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圈子」:另類的流行文化

你喜歡LOMO攝影嗎?加入「愛LOMO愛生活」吧.你喜歡蛋塔嗎?加入「蛋塔一族」吧.你熱衷撞球嗎?加入「撞球管理辦公室」吧……這些另類新穎的「小圈子」,主題千奇百怪卻把人們的興趣愛好極度細化,「小眾」文化的流行,實際上是互聯網這個平台的功勞,在這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可以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只要你找到自己的地盤,即宣告一個圈子形成,這種「圈子生活」代表了網民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圈子」 里的快樂生活  豆瓣網的首頁上有這樣一句話,「從百萬名註冊用戶中找到和你臭味相投的人.」據了解,該網站上由用戶自建的興趣小組至少有一萬多個,內容涵蓋讀書、影視、音樂、藝術、生活等13個大類,進一步細分的種類數以千計,主題更是千奇百怪.「請假借口研究所」、「自己和自己玩」、「古怪比喻興趣小組 」……在這裡,一個論壇就是一片叢林,一個個馬甲就是叢林裡面橫行的雜草野花爬行動物.網蟲小泉這麼評價他常掛的論壇:「在網上,你可以接觸到不同於現實生活的氛圍,它讓你放鬆,讓你放聲大笑或黯然流淚.平靜的時候可以潛水看帖,疑惑的時候可以發帖求助,煩躁的時候可以找個戰帖去掐,裸奔或者披一堆馬甲都一樣有趣,前提是你找到了屬於你的論壇圈子,你們見解趨近,愛好一致,有話可講.人人都是草,沒有誰比誰高貴.這裡能讓你找到許多志同道合者,非常細緻地滿足人們各種興趣和愛好.」  走在街上,看到兩個穿著一樣標誌的女孩抱在一起歡笑,請不要驚訝,這是她們認親的獨門暗號,因為穿著同一個論壇的版衫.「論壇辦久了,聚集人氣多了,就會有自己的文化,我們論壇經常出一些版衫、年曆、畫卡什麼的.也會有各種聚會,去年約定吃火鍋,四五十個女孩子瘋了一下午,店裡的食材都被席捲一空.」網友「無花」在一個網站做了五六年的版主,對於花下這麼多時間、感情值不值得的問題,這個二十幾歲的姑娘笑著說,「沒有約定,沒有酬勞,大家都在為論壇為網友做貢獻,聚在一起就是有緣,因為這裡有愛啊.」  80後的小楓,因為興趣愛好多,平常混的論壇也多,閑暇的時候,看娛樂去天涯社區,看文寫文去起點,找視頻看劇去土豆,淘寶購物就逛本地的罈子,每天遊走於義工論壇、戶外游論壇、生活美食論壇,小楓說,因為論壇里聚集的都是本地人,一起出去活動或者私下聚聚也方便.實際上,你所屬的圈子越多,你的生活就越豐富.  小惠是個普通白領,生活過得波瀾不驚,但因為加入了一個網遊的公會,從而擁有了一個比較有規模的、固定的網路圈子,他們有定期的活動,有組織有紀律,不玩網遊的人對這個圈子了解較少.她說開始玩網遊只是出於好奇,因為看到有同事十分投入.開始因為不懂,孤身一人出現在網路中,常常被級別高過自己的人「消滅」,有時候打怪物升級反倒被弄死.為了能夠玩得長一些,級別修鍊得高一些,在資深玩家的指引下,小惠申請加入了某個公會:「玩網遊沒有組織可是不行,人在江湖要拜碼頭!」加入了公會之後,有了同伴,也有級別厲害的「領導者」保護,小惠隨著大家一起玩遊戲、打怪物、分享戰利品,有的時候還集體和別的公會作戰.小惠慢慢發現,公會的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已然是一個小社會,而同屬於一個公會的人,也成為了自己網路圈子的一部分,如果遇到有人遭受「敵人攻擊」而不幫助,或者大型戰爭不積極殺敵等等,都會被圈子內的人批評鄙視,甚至是被踢出這個圈.  現在,許多人開始有了自己的「網路圈子」,他們以志同為圈,與職業、年齡等一概無關.只要志趣相投,觀念一致,便可成圈,此類網路圈子典型表現在種種的社區文化上.這些分類於各個圈子的人,白天在不同的職場領域,干著不同的事,但一回歸到各自的圈子裡,即刻便情緒激昂,無比團結.  QQ群圈子, 我們的群居生活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打開QQ就會彈出一大堆的群,有同學會、有工作組、有住宅小區的、有團購旅遊的、有興趣聯盟的,甚至有些連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群.QQ對人們生活的改變讓我們始料未及,用戶讓QQ成為了當今最普及的溝通方式之一.  許多時候論壇發展到一定程度,有著相似興趣愛好或者想聊共同話題的網友就會集中起來,有針對性地討論和交流,QQ群的出現,剛好迎合了這種需求.論壇是一個大社區,QQ群排除掉一些人,讓一些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分門別類的小家庭,一種新式的扎堆.  「現在上網聊QQ的,誰沒進幾個QQ群?多的加了幾十個也不稀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群要混.」網友小飛說,「你有什麼事情要問,論壇里貼了也許不會馬上有人回帖,QQ群就不一樣了,互動性更強.」一個QQ群,可能囊括了你在網路生活中的整個朋友圈,不用再苦於現實社會生活中組織生活太少或不便利,網路已經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轉型期民間組織形式的變革,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三五成群,互通有無.  講到常態的網路圈子,論壇、QQ群之外,怎麼少得了博客.博客是一個人的據點,可以寫日記、貼文章、藏圖片,存網上的經典帖子,隨意揮灑個人思想、記錄生活歷程.  如今,樹洞成了一個網路名詞,淡化了其作為「隱藏、秘密」的一部分意思,直接字面理解,樹上有個洞,而博客就相當於你在網路大樹上挖的一個洞,可以填放你自己的東西,無論是心情垃圾還是工作資料.網路的虛擬性、開放性決定了它從一開始就具有「樹洞」的特性和功能.通過一份簡歷、一張名片可以了解一個人,通過登錄一個人博客,點擊他博客圈裡的好友鏈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這個人的性格「拼圖」.即使不認識,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是不是同好.博客不僅有展示功能,還有互動交流功能,博客圈子就應運而生.整理保養自己的樹洞外,還可以去鄰居博客串門,感興趣的博文可以回帖評論,有才的博主可以加為好友,還可以根據興趣和需要,創建屬於自己的主題博客圈,邀請別人加入,網羅各人的資源,便捷地查看圈內好友的最新博文和最新推薦文章,你來我往,相互學習.一些大的網站比如和訊博客,已經將論壇、QQ群和博客的功能聚合到了一起,你申請了自己的博客,就有一個類似QQ界面的即時通,可以隨意添加同站的其他博主為好友,創建的主題博客圈則是一個小型的論壇.  有不少人雖然也依舊上論壇、上QQ,但他們結成的一些網路圈子,往往是與自己同一職業或相關領域的同道中人.受過良好教育且有體面職業的他們,如果遇到行業內的網友,就會自然覺得更有共同語言,也在交流間多了一份信任.  網友「茶兒」是從事媒體工作的,她在網上結識了不少新聞界的朋友,還有一些是從事攝影和藝術設計工作的.「跟這些朋友聊天特有意思,而且很多工作中的事互相也比較了解,很容易溝通.不像和一些別的網友,開始亂聊一通,後來就沒話說了,挺沒意思的.」「茶兒」告訴記者,她現在能保持長期聯繫的都是些行業內的網友.其實,她和這些朋友之間已不僅僅是在網上聊天時的夥伴,他們大都互相熟悉,經常會在交流工作近況時給彼此一些有益的建議.比如他們有時會給她提供一些新聞素材,有時幫她聯繫到外地的一些作者、攝影師和專家.更重要的是,在她情緒低落時,他們還會給予她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小圈子」 從何而來?  「小圈子」為什麼盛行?許多人認為在信息時代下,人們能更方便地滿足自己千奇百怪的愛好,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圈子」.有人認為「小眾」自古就有,只是以前信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不能成為「文化」,「小圈子」的出現,是人們尋找失落了的安全感的一種對策和努力.  「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敖古雅戶外俱樂部創始人朱瑩指出,一開始他們考慮在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上登廣告組織活動,但是這些方式成本較高,效果也不是很好.「後來我們就想到了用網站的形式,成本低廉,速度也快.大家為什麼喜歡這些"小眾"的東西?我覺得,興趣愛好其實就是精神寄託,要是沒有這些東西,生活就太空虛無聊了.」人的興趣本來就是千差萬別的,特殊癖好人人都有.只是以前資訊不發達,有的東西知道的人少,自然喜歡的人就少了.現在網上的資訊太多了,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同愛好者.  網路圈子文化下的交友新格局  有可能是迷戀一種生活品位,或是一種特殊的休閑愛好,都能讓人走到一起,形成圈子.今天我們進入了一個圈子越來越多的時代,而網路上形成的圈子,實質上是網路交友從過去的單個化逐漸變成現在的群體化.  省社會科學院鄭薇研究員說,網路圈子文化其實是以網路為聯繫手段,以一定的主題、興趣、觀念、追求而形成的一種虛擬的圈子文化.它與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圈子交往的區別就是其虛擬性,從而使得人和人的交往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就包括網路交友中一直存在的一些負面因素.她認為,從另一方面看,網路圈子也是一種新的人際交往方式,它的形成也使人際交往方式更加多樣化.它對於現實中的圈子交往來說,優勢在於其交友空間更具廣泛性,提高了人的社會化程度,也使人的眼界更開闊,改變一些傳統的狹隘觀念,還能出現更多的創新理念. 文/《哈爾濱日報》


推薦閱讀:

趙麗穎又給迪奧拍照了,這次她的時髦度達標嗎?
從五十度灰到微微一笑,原來全世界瑪麗蘇是一家
「懟」這個字怎麼火起來的?
街舞和MV中的流行舞的區別是什麼?
金莎為什麼不紅?

TAG:文化 | 流行文化 | 流行 | 另類 | 圈子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