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愈《晚春》

韓愈《晚春》游城南十六首押微韻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唐·韓愈)  七言絕句 押元韻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榆莢祗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注釋晚春:春季的最後一段時間[3] 。不久歸:這裡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楊花:指柳絮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才思:文藝創作的思路;文思。解(jiě):知道。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人已年近半百。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評註《批韓詩》:朱彝尊曰: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韓柳詩選》:意帶比興,出口自活,以下數首皆然。《養一齋詩話》:(王昌齡《青樓曲》)第二首起句雲「馳道楊花滿御溝」,此即「南山薈蔚」景象,寫來恰極天然無跡。昌黎詩云:「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便嚼破無全味矣。《詩式》:春日晚春,則處處應切晚字。首句從「春」字盤轉到「晚」字,可謂善取逆勢。二句寫晚春之景。三句又轉出一景,蓋於紅紫芳菲之中,方現十分絢爛之色,而無如揚花、榆莢不解點染,惟見漫天似雪之飛耳。四句分二層寫,而「晚春」二字,躍然紙上。正無俟描頭畫角,徒費琢斫,只落小家數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純從涵泳而出,故詩筆盤旋迴繞,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沈著。以下資料來源未詳:(1)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斗芳菲:爭芳鬥豔。(2)榆莢:榆樹上長的果實。(3)惟解:只知道。賞析: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像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像,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錢鍾聯《集釋》系此詩於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的確,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手法,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讚賞楊花的。"無才思"應是故作頓挫的諧謔之筆。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漢語大詞典》:才思  拼音:cái sī才氣和思致。《後漢書·文苑傳·禰衡》:「﹝ 劉表 ﹞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極其才思。」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境勝才思劣,詩成不稱心。」 宋 王鞏 《王氏談錄·經史》:「經書養人根本;史書開人才思。」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恪守詞韻》:「 李白 詩仙, 杜甫 詩聖,其才豈出 沉約 下?未聞以才思縱橫而躍出韻外,況其他乎?」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六節:「 韓 詩與古文一樣,象 長江 大 河 ,浩浩汗汗,表現筆力雄健才思富贍的極致。」
推薦閱讀:

第六章 韓愈與韓孟詩派
大顛與韓愈22
韋力︱探訪韓愈墓、柳宗元墓、范仲淹墓
我的韓愈故里之爭

TAG:韓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