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寶寶串門拜年,媽媽要記住這6句話
馬上就要過年了,親朋好友拖家帶口聚會,熱鬧喜慶。但你可能要擔心,孩子能不能跟別的孩子友好相處啊,會不會禮貌地跟人打招呼啊,不會被認為「沒教養」吧……
其實大家都有孩子,能互相理解,不會輕易給孩子戴「沒教養」的帽子。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適應陌生環境和陌生人需要時間。你記住陳忻老師說的這些要點,到時候就不會慌張。
文 | 陳忻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微信公眾號:陳忻兒童心理
對於寶寶的行為規範建立,需要貫穿在平時的生活里。如果我把寶寶帶到朋友家裡玩,通常會提前告訴他們:「我們今天要去阿姨家,這個阿姨家的規矩和我們家是一樣的,在她家你們要和在家裡的表現一樣。」這樣寶寶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如果和平時生活不一致,一下子多了很多要求和限制,寶寶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就會覺得很有挫折感。
總的來說,帶0-3歲寶寶去別人家玩,需要注意以下6個方面:
1.首先要保證寶寶的安全。
2.教寶寶不侵犯別的小朋友,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3.從小向寶寶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很愛你,但是,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不是以你為中心的。
4.向寶寶傳遞另一個信息:正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以你為中心的,所以有時候你必須等待。
5.對寶寶的各種反應都有心理準備,寶寶畢竟年紀小。
6.寶寶不是玩偶,不會對大人言聽計從,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需現實一些。
安全
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去別人家裡玩,首先要保證孩子的安全。
去別人家裡或者是去別的地方聚會,環境和家裡不一樣,不一定對寶寶安全。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參加朋友家舉辦的Party,他們家有一個蹦床。但是主人說沒有買保險,不想讓孩子玩。通常去別人家party,我都會帶著寶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拿出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別人家有的我們沒有的東西,如果主人允許,可以讓寶寶玩,滿足一下他們的好奇心。
不侵犯別的小朋友,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聚會的時候,大人都期望孩子們能在一起和平地玩,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事實:0-2歲的寶寶,很難說有嚴格意義上的一起玩,甚至2-3歲,也是以平行遊戲為主。大人需要尊重寶寶的興趣,讓寶寶自己玩耍,不要硬把一些不認識的寶寶湊一堆。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大都有和成人交往的經驗,和同齡人交往的經驗都比較少。把他們放在一起玩的時候,成人必須密切關注,防止一些不好的行為傷害到別人,比如推人、抓人、拿玩具砸人等。很多行為其實並不是寶寶故意去欺負別人,而是他們不知道怎麼發起正確的交往。成人不要說寶寶沒有家教,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成人必須保護好自己寶寶的安全或者必須看好自己寶寶的行為,不要讓他的行為傷害/妨礙到別的小朋友。
如果兩個寶寶不能在一起和平地玩,反覆幾次搶對方手裡的玩具,父母就要果斷把兩個人分開。寶寶沒有必要在這樣聚會的場景下學習社交。一個是孩子們可能互不認識;二是他們也沒有經常固定在一起玩。
在聚會的時候,父母帶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如果能和其他寶寶一起玩當然好;如果不能,就讓寶寶自己玩好了,讓聚會能進行下去。如果非要寶寶在聚會的情景下學習社交,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里,而且可能還有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建議」和「討論」,寶寶並不能吸收正確的信息,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規則要從小和寶寶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很愛你,但是,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不是以你為中心的。
0-6個月:現代兒童心理學普遍的說法是,0-6個月的寶寶,是寵不壞的,對他們的需要,父母要敏銳察覺並給與及時而穩定的回應。
6-12個月:這一時期,寶寶的認知、動作、情緒等飛速發展,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要給寶寶建立界限,父母要清晰地跟寶寶傳遞一個信息:什麼事情你可以做,什麼事情你不可以做。為了建立界限,父母要比較一致地執行原則,不能說自己心情好了,這件事就可以做,自己心情不好了,這件事就不可以做。要注意建立界限並不等於處處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探索。相反,我們要鼓勵孩子做適當和安全的探索。
1-2歲:有人一看建立界限就會覺得是限制寶寶的自由,其實不然。建立恰當的界限恰恰是保證了寶寶探索的自由環境。家裡要重新布置環境,讓寶寶可以去安全探索而不是經常去制止他。比如,孩子經常要去拉窗帘,如果掉下來就要砸到頭,與其每天說十幾遍不能拉窗帘,還不如乾脆把窗帘往兩邊挑起,這樣孩子就夠不著了,他們可以去玩安全的東西,而家長也不用經常向他表達負面情緒,這樣家長和寶寶間的互動就可以有個良性循環。
2-3歲:當寶寶有了「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父母是有底線的」這樣的意識以後,他們到了別人家裡,行為就不會失控。比如,儘管有些東西對寶寶來說很新鮮很好玩,但是確實不是小朋友的玩具,主人也不願意給小朋友玩。對百依百順慣了的寶寶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可能會大哭大鬧。但是,對知道規則的寶寶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媽媽可以跟寶寶說:「對不起,我知道你很想玩這個東西(認同寶寶的感受,平復寶寶的心情);可是,這個確實不是寶寶的玩具,我們不能玩;不過,我們可以玩別的 (提供另外的選擇)。」
平時,我們必須給寶寶準備好社會規則。比如,別人的玩具,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我們不能拿。滑梯只有一個,你要玩就必須等待,要遵守輪流玩的規則。給寶寶傳遞社會規則,一方面是培養寶寶的社會性發展,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寶寶的自控能力。
要向寶寶傳遞另一個信息:正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以你為中心的,所以有時候你必須要等待。
要讓寶寶意識到,他想要的東西,不可能馬上得到;而他想做的事情,也可能會不被允許做。比如在聚會的時候,人很多,寶寶要吃蛋糕。對不起,這不是你一個人的蛋糕,是大家分享的。你要等著媽媽給你拿,不能上去用手亂抓。
平時大人就需培養孩子「等待」的概念。比如:
寶寶要馬上喝奶,對不起,現在奶有些燙,媽媽來吹10下,我們一起數好不好?既讓寶寶等待,又培養了數字的概念。如果寶寶哭鬧等不及,可以把杯子放到他手上然後快速拿開,讓他有個直觀的體驗,燙是這個感覺,讓你的手是這個感覺,你還要把它放到嘴裡嗎?
在遊戲場玩的時候,幾個小朋友玩滑滑梯,要讓寶寶學會等待。因為如果你不守規則,上去推別人或者你從滑梯下面往上爬,這樣就很危險,很可能傷到別人,也可能傷到自己。如果每個人都遵守規則,一個一個輪流滑,這樣又安全,每個人也能都玩到。
聚會的時候,如果幾個寶寶同時有需要,主人或者爸爸媽媽要一邊滿足其中的一個寶寶,一邊解釋:「我正在幫助這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請耐心等待,馬上就輪到你了。」要讓寶寶明白,你有需要,別人也有需要,但是你的需要並不比別人的需要更加迫在眉睫。
寶寶平時在生活里接受過「等待」和「規則」的概念,他就會比較能理解自己所處的處境,也能盡量剋制自己的衝動。3歲的寶寶雖然自控能力不夠好,但是也不要小瞧他們,在生活中如果經常鼓勵他們,他們會表現得很好。
禮貌帶寶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家長需對寶寶的各種反應有所心理準備。
去別人家裡或者餐館聚會,對寶寶是一個全新的環境,父母要了解寶寶的特點,對寶寶的反應要有心理準備。不要為了使寶寶顯得有禮貌而強迫他和人打招呼,或者很快讓他去和不認識的寶寶一起玩。
寶寶面對新環境和陌生人,會有一定的壓力。如果父母急於讓寶寶表現,只會適得其反,讓寶寶對這一新環境心生厭惡。父母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放手讓寶寶自己去熟悉這個環境,慢慢地,你會發現他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中要強很多。
我們家小寶個性比較內向,到了一個新環境,看到很多陌生人,對他來說一下子難以接受。所以我通常會給他一點時間暖身,不強迫他立刻跟人打招呼,而是帶他安靜地坐在一邊,輕輕跟他介紹那些人都是誰,等一下我們要幹什麼。而我的朋友們因為我事先交代過,也不會圍過來噓寒問暖,而是很配合先不來干擾我們。寶寶心裡有底了,慢慢就會放輕鬆了,也願意和別人交談了。
畢竟寶寶是人,不是玩偶,不會對成人言聽計從,家長對寶寶的期望值需現實一些。
寶寶不願意叫叔叔阿姨好,不要強迫,因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也許寶寶會感覺不舒服而不願意叫,不要給寶寶蓋一個「沒有家教」的大帽子。如果寶寶之間不能一起和平地玩,也不見得是寶寶沒有家教,而是因為他們的社會性發展還沒有到達真正的同伴合作遊戲階段。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把教育工作做到位,出去聚會時把心態放平和,相信會給自己和寶寶帶來一段美好的快樂時光。?
(本文刊登於《聰明寶寶》,2013年2月期)
預祝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新春快樂!
—-愛貝睿第 460 次智慧分享—-
投稿請發至:e@anrenmind.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