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禽戲心法與要領

五禽戲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根據古代導引、吐納之術,研究了虎、鹿、熊、猿、鳥的活動特點,並結合人體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所編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風格的,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是一種動靜兼備、剛柔並濟、內外兼修的仿生功法。

現代醫學證明,五禽戲作為一種醫療體操,不僅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於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

1982年6月28日,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後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歷史

五禽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國遠古時代。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原大地江河泛濫,濕氣瀰漫,不少人患了於關節不利的「重」之症,為此,「乃製為舞」,「以利導之」。具有「利導」作用的「舞」,正是遠古中華氣功導引的一種萌芽。《呂氏春秋·古樂篇》也有類似記載。這種「舞」與模仿飛禽走獸動作、神態有關,我們可以在考古文物和歷代文獻中找到其依據。《莊子》說:「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伸),為壽而已矣。」其中,「熊經鳥伸」,就是對古代養生之士模仿動物姿勢習練氣功的生動而形象的描繪。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44幅帛書《導引圖》中也有不少模仿動物的姿勢,如「龍登」「鷂背」「熊經」,有的圖雖然注文殘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貓、犬、鶴、燕以及虎豹撲食等形狀。

對華佗編創五禽戲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晉時陳壽的《三國志·華佗傳》:「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南北朝時范曄在《後漢書·華佗傳》中的記載與此基本相同,只是對個別文字略作修飾,全段並沒有太大出入。這些史書證明了華佗編創五禽戲確有其事,遺憾的是僅有以上文字,未及其他,動作更無從引證。

從現有文獻資料看,南北朝時名醫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戲的具體動作。由於南北朝距東漢末年不過300年,因此,可以認為該套五禽戲動作可能比較接近華佗創編的五禽戲,但是習練起來動作難度較大。此後,明代周履靖的《夷門廣牘·赤鳳髓》、清代曹無極的《萬壽仙書·導引篇》和席錫蕃的《五禽舞功法圖說》等著作中,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比較詳細地描述了五禽戲的習練方法。這些五禽戲功法與《養性延命錄》所載有較大出入,「五禽」動作均為單式,排序也變為「虎、熊、鹿、猿、鳥」。但其文字說明不僅描述了「五禽」的動作,而且還有神態的要求,並結合了氣血的運行。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功法特點

一、安全易學,左右對稱

「健身氣功·五禽戲」是在對傳統五禽戲進行挖掘整理的基礎上編創的,便於廣大群眾習練。因此,動作力求簡捷,左右對稱,平衡發展,既可全套連貫習練,也可側重多練某戲,還可只練某戲,運動量較為適中,屬有氧訓練,各人可根據自身情況調節每勢動作的運動幅度和強度,安全可靠。

整套功法雖然動作相對簡單,但每一動作無論是動姿或靜態,都有細化、精化的餘地。如「虎舉」,手型的變化,就可細化為撐掌、屈指、擰拳三個過程;兩臂的舉起和下落,又可分為提、舉、拉、按四個階段,並將內勁貫注於動作的變化之中,眼神要隨手而動,帶動頭部的仰俯變化。待動作熟練後,還可按照起吸落呼的規律以及虎的神韻要求,內外合一地進行鍛煉。習練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健康狀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引伸肢體,動諸關節

本功法動作體現了身體軀幹的全方位運動,包括前俯、後仰、側屈、擰轉、摺疊、提落、開合、縮放等各種不同的姿勢,對頸椎、胸椎、腰椎等部位進行了有效的鍛煉。總的來看,新功法以腰為主軸和樞紐,帶動上、下肢向各個方向運動,以增大脊柱的活動幅度,增強健身功效。

本功法特別注意手指、腳趾等關節的運動,以達到加強遠端血液微循環的目的。同時,還注意對平時活動較少或為人們所忽視的肌肉群的鍛煉。例如,在設計「鹿抵」「鹿奔」「熊晃」「猿提」「鳥伸」等動作時,就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試驗點教學效果檢測對比數據也證實了這些動作的獨特作用,有關指標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變化。

三、外導內引,形松意充

古人將「導引」解釋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所謂「導氣令和」,主要指疏通調暢體內氣血和調順呼吸之氣;所謂「引體令柔」,就是指活利關節、韌帶、肌肉的肢體運動。「健身氣功·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姿勢、以動為主的功法,根據動作的升降開合,以形引氣。雖然「形」顯示於外,但為內在的「意」「神」所系。外形動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還要力求蘊含「五禽」的神韻,意氣相隨,內外合一。例如「熊運」,外形動作為兩手在腹前劃弧,腰、腹部同步搖晃,實則要求丹田內氣也要隨之運使,呼吸之氣也要按照提吸落呼的規律去做,以達到「心息相依」的要求。

習練過程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確姿勢前提下,各部分肌肉應盡量保持放鬆,做到舒適自然,不僵硬,不拿勁,不軟塌。只有肢體松沉自然,才能做到以意引氣,氣貫全身;以氣養神,氣血通暢,從而增強體質。

四、動靜結合,練養相兼

「健身氣功·五禽戲」模仿「五禽」的動作和姿勢,舒展肢體,活絡筋骨,同時在功法的起勢、收勢以及每一戲結束後,配以短暫的靜功站樁,誘導習練者進入相對平穩的狀態和「五禽」的意境,以此來調整氣息、寧心安神,起到「外靜內動」的功效。具體來說,肢體運動時,形顯示於外,但意識、神韻貫注於動作中,排除雜念,思想達到相對的「入靜」狀態;進行靜功站樁時,雖然形體處於安靜狀態,但是必須體會到體內的氣息運行以及「五禽」意境的轉換。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兩個階段相互交替出現,起到練養相兼的互補作用,可進一步提高練功效果。

習練要領

禽戲鍛煉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猿戲時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凌雲之勢,方可融形神為一體。常練五禽之戲,可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習練「健身氣功·五禽戲」,必須把握好「形、神、意、氣」四個環節。

一、形

形,即練功時的姿勢。古人說:「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說明姿勢在練功中的重要性。開始練功時,頭身正直,含胸垂肩,體態自然,使身體各部位放鬆、舒適,不僅肌肉放鬆,而且精神上也要放鬆,呼吸要調勻,逐步進入練功狀態。開始習練每戲時,要根據動作的名稱含義,做出與之相適應的動作造型,動作到位,合乎規範,努力做到「演虎像虎」「學熊似熊」。特別是對動作的起落、高低、輕重、緩急、虛實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滯,柔和靈活,以達到「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的功效。

二、神

神,即神態、神韻。養生之道在於「形神合一」。習練健身氣功應當做到「惟神是守」。只有「神」守於「中」,而後才能「形」全於「外」。所謂「戲」,有玩耍、遊戲之意,這也是「健身氣功·五禽戲」與其他健身氣功功法不同之處。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態,進入玩耍、遊戲的意境,神韻方能顯現出來,動作形象才可能逼真。虎戲要仿效虎的威猛氣勢,虎視眈眈;鹿戲要仿效鹿的輕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戲要仿效熊的憨厚剛直,步履沉穩;猿戲要仿效猿的靈活敏捷,輕鬆活潑;鳥戲要仿效鶴的昂首挺立,輕盈瀟洒。

三、意

意,即意念、意境。《黃帝內經》指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五臟六腑皆搖。」這裡的「心」指的是大腦,說明人的思維活動和情緒變化都能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因此,在習練中,要儘可能排除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情緒和思想,創造一個美好的內環境。開始練功時,可以通過微想腹部下丹田處,使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做到心靜神凝。習練每戲時,逐步進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同動物的不同動作。練「虎戲」時,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伸展肢體,抓捕食物;練「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眾鹿戲抵,伸足邁步;練「熊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轉腰運腹,自由漫行;練「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置於花果山中的靈猴,活潑靈巧,摘桃獻果;練「鳥戲」時,要意想自己是江邊仙鶴,抻筋拔骨,展翅飛翔。意隨形動,氣隨意行,達到意、氣、形合一,以此來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四、氣

氣,即指練功時對呼吸的鍛煉,也稱調息。就是習練者有意識地注意呼吸調整,不斷去體會、掌握、運用與自己身體狀況或與動作變化相適應的呼吸方法。對於初學者,應先學會動作,明確其含義,使姿勢達到舒適準確。待身體放鬆、情緒安寧後,逐漸注意調整呼吸。古人說:「使氣則竭,屏氣則傷」,應引以為戒。習練「健身氣功·五禽戲」時,呼吸和動作的配合有以下規律: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後呼,蓄吸發呼。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據姿勢變化或勁力要求而選用。但是,不管選用何種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靜自然,不能憋氣。同時,呼吸的「量」和「勁」都不能太過、太大,以不疾不徐為宜,逐步達到緩慢、細勻、深長的程度,以利身體健康。

另外,在習練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由淺入深

「健身氣功·五禽戲」包括起勢、收功,共12個動作。雖然動作相對簡單,容易學會,但要練得純熟,動作細化、精化,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習練。因此,初學者必須先掌握動作的姿勢變化和運行路線,搞清來龍去脈,跟隨他人一起邊模仿邊練習,儘快融入集體習練中,初步做到「搖筋骨,動肢節」即可。隨後,在習練中要注意動作的細節,可採取上、下肢分解練習,再過渡到以腰為軸的完整動作習練,最後進行逐動、逐戲和完整功法的習練,使動作符合規範,並達到熟練的程度。此時,就要注意動作和呼吸、意識、神韻的結合,充分理解動作的內涵和意境,真正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動作還沒真正搞清,就想追求內在的體驗,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會出現不良後果。練功必須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把基礎打好,防止出現偏差。

(二)因人而異習

練時,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需要根據自身體質狀況來進行。動作的速度、步姿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鍛煉的時間、習練的遍數、運動量的大小都應很好把握。其原則是練功後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肌肉略感酸脹,但不感到太疲勞,不妨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切忌急於求成,貪多求快。

功法動作

五禽戲,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傳統的五禽戲共有動作54個;由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新編的健身氣功·五禽戲,每戲分兩個動作,分別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

一、虎戲

「虎戲」要體現虎的威猛。神發於目,虎視眈眈;威生於爪,伸縮有力;神威並重,氣勢凌人。動作變化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生剛,外剛內柔,剛柔相濟,具有動如雷霆無阻擋,靜如泰山不可搖的氣勢。

(一)虎舉

兩手掌心向下,十指撐開,再彎曲成虎爪狀;隨後兩手外旋,由小指先彎曲,其餘四指依次彎曲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掌。兩拳沿體前緩慢上提,至肩前時,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方;兩掌再彎曲成虎爪狀外旋握拳,拳心相對;兩拳下拉至肩前時,變掌下按;後沿體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撐開,掌心向下;目視兩掌。重複3遍後,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二)虎撲

兩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上提至肩前上方。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十指彎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時上體前俯,挺胸塌腰;兩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兩手向下劃弧至兩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兩腿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同時,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左腿屈膝提起,兩手上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兩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上體抬起,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自然下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左右重複一至八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二、鹿戲

(一)鹿抵

兩腿微屈,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同時,身體稍右轉;兩掌握空拳,向右側擺起,拳心向下,高與肩平;目隨手動,視右拳。身體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腳尖外展踏實;右腿伸直蹬實;同時,身體左轉,兩掌成「鹿角」,向上、向左、向後劃弧,掌心向外,指尖朝後,左臂彎曲外展平伸,肘抵靠左腰側;右臂舉至頭前,向左後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後;目視右腳跟。隨後,身體右轉,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同時兩手向上、向右、向下劃弧,兩掌握空拳下落於體前;目視前下方。

(二)鹿奔

左腳向前跨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劃弧至體前,屈腕,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拳心向下;目視前方。體重心後移;左膝伸直,全腳掌著地;右腿屈膝;低頭,弓背,收腹;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前伸,掌背相對,拳變「鹿角」。身體重心前移,上體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松肩沉肘,兩臂外旋,「鹿角」變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目視前方。左腳收回,開步直立;兩拳變掌,回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三、熊戲

(一)熊運

兩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對,垂於下腹部;目視兩拳。以腰腹為軸,上體作順時針搖晃;同時,兩拳隨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劃圓;目隨上體搖晃環視。後動作重複前面,上體作逆時針搖晃,兩拳隨之劃圓,惟方向相反。做最後一動作後,兩拳變掌下落,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二)熊晃

身體重心右移,左髖上提,牽動左腳離地,再微屈左膝;兩掌握空拳成「熊掌」;身體重心前移,左腳向左前方邁步落地,全腳掌踏實,腳尖朝前,右腿伸直;身體右轉,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右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身體左轉,重心後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擰腰晃肩,帶動兩臂前後弧形擺動,右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左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身體右轉,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拳擺至體後,拳心朝後;後動作重複前面動作,惟左右相反。

左腳上步,開步站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高與胸同,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四、猿戲

(一)猿提

兩掌在體前,手指伸直分開,再屈腕撮攏捏緊成「猿勾」。兩掌上提至胸,兩肩上聳,收腹提肛;同時腳跟提起,頭向左轉;目隨頭動,視身體左側。兩肩下沉,頭轉正,松腹落肛,腳跟著地,「猿勾」變掌,掌心向下;目視前方。頭轉正,兩肩下沉,松腹落肛,腳跟著地;「猿鉤」變掌,掌心向下;掌沿體前下按落於體側。

(二)猿摘

左腳向左後方退步,腳尖點地,右腿屈膝,重心落於右腿;同時,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鉤」收至左腰側;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擺起,掌心向下。身體重心後移;左腳踏實,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上方劃弧至頭左側,掌心對太陽穴;目先隨右掌動,再轉頭注視右前上方。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沿體側下按至左髖側;目視右掌。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大步,左腿蹬伸,身體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腳腳尖點地;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上方劃弧,舉至右上側變「猿鉤」,稍高於肩;左掌向前、向上伸舉,屈腕撮鉤,成採摘勢;左掌由「猿鉤」變為「握固」;右手變掌,自然回落於體前,虎口朝前。隨後,左腿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左臂屈肘收至左耳旁,掌指分開,掌心向上,成托桃狀;右掌經體前向左劃弧至左肘下捧托;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腿直立;同時,兩手自然垂於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  

五、鳥戲  

(一)鳥伸

兩掌在腹前相疊。兩掌向上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兩腿微屈下蹲,同時兩掌相疊下按至腹前;身體重心右移,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後抬起;同時,兩掌左右分開,掌成「鳥翅」向體側後方擺起,掌心向上;抬頭,伸頸,挺胸,塌腰;左腳回落成左右開立步,兩腿微屈半蹲;同時,兩掌下落經體側疊於腹前;兩腿伸直;同時兩掌上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目視前下方。左右各重複一遍後,左腳下落,兩腳開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二)鳥飛

兩腿微屈,兩掌成「鳥翅」合於腹前,掌心相對;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成展翅狀在體側平舉向上,稍高於肩,掌心向下;左腳下落在右腳旁,腳尖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經體側,向上舉至頭頂上方,掌背相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左腳下落在右腳旁,全腳掌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於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左右各重複1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推薦閱讀:

自發「五禽戲"動功
電腦族做五禽戲可改善亞健康狀況(含做法)
司馬懿的長壽和成功,有捷徑可尋嗎?
(3)五禽戲Vs易筋經(二十)

TAG:五禽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