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和兒童肥胖一樣,都是富裕社會的通病

玩手機和兒童肥胖一樣,都是當世富裕社會的通病,不分國家。

今日美國一家媒體統計的美國青少年用手機的平均年齡是10歲,我覺得這個年齡絕對不準,至少東部大城市和周邊地區,起碼要低兩歲。到我們家來玩的八九歲的小姑娘,人手一台平板或者愛瘋。

小姑娘們還有一套說辭,比如我女兒,如果她想忽悠我給她下載一個APP,她會說:「媽媽,這絕對是一個教育性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介紹自然知識的應用軟體。」結果我很快發現這是一個教人或者給貓化妝的視頻,直播的少女穿著緊得不能再緊的貓服,濃妝,在鏡頭前問你想畫哪裡我就畫哪裡……自從她開始有自己的平板電腦以後,她說話的口氣、辭彙的應用,經常很像油管里直播視頻那些比她大了八九歲的少女,連她學校的班主任都注意到這種行為模仿現象。

所謂團隊合作精神,也不完全是忽悠,很多遊戲是可以在線上一起玩一起嗨的,她們對技術上手之快,操作之熟練,令人驚嘆。這也是美國基礎教育工作者抱怨最多的地方,教孩子讀書識字或者背乘法表極費勁,但是智能手機或者平板卻個個無師自通。一旦這些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這些智能電器就跟長在他們身上一樣,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隨時隨地攜帶著。這種「隨時隨地攜帶」地查看手機、一刻都離不開手機的習慣,已經正式被聯合國衛生組織定性為「依賴綜合症」之一,跟嗑藥上癮或者嗜酒如命屬同樣性質。但對孩子們玩手機的嗨,大部分人卻不太當回事。

10月23日「網上新聞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比爾·蓋茨在2007年時發現自己的女兒對網上的一種遊戲上癮,斷然決定每天嚴格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而且他的家規是孩子長到14歲才能擁有自己的手機。在2011年《紐約時報》的採訪中,喬布斯直接說他在家裡禁止孩子用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平板電腦:「在我們家,電子技術產品是有限使用的。」

這兩位矽谷巨人對家中下一代使用智能手機/平板/網遊的態度,是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書《科技使孩子更笨》中披露的,此書的兩位作者旨在批判智能手機產品的過度使用,這對成長中的兒童百害無益。此書的作者是兩位教育人士,約瑟夫·克萊蒙特和邁特·瑪爾斯(Joe Clement and Matt Miles)。

無論是蓋茨還是喬布斯,他們擔心的,都是智能手機產品容易使人上癮的特性,用我一個朋友的話:「把智能手機交到孩子手裡,等於把他們領進免費的糖果店了!」這話他是對香港一家著名的國際學校的校長說的,因為那家學校在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給每一個學生髮一台蘋果手提電腦。但家長的抗議無用,香港跟所有富裕社會一樣,都是人人以智能手機為時髦。我就親眼在吃早茶的餐館裡見過一家人圍著一個一歲多點的小嬰兒,小嬰兒面前豎著一個平板電腦,看幾秒鐘視頻或者遊戲,菲佣喂一口飯,智能手機從娃娃開始。

這種科技大佬對智能手機上癮性質的戒備之心,對美國的普通人來說是遲到的新聞,而且遲到了十年。現在美國中小學不僅普遍使用蘋果電腦,而且有專門針對中小學教育使用的軟體,edtech,是極掙錢的行業。

比如我孩子上的公立學校,上課是用的那種像大型投影屏幕的智能黑板,做數學練習題用的是叫dreamworks的軟體,學打字有打字用的軟體,連放學時的接送、早退或提前接孩子等特殊安排,都必須上網通過軟體來安排。

我最近看小女做數學題,遇到稍微難一點的多位數減法,她的辦法不是列了豎式來手算,而是打開平板電腦的語音谷歌功能:「Siri,請告訴我13002-295是多少?」弄了半天,她已經給自己配備了一個秘書,替她做作業。

喬布斯的孩子現在都已經高中畢業,他們若是在現在美國的公立學校讀書,不用智能手機幾乎寸步難行。低技術的學校不是沒有,專門有私立學校比如華道夫學校標榜自己上課使用黑板、粉筆,寫字用鉛筆,低技術環節反而成為奢侈的賣點,這是多大的諷刺。

小學到初一對愛瘋上癮,還不是最壞的,因為社交媒體還沒有進入學生的生活。這時孩子的可塑性強,還聽得進家長的話,對踢足球、跳舞、練琴、畫畫,都還有興趣。對智能手機依賴性最深的,是那些初中高年級和高中的大孩子。比如我兒子這個年齡,10年級,人人一個非死不可的臉書賬戶,一個閱後即焚的snapchat,加上傳照片的社交媒體,這些社交媒體的互動、點贊、留言,建友邀請,鬧翻了拉黑,再加上新聞總匯的推送,每天等於十幾個微信的活動量,好吧,還有什麼心思讀書呢?

同一篇報道中提到,美國八年級的學生中,頻繁使用社交媒體的,憂鬱症的爆發率暴增27%——這被信息洪流衝擊的生活,一刻不得安寧,不發瘋才怪呢。

美國高中生的叢林世界,那就是一個社交和荷爾蒙的動物園,本來在攀比和群體效應下就熱鬧得不行,同輩壓力大得不行,現在加上社交新媒體的點贊和細菌性飛速傳播,那種催動,彷彿汽油罐上點了一把火:性,葯和非死不可的視頻,等於美國高中生活。

美國稍微嚴格一點的公立學校,對學生在校時間的手機應用有規定,尤其是對同學之間擅自拍照或者拍攝視頻上傳到公共平台分享,這種行為會受到學校嚴厲的懲罰。但這種明文規定的禁止卻是屢禁不止,比如本地幾個鎮的公立高中,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些學生的視頻醜聞,把不雅視頻上傳到油管,或者臉書上的私人視頻被有意公開。

不雅視頻被公開是一類騷擾,更普遍的社交媒體騷擾是在臉書上寫惡意留言,用口水把女生之間的私鬥公開化,嚴重時逼出人命……社交媒體騷擾立法,是一個困難的法律話題,媒體上說了多年但是卻毫無進展。聯合國衛生組織的統計,社交媒體引發焦慮的,女生明顯多於男生,這和媒體報道的因社交媒體上的騷擾輕生的基本是高中女生這個現象是一致的。社交媒體引發的焦慮,集中在青少年這個年齡段,對於老年人群和男性群影響沒有那麼明顯。

智能手機全世界普遍的情況下,華道夫學校標榜的低科技的樸素原生學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到底能起什麼樣的作用,這種孤立的環境能把智能手機這個大潮扳回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前年我跟南京一位物理學教授聊到大學生活,他說他們工學院現在設立了一個學生成績預警系統,一旦學生出現連續曠課考試缺席的情況,即通知家長,不再等到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面對門門功課掛紅燈的成績單,以及學院建議學生留級甚至退學的信,感覺像五雷轟頂。他說這些學習出現問題的大學生,基本是過去從來沒有玩過網遊的孩子,一旦走進大學,完全自由,沒有家長的高壓管理,對網遊這種上癮的東西基本沒有心理抵禦力。這位從事三十多年大學基礎物理教學的老教授,堅持說成長過程得打預防針。

這個說法,也讓我困惑,難道被視為精神鴉片和精神疾病的手機癮,對孩子也有預防針的作用?我把這兩種說法都在此擺出,請讀者明鑒。


推薦閱讀:

有什麼食譜適合三高人群?
抓來了10個瘦子,終於發現了他們吃不胖的秘密!
膽固醇高要不要緊,如何降低膽固醇?
你必須做的事,以及只有你能做的事
有將軍肚的爸爸,「TA」的運氣都不會太好

TAG:社會 | 兒童 | 手機 | 富裕 | 肥胖 | 玩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