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臘八粥(12.11.28)
臘八粥又稱「八寶粥」,佛門稱為「佛粥」,乃漢族歲時的傳統粥品,用米和果仁等八種原料熬煮而成。
相傳農曆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佛寺效法佛祖成道前牧羊女獻乳糜的傳說,以香谷及各種果實熬粥供佛。
臘八粥可能源自宋代,徐珂《清稗類鈔》載:「臘八粥始於宋,十二月初八日,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宋人筆記《夢粱錄》、《武林舊事》即有煮臘八粥的記載,不過當時的做法是在粥里添加胡桃、松子、栗子、乳蕈及柿子,故曰「五味粥」或「七寶粥」,可見製作時需五種以上的原料。最早也較完整的文字記載應該是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街市盡賣撒佛花、韭黃、生菜、蘭芽、勃荷、胡桃、澤州餳。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這段記載很奇怪,竟和浴佛會連結在一起。(浴佛乃僧人在釋迦牟尼生日的四月八日以水灌洗佛像之故。)
直到清代,臘八粥才真正講究,用多種米、豆類和乾果熬煮。清代以雍和宮的臘八粥最出名,宮內熬粥的大鍋一次可煮百斤大米,專供皇帝和貴妃食用。臘八粥源於佛教,流入尋常百姓家之後,逐漸改變最初的意思,成為溫暖人心的美食。
八寶粥需以文火慢熬至少兩三小時,利於消化吸收,很適合童叟和脾胃虛弱者;由於粥里的多種營養互相發揚,有效提高植物蛋白的利用,可謂養生美食。
《紅樓夢》第19回寶玉胡謅臘八粥的故事給黛玉聽,說黛山林子洞的耗子精,打算偷廟裡的供品熬臘八粥,所述的果品有五種,加上豆子、米和香芋,倒是完全符合當時社會風尚。
此味總是出現在寒天里,那熱氣騰騰的香氣,透露親情和懷念的意思。冰心母親和外婆都在農曆臘八逝世,母親為了紀念外婆,每年農曆臘八都煮一大鍋給全家吃,也分贈親友和鄰居。冰心為了紀念自己的媽媽,也在每年這一天煮臘八粥給家人吃。她家的臘八粥「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冰心的母親說,十八種乾果象徵十八羅漢,本用來供佛,後來才風行於民間,並藉此機會清理櫥櫃,將剩餘的雜果煮給孩子吃。
台灣的臘八粥相對簡略多了。童年時母親到外地做工,我寄居在大姨家,數次吃過大姨煮的八寶粥,記得粥里有紅豆、花生、龍眼乾、葡萄乾,熱呼呼的粥熱到心窩裡。那時候大姨丈已經過世,母親也斷然離開丈夫,獨力撫養我們兄妹;兩個失去丈夫的姊妹情深,母親知道可以依靠她的大姊,大姨果然疼愛我如同自己的孩子。
大姨巧智慧心,獨力經營小旅館,撫養三個孩子;又是烹飪高手,是辦桌大廚,她煮的臘八粥最美味,是我一輩子都會感念的滋味。
蕭梁時僧佑《釋迦譜》記載釋迦牟尼「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凈居告訴牧羊女太子在林中,可去供養,這時「地中自然而生千葉蓮華,上有乳糜」。可見這粥是神所奉獻,釋迦牟尼喝了神粥而成道。我幼年時喝了大阿姨煮的臘八粥,彷彿胸中涌生一股力量,想起來就元氣淋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