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故事

莊子寓言故事莊子寓言故事1.隨珠彈雀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10),豈不悲哉!凡聖人之動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12)。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14)。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15)!(《莊子&S226;讓王》)【注釋】(8)緒餘:余,殘餘。(9)土苴(zhā ):糟粕。(10)殉:逐。殉物:追逐名利權勢。(11)聖人:指得道的人。(12)所以之:所以往,所追求的目的。所以為:所以這樣做的原因。(13)隨侯之珠:隨侯的珍珠。一顆名珠被隨國的諸侯得到而得名。(14)要:取得,求得。(15)隨侯:指隨侯的珍珠,有的版本「侯」後有「珠」字,可供參考。【譯文】道的精髓可以用來修身,它的殘餘可以用來治國,它的糟粕可以用來平天下。由此可見,帝王的功業,是聖人的餘事,並不是用來全身養生的。現在世俗的君子,多是危害身體拋棄生命以追求物慾,難道不可悲嗎!凡是聖人的行動和作為,一定要觀察它所追求的目的和所以這樣做的原因。現在如果有這樣一個人,用隨侯的珍珠做彈丸去射千仞高的雀鳥,世人一定會嘲笑他。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所用的是貴重的東西而要求取的則是非常輕賤的東西。生命這東西,怎麼能趕不上隨侯的珍珠貴重呢!【寓意】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2.猴子逞能吳王浮於江(1),登乎狙之山(2)。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3),逃於深蓁(4)。有一狙焉,委蛇攫(5),見巧乎王(6)。王射之,敏給博捷矢(7)。王相者趨射之(8),狙執死(9)。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10):「之狙也,伐其巧(11)、恃其便以敖予(12),以至此殛也(13)。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14)!」顏不疑歸而師董梧(15),以鋤其色(16),去樂辭顯(17),三年而國人稱之(18)。(《莊子&S226;徐無鬼》)[注釋](1)吳王:吳國的君主。浮,泛舟。(2)狙(jū):獼猴。《齊物論》有狙公賦茅的故事。(3)恂(xún):恐懼、害怕。棄:棄地。走:跑,逃跑。(4)蓁:通榛。(5)委蛇(yí ),同逶迤,莊重而又從容自得的樣子。一說作曲行解亦通。攫(juézǎo):攀搏。(6)見:通現。(7)敏給:敏捷。博捷:接取。矢:箭頭。(8)相(xiàng)者:隨從打獵的人。(9)執死:抱樹而死。一作既死。(10)顏不疑:人名。(11)伐:誇,矜。(12)恃:依靠。便,輕便。敖:通做。予:我。(13)殛(jí):死。(14)汝:你。色驕:驕做的態度。人:指別人。(15)董梧,人名,吳國的賢人,一說吳國的有道之士。(16)鋤:鋤草一樣。一本作助,通鋤,除去。(17)去樂:去掉享樂。作拋棄聲樂解誤。辭顯:辭謝顯貴。(18)稱:稱讚。[譯文]吳王泛舟於江上,登上獼猴山。群猴看見他,恐懼地棄地跑掉,逃到榛樹叢中。有一隻猴子,從容自得地攀搏抓取,向吳王顯示靈巧。吳王射它,敏捷地接取箭頭。吳王命令隨從者上前一齊射它,獼猴中箭抱樹而死。吳王回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獼猴,誇耀它的靈巧依靠它的靈便來傲視我,以至於這樣死去!要引以為戒啊!唉!不要用你的驕傲的態度對待別人啊!」顏不疑回去而拜董梧為師,除去傲色,去享樂就貧苦辭顯貴甘淡漠,三年而國人都稱讚他。【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3.邯鄲學步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40)?未得國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42)!《莊子&S226;秋水》[注釋](40)壽陵:燕國邑名。餘子:少年。邯鄲:趙國都城。(41)國能:趙國人行路的本領。(42)直:竟然。匍匐:爬行。[譯文]難道你沒有聽過壽陵少年去邯鄲學習走步的故事嗎?沒有學會趙國人走路的技藝,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寓意】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不僅學不到別人的優點,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4.魏王召見莊子莊子衣大布而補之(1),正緳系履而過魏王(2)。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3)?」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4)。王獨不見夫騰猿乎(5)?其得柟梓豫章也(6),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7),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8)。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9),危行側視(10),振動悼栗(11),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2),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13),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征也夫(14)!」(《莊子·山木》)[注釋](1)大布,粗布。穿粗布製作又帶補丁衣服。(2)緳(xié ):通絜。帶子。正緳,整理扎束好腰帶。系履:鞋子已磨穿,用麻繩扎牢。魏王,魏惠王。過:至,去。(3)憊(bèi):疲乏困頓。(4)非遭時:生不逢時,沒有遇見好世道。(5)騰猿:善於騰躍之猿猴。(6)柟(nán):楠的異體字。柟樹為產於四川雲貴各省的常綠喬木。梓:梓樹,又稱揪樹,生長於長江以北的落葉喬木。豫章:即樟樹,亦為高大喬木。(7)攬蔓:把捉牽扯。王長:恰然自得的樣子。(8)羿:古代傳說中善射的英雄。曾協助堯上射十日,下射鑿齒、九嬰、封稀、修蛇等害獸。蓬蒙:羿之弟子,亦是善射之人。眄睨(miànnì):斜視瞄準。言騰猿善躍,羿與蓬蒙也難於瞄準射中。(9)柘(zhè):桑科灌木。棘:帶刺的小型棗樹。枳拘:桔科帶刺小灌木。(10)危行:心存畏懼,行動謹慎。(11)悼栗:畏懼戰慄。(12)加急:過分緊張。(13)昏上亂相:對當權君臣之責罵。(14)比干:殷紂王之臣,因忠諫不聽,被剖心而死。見:先見。征:徵兆。言比干己先見將被剖心之怔兆。[譯文]莊子穿著帶補丁的粗布衣,紮好腰帶系好鞋子去魏王處。魏王說:「先生為何這樣疲睏呀?」莊子說:「是貧窮啊,不是疲睏。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睏;衣服破爛,鞋子磨穿,是貧窮,不是疲睏,這是所謂沒遭遇好世道。王難道未曾見過善於騰躍之猿猴嗎?它們在柟梓豫章之類高大樹林中,把握牽扯樹枝而怡然自得於其間,就是羿與蓬蒙之類善射者也不能瞄準射中它們。及其在柘棘枳拘之類帶刺的灌木叢中,行動謹慎而左顧右盼,內心震驚畏懼戰慄,此時井非由於過度緊張而筋骨不柔軟靈活,所處形勢不利,不足以施展其本領啊。現在處於昏君與亂相之時而想要不疲睏,怎麼可能呀?這就是比干被剖心前己已見徵兆了啊!」【點評】表現莊子對生不逢時、生活潦倒的極度不滿。「今處昏上亂相之間」,就是對當時統治者的斥責。5.螳螂捕蟬莊子游於雕陵之樊(1),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2),感周之顙(3),而集於栗林(4)。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5),目大不睹(6)。」蹇裳跛步(7),執彈而留之(8)。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9)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10)見利而忘其真(11)。莊周怵然曰(12): 「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13)!」捐彈而反走(14),虞人逐而誶之(15)。(《莊子·山木》)[注釋](1)雕陵之樊:陵園內植栗樹,外有籬笆圍護。雕陵為陵園名,樊與藩通,藩籬之類。(2)異鵲:異乎尋常之鵲。廣:長。運寸:徑寸,指鳥眼睛很大,直徑有一寸。(3)感:觸碰。顙(sǎng):額頭。(4)集,群鳥棲於樹上。泛指鳥兒落下。(5)殷:大。逝:往,飛走。(6)不睹:看不見人,以至觸碰莊周額頭。(7)蹇(qiān)裳:提起褲角。躩(jué)步:躡足而行,生怕驚動鳥兒。(8)留之:佇立伺便發彈而射之。(9)執翳(yì):用樹葉遮蔽自身,以便偷襲獵物。翳,遮蔽。(10)從而利之,指隨之從中得利,可趁機捕到螳螂。(11)真:真性,本性。忌其真:忘掉自己的本性。如鳥目大能視而下見,翼長能飛而不逃,不知避險保身,即是忘其真。(12)怵(chù)然:驚懼警惕的樣子。(13)相累:相互牽累。蟬為美蔭所累,螳螂為蟬所累,異鵲為螳螂所累。萬物皆為利累而忘害。二類相召:不同物類相互召致。利與害、禍與福、憂與樂、得與失等等相與為類,相互對立,又是召致對方的條件。如螳螂之利在捕蟬,專註此利忘記異鵲在後;異鵲之利在螳螂,專註於此而忘記乎持彈弓藏在樹下的莊周。此利便成為召致彼此的條件,只有無求才能遠害。(14)反走:返身跑回去。(15)虞人:看管陵園之人。逐:追趕。誶(suī ):責罵。以其為偷栗之人。[譯文]莊子在雕陵裡面遊玩,看見一隻奇異的鵲鳥從南邊飛來,翅膀長有七尺,眼睛的直徑有一寸長,觸碰莊周之額頭,而落在栗樹林中,莊周說:「這是什麼鳥啊!翅膀長而不飛去,眼睛大而不見人。」便提起褲角躡步而行,拿著彈弓佇立伺機發彈擊之。看到一隻蟬正在濃密樹蔭下而忘記自身的危險,螳螂躲在樹葉後伺機偷襲,見得而忘記自身的危險;奇異之鵲隨之而從中得利,見利而忘記其真性。莊周驚懼警惕悅,「唉!物類本來是相互牽累,二類對立而又相互召致。」丟下彈弓返身跑回去,看管陵園的人以為他偷了東西,在後面追趕責罵。【點評】逐利忘形,只顧眼前利益,必有後患。6.拊馬不時夫愛馬者,以筐盛矢(30),以蜄盛溺(31)。適有蚉虹仆緣(32),而拊之不時(33),則缺銜毀首碎胸(34)。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35),可不慎邪!」(《莊子&S226;人間世》)【注釋】(30)矢:屎,糞便。(31)蜄(shèn):大蛤,這裡指蛤殼。溺:尿。(32)蚉:「蚊」、「虻」兩字之異體,即牛虻。仆緣:附著,指叮在馬身上。(33)拊(fǔ):拍擊。(34)銜:馬勒口,「缺銜」指咬斷了勒口。首:轡頭,「毀首」指掙斷了轡頭。胸:胸飾,「碎胸」指弄壞了絡飾。(35)亡:失。「意有所至」是說本意在於愛馬;「愛有所亡」是說失其所愛,適得其反。【譯文】愛馬的人,以精細的竹筐裝馬糞,用珍貴的蛤殼接馬尿。剛巧一隻牛虻叮在馬身上,愛馬之人出於愛惜隨手拍擊,沒想到馬兒受驚便咬斷勒口、掙斷轡頭、弄壞胸絡。意在愛馬卻失其所愛,能夠不謹慎嗎!」【點評】愛應有恰當方法,否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7.胠篋探囊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①,則必攝緘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③;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④,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莊子·胠篋》)【注釋】①胠(qù):從旁打開。篋(qiè):箱子一類盛物器具。探:掏。囊:口袋。發:打開。匱(guì):柜子,後代寫作「櫃」,今簡化為「櫃」。句中兩個「為」字前一讀去聲,講作「為了」;後一讀平聲,是「做」的意思。②攝:打結,收緊。緘(jiān)、縢(téng):均為繩索。扃(jiōng):插閂。鐍(jué):鎖鑰。③揭:舉,扛著。④鄉(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譯文】為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的小偷而做防範準備,必定要收緊繩結、加固插閂和鎖鑰,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強盜來了,就背著柜子、扛著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哩。既然是這樣,那麼先前所謂的聰明作法,不就是給大盜作好了積聚和儲備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所謂的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不盜守衛財物的嗎?【點評】小偷須提防,大盜更警惕。莊子在這裡討論各種防盜的手段最終都會被盜賊所利用入手,指出當時治天下的主張和辦法,都是統治者、陰謀家的工具,著力批判了「仁義」和「禮法」。8.已陳芻狗孔子西遊於衛,顏淵問師金曰(1):「以夫子之行為奚如(2)?」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3)!」顏淵曰:「何也?」師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4),盛以篋衍(5),巾以文綉(6),尸祝齊戒以將之(7)。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8)。將復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綉,游居寢卧其下(9),彼不得夢,必且數眯焉(10)。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聚弟子游居寢處其下。故伐樹於宋(11),削跡於衛(12),窮於商周(13),是非其夢邪?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眯也(14)?(《莊子&S226;天運》)[注釋](1)衛,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南一帶。衛國在魯國西,孔子由魯去衛,故稱西遊。師金:莊子虛擬人名。也有人以為魯大師名金,恐不確。(2)奚如:何如,怎麼樣。(3)窮:困窮,不通達。 (4)芻(chú )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人祭祀時,用作祭物。陳:陳列、擺設。 (5)盛:裝也。篋(qiè):竹箱之類。衍:箱子。 (6)巾:覆蓋。文綉:綉有文飾的蓋巾。(7)尸祝:古代祭祀時對神主行祝禱之人。齊戒:古人於祭祀前,清心寡欲,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不宿於內,以示誠敬,稱齋戒。齊,同齋。將:送。(8)蘇者:打燒柴的人,取薪曰樵,取草曰蘇。爨(cuàn):炊火做飯。 (9)游居寢處:漫遊歸來就寢睡覺。(10)彼:指拾回芻狗特加珍貴的人。數:多次,屢次。眯(mí),夢魘,夢中為鬼物驚擾。(11)伐樹於宋:指孔子途經宋國,在大樹下與弟子們演習禮。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孔子化裝逃走,桓魋把那棵大樹砍倒。(12)削跡於衛:指孔子到衛國,衛靈公派人監視,經過匡地時,又被包圍五天,放走後被警告不許再到衛國來。削跡即絕跡之意。(13)商:指宋,周指東周。(14)陳蔡:春秋時二個小國。火食:熟食。鄰:近也,此講孔子與弟子們行於陳、蔡之間,適逢吳楚戰爭,陳蔡也被波及,形勢混亂。他們被亂兵包圍七日,糧盡炊斷,隨行之人都餓得立不起來,快要餓死了。[譯文]孔子西去衛國遊歷,顏淵問師金說:「您認為先生此行會怎麼樣呢?」師金說:「可惜呀!您的老師將困窮不通!」顏淵說:「為什麼呢?」師金說:「芻狗在未陳列之前,用竹箱子裝起來,用綉有文飾的蓋巾覆蓋著,尸祝齋戒之後將其送上祭壇。等到陳列完之後,被丟棄,走路的人踐踏它的頭與脊背,打柴的人揀了去當柴燒而已。如果有人又把它取回來,用竹箱裝起,用綉有文飾的蓋巾覆蓋,漫遊歸來還要睡在它的下首,這樣的人即使不作惡夢,也一定屢次為夢魘困擾。現在您的老師也取回來先王陳列過的芻狗,聚集弟子們漫遊歸來睡在它下首。所以在宋國受到伐樹之辱,在衛國被拒絕入境,在宋國與東周遭到困窮,這些不就是惡夢嗎?被亂兵圍困在陳蔡之間,七天吃不到熟食,已臨近死亡邊緣;這不就是夢魘嗎?【點評】被淘汰的東西不能奉為至寶。師金對孔子周遊列國推行禮制的評價,指出古今變異因而古法不可效法,必須「應時而變」。9.列子為射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1),引之盈貫(2),措杯水其肘上(3),發之,適矢復沓(4),方矢復寓(5)。當是時,猶象人也(6)。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7)。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8),足二分垂在外(9),揖列禦寇而進之(10)。禦寇伏地,汗流至踵(11)。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12),揮斥八極(13),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4),爾於中也殆矣夫(15)!」。(《莊子·田子方》)[注釋](1)列禦寇:即列子。見《逍遙遊》注和《列禦寇》諸篇,伯昏無人:虛擬之人名,又見《德充符》篇。(2)引之:拉弓弦。盈貫:弓拉滿,箭頭已靠近弓背。(3)措:放置。 (4) 適矢復沓(tà ):言箭射出後,又有第二隻搭於弦上。適,往;沓,合。(5)方矢復寓:剛剛發射一矢,復有一矢寄於弦上。言其一支接一支,連續發射。寓,寄。(6)象人:木雕泥塑之人,形容其精神高度集中,身體紋絲不動的樣子。 (7)射之射:有心於射的射法。無射之射:無心之射的射法。(8)背逡巡:背對深淵卻退。逡巡,卻退。 (9)垂:懸空。後退至懸崖深淵邊,腳下有三分之二懸空於石崖之外,驚險至極。(10)揖:揖請。進:讓。這句是說,讓列禦寇退到相同位置表演射箭。(11)踵:腳跟。這句意思是嚇得冷汗流到腳跟,可見驚駭之極。(12)窺、潛:皆為探測之意。黃泉:地下之泉水。比喻地底極深暗處。(13)揮斥:縱放自如。八極:八方。(14)怵然:驚懼的樣子。恂目:心驚目眩。志:意。(15)中:心,即精神。殆:疲睏。[譯文]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把弓拉得滿滿的,放一杯水在左肘上,發射出去,箭射出後又有一隻扣在弦上,剛剛射出又一隻寄在弦上,連續不停。在那個時候,他就像一個木偶一般紋絲不動。伯昏無人說:「這是有心於射的射法,不是無心之射的射法。嘗試和你登上高山,踏著險石,對著百仞深淵,你能射嗎?」於是伯昏無人就登上高山,腳踏險石,背對著百仞深淵向後卻退,直到腳下有三分之二懸空在石外,在那裡揖請列禦寇退至相同位置表演射箭。列禦寇驚懼得伏在地上,冷汗流到腳跟。伯昏無人說:「作為至人,上可探測青天,下可潛察黃泉,縱放自如於四面八方,而神情沒有變化。現在你有驚恐目眩之意,你於精神已經疲睏了!」【點評】有高明的技術,若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就會一事無成。10.豕虱濡需濡需(4)者,豕虱是也(5),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6),奎蹏曲隈(7),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8)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9),而已與豕俱焦也(10)。此以域進(11),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莊子·徐無鬼》)[注釋](4)濡需:苟且偷安。(5)豕虱:豬身上的虱子。(6)擇:選擇。鬣:(liè ):豬領上的長毛。廣宮:大宮殿。大囿:大園子。 (7)奎:兩腿之間。蹏(tí ):同蹄。曲隈(weī):豬身上皺摺的深曲處。 (8)屠者:屠夫,殺豬的人。 (9)鼓:搖動。操,拿起。(10)焦:燒焦。(11)域:界域,境域。[譯文]苟且偷安的人,像豬身上的虱子,選擇稀疏毛長之處自以為廣闊的宮殿和大的園圃,腿蹄皺摺深處,乳間股腳的地方,自以為是安全居室有利住所,不知道屠夫一旦揮臂擺開柴草操持煙火,而自己和豬一起燒焦。這就是隨境域而進,這就是隨境域而退,這就是那種叫做苟且偷安的人。【題旨】苟且偷生,自我陶醉,命運可悲。11.任公垂釣任公子為大鉤巨緇(1),五十犗以為餌(2),蹲乎會稽(3),投竿東海,旦旦而釣(4),期年不得魚(5)。已而大魚食之(6),牽巨鉤,錎(7)沒而下鶩(8),揚而奮鬐(9),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10),憚赫千里(11)。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12),自製河以東(13),蒼梧以北(14),莫不厭若魚者(15)。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16),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17),趣灌瀆(18),守鯢鮒(19),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懸令(20),其於大達亦遠矣(21),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22),其不可與經世亦遠矣(23)。(《莊子·外物》)[注釋](1)任公子:任國的公子,緇:黑繩。(2)犗(jiè ),閹牛。(3)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省中部。 (4)旦旦:天天。(5)期(jī)年:一周年。(6)已而:不久。以後。(7)錎通陷,陷沒。 (8)鶩(wù ):賓士,亂馳,一本作驚。(9)鬐(qí):魚脊、腹之魚鰭。(10)侔(móu):齊。(11)憚(dàn):通但,震撼。(12)離:剖開。(13)制河:浙江。(14)蒼梧:山名。在今廣西省。(15)厭,通饜,飽食。(16)輇才:小才,才淺。輇,無輻的車輪,諷說:誦說,傳說。(17)揭:舉。累:細繩。(18)趣(qū):通趨。灌瀆:灌溉的溝渠。(19)鯢鮒:小魚。(20)小說:閑言碎語,即小言詹詹。懸令:國家懸掛的功令。(21)大達:顯達。(22)風俗:傳聞。(23)經世:治理社會。[譯文]任國的公子做個黑繩的大魚鉤,用五十頭閹牛做魚餌,在會稽山上蹲著,投魚竿於東海,天天去釣魚,一年也釣不到魚。不久大魚食餌,牽動大鉤深陷水中,沒而向下賓士,上翻而奮鰭,白色波濤如山,海水震蕩不已,聲音等齊鬼神,震撼顯赫千里。任公子釣到這條魚,剖開而做臘干,從浙江以東,蒼梧以北,沒有不飽食這條魚的,後世那些淺薄之人和喜好品評議論的人們,都驚訝而奔走相告,要是舉著細繩的小魚竿,到灌溉的小水溝,垂釣小魚,那要想釣到大魚就困難了,粉飾閑言碎語以求懸賞功令的高名,那就和大智明達也相距太遠了,所以沒有聽到過任氏的傳聞的人,離開善於治理社會的目標也相差太遠了。【題旨】要樹雄心,立壯志,開拓進取,干前人未曾做過的偉大事業。12.二儒發冢儒以詩禮發冢(1)。大儒臚傳曰(2):「東方作矣(3),事之何若(4)?」小儒曰(5):「未解裙襦(6),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7)。生不布施(8),死何含珠為!』」「接其鬢(9),壓其(10),儒以金椎控其頤(11),徐別其頰(12),無傷口中珠!」(《莊子·外物》)[注釋](1)儒:指盜墓的儒士。發:發掘,冢:古墓。(2)大儒:盜墓的大儒士。臚(lú)傳:按禮的規定有秩序的向下傳話。臚,從上向下傳話。 (3)東方作矣:天要亮了。 (4)事:指盜墓的事。 (5)小儒:盜墓的隨從者。(6)裙襦,指衣裙。 (7) 陵陂(bēi),山坡。(8)布施:施捨,把財物送給別人。(9)接:接引,拖曳。鬢:鬢角,鬢髮。 (10)壓:按。(11)頤:面頰的下部。(12)徐:慢。別(biè):別開,撬開。[譯文]儒士用詩禮盜墓。大儒士傳話說:「東方亮了,事辦得怎樣了?」小儒士說:「衣裙還沒有脫下來,口中含有珍珠。古詩中有一首說:『青青的麥苗,生在山坡上。活時不接濟別人,死後何必含珍珠!』」「拖住他的鬢髮,按住他的下巴,你用鐵鎚敲他的面頰,慢慢地別開他的兩腮,不要損傷口中的珍珠!」【題旨】偽君子滿口仁義道德,行為卻卑鄙齷齪。13.畏影惡跡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5),舉足愈數而跡愈多(6),走愈疾而影不離身(7),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8),處靜以息跡(9),愚亦甚矣!(《莊子·漁父》)[注釋](5)畏影:畏懼自己的影子,惡跡:厭惡自己的足跡。去:脫離、擺脫,走:跑。(6)數(shuò):屢次,頻繁。作快解牽強。(7)疾:快,急。(8)處陰:在陰暗無光的地方。休影:止影,沒有影子。 (9)處靜,處在靜止不動的狀態。息跡:滅絕足跡,沒有足跡。[譯文]有人畏懼自己的影子、厭惡自己的足跡想離開它而跑,舉足愈頻繁而足跡愈多,跑得愈快而影子卻不離開身形,自以為還慢,快跑不止,絕儘力氣而死。他不知道到陰暗的地方影子自然消失,處於靜止狀態足跡自然消滅,愚蠢到極點了!【題旨】神經過敏,疑神疑鬼,自遭其害。14.犧牛衣食或聘於莊子(16),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17)?衣以文綉(18),食以芻叔(19)。及其牽而入於大廟(20),雖欲為孤犢(21),其可得乎!」(《莊子·列禦寇》)[注釋](16)或:有人,指楚成王使使厚幣聘莊子為相。(17)犧牛:祭祀用的純色牛。(18)衣以文綉:穿的衣服綉以花紋。(19)食:餵養。芻:草。叔:大豆。(20)大廟:帝王的祖廟。(21)孤犢:無人豢養的牛犢。[譯文]楚國有人來聘請莊子。莊子回答使者說:「你見過祭祀的牛嗎?披著紋彩錦繡,喂著飼草大豆,等到把它牽入太廟去,要想做只無人豢養的牛犢,怎能辦得到呢!」【點評】說明得到君主的寵愛、看重,必有大禍。高官厚祿,表面上很高貴,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君主的犧牲品。15.莊子將死莊子將死(1),弟子欲厚葬之(2)!。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3),以日月為連壁(4),星辰為珠璣(5),萬物為齎送(6)。吾葬具豈不備邪(7)?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8)。」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9),奪彼與此(10),何其偏也(11)!」以不平平(12),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13),其征也不征。明者唯為之使(14),神者征之(15)。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16),而愚者恃其所見入於人(17),其功外也(18),不亦悲乎!(《莊子·列禦寇》)[注釋](1)將死:將要死去。有人據此征《莊子》書非莊子著,非是。(2)弟子:弟子們。欲:打算。(3)吾:我。以:用。 (4)連璧:兩塊並連起來的玉璧。 (5)珠璣:珍珠。珠,圓的為珠。璣,珠不圓的為璣。 (6)齎(jì):通齋,一作濟。送葬品。 (7)備:齊備。 (8)吾,我們。恐,恐怕。烏:烏鴉。鳶(yuān),老鷹。 (9)螻蟻:螻蛄和螞蟻。(10)彼:指烏鴉和老鷹。此:指螻蛄和螞蟻。(11)偏:偏心,私心。(12)平:公平。(13)征:徵驗,引申為可信。(14)明:聰明,之:它,指天道。(15)神:神人。(16)不勝:不及。(17)所見,偏見。入於人:溺於人事。(18)功,功勞。[譯文]莊子將要死時,弟子們打算為他厚葬。莊子說:「我把天地當作棺槨,把太陽和月亮當作連壁,把星星當作珍珠,把萬物當作陪葬品。我的喪葬用品還有什麼不齊備的呢?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弟子們說:「我們害怕烏鴉和老鷹吃掉你呀!」莊子說:「天葬讓烏鴉和老鷹吃,土葬讓螻蛄和螞蟻吃,從烏鴉老鷹那裡奪過來給螻蛄螞蟻,為什麼這樣偏心呢!」用不公平來公平,這種公平不能公平:用不徵驗來徵驗,這種徵驗不能徵驗。自認聰明的人唯有被人支使,神人可以驗證。聰明人不及神人很久了,而愚蠢的人還依靠他的偏見溺於人事,他的功勞建築於外物,不也是可悲嗎!【點評】儒家主張厚葬,墨家主張薄葬,莊子主張不葬。莊子認為不僅要把人生看破,還要把死後看破,把一切人事看破,那才是修道的實在功夫。所謂的「齊生死」就是這個意思。16.屠龍之技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5),單千金之家(6),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7)。(《莊子·列禦寇》)[注釋](5)朱泙(pēng)曼:人名。支離益:人名,複姓支離,名益。屠龍:喻為道。(6)單:借為殫,盡。家,指家產。 (7)技:技術。巧:技巧。[譯文]朱泙曼跟支離益學屠龍,花盡了千金的家產,三年學成技術卻無處使用這種技巧。【寓意】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17.莊子借糧涸轍之鮒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1)。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2),將貸於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3):「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4)。周顧視車轍中(5),有鮒魚焉(6)。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7)。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8),激西江之水而迎子(9),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10),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11),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12)!」(《莊子·外物》)[注釋](1)貸:借貸。粟:穀子,亦糧食的通稱。監河侯:監理河道的官。(2)邑金:一邑租賦的收入。(3)忿然:不高興的樣子。作色:變色。 (4)中道:道中。 (5)顧視:回頭看。 (6)鮒魚:鯽魚。(7)波臣:波盪之臣,波盪衝來而失水的水族臣僕。 (8)且:將要。 (9)激:引。西江:指蜀江。 (10)常與:恆常共處,指水。(11)乃,竟。 (12)曾:乃,就。索:尋找。枯魚之肆:乾魚市場。 [譯文]莊周家庭貧窮,所以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行。等我得到一邑租賦金,借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周不高興的樣子臉色一沉說:「我昨天來時,在中途有喊叫我的,我回頭向車轍中一看,有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呀!你在這裡做什麼?』回答說:「我是東海波盪衝來而失水的水族仆臣,你難道不能用升斗的水來救活我嗎?』我說:『行。等我遊歷吳越說服兩國的國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來迎接你,可以嗎?』鯽魚不高興地改變臉色說:『我失去與我常處的水,我沒有容身的處所,我得到:升斗的水就可活命,你竟這樣說,就不如早點到乾魚市場去找我!』」【點評】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18.無心才能得道黃帝游乎赤水之北(1),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2)。使知索之而不得(3),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4)。乃使象罔(5),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注釋](1)赤水:虛擬的河流名。(2)玄珠:玄色寶珠,比喻大道。(3)知:虛擬人名,代表有智慧的人。 (4)離朱,又名離婁,古代傳說中的明目者。喫詬(chī gòu),虛擬人名,代表能言善辯者。黃帝派有智慧的、聰明的、能言善辯的人去找回遺失之大道,都沒有成功。(5)象罔,虛擬之名,或作罔象。恍惚迷離,若有若無,代表無心、無形、無聲、無跡的渾沌。[譯文]黃帝在赤水以北漫遊,登上昆崙山而向南眺望,旋即返回,丟失了玄色寶珠。派知去尋找沒有找到,派離朱去尋找也未找到,派喫詬去尋找,還未找到。就派象罔去找,象罔找到了。黃帝說:「多麼奇怪啊!象罔怎麼就能找到呢?」【點評】這則寓言,以玄珠喻道,說明靠聰明智慧,根本無法達到與道相契之境,只有去除機心而順其自然才能得道。19.骷髏之樂庄於之楚,見空髑髏(1),髐然有形(2)。撽以馬捶(3),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4)?將子有亡國之事(5),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6)?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7)?」於是語卒,援髑髏(8),枕而卧。夜半,髑髏見夢曰(9):「子之談者似辯士(10),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11),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12)?」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13),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庄於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於形(14),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15),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額曰(16):「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注釋](1)髑髏(kūlóu):骷髏,死人的頭骨。(2)髐然(xiāo)然:屍骨幹枯的樣子。有形:有似生人頭顱之形狀。 (3)撽(qiào):敲打旁擊。馬捶:馬鞭。捶同棰。(4)貪生:貪圖享樂,縱慾無度。失理:背棄養生之理。為此:成為這樣,即死亡。 (5)將:抑或,表推測。(6)遺:通貽,遺留,留下之意,這句話的意思為,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怕給父母,妻子留下恥辱。而羞愧自殺。(7)春秋故:年事已高。享盡天年,本應如此。春秋,年紀。故,同固,本來。 (8)援:牽到,拉過來之意。 (9)見:現,顯現。(10)辯士士:名辯之士。善辯之人。(11)累:牽累、負擔。(12)說:同悅,愉悅、快樂。(13)從然:放縱自如的樣子。從,同縱。以天地為春秋:與天地同壽同在,一樣恆久。(14)司命:主管人生死之神。(15)反:通返,歸還,知識:朋友。(16)臏(pín):通顰,皺眉頭。蹙額(cuè):蹙為皺,額同額。蹙,為愁苦的樣子。[譯文]莊子到楚國去,見到一顆死人頭骨,乾枯而有生人頭顱形狀。庄於用馬鞭子敲打著骷髏問道:「先生是由於貪圖享樂,放縱情慾,喪失養生之理而成為這樣的嗎?或是遭遇亡國之事,為斧鉞誅殺而至於此呢?或是你作了不善之事,怕給父母、妻子留下恥辱而自殺的呢?或是你因為挨餓受凍而成為這樣呢?或是你年事已高本該如此呢?」就這樣講完,拉過骷髏,枕在頭下睡去。半夜時,骷髏顯現在他的夢中,對他悅,「聽您的言談好像是位善辯之士,看你所說之事,都是活人的負擔,死人則沒有這些。您願意聽聽死人的快樂嗎?」莊子說:「是的。」骷髏說:「死人,沒有君在上面,沒有臣在下面,也沒有一年四季的操勞之事,放縱自如與天地同在,雖然南面為王的樂趣,不能超過呵。」莊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死之神復活你的形體,還給你骨肉肌膚,歸還你父母、妻子、鄰里和朋友,你願意嗎?」骷髏深深皺起眉頭,現出愁苦的樣子說:「我怎能捨棄南面為王的快樂而再次去受人間的勞苦呢?」【點評】說明死了比活著還要快樂,因為死了可以擺脫人生的憂患勞苦。體現樂莊子極端的厭世思想。20.得意忘言荃者所以在魚(17),得魚而忘荃(18);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19);言者所以在意(20),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21)!」(《莊子·外物》)[注釋](17)荃:諸本多作筌,捕魚工具。(18)忘:遺忘。下同。(19)蹄:捕兔的網。(20)言:語言。意:思想意識。(21)安:怎麼,哪裡。[譯文]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就遺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捕兔的,捕到兔就遺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意識的,掌握了思想意識就忘了語言。我到哪裡去尋找遺忘語言的人來和他交談呢!」【點評】人們往往被形式所迷惑,忘記樂目的與達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徑之間的主從關係,以至於把手段和途徑當成了目的本身。莊子以類比的方式,揭示了語言和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不要落言筌,被形式所左右。
推薦閱讀:

品讀莊子《逍遙遊》
《莊子》心得之感悟與超越(2)
莊子思想的評價 陳鼓應
出自《莊子》中的成語(3)

TAG:故事 | 寓言 | 莊子寓言 |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