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豬場規範化管理技術

隨著規模化養豬的發展,種豬品種的改良、更新及近年來國內疫病的循環反覆,豬群生產成績降低。另外,養殖業受利益驅動過於注重了肥豬的瘦肉率,而導致豬肉品質、風味下降。

近年豬病的發生、流行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波動: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4月份高發,其它季節相對平穩。豬群的飼養管理體系、生物安全體系的合理規範,對於養豬業有著維繫產業可持續循環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的養豬業實質上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政府補貼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強調民生問題,易誘發養豬過熱。

養豬五要素:

現代養豬涉及的養豬五要素可歸納為:種、料、管、防、利。

養豬目的:農戶自己食用、農戶散養掙零花錢、養豬專業戶、規模化豬場等,這些群體的主體飼養者目的是贏利,它也是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但養豬業本身既可以農戶散養,也可以規模化養殖,國內養殖群體的從業素質差異化、養殖業投資差異化造就了國內養豬的種、料、管、防的巨大差異。而隨著國內疫病的循環反覆,新農村住房社區化(平改樓)及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推進,養殖群體繼續分化、整合,農村散養對規模化飼養的巨大衝擊將逐步降低。

種:國內近年種豬的引進、更新迅猛,主要為歐洲及美洲國家、台灣地區的種豬,各個區域種豬的育種導向、側重點,均有較大區別,最近幾年引入種豬體型明顯大型化。國外配套系育種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是胴體品質改善。

料:國內的飼料和引入的種豬一樣——千差萬別,是否達到了豬的最適營養需求,很難驗證。

管:對於規模養豬業而言,最缺乏的是豬場管理、管理人才、經驗豐富的飼養員;相應的通風、保溫、換氣、衛生設備及正確的應用。行業偏見及豬場防疫制度的動物防疫第一需求,造成生活、生產條件限制了願意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組成,即能人不願意干、賴人幹不了。

防:防疫本身缺乏科學合理、專業化評估,豬群的防疫並未隨著疫病發生機理及免疫抑制性豬病的發生而轉變,僅僅停留在疫苗按要求做與沒做的範疇,認為做過疫苗後豬群就進了保險柜,並沒有對防疫保健的效果進行評估!

豬場的管理,實質從每一天清晨進舍工作開始,要求我們每天對豬群及個體健康狀況;豬舍環境及溫度是否達到適合豬群生產;豬群生產力水平;予以評估並著手改善,以期達到養豬生產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國內豬場在硬體設施上多數達不到養豬工廠化的要求,尤其在夏季豬舍降溫、冬季保溫及有害氣體控制系統上投入不足,造成階段性豬群生產問題,這裡又以冬季保溫加熱和換氣設備不足,有害氣體控制不良、豬舍溫度偏低造成的豬群呼吸系統綜合征和繁殖系統障礙綜合征為主的巨大損失佔主導。國內死豬、病豬缺乏無害化處理流入市場,引發正常出欄生豬價格的巨大波動。

合理選擇種豬,達到最適營養需求,建全豬場規範化管理,強化免疫效果檢測和豬群保健程序,保證豬群健康生產,達到最大生產性能,體現出豬場綜合成本和贏利水平。

第一節 豬場的規範化操作

建立日常第一反應

豬群的生產及健康狀況,可以通過飼養管理人員每次進舍工作過程中的望、聞、聽、皮膚等感覺器官察覺出生產問題、豬群健康狀況、設備運轉狀況,形成飼養管理人員進舍的第一反應。建立日常生產第一反應是每日工作的起始點,它要求飼養管理人員每天必須哄起每一頭豬、並強迫運動,觀察豬只靜態及動態狀況,包括豬的呼吸、咳喘、肢蹄、結膜、皮膚、毛色及運動、採食、飲水等變化;環境衛生、豬舍溫度是否良好;設備運轉狀況是否正常。進舍第一反映包括:

1 耳聽

進舍後,在不驚動豬群的狀況下,聽有無咳嗽、呼吸急促、鳴叫等異常音。然後哄起每頭豬,聽運動後是否有異常音。

2 鼻聞

鼻聞圈舍內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的大小,感覺是否刺激眼睛及呼吸道粘膜,確定豬舍通風換氣是否得當,是否按要求沖洗豬舍;鼻聞飼料是否發霉酸敗。

3 皮膚感覺

皮膚感覺豬舍溫度、濕度等指標是否合適,調整通風、保溫系統。

4 眼觀

觀察豬群個體健康狀況,查看肢蹄、結膜、皮膚顏色及疹塊、毛色、淋巴、呼吸等狀況,確定豬只健康水平,有無病死豬只,病死豬只的外觀病變情況及同圈豬只有無發病;豬群及個體躺卧、運動狀況;觀察豬舍設備,檢查有無該維修設備;豬舍溫度是否合理;料箱內有無糞尿、發霉飼料,豬群採食量的變化。

第二節 種豬的管理規範

母豬的區劃、分類管理

為了便於管理,根據豬舍、豬欄的位置、功能將種豬舍進行區劃管理,使飼養管理者優化工作管理程序,條理清晰、目標明確。

母豬的分類管理是為了更清楚地知道每頭母豬生理、生產狀況,根據母豬的不同狀況,調整生產管理目標,使生產成本最優化,減少不必要開支,達到生產成績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1 區劃管理:豬場母豬捨實行區劃管理。一般分四區:配種區(舍)、後備區(舍)、返發情檢查區(舍)、妊娠區(舍)。按照母豬不同生產階段各區放置不同生產狀況下的母豬。各區按豬欄定位,在每個種豬欄、圈掛種豬卡。

母豬區位卡

區位號

轉入日

母豬耳號

轉出日

胎次

配種日

返發情

情況

21天返發情檢查日

與配公豬

30天妊檢日

50天妊檢日

配種次數

90天妊檢日

配種情況

一般

入產房日

1)配種區(舍):配種公豬、試情公豬,進入配種期的後備母豬、產房斷奶母豬、後備區康復的後備母豬、妊娠區空懷母豬、後備區已休養30天流產母豬、返發情母豬、空懷母豬、42天不發情母豬、屢配不孕母豬。

2)後備區(舍):放置選做種用,滿90千克體重的後備母豬、後備公豬。後備區豬只包括妊娠區流產母豬、產房早斷母豬、斷奶2分膘情母豬、病弱母豬、配種30天內發病母豬、休息公豬。後備母豬在後備區飼養30—45天,滿7月齡、體重110—125千克時,轉入配種區配種。後備區採取大圈群養方式,一般4—6頭。

3)返發情檢查區(舍):放置配種30天左右母豬,配種30天內康復母豬。配種後母豬轉入返發情檢查區進行返發情檢查,返發情檢查陽性母豬轉入配種區配種,配種後再轉入返發情檢查區,如出現屢配不孕母豬及時淘汰。返發情檢查陰性母豬及病豬轉出返發情檢查區。

4)妊娠區(舍):放置返發情檢查陰性(未發情)至產前7天母豬;懷孕30天以上妊娠的康復母豬;妊娠檢查被判定陰性哄至配種區的懷孕母豬。妊娠母豬飼養至臨產前5--7天轉入產房適應環境。

2 分類管理

㈠ 按母豬的生理狀況分類

根據母豬的生理狀況,將母豬分類,各類母豬按不同的飼養管理方法管理。

1) 空懷母豬

指母豬配種後21天未返發情,在妊娠區檢查陰性的非妊娠母豬。空懷母豬處理原則:哄回配種區配種。

2) 42天不發情母豬

母豬斷奶後42天內不發情母豬,需要淘汰處理。不發情母豬處理方法:將斷奶21天未發情母豬,集中圈養7天,促進母豬發情;然後轉入配種區7天輪換公豬刺激發情,再圈養7天,哄至配種區配種。在圈養的同時,對母豬激素處理促進發情。對於持久黃體母豬注射氯前列腺烯醇175微克,促進黃體退化;其它不發情母豬注射孕馬血清1000單位,12—24小時後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單位,促進發情排卵。

3) 屢配不孕母豬

配種21天後返情,復配後至下一情期又發情母豬,再經一次配種後仍然發情母豬。屢配不孕母豬需要淘汰處理。

4) 妊娠母豬

配種後經過21天返發情檢查陰性,30天、50天、90天妊娠檢查陽性母豬。妊娠母豬在妊娠區飼養至臨產前5~7天,轉入產房適應環境待產。

5) 流產母豬

妊娠母豬在預產期第108天前終止妊娠或分娩,併產出死胎或無生活能力的胎兒的母豬。流產母豬需轉入後備區恢復30天後再參加配種。

6) 早產母豬

指在預產期前15天內產出不足月,但有生存能力活仔的母豬。根據母豬體質狀況決定母豬哺乳或早期斷奶。

7) 初產母豬

第一次分娩的後備母豬。斷奶時2分及以下膘情的初產母豬自由採食恢復體況、促進發情、排卵,恢復30天後轉入配種區與配種;斷奶時3分以上膘情母豬,轉入配種區配種。

8) 早斷母豬

指產後1周的斷奶母豬。根據母豬生理狀況,把乳房發育差、產奶不足、產仔少、膘情差的頭胎母豬、早產母豬提前哄至後備區,恢復休養30天後再參加配種。

9) 斷奶母豬

產後,母豬哺乳21—30天後,與乳豬分離的母豬。斷奶母豬趕至配種區配種。

10) 7天不發情母豬

指斷奶7天內不發情母豬。母豬留在配種區,用公豬刺激發情、混養刺激發情、注射孕馬血清等激素促進發情排卵。

11) 後備母豬

滿6月齡,經選育合格進入配種群,但尚未參加配種的小母豬。後備母豬在後備區適應飼養30-45天,至滿7月齡以上、體重達到110—125千克以上、轉入配種區配種,二次發情時配種。後備豬採取群養方式飼養。

12) 基礎母豬

指後備母豬,產仔一胎後,經哺乳、斷奶等生產性能測定後,符合種用規定的選留母豬。

㈡ 按豬群管理分類

按豬群管理,種母豬劃分為後備母豬、待配母豬、妊娠母豬、待產母豬、哺乳母豬、斷奶母豬。這種方法使母豬按不同生產階段性管理分區(舍),明確不同階段飼養管理方法、工作要點及工作流程。

種豬的飼餵原則

㈠ 飼餵原則

1 按不同生理階段飼餵。

2 按不同膘情飼餵。

3 膘情評定及不同階段的母豬的理想膘情

母豬的膘情是根據豬被膘厚度為基礎進行評定,眼觀以骨盆骨、脊椎骨的暴露程度判斷,如圖所示。

不同階段的理想膘情及處理辦法:1分膘母豬淘汰;2分膘母豬不能配種需休養;3分膘是待配母豬及斷奶母豬理想膘情;4分膘是妊娠母豬理想體型;5分膘母豬過肥需要限飼;6分膘母豬需要淘汰。

種母豬的管理

種豬舍的日常工作

1 種豬的日常觀察

飼養管理人員每日上午進舍後第一件事建立第一反應:觀察種豬靜態、動態的狀況,感覺有無咳嗽、呼吸喘促、乳豬的明叫聲,觀察有無早產、流產的發生;然後哄起每頭母豬強迫運動,觀察肢蹄、體表皮膚、毛孔、陰門、毛色、眼結膜、鼻盤等有無異常表現;檢查有無跛行、蜂窩織炎、膿腫、陰道炎、子宮炎、流產等疾病;檢查母豬是否發情、返情的情況;觀察豬只排糞、排尿等是否異常;飼餵後檢查母豬採食狀況,給採食不佳及不食種豬測試體溫、診斷並治療。感覺豬舍環境溫度、有害氣體濃度、觀察設備運轉是否正常,通風換氣是否恰當,設備有無損害需要維修。對於發現的問題做好記錄,當日解決。

2 種豬配種要求

本交配種要求

位於配種區內待配母豬,每天上午和下午依次趕入配種欄內試情,待配母豬全部試情完畢,根據發情母豬頭數、血統、血緣關係後,調整公豬配種。配種前清洗母豬後軀,特別是會陰周圍,避免母豬生殖道感染。配種試情順序:首先是不發情母豬,之後為斷奶7天母豬、發情母豬。每天下午對於當天上午試情檢查中發情不明顯、不完全拒配的母豬再試情,避免漏配。

注意配種時保持環境安靜,要在公豬性慾旺盛時交配,不得鞭打母豬,必要時給予人工輔助,盡量減少母豬走動,地面做好防滑準備,控制公豬射精次數在2~3次。

配種後用手輕壓母豬腰部,防止精液外流。配種後立即填寫配種記錄

如待配母豬在配種區飼養21天未出現發情,調整母豬到後備區群養7天刺激發情,然後到配種區更換公豬刺激發情。

人工授精配種要求:輸精是人工授精成功與否、母豬子宮炎多少、受胎率的關鍵,輸精管插入的生殖道部位則是輸精的重點。

輸精的準備:首先檢查精液品質,包括檢查精子活力、死精、畸形精子等,當死精率超過20%的精液不能使用。保持母豬後軀的潔凈,尤其陰門部位消毒、沖洗、擦乾,避免細菌、污物的帶入引起產道感染。

輸精管目前多採用一次性輸精管,使用方便,根據母豬的胎齡選取合適的專用輸精管。

輸精方法:先將輸精管海面頭用人工授精潤滑劑潤滑,並將試情公豬置於母豬欄外,刺激母豬性慾。用手分開母豬陰唇,將輸精管沿著斜上方慢慢插入陰道,當插入25~30厘米時,會感到有點阻力,此時已經到子宮頸口,用手將輸精管左右旋轉,稍一用力,頂部則進入子宮頸第2~3皺摺處,發情好的母豬會將輸精管鎖住,回拉時可感覺到一定阻力時,即可輸精。輸精管鎖定後,用剪刀剪掉輸精瓶頂蓋,插入輸精管尾部後開始輸精。輸精人員在輸精同時對母豬陰門、大腿內側按摩,增強母豬性慾,促進精液在母豬子宮內運動。正常輸精時間與自然交配一樣,配種時間在3~10分鐘,接近豬本交的生理反應,達到配種目的。為防止精液倒流,輸精完畢後,不要急於拔除輸精管。要將精液瓶取下,把輸精管尾部打折插入去蓋精液瓶內防止空氣進入和精液倒流。母豬發情鑒定、輸精步驟、輸精手法是成功的關鍵。避免強行輸精,減少子宮炎的發生。

均衡配種的調節方法:為全年均衡生產,提高欄舍周轉使用率,降低製造費用,要求每周按計劃配種,保證每周有相同數量的妊娠母豬產仔。方法如下:

對於妊娠112~118天母豬,可注射氯前列腺烯醇175微克(妊娠母豬注射20小時左右產仔)調節母豬分娩日期,以便母豬集中分娩、成批斷奶,一次性提供出均衡配種母豬。當斷奶母豬不足時,用後備母豬補充。當配種過多時,按豬場季節性分娩率留夠足夠母豬,將配種統計不佳母豬用前列腺烯醇或地塞米松引產。另外,注意每周配種母豬群的結構、豬群狀況,分析母豬產仔、斷奶後繼續留用趨勢,決定每周補充的後備母豬數量。

激素催情:對同組母豬注射1000單位孕馬血清,12—24小時後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單位,誘導發情排卵。

母豬季節性發情差異及調整:在每年悶熱潮濕的6~9月份,斷奶不發情母豬增加,母豬的配種妊娠率非常低,周配種妊娠率可低至30~50%,後備母豬和初產母豬表現最為嚴重,因此水冷降溫系統、豬舍遮陽防晒系統,母豬飼料中抗熱應激營養成份添加,以增加採食量為目的,達到母豬營養需求的綜合手段,來降低熱應激對母豬生產的影響。另外,注意夏季公豬的防暑降溫,以免影響精液品質。

母豬欄懸掛配種卡,並錄入計算機,以利於查詢豬只、分析管理。

3 種豬的耳標

肥豬場種豬耳標可以使豬場管理者了解豬群結構,方便豬群管理,母豬耳標系統很多,推薦方法如下:

年末位+品種+三位阿拉伯數字(100之前為公豬號,100之後為母豬號)

舉例:0Y123表示2010年大白母豬123號,年號末位由0~9構成,10年一循環;母豬按年35%淘汰計算,對於基礎母豬2000頭豬場年更新900頭母豬、100頭公豬完全可以滿足。

4 種豬群的種豬結構

可持續、循環生產要求種豬群結構合理,按年更新種豬群,以達到最大負荷生產,平衡、降低年均折舊費用,減少製造成本。

3~6胎基礎母豬佔全群的70%。

後備母豬佔全群的17%。

其它為優秀的老母豬。

㈡ 種豬舍溫度濕度及衛生控制

種豬最適生產溫度:15~20℃;相對濕度:50~80%。根據季節變化、豬舍有害氣體濃度、豬舍衛生狀況,確定豬舍通風換氣、沖洗制度。

四 種豬衛生防疫管理

種豬的常見疾病發生原因與國內總體飼養環境、引種、豬場設備、營養、物流(運輸)等有關,但某種程度上感染豬群疫病的凈化與豬場的衛生、防疫、保健制度、監測制度及手段有關。

1 日常衛生制度

每天清掃糞便一次,保持圈舍乾淨。圈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以工作人員進舍後是否對工作人員呼吸道、眼有刺激為判斷標準,使有害氣體濃度最低化為宜。

2 沖洗制度

圈舍沖洗是保持圈舍潔凈、消除有害氣體的唯一方法,同時圈舍沖洗有利於免除細菌、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滋生。沖洗要求:圈舍二周沖洗一次,包括地板、牆壁頂棚,達到地板無糞污、牆壁無塵土、豬欄乾淨無污跡、地板縫中無糞便。

沖洗設備:380伏高壓沖洗機。

3 消毒制度

每周帶豬消毒一次,3天更換一次腳踏消毒盆。豬場工作人員外罩兩日一清洗,雨鞋外表每日刷洗。

4 種豬群的保健

⑴ 免疫及免疫監測

根據國內疫情,確定豬群基礎免疫,即免疫種類、免疫程序。目前國內、國外疫苗廠家所產疫苗佐劑、抗原含量、工藝上,不完全一致,另外豬群的免疫抑制性因素增多,包括營養性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性豬病、亞健康的免疫抑制、帶毒豬群的免疫劑量、時機,母源抗體對弱毒苗的免疫影響,帶毒豬群免疫抗體維持時間等諸多因素,因此獨立的、合理的、有豬場針對性的免疫程序的確立,是豬場免疫成功與否的關鍵考量依據,並不是某一程序在某一豬場完全合理,這就要求豬場對豬群免疫抗體免疫效價監測,而不是常規抗體監測。種豬對於豬場的全年安全生產是最為關鍵的起點,種豬的豬群保健監測尤為重要。

根據當地疫情狀況及本場實際情況建議種豬的基礎免疫:

① 病毒性豬病免疫:豬瘟、藍耳病、偽狂犬、口蹄疫、細小病毒、乙腦、傳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

② 細菌性豬病免疫:萎縮性鼻炎

第三節後備種豬的管理

一後備母豬的管理

1國內規模化豬場基礎母豬的年更新率在25-35%,國外育種公司為加快遺傳進展年更新率可達45%。

從國內豬場基本的運做性質,主要以保持種豬遺傳,銷售種豬和肥豬為主,因此年更新率控制在25-30%為宜,種豬群處於最佳生產性能2-8胎的母豬結構,提供最多的窩產仔數和斷奶仔豬,使豬場設備折舊成本最低化。

綜合後備母豬的淘汰、死亡等因素,每年後備母豬的補充數量是基礎母豬的30-40%,按周均衡補充進入繁殖群。後備母豬更新率:

後備母豬=年淘汰母豬數/基礎母豬存欄數(%)

2周補充後備母豬數的估算方法(母豬哺乳28天):根據妊娠檢測結果,核算第12周(指後備母豬8月齡配種)的妊娠母豬數量及產齡、肢蹄、乳房炎等因素需要淘汰數量,推算出分娩母豬斷奶後能夠參與配種數量與每周應配種數的差異為補充後備母豬的基礎數。

3後備母豬補充:滿6月齡,體重90千克以上,經過選育後,進入後備區適應環境。後備母豬採取小群圈養,每圈4-6頭,飼養45天後,體重達115千克,七月齡以上時轉入配種區配種。後備母豬要求膘情3~4分。

4後備母豬圈舍處掛配種卡,記錄相關轉入日期、轉出日期等數據,備日常工作使用。

5每天用壓背和拇指檢查法觀察母豬發情狀況,記錄首次發情日期,確定配種計劃。

6後備母豬配種前需發情2~3次,凡進入配種區90天不發情後備母豬及時淘汰處理。

7配種注意事項:後備母豬進入配種區後,選擇10月齡左右的青年公豬,每天混圈刺激後備母豬發情。

8後備母豬營養問題

⑴選育的後備母豬在70千克時,不再飼餵肥豬料,改為後備母豬料。豬育肥料鈣磷、維生素不能完全滿足豬的育種需求,可導致後備豬的肢蹄病及產前產後癱瘓問題的高發,因此需要改變日糧結構,飼餵鈣磷、維生素水平較高的飼料。

⑵90千克體重後備母豬,採取限喂方式飼養,必須增加飼料的單位飼料營養濃度以促進後備種豬的性器官發育,採用母豬專用料飼餵。

二後備母豬飼餵

1後備母豬理想膘情:4分。飼餵全價配合料:1.5~3千克/天。

根據母豬膘情飼餵量如下:2分膘3千克/日,3分膘3千克/日,4分膘2.5千克/日,5分膘1.5/日。

2配種前二周優飼催情,每日增加1千克飼餵量,配種後恢復原飼餵量。目的:增加排卵數,避免食後產熱影響受精卵著床。

第四節妊娠母豬的管理

一妊娠母豬的鑒定

母豬配種後,經過一個發情周期未出現發情表現,性情溫順,食慾增加,背毛日趨光亮,增膘快,腹部漸大,行動穩重且有嗜睡現象,初步判斷為妊娠。母豬妊娠時間為112-114天。個別母豬在妊娠後出現假髮情現象,應認真加以鑒別。假髮情母豬尾巴自然下垂或夾者尾巴走,且對公豬反應不明顯,一般拒絕交配。

二妊娠母豬的飼餵

1.妊娠母豬的飼餵原則:按母豬的妊娠天數(胎豬的發育程度)及母豬的膘情給料。

4分膘情是妊娠母豬的理想體況,因此3分膘情喂上限、4分膘情喂中限、5分膘情喂下限。飼餵量指全價配合料,見表一(因目前遺傳進展較大,近年引入種豬可根據膘情適當增加飼餵量,以保持種豬體況)

表一妊娠母豬飼餵量

妊娠天數

經產母豬

初產母豬

1~35天

1.5-2.5千克/日

2-3千克/日

36~70天

1.5-2.5千克/日

2-3千克/日

70~111天

2.5-3.5千克/日

3-4千克/日

2.妊娠母豬飼養方式:限制飼餵,母豬在單體欄限養、小圈飼養、小群飼養三種方式飼養。通常情況下,妊娠前期飼養佔地面積較大的母豬一般產仔數優於單體欄內限位飼養的種豬。妊娠中期後期限位飼養,減少母豬因過肥造成的分娩困難;控制仔豬的的出生重達到1.5千克左右,達到提高新生乳豬的成活率,防止胎兒過大型母豬難產發生;減少乳房炎的發病率;延長母豬使用年限。

3.在妊娠期母豬飼養過肥(5分膘以上),分娩後採食量不佳,母豬泌乳期掉膘嚴重,泌乳力差導致乳豬生長發育受限。掉膘嚴重的斷奶母豬體質差,易出現不發情現象,配種困難。分娩後食慾旺盛的母豬,斷奶前根據母豬膘情可以減料限飼,調整到合理膘情,以利發情配種。

三妊娠母豬的管理

1.母豬妊娠初期,避免母豬受各種應激(如熱應激、過食產熱等)造成胚胎早期丟失。不得鞭打、追趕和粗暴對待母豬,防止造成死胎和流產。

2.預防母豬便秘,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妊娠期每日飲水量12-18升。

3.防止母豬妊娠期持續高燒,母豬在妊娠102-110天時,母豬體溫達到或超過39℃,可降低分娩活仔數,增加死胎率,降低仔豬出生重。

4.有寄生蟲(蛔蟲、疥蟎)病史豬場,在母豬分娩前30-15天,進行驅蟲治療工作,預防體內、體外寄生蟲感染新生乳豬,常用藥物:伊維菌素。

5.母豬在臨產前7-5天轉入產房適應環境,轉入產房前在母豬洗浴間用溫水、洗滌靈刷洗乾淨,特別注意乳房、腿、陰門部位刷洗,刷洗後用敵百蟲葯浴後轉入產房。

6.母豬產欄前懸掛配種卡,以便觀察。根據母豬妊娠天數調整飼餵量。

7.每天早晚清理糞便,保持豬體及圈舍的清潔衛生。

8.種豬管理者必須每周對每頭妊娠母豬進行評估,調整飼餵量,以期達到母豬產仔時的最佳體重和膘情。

9.母豬分娩前2周禁止注射豬瘟疫苗,避免疫苗反應引起的胎兒死亡。

四妊娠診斷

妊娠診斷是母豬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關係到種豬非生產天數的一個重要因素。空懷的妊娠診斷不僅僅可以降低母豬的非生產天數,且可提高母豬的生產效率,及時淘汰種用不良母豬,降低生產成本(飼料、人工、水電等)。

妊娠診斷主要採用觀察法及超聲波診斷法。

1觀察法:配種早期觀察及妊娠後期觀察。

配種後在母豬的第一個發情期(18-24天)前後用公豬誘導和人工檢查母豬有無發情表現,稱返發情檢查。

配種後一個情期沒有發情母豬,就判定為母豬妊娠。如果在妊娠12天以前,幾乎全部胚胎死亡,母豬將難以識別已經懷孕,母豬將恢複發情;如胚胎死亡發生在12天以後,則可能發生母豬發情推遲。另外,母豬處於疾病狀態,如子宮炎、激素分泌紊亂均可導致母豬不發情,造成早期母豬假孕現象,因此早期觀察法不能完全診斷出配種後的早期未妊娠母豬。

2超聲波診斷:超聲波診斷分B超、A超兩種。B超可以觀察胎兒,可用於早期診斷,但價格相對較高;A超主要檢查胎兒心動變化或胚胞液反射波,確診胎兒著床。

利用超聲波儀診斷胎兒心臟、臍帶和子宮血流為特徵的妊娠診斷,對非妊娠母豬是困難的。

利用超聲波波幅深度分析檢測妊娠母豬的胚胞液,具有較高的檢出率。母豬配種2~3天後的子宮在母體內位置基本是懸浮在腸道上,通常到配種28天時子宮內已積累足夠的子宮液使子宮越來越重,子宮沉積向腹壁,逐步覆蓋越來越多的區域。首先子宮沉積到右側區,然後是左側區域。母豬在30~90天,子宮液隨胎兒體積增大其液體含量達到最多,妊娠檢查準確率最高。優點:操作方便、快速、省事、母豬不產生應激。

在配種30天、50天、90天利用超聲波波幅診斷儀(A超)檢查母豬是否空懷,稱之為妊娠檢查。

妊娠90天後也可以用觀察法觀察母豬乳房、身體發育狀況,確定母豬是否空懷,但對於飼養過肥母豬(5分膘以上),如果母豬乳腺發育不良,觀察法判斷妊娠效果不佳。

3妊娠檢查時間及方法

時間

21天返發情檢查

30天妊娠檢查

50天妊娠檢查

90天妊娠檢查

方法

觀察法

A超波幅分析儀

A超波幅分析儀

A超波幅分析儀及觀察

妊娠檢查後,將資料錄入計算機,以便分析查詢。空懷母豬趕至配種區配種。在使用超聲波幅診斷儀過程中,如測定一側子宮角可以或空懷時,須測定另外一側子宮角內是否有豬。

第五節哺乳母豬的管理

一產前準備

1臨產母豬進產房前,檢修產房設備,徹底清理打掃、沖洗豬欄、圈舍,風乾後消毒(採用火鹼浸泡消毒的豬場注意2小時後用清水沖洗乾淨,防止腐蝕豬蹄、鼻盤、口腔粘膜),調整產房在22℃,相對濕度在65%以下。

2母豬上產欄後,產欄前懸掛母豬分娩卡,記錄母豬號、胎次、預產期等內容。

3母豬臨產前,產房逐步調整到25~27℃,高溫潮濕的季節豬舍溫度不超過25℃,但不得低於22℃,保持圈舍的乾燥、潔凈。

4臨產母豬分娩前3天,每天進舍後、出產房前觀察母豬是否有絮窩現象,檢查母豬乳房是否有乳汁分泌,最後一對乳頭出現泌乳後打開加熱燈、保溫箱。夜間安排值班人員接產。

5根據母豬體長,插好母豬位置限制調節桿,避免母豬突然起卧壓死、壓傷乳豬,限制調節桿一般使用至分娩後5-7天,乳豬能迅速移動後去除。

豬場經常出現情況:不根據母豬體長調節,母豬自由起卧或無法起卧;母豬分娩時沒安裝調節桿;安裝調節桿後到斷奶才去除。它所帶來問題包括母豬分娩後最初幾天突然起卧易壓死新生乳豬,降低斷奶成活率;母豬長期無法自由起卧時影響母豬採食、飲水和體能恢復。

6準備接產工具,分娩前用1‰高錳酸鉀清潔母豬乳房、陰門。

二待產母豬、哺乳母豬的飼餵原則

1飼餵原則及方法

臨產母豬因胎兒生長,占腹內地方越來越大,造成母豬胃容量減小。分娩期不能採食過多,產前需要逐漸減料,但膘情差、乳房外觀發育膨脹不明顯的母豬不減料,只在分娩當天不喂料;產後母豬因哺乳需求,需要逐漸增加飼餵量,如飼餵不吃、清潔料槽,測定母豬體溫是否正常,飼餵隔頓再喂且飼餵量減半。母豬哺乳期間自由採食,但要求按頓飼餵且根據母豬採食情況逐步增加飼餵量。臨近斷奶一周,母豬體況要求控制在3~3.5分膘情,體況超標母豬降低飼餵量,對於體況正常母豬斷奶前3天減飼至3千克,斷奶後增加飼餵量0.5~1千克優飼催情,配種後恢復正常飼餵1.8~2.5千克,以利於發情配種和受精卵著床。

2分娩母豬喂料量(夏季為增加採食量,飼餵調整為三次)

天數(天)

上午喂料量(千克)

下午喂料量(千克)

分娩前

3

1.5

1.5

2

1

1

1

1

1

分娩日

0

0

0.5

分娩後

1

1

1

2

2

2

3

2.5

2.5

三母豬分娩前後藥物保健

1產前30~20天母豬驅蟲,避免新生乳豬感染,目前豬場主要以蛔蟲、疥蟎為主,多採用伊維菌素、多拉菌素。

2產前、產後母豬免疫種類

藍耳病滅活苗、偽鼻滅活苗、細小病毒滅活苗。

3為避免母豬無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生,降低母豬帶菌、產後的康復及控制亞臨床綜合征的發生,通常在母豬分娩前7天、分娩後7天,添加配伍抗生素、清熱抗病毒中草藥預防疾病的發生。

四母豬管理

1母豬臨產前7~5天轉入產房適應環境,保持產房的潔凈、乾燥環境,避免環境衛生引起的黃痢、白痢發生。

2進入產房的程序:待產母豬舍→分娩母豬舍→分娩一周舍→分娩二周舍→分娩三周舍→即將斷奶舍。

3產後強迫母豬站立、運動,強化母豬站立採食恢復體況。注意保護母豬的乳頭、乳房,尤其頭胎母豬尤其重要,特別注意每個乳頭的充分利用。採取人工輔助的方法,使母豬養成兩側躺卧的習慣,並在分娩後固定仔豬乳頭,以免影響乳頭的發育。此外,對於產仔少、膘情差、哺乳能力差、早產、頭胎的母豬,將仔豬並窩、寄養,充分利用優秀母豬的每個乳頭,使體質差母豬早斷休養,提高母豬發情、配種妊娠率。增加哺乳仔豬頭數必須在母豬分娩後48小時內完成調圈寄養,每天必須檢查母豬的有效乳頭數,在飼養管理中不斷調整。根據母豬體況調整母豬側面擋豬欄杆高低,以免影響仔豬吃奶。國內產床多數側面欄杆為一次固定,不能調節,生產過程注意觀察乳豬,以便及時補充飼餵。

4母豬飼餵注意事項:每天觀察飼餵前觀察母豬的膘情及料箱內有無剩料,在料箱前記錄,清除剩料後調整飼餵量,保持飼料的新鮮度。

5預防母豬應激綜合征的發生:母豬分娩應激綜合征的常見原因為夏季悶熱潮濕多雨7~9月和附紅細胞體與豬瘟亞臨床綜合徵引起,主要食欲不振、耳部蒼白、磨牙、便秘呈羊糞蛋狀,有些母豬產後脊背毛孔出現點狀出血、白毛母豬欠窩毛色發黃、發紅。

6泌乳衰竭母豬治療:注射催產素30單位,3~4小時一次,至泌乳正常。鯽魚湯拌料飼餵催奶。

7做好斷奶前後母豬的管理,斷奶時母豬理想膘情3分膘。斷奶前膘情高的母豬逐漸減料,防止母豬乳房炎的發生。斷奶前2分膘及以下膘情母豬在斷奶前後不減料,自由採食。3分膘情母豬斷奶後正常飼餵。這樣可以防止母豬乳房炎的發生,又可儘快復膘發情。3分以下膘情母豬斷奶後轉到後備區休養,不參與配種,體況達標後再配種。

8斷奶後立即填寫母豬哺乳生產性能卡,作為母豬選留、淘汰依據。

五母豬的臨產徵兆

母豬通常在產前24小時開始有分娩前徵兆,絮窩、起卧不安、經常改變躺卧姿勢;陰門紅腫、頻頻排尿;乳房有光澤,兩側乳頭外張,用手擠壓有乳汁排出。最先出現乳汁的為體軀前部乳頭,當最後一對乳頭擠出乳汁後6小時左右,母豬開始分娩,。在分娩前6小時母豬呼吸頻率增加至91次/分鐘,當呼吸降至72次/分鐘時,第一頭仔豬即將產出。個別母豬有在最後一對乳頭出現乳汁分泌後,無仔豬出生回乳現象,臨床多見死胎原因造成,如到妊娠116天還未分娩,可注射前列腺烯醇引產,檢查產道完全開張後,確定助產方式輔助生產。

六接產

母豬分娩時予以看護可以減少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後數小時的仔豬死亡,國內多採用人工接產。看護人員注意事項:

1保持產房的安靜環境,避免刺激正在分娩母豬,造成分娩中斷產生死胎。

2仔豬出生後,接產員立即用手清除仔豬口鼻的粘液、擦凈,並用毛巾將全身粘液擦乾(減少仔豬機體熱量丟失)。發現假死豬只,用手指輕壓臍帶基部,仍在跳動時立即搶救刺激呼吸。

3應用保溫箱豬舍,仔豬吃過初乳後放入保溫箱。

4對體制弱小仔豬採用人工輔助方法採食初乳。

5確定母豬發生難產時,人工助產。

6分娩結束的判斷:檢查母豬胎衣數量(常見兩大塊、一小塊胎衣)和母豬是否還有努責現象,確認分娩結束。

7分娩不正常母豬在產房卡上記錄相關信息。

8注意分娩前後母豬體溫、呼吸狀況,如第一頭仔豬出生後呼吸頻數,體溫39.5℃以上時,必須對母豬檢查治療,持續高燒將導致母豬產後死亡或無乳症的發生。

七難產的判斷及助產

1難產的癥狀

⑴妊娠期延長:(妊娠期超過116天,胎兒已部分或全部死亡,一般對維持妊娠影響很小,但胎兒死亡延遲對正常分娩的啟動)陰門排出血色分泌物和胎糞,沒有努責或努責微弱不產仔。

⑵母豬產出1~2頭仔豬後,仔豬體表已經乾燥且活潑,而母豬1小時後還未產仔,分娩終止。

⑶母豬長時間努責,但不產仔。

2助產

一般情況下,在母豬胎衣未下或胎衣數量不全,母豬間隔1小時未繼續產豬;母豬長時間努責,不產豬;母豬仍呈躺卧狀態,似有努責時,均應進行產道檢查,分析原因。

⑴助產前清潔母豬後軀,並消毒。

⑵修短指甲,清洗手臂,消毒、塗石蠟油潤滑。

⑶手呈圓錐狀伸入陰門,在宮縮間隙前進,手到子宮頸口為止,不在前進。手進入越深,對母豬的損害越大。此時可以感覺母豬的宮縮狀況,判斷是否是宮縮無力型難產,宮縮無力型難產注射催產素治療,每次20單位,30分鐘後可再次注射。

⑷手伸入子宮口後,檢查是否有過大胎兒堵塞,如仔豬後肢前置,可用手直接拉出;頭部在前的可用拉豬套或產科鉗拉出,拉豬時注意用力要和母豬努責一致。對於無法拉出的過大胎兒必須碎胎。對於後備母豬有個別因產道骨盆骨未完全開張引起難產,多淘汰處理。堵塞子宮口胎兒掏出後,如有宮縮無力現象,注射催產素,加強宮縮。

⑸掏豬後,必須用抗生素治療。


推薦閱讀:

娃娃魚的宰殺技術
Technical Writer 日常工作中好用的小工具
研究 | 淺談技術在ABS發展過程的角色
恆溫箱在瓜菜種子催芽中的應用與技術
茶的沏泡技術

TAG:管理 | 技術 | 規範 | 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