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認清問題才能找到出路

上一期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四種類型的父母:交換型、懲罰型、冷漠型、說教型。這四種類型的父母在情緒處理上都有不些不恰當之處。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為最好的父母,最佳處理情緒的父母呢?通常,能夠正確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家長稱之為EQ型家長。情緒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在本文中分為三個步驟:

1、 接受。首先處理孩子情緒的時候要有同理心,幫助孩子描述她的感受,從孩子角度去分享他的看法和感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說出你看到的在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情緒。

舉例:孩子看起來有點難受有點不開心有點不舒服。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能告訴我發生什麼事情了嗎?或者說:我看到你有些憤怒,是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生氣呢?孩子其實跟所有人一樣的,他們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雖然有時他們不能清楚表達出來,但如果成人能注意到這一點,並用恰當的詞語去幫他們描述這種情緒,孩子會感覺到比較舒服。大人切記不要因為孩子不能很好表達就不去同理孩子的感受,要讓孩子感受到大人注意到他們的情緒,並且可以感同身受。

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抱一抱孩子或拍拍孩子的肩膀,也是接受孩子情緒的方式。

2、分享。分享有兩個步驟:一是處理情緒額,二是處理事情。

首先需要處理情緒。當孩子表現負面情緒時,家長要用同理心使孩子能夠與自己談下去。首先需要去捕捉孩子內心的情緒,孩子對情緒認知不多,他們沒有足夠和恰當的文字去描述情緒,因此對正確表達內心感受有困難。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字眼幫助孩子將那些無形的恐懼、不舒服的感受轉換成一些可以被下定義、有界限感的情緒類別。比如,我敢說那是你覺得很尷尬對嗎?你感覺有拖累對嗎?你覺得不開心是不是?等等,把那些描述性的詞語提示給孩子的時候,孩子在回應上表示肯定的話,就可以引導孩子來把發生的事情進行簡單描述,然後用描述這種情緒的字眼來鼓勵孩子,如「哦,原來是這些讓你不開心」、「哦,原來你是這樣的感覺啊」這樣孩子會舒服很多。幫助孩子描述情緒並不是鼓勵他應該有這種感覺,而只是幫助他刻畫他當時的感受,同時幫助他發展一些表達情緒的辭彙,這也是情商教育的階段。在被拒絕或否定時的情緒是憤怒的,在心愛玩具被砸碎的時候是悲傷,這樣孩子能更準確把握自己感受,因而能更有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因為當孩子認識到情緒的存在時,孩子就更容易了解和處理他所面對的事情了。所以需要用點耐心引導並鼓勵孩子說出情緒,而不要打斷他的話。這就是必須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之後,家長會發現孩子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說話速度、音調音量甚至語氣都會有明細的舒緩,不良情緒就會慢慢緩解。

再處理事情。然後再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細節,更便於家長更進一步引導孩子。

3、 給予肯定和引導。家長應該對不適當的行為設立規範,這裡要說明一點是情緒和行為是兩個概念。情緒是被允許和接納的,行為就有對錯之分了,所以需要對行為設立規範,明確兩個範圍:一個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行為,一個是不能接受或沒有效果的行為。

比如:一個孩子受挫時他會以不適當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比如他打人、摔玩具或辱罵別人。家長在了解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情緒的時候,幫他描述感覺後,可能使孩子明白這些行為是不是恰當的。情緒本身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是情緒推演出來的行為是否恰當、有沒有效果。所以,因事情產生的情緒和內心動機是可以被肯定的,家長在理解和接受孩子情緒和動機後,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下較為恰當的方法來處理負面情緒。

所以尊重孩子的情緒,然後剝離出他不良行為進行一個有效引導,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允許孩子保留他們的尊嚴自尊權利,這樣的規範就會使家庭的運作更加成功。當孩子清楚了設立的規範又控制自己生活的概念的時候,他就會比較少的犯錯誤。當他學會調整負面情緒時,就不需要家長責罰和管制了,這樣孩子就會接受家長為公平可靠的盟友,願意接納家長參與進來共同解決問題。

作為IQ型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演練的。從自身問題出發,結合自身的一些情況和特定轉變自身。

推薦閱讀:

華人餐館工「新」出路
想出去玩但是發現身邊沒人一個人能和我一起去?
有時,離婚也是一條出路
毛澤東關於中國新詩發展「出路」的論述
王雷泉:有佛法就會有辦法 有思路才有出路1

TAG:情緒 | 管理 | 情緒管理 | 方法 | 出路 | 技巧 | 才能 | 問題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