必將口耳相傳,在後世流傳。

不該遺落的秦巴明珠

這次探訪席家大院,甬道內一片狼藉,牛糞牛草遍地,臭氣撲鼻。夕陽晚照,我們從席家大院西頭走過,回望秋樹蒼翠掩映下的院落,頹垣斷壁,蕭索破敗,令人唏噓不已。我不是為一個家族或封建地主的消亡唱輓歌的人,畢竟席家大院的建築凝聚了當地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是鄂西北秦巴山區古代民居較為完整的為數不多的版本,在溝堰池塘旁大興農家樂的今天,不該讓這塊風水寶地如此湮滅,何況鴛鴦池還有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呢? 文、圖/孟正聖 (作者系竹溪縣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來源:十堰晚報


推薦閱讀:

兩百年客家民居傳承良善賢孝家風
柬埔寨的排屋到底還有沒有葯可救?
傳統民居建築保留在當下城市中,有必要經過翻修後重生與利用嗎?其利與弊何在?
穿斗檐廊

TAG: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