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古詩詞教學:要回歸傳統吟誦
古詩詞教學:要回歸傳統吟誦
——以省優質課一等獎《使至塞上》為例
孔令軍
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重不小,古詩詞教學自然就成了重頭戲。然而當下的古詩詞教學無非就是創設情境,讀讀譯譯賞賞背背了事,乏有美感,學生興趣不濃,教師思路打不開,在這種情況下,古詩詞教學很有必要回歸傳統吟誦。
金盾出版社《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吟誦」:「吟詠;朗誦。如吟誦詩歌。」事實上,真正的吟誦是吟詠,包含著吟唱詩歌。「吟」的總體特徵是拖長腔,即「歌永言」,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沉潛詩歌,理解詩意,進入詩境的目的。
剛剛結束的山東省初中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課例《使至塞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執教者在詩教吟誦上進行了大膽嘗試。
來自章丘的 劉霞老師著一身黑色稍寬鬆的類似唐裝的衣服,袖口是一圈紅邊兒,黑色的秀髮自然地飄在腦後,戴一副近視眼鏡,樸素中透著智慧,靈秀中有天然的溫情,即使不說話也顯得儒雅光鮮,她不慍不火,恍如宋代的才女李清照;她秀外慧中,又如勤奮不倦的祝英台,一定是讀過那麼多的書籍,尤其是唐詩宋詞,才落得即使「粗繒大布裹生涯」也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讓人無法不心生一種莫名的敬畏與尊重與愛戴來,真是「惟賢與德,能服於人」。而劉老師的這身衣服正好與所講課題王維的名詩《使至塞上》相關,彷彿正要引領我們穿越千年的時空,走進那個誕生了無數傑出俊彥的盛唐時代一般。
關鍵是她這節能夠回歸傳統語文教學的課,讓我們當時即刻想化為課堂上的一員,和她一起去學詩,一起去讀詩。
我以為,這首僅有四十個字的膾炙人口的五言律詩並不好講,倘若沒有平時的積澱,沒有深刻的挖掘,也一定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即使你有孫悟空一般變化多端的組織課堂的本領,效果也一定不好。可是劉霞老師起始階段談到自己對詩歌,對於王維的認識與體驗的導語竟是那樣的入情入心,便一下子讓我肅然起敬刮目相看了,劉霞老師的導語大致是這樣的(也可能是這段話早就寫好了):
「我昨晚很晚也睡不著,起來重讀王維,重讀王維的這首詩,它使我的心沉靜下來------我們最美好的閱讀是從詩開始的,閱讀一首首唐詩宋詞,我們在塵世中漂浮著的心便慢慢的靜下來,生命在王維的田園詩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煙,聽汩汩清泉,賞明明如月------」
富有詩意的導入創設了優美的教學情境,雖然多是自身事先感受的發揮,然而卻極能引領學生從情感上親近唐詩,走進王維,初步了解王維,這是很有必要的,這就為整節課的學習創設了極富詩情畫意的氛圍。
其實絕不容質疑,這段話她一定寫得出來,因為她有深厚的詩歌閱讀的底子,後來劉霞老師的表現印證了這一點。
這個導入稍微有點長。更精彩的設計還在後面。
劉老師情境導入後的課堂主體部分的設計基本上分為四個部分:「《使至塞上》尋跡——《使至塞上》尋情——拓展延伸——整體升華。」板書而為精練的八個字:左側豎排:起承轉合;右側豎排:取景入情,一如其人,多了些內涵,少了些花里胡哨。相信這都是劉老師別具匠心的設計,惟其如此,更能表現處她過人的才力與才情。
「《使至塞上》尋跡」部分,教師先讓學生關注題目中的「至」,然後找出詩中所涉及到的地名,旨在很巧妙地從整體上把握全詩的內容,這個設計透漏著智慧,可謂巧妙。
過渡部分教師讓學生說出這是一次「 的邊疆之行」,主要側重於初步理解作者的心情,結合「征蓬」、「歸雁」可以看出並不是歡欣鼓舞,而是別有一種情緒在心頭的。
如果一節語文課尤其是古詩詞教學課沒有朗讀該是多麼枯燥無味啊,而如果有了朗讀卻讀不出情味兒,讀不出詩歌的節奏與音韻之美,不能通過音聲傳達出詩歌的情感,也是一件令人極為遺憾的事情。於是多才的劉霞老師一反平時課堂上泛泛朗讀的積習,而改為中國古老傳統「吟誦」詩歌,於是這就變為了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生動,不斷使課堂上充滿了讚賞的、會意的掌聲。劉老師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傳統朗讀回憶,旨在喚醒學生。屏幕上打出了壽鏡吾先生讀書入情、入境的一段話:「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笸籮,顛倒淋漓咦,千杯未醉呵------」啟示學生要真正沉下心來,進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才能讀好。
第二步:平仄朗讀指導,旨在體驗音韻。教師首先強調關於「平聲之美」,平聲有綿延之感,含強調之意。平聲即現代漢語中的一二聲,仄聲即現代漢語中的三四聲。接著教師點撥「入聲之奇」,入聲字短促有力,含頓挫之意。並且教師教給學生一首古詩詞朗讀技法歌訣「一二聲平三四仄,入聲歸仄很奇特。平聲吟長仄聲短,韻字平仄皆回緩」,學生對這種方法很感興趣,學習的氣氛也一下子活躍起來。
第三步:示範朗讀引路,旨在提供讀法。教師很巧妙地在平聲字上面標註了小短橫「—」,在仄聲字上面標註了小豎線「│」,在屏幕上打出來:
——││— │—│——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教師結合自己平時吟誦詩歌的體驗給學生做了個示範,雖然讀法稍有誇張,可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教的生趣一下子就創設出來了,這首本來很美卻也極難懂的詩歌到了劉霞老師那裡一下子就變得活泛了,真豐富她就是創作這首五言律詩的詩人一樣,不能不讓人欽佩,教室里一下子響起了掌聲,這掌聲不是教師邀來或要來的,而是學生真心實意地發自內心的讚美的掌聲。
第四步:學生朗讀體驗,旨在學以致用。教室里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真仿如魯迅學生讀過書的「三味書屋」一樣。讀了幾遍以後,教師讓幾名同學起來讀一讀,這次學生讀得真是出乎所有聽課者的預料,其中一名同學的朗讀音韻諧美,停頓適中,已經沉浸在這首千古絕唱之中了,教室里再次發出歡快的掌聲。
第五步:逐聯體會情感,旨在入情入境。教師在前兩聯讓學生明確:本詩是作者情緒、情感的堆積,而著重把欣賞的重點放在第三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理解上。教師啟發學生:「你讀這兩句時是否有視覺衝擊?」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畫簡筆畫:師生明確全詩是通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組合在一起來表現情感的。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教師對比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所涉及的九種景物,並適時吟唱這幾句元曲,劉老師的吟唱再次將課堂推向高潮。在這種對比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明白了詩歌留給我們的那種極為壯觀壯闊的景象,極令我們視野開闊,極易讓人激動興奮的情感,正如王國維評價本詩一樣:「千古壯觀」。
第六步:師生吟唱詩歌,旨在回歸傳統。教師興之所至,又吟唱了一遍《使至塞上》,然後學生開始朗讀詩歌,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有的同學選擇了有感情朗讀,有的選擇了吟唱。我注意到吟唱詩歌的那名男生語感並不強,也許語文成績不是很好,可是他能像教師一樣唱詩,沉潛到詩意、詩境之中,只憑這種精神就很難能可貴了,這啟發我們要相信學生有可以充分挖掘與調動所能產生的潛力,只是我們平時不敢放手或是包辦慣了,學生只是處於被動接受的境地。
拓展延伸階段,師生共同賞讀王維的《山居秋暝》,師生共同歸納理解到本詩亦取景入情,只是寫景的色彩有所不同。
整體升華階段,教師又念了一段自己寫的對於王維感悟深味的文字,並引用後人蘇軾對他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和錢鍾書先生對他的讚譽「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啟發學生課外讀一讀王維。劉霞老師的發自心靈的文字再一次觸動了我。
沒有心靈的沉靜就不會有詩歌的誕生,沒有心靈的吟誦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古詩詞教學,甚望詩教回歸傳統吟誦。
推薦閱讀:
※經典的古詩文名句
※把握理解古詩詞之關鍵要訣(二)
※中國新詩向古詩學習什麼
※有哪些描寫長江的古詩?
※人教版一——六年級古詩文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