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開大門、戴黨徽、駐鄉村、記日誌,安徽宣城小處發力改作風</P><P>微舉措催生好風氣(深度關注)</P>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8日 18 版)
□敞開大門是形式,更要打開幹部和群眾溝通的「心門」
□戴黨徽上崗非作秀,亮明身份就要時刻接受群眾監督
□幹部駐鄉不能只是人在這兒,還須做到訪民情解民憂
□每天寫日誌是一種督促,不能無事可做,還得把事做好
開大門,更要開「心門」
傍晚時分,沿市區鰲峰大道漫步,敞開的安徽宣城市委市政府大院讓人駐足,旁若無人的走進去,卻見綠蔭深處,有小孩兒在玩輪滑,有大媽在跳廣場舞,也有大爺在打太極拳……
「多少年了,每晚來這兒練拳已經成為習慣。」據市民張大爺介紹,老老少少的宣城市民,在這個花草如茵的大院里,賞過四季風景,踏過林蔭小道,度過假日時光。
市委大院建於1982年,當時的宣城地區專員定下「規矩」,要求市委大院向市民開放,結果30多年過去,這個規矩一直沒變。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馮大斌介紹,為方便市民鍛煉活動,大院這兩年又進行了不少「改造」:「改善辦公樓一樓的公廁設施,增加了『車輛慢行』的警示牌,關閉了車流量大的小西門,只留小門方便群眾進出,免費為市民提供供電服務……」
開了大門,是否會妨礙到機關辦公?
「無非是管理、保衛人員增加巡邏,多跑跑,有啥可能情況多問問,大院里綠樹成蔭,還有好多松鼠,這麼好的環境因為妨礙工作就不讓群眾來,說不過去。」馮大斌說,「雖無明文規定,但時間一長,群眾和機關之間也達成了默契,上班時間只有零星幾個人會來活動,傍晚才是鍛煉的高峰。」
而在宣城市委書記姚玉舟看來,開放大門有形式,但更要有內容,「敞開大門是種形式,更主要的是打開幹部和群眾溝通的『心門』,後面有許多延伸,比如領導幹部開展公開接訪,及時回復群眾來信、網上留言等,這些制度我們必須堅持做好。」
大門不設防,是否會有上訪群眾不期而至?
宣城市長韓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有一次政府協議就是在接訪室簽訂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把大門關掉,封堵、推諉沒有用,敞開大門就要做到實質上的開放,傾聽訴求,解決矛盾。」
戴黨徽,主動求監督
去年7月5日,楊柳鎮柿木村,暴雨,24小時降水達196毫米。
「快看,這邊有黨員。」宣州區楊柳鎮黨委副書記吳守友一到現場,就被群眾圍了上來。「當時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有兩個養鴨戶站在鴨棚棚頂待援,四周已被洪水淹沒,我趕緊和幾個消防官兵帶著衝鋒舟等救援設備趕過去。」吳守友回憶,「還好,去得及時。」讓群眾一眼認出的,是他胸前佩戴的黨徽。
近年來,宣城推行黨員幹部上崗戴黨徽制度,黨徽如今已成為當地幹部著裝的一部分。
「戴上黨徽,群眾需要幫助時看見你,心裡就有了底。同時,你也向群眾作出了『有事找黨員』的承諾。」在宣城市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姜先進心裡,戴黨徽還意味著「求監督、求約束」。
「戴黨徽上崗雖是形式上的改變,但絕非作秀,它是向群眾亮明身份,大街上群眾一眼就能認出你是黨員、是幹部,你的行為就要受到約束,時刻接受群眾的監督。」姜先進說。
「以前沒啥感覺,現在戴著黨徽,辦砸了事,群眾不會說你個人,但可能會認為黨員、幹部隊伍有問題,這個壓力就很大。」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胡繼說。記者注意到,服務中心每排辦事窗口,都能看到不少佩戴黨徽的工作人員。
「政務服務中心類似『政務超市』,涉及市區90%的行政審批等事項都在此集中辦理,是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的窗口,一言一行非常重要。」宣城市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江龍球介紹。
「如今,中心負責的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為3.2個工作日,群眾服務滿意率評價保持在98.7%。」江龍球說,「黨員幹部佩戴黨徽,是一個再微觀不過的小舉措,但它提升了每個人的黨員意識,讓服務更貼心。」
駐鄉村,還得辦實事
鄉鎮幹部,是離群眾最近的「官兒」,如何讓鄉鎮幹部不走讀、坐得住,宣州區楊柳鎮交出了它的「課程表」。
每天必須至少有1名班子成員、1名副科級幹部和兩名一般幹部住鄉值班,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實行24小時值班,主汛期等特殊時期每日必須有至少1名鎮主要領導值班。副鎮長張江龍介紹,「幹部駐鄉不能只是人在這兒,還必須做到訪民情、解民憂。」
華山村老村支部書記李貴寶,就在幹部駐鄉中,得到了實惠。
「李貴寶現在從事糧食加工收儲,想擴大規模建糧食烘乾設備廠房,但批地建廠房的申請遲遲沒有答覆。」吳守友介紹,「了解情況後,我們反饋到區國土局,後來區國土局同意批地,但提出『要符合規劃、不能佔用基本農田、不能建商品房等開發項目以及必須先批後建』的要求。」
「李貴寶聽說後非常高興,現在,他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每年糧食加工收儲的收入能有十幾萬元。」吳守友說。
在實際的駐鄉磨礪中,幹部也長了不少本事。
「以前執法時雖然讓群眾這麼干、不那麼干,但說不出個一二三,現在我知道了不少政策出台的背景,有時還能說出依據法律條文多少條多少款來解決某個問題。」楊柳鎮城管中隊隊長何洲坦言受益頗深。
在張江龍看來,這主要得益於幹部駐鄉中「四學」工作的開展。「我們按照市裡要求,在幹部住鄉值班期間開展集體或自學活動,讓每個幹部學經典、學法律、學政策、學業務。」張江龍說。
駐鄉工作如何深入執行、確保實效?這就需要紀委的及時跟進。
宣城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紀委每季度至少要開展一次鄉鎮幹部駐鄉情況明察暗訪,對無故不駐鄉的幹部,一年內一次的,通報批評;兩次的,誡勉談話;三次以上的,年度考核直接定為不稱職,並予以組織處理。
記日誌,督促多幹事
打開市政府協同辦公系統,可以看到主頁面有工作日誌模塊,下設日誌薦讀、日誌通報、日誌填寫、工作彙報。如今,宣城市的各級領導幹部,都要通過這個系統填寫日誌、彙報工作。
「我們每天都要填寫日誌,一般人員向我彙報,我向鎮長彙報,鎮長向分管區領導彙報,一層一層報上去。」張江龍說,「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怎麼做的,領導要對我們的工作有個全面了解,並給予批示,這對我們自身是個督促,不能無事可做,還得把事做好。」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幹部日誌的管理更加嚴格。
「通過本單位區域網,我們每年要向全體幹部職工公布工作日誌,科室負責人每年公布兩個月、科室工作人員每年公布一個月。」江龍球介紹,「如何保證記錄內容的真實性?光有領導審查還不夠,把日誌曬出來,讓大家都來看看,互相監督。」
「發現存在有工作日誌弄虛作假、與事實不符、不按時上報等情況的,我們也會在公務員季度、年度考核中扣除其相應分數。」江龍球說。
而除了單位領導、同事之間對工作的互相了解、督促,幹部日誌還須「向群眾亮相」。「對擬提拔為副縣級及以上領導幹部的人選,我們會抽取他兩周的工作日誌在《宣城日報》公示。」姚玉舟說,「就是要讓群眾了解幹部的工作狀態、決策過程,讓政務更公開。」
推薦閱讀:
※潮流教主濱崎步發胖走樣引關注
※關注女性貧血
※大佛:投資人平時應該關注投資平台的哪些信息?
※莫大先生好,關注你的博客五六年了,可惜太愚鈍,對你的波動理論還沒...
※2017年:這些天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