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愛是凄美的別離,想念的人未曾離去

文|國境之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北方的雪下的更大了,這時候我最喜歡的仍是它的靜謐,松針上堆滿了奇形怪狀的雪花,漫天飛舞,天空安然。

昨天,我讀完了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因著後面附上的較厚的書信,只在書的三分之二時,已經成了結尾,我多有不舍,不過終也坦然。

對於這本書,對於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的愛情我稍有敬佩,多是羨慕,羨慕這樣一家人的在一起,從開始結合到新生命的孕育再到死亡將彼此分開,悲慟不已,想像生命的虛弱,掂量情感的厚重。

楊絳先生總說相比鍾書先生和自己的女兒瑗瑗自己總是最笨拙的那一個,鍾書總叫瑗瑗照顧好自己的母親,也是因著這份特別且不消失的夫妻之情,因著這份難得的母女之情,讓楊絳先生活的坦然、幸福且綿長。

《我們仨》本就是十分平凡的,一對夫妻因著愛情有了結晶,楊絳先生說,這本是尋常人家的模樣,倘若生下兩個三個孩子又會叫我們四個我們五個人,這會有什麼特別呢?

難得的是楊絳先生筆下的《我們仨》是獨立的三個人,卻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家庭載體,這個載體中沒有主導,沒有特別重要,只是缺了任何一個人,這家都不會變的完整。

楊絳先生說鍾書只是在學術上深有考究,可是生活中卻又總會讓他犯難,燈泡壞了的時候需要楊絳去裝,沾染了墨水的桌布需要楊絳去洗,門把手壞了的時候需要楊絳去修。這些在常人看來統統應該打上男人標籤的活卻大包大攬在一個女人身上。

然而,楊絳先生卻又不著華麗筆墨說鍾書的好,只是淺淺幾筆提到,說生下瑗瑗的時候鍾書會蹲在爐火旁幾個小時為了那一鍋湯。他會在與妻女別離的時候叫懂事的女兒照顧好膽小的母親。

周國平曾說過孩子是父母激情下的產物,倘若父母沒有在懷上我們的那一刻做愛,那世上將又會是一番別的模樣。

錢鍾書的女兒錢瑗備受父母和祖父的喜愛,好讀書而天賦異稟,為人謙和知禮數,總是叫人歡喜,她六十年的生命中可以說是相當富有,因為她直至去世的那一刻都被父母和愛人深深的愛著,有父母、有丈夫、有婆婆、有熱愛的事業、有尊敬她的學生,這些是支撐她一生的力量。

《我們仨》是極盡平凡的,如同楊絳先生所說,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只能把我們仨往日的歲月拿出來,一遍遍溫習。

一九九七年女兒瑗瑗去世,丈夫也身患重病,一向弱小的楊絳先生這時候卻能主動承擔起家庭重任,真正的愛情是你永遠都在,更是你躺下的那一刻,我努力撐起家的脊樑。

一九九八年丈夫錢鍾書去世,這個為家付出一生的女人楊絳已經坦然生離死別,畢竟他們有言在先:從今往後,能將我們分開的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這句太過普通的話若是在以前太多人都會一笑了之或者深覺偉大,然而眉目間如此平凡的人卻讓人難忘,是家人,就要在一起,有困難一起克服,有矛盾想著解決,沒有太宏偉的願望,只是想著一起度過這平淡的歲月,安穩一生。

愛是凄美的別離,曾給我們生的勇氣,給我們活著的信念,給我們厚重歲月里平淡,讓我們懂得一切都會來到,一切都會過去。

幾度思念,幾度春秋,楊絳先生目睹了親人的離去,不覺悲涼,也是,人大抵是為情而活,離去的人在心裡,彷彿是多了一份惦念與柔情。

這份情會伴著她走過無畏的半生和往後所有的春夏秋冬,只是愛過,又是永恆。

尊敬的楊絳先生,十分想念您,今年冬天大雪飄然,山也變得肅穆挺拔,您已經同深愛的人團聚,想必定是美好而圓滿的。

因為,從那日後,時間靜止,您和丈夫女兒再無別離。


推薦閱讀:

「我想你了」 「然後呢」 然後怎麼回答。。?
很想念一個人卻不能聯繫他怎麼辦?
你們有沒有特別想念的逝去的親人?
掬一捧歲月,掬一捧想念【情感美文】
因為有你,便有了牽掛和想念

TAG:想念 | 美的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