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關心兒女,父母該如何應對漫長的老齡生活|兒女|老年人

孩子不是救命稻草,活出自我更重要

老人和後輩的關係,現在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觀察了一些老人和後輩的互動,比如我有的朋友,從國外回來陪已經進入到晚年的父母,他們常會覺得,好不容易請下假花時間回來,但是沒過兩天就受不了。這種情況和很多年輕人過年回家的感覺不謀而合。

有很多的父母覺得晚年幸福要由子女負責。在這種關係里,永遠有一種無法平等對話的狀態。他們不太能夠去考慮,兒女處在一個什麼狀態,是不是因為照顧老人,其實也付出特別多。簡禎就說,老年是人生最不浪漫,且最孤軍奮戰的一段路。想想看,如果這個老人從未建構自我主體,從未學會獨處,那麼他可能跟子女的關係更容易變得糾結,幾乎是在「用我們的半條命,去把子女的生活都毀掉?」

這對我們是一個警醒。我們就要去想,要不要成為墜住子女的東西?還是說,OK,生命的這條船,哪怕我劃不動,也許我真的不是要把它緊緊和另外一條船拴在一起,讓它不能動彈。

我覺得可能強調的是人對自己生命的責任。當然,人不可能完全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之間是要形成連接,但是怎麼樣連接是健康的、良性的?所以我也會跟媽媽老人院的一些老人說,哎,今天你的孩子來看你了,你會跟他怎麼說?可不可以這樣說,「最近怎麼樣呀,你這麼忙,還來看我,媽媽非常高興,謝謝你呀。」如果這樣表達,這樣孩子會覺得,付出被看到了,他們會更願意來?而不是對孩子說,「你還知道你有媽呀?」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簡禎在書中介紹了一些方法。比如,把生命最後階段的每一天拿來探訪美、享受美,與戰戰兢兢把每一天拿來長壽,哪一種生命觀比較值得追求呢?我還特別喜歡她的觀點,有幾個東西她特別不想帶進老年:

一個就是不要把因疲憊而滋生的怨帶進老年。她說怨讓你覺得所有人都虧欠你,你不知不覺需索無度,時時刻刻想為自己喊冤、控訴、翻案、平反,久之,變成滿腹怨言,面目可憎的老人。

第二個她不想帶進老年的叫貪,戒除貪念。對生命的執著與貪慾,想要長壽,想要躲在病的搏殺掩飾之下,留在人間,永遠享有活著的感覺。她告訴自己,萬萬不可,切記,萬萬不可。

作者介紹:陸曉婭,資深媒體人,註冊心理督導師。

本文節選自公眾號「十分心理」(由《心理月刊》原創團隊打造的個人和家庭成長的心理支持平台)。更多完整解讀,詳見該平台「幸福研習社」活動。


推薦閱讀:

一娘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娘一人
四成老人不願和兒女同住
小老婆生的兒女們
面相看兒女運好壞
讓梨的孔融結局慘遭滅門,一雙小兒女留下千古絕唱讓人悲嘆

TAG:生活 | 父母 | 老年人 | 關心 | 兒女 | 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