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在長征途中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06-12
葉劍英在長征途中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唐維信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葉劍英為中國人民偉大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他的名字與黨的歷史、革命的歷史緊緊相聯;他的功績永存人間,光照千秋。 本文僅論述葉劍英在長征途中為捍衛黨中央勇敢機智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一 1934年夏,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不得不幹10月開始戰略大轉移--長征。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佔領遵義。1月中旬,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指導下,領導中國革命走上了勝利發展的道路。 當時,擔任軍委縱隊副司令員的葉劍英,衷心擁護遵義會議制定的正確路線,衷心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1935年6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 二 紅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紅軍的實力大大增強了。那時,紅一方面軍有三萬多人,紅四方面軍有八萬人。黨中央根據全國抗日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提出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以便領導和推進全國抗日運動。 但是當時擔任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職務的張國燾,依仗人多槍多,個人野心大大膨脹,向黨鬧獨立;加之,他對中國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於是提出了向青海、新疆或西康退卻的方針,反對黨中央的北上方針。 為了解決這個重大分歧,統一戰略思想和行動方針,6月26日,黨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否定了張國燾的西進方針。張國燾在會上勉強同意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但他陽奉陰違,會後處處與黨中央作梗。 兩河口會議後,張國燾回到紅四方面軍總部就召開師以上幹部會,借傳達會議精神來反對北上抗日方針,說中央會議沒有解決「統一指揮」和「組織問題」等,下令部隊按兵不動。張還向黨中央提出改組中革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意見,並通過陳昌浩(紅四方面軍政委)向黨中央提出要張擔任軍委主席。張的用意是非常露骨的,就是要奪取紅軍的最高領導權,以達到槍指揮黨的目的。 黨中央為了顧全大局,有利兩大主力紅軍團結對敵,共同北上,也是為了爭取張國燾本人,於7月18日,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7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為前敵總指揮部,徐向前兼總指揮,陳昌浩兼政委,葉劍英任參謀長。在這種情況下,張才勉強率領紅四方面軍北上。 8月上旬,黨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會議,繼續對張國燾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形勢與任務》的決議,重申兩河口會議確定的戰略方針。會後,黨中央決定把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右路軍和左路軍,在黨中央、中革軍委統一領導下,共同北上。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參謀長葉劍英率領;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隨右路軍行動。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紅軍總政委張國燾、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率領。左、右路軍分別從卓克基、毛兒蓋等地出發。 葉劍英以實際行動擁護和執行黨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針。他到右路軍之後,利用一切機會向幹部、戰士宣傳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略方針,使紅四方面軍的幹部、戰士進一步了解黨中央、中央紅軍和北上抗日方針的正確性,從而有利於加強黨和紅軍的團結,有利於開展反對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的鬥爭。 沙窩會議後,張國燾和朱總司令率領左路軍從毛兒蓋、卓克基出發北上。但是當左路軍進到阿壩時,張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重新提出西進方針,反對北上抗日。黨中央為了糾正張的錯誤主張,當即電告張國燾:「只有北上是實現黨的政治主張的最好保證。」①並催促張迅速率軍北上。但張不顧黨中央的指示和勸告,決意與黨中央分庭抗禮。 黨中央為了排除張的干擾,實現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又於8月20日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中央北上抗日方針是正確的,西進方針是錯誤的,危險的。會後黨中央和中央領導致電張國燾,希望他迅速率左路軍北上。但是張以河水高漲、草地不能通過等為借口,拒絕黨中央的命令和勸告,不但拒絕北上,反而要右路軍南下。其實,這時張國燾在阿壩正在進行策劃危害黨中央、分裂紅軍的陰謀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仍繼續對張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勸其率領左路軍北上抗日。9月8日黨中央又致電張,要他顧全大局,以革命前途為重,馬上率軍北上。次日張複電黨中央,再次拒絕黨中央的勸告。黨中央即複電張,堅決表示:「北上方針絕對不應改變,左路軍應速即北上。」②9月9日張國燾在複電黨中央之後,又背著黨中央密電右路軍政委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並要「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 這天下午,前敵總指揮部正在召開幹部大會,作戰科副科長和機要譯電組長陳茂生馬上將密電譯出,送到會場交給葉劍英。葉劍英看到密電後,借故離開會場,立刻向黨中央駐地飛跑而去,親自把密電交給毛澤東。毛澤東一看,即把密電內容寫在捲煙紙上。隨後,葉劍英回到前敵總指揮部開會會場。 當天晚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同志在巴西召開了緊急會議。為了貫徹北上方針,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生的衝突,會議決定軍委縱隊和右路軍中的紅一、三軍團迅速北上甘南。9月10日凌晨,軍委縱隊和紅一、三軍團單獨北上,脫離了險境。張國燾危害黨中央,分裂紅軍的陰謀破產了。 葉劍英為了使黨中央和紅一、三軍團迅速脫險,安全北上甘南,找作戰科副科長呂繼熙要了一張十萬分之一的甘肅省地圖。隨後,葉劍英又以「打糧」名義,率領軍委直屬隊北上。軍委直屬隊在阿西趕上了黨中央和紅一、三軍團。黨中央的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見葉劍英趕上來了,都非常高興,一致稱讚他幹得好。 9月10月清晨,陳昌浩得知軍委縱隊和紅一、三軍團北上了,便想派部隊追擊。在這嚴重時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堅決制止這種行動,維護了紅軍的團結。 9月12日,黨中央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作了《關於與四方面軍領導者張國燾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葉劍英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是「絕對不可容許的」,號召四方面軍同志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張國燾的錯誤傾向作鬥爭,以鞏固黨和紅軍。 黨中央北上後,張國燾繼續抗拒黨中央的命令,強行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於 10月初在卓木碉另立中央,自封為「主席」。張的反黨分裂活動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後來,在朱德、劉伯承和賀龍、任弼時、徐向前的耐心說服和黨中央嚴詞要求下,加上南下的失敗,張國燾於1936年6月不得不宣布取消偽中央。這表明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徹底失敗了。 三 葉劍英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正確路線,貫徹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堅決同張國燾破壞北上抗日方針,危害黨中央,分裂紅軍的右傾分裂主義作鬥爭,使黨中央和中央主力紅軍及時脫險,安全轉移北上到陝北,戰勝了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黨中央和紅軍到達陝北之後,開創了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新局面,為進行全面抗日戰爭打下了基礎。如果讓張國燾的陰謀得逞,黨和紅軍的前途和命運是不堪設想的,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也是不堪設想的。這正如毛主席說的:「在長征的路上,一、四方面軍匯合以後,張國燾搞分裂,另立中央,沒有成功。……張國燾搞分裂,不願意到陝北去。那時不到陝北,沒有出路嘛,這是政治路線問題。那時,我們的路線是正確的。如果不到陝北,那怎麼能到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呢?怎麼能在抗日戰爭時期搞那麼多根據地呢?」③由此可見,葉劍英在反對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的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績,對黨的發展,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 1935年9月22日毛澤東同志在哈達鋪召開的紅一方面軍全軍團以上幹部會上就特別提到葉劍英:在關鍵時刻,葉劍英同志是立了大功的!④1937年3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會議上又談到葉劍英向黨中央報密電的事說,葉劍英同志將那個電報拿來給我看,我們便單獨北上了。因為這個電報上說:「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當時,如果稍微不慎重,那麼會打起來的⑤。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還多次提到這件事,高度讚揚葉劍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50年代中期,毛主席在懷仁堂的一次會議上說,劍英同志在關鍵的時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毛主席邊說邊摸腦袋)。他救了黨,救了我們這些人。毛主席指著葉劍英又說:這件事可不簡單,張國燾當時要是抓住你,腦袋就保不住了⑥。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黨中央決定由葉劍英主持軍委工作時,毛主席再一次引用「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句話來高度稱讚葉劍英⑦。 1972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一次會議上說:「劍英同志將密電報告了毛主席,因而(中央)脫離危險,立了大功。沒有劍英同志立這個功,那個局勢就很壞了……在關鍵時刻才顯示出是同志嘛!古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嘛」!⑧ 1960年11月朱德總司令說:「到阿壩,他(張國燾)變了,不要北上,要全部南下,發電報要北上的部隊調回,我不同意,反對他(張國燾),沒有簽字。後來電報由葉劍英同志截住,告訴毛主席,沒向下面講,中央就馬上決定北上了。如果調轉,中央是很危險的」⑨。 1986年11月聶榮臻元帥說:「在此黨和革命處於萬分危急的時刻,劍英看到這份電報,火速報告了毛澤東同志,並設法提供了軍用地圖。中央決定立即率一、三軍團北上,脫離了險境,使張國燾危害中央的圖謀落了空,也使紅軍日後有了北上的勝利和抗日戰爭的發動」⑩。 今天,中國正處在深入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關鍵時刻,我們學習葉劍英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該學習他,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限忠於黨和人民,努力把革命工作做好。我們應該學習他,無私無畏,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爭取、團結更多的同志和朋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貢獻。 注 釋: ①《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198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8頁。 ②、④《三軍大會師》上冊,(1987年甘肅人民出版社),第23、37頁。 ⑧《葉劍英光輝的一生》,(1987年解放軍出版社),第106頁。 ③《偉大的長征》,(1991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第749-750頁。 ⑤、⑨《葉劍英傳略》,第80、80-81頁。 ⑥、⑦、⑩《縈思錄》,(1987年人民出版社),第62、62、42-43頁。 來源:中青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