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日與生日文化

作為生命周期的「刻度」,生日是如何起源的呢?公曆生日與農曆生日,其背後隱含著哪些有趣的文化差異?

  生日,是一種由數字紀日的曆法體系而產生的文化現象。在不同的曆法傳統下,不同民族和文化對生日有不一樣的理解,這也是文化差異的顯著表現之一。

  幾千年來,中國人對於生日的理解,不但與西方有著微妙的差異,而且其本身也有變化發展。中國人往往以農曆新年為新的一歲的開始,也就是說除夕過後,每個人都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的說法中還包含著年齡增長的意味。

  生日的記錄方式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記憶自己的出生日期,不過最初是以干支紀日的形式記錄的。公元前4世紀,著名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說自己出生於寅年正月的庚寅日。這裡的「庚寅」就是中國古AN來紀日的方式。

  我國早期採用的是干支紀日。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有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這兩者可以組合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複。考古發現,在一塊商代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就是當時的日曆。這也說明我國在商朝時已經使用干支紀日了。根據文獻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發生過一次日食。這也是中國連續以干支紀日直至今天的比較確切的證據。

  在兩漢以前,歷史記錄中的日期都是以干支紀日的方式出現的,這直接決定了出生日期的記錄方式。例如魯庄公出生於公元前706年九月丁卯,與其父魯桓公同月同日,因此取名為姬同。如果按照數字紀日,這父子兩人的出生日期並不相同。這就反映出當時人確實是以干支紀日的方式記錄出生日期的。

  在《左傳》中還記載了一個普通老者給官員出的算術應用題。公元前543年,晉悼公的夫人向國人發放救濟糧,絳縣有一個老人前來領取。負責的小吏詢問他的年紀,他回答道:「我只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小民,不知道如何計算年歲。只記得我出生在正月甲子日,那是一個朔日,到現在第445個甲子已經過去三分之一了。」小吏不知道如何計算,就去請教當朝的高官。大夫師曠說:「我知道了,那是73年前,那一年狄國侵犯了魯國。」文伯說:「到今天26660天了。」即444乘以60,再加上60的三分之一,得26660天。這個故事反映出,當時的普通人對於自己的出生日期也是有記憶的,同樣是以干支的形式。

  然而,干支記錄的出生日期卻不利於產生生日的概念。首先,中國的傳統曆法以月亮的盈虧周期作為一月,並與陽曆的節氣相結合,是典型的陰陽合曆。在戰國以前,雖然天文曆法可以預先排定歷譜,但是由於天文學尚不發達,往往還需要根據實際天象進行調整。例如某日在預先排定的歷譜中是月末的晦日,但當日發生了日食,實際上是下月的朔日(月亮與太陽同時出沒的日子,在天文學中嚴格的定義是日月同黃經的時刻為朔。在農曆中,朔被定為一個月的起始),那麼政府就可能修改歷譜,重新確定其所屬月份,下月的日期若以數字表示,就會全部改變。此外,閏月的安插在戰國以前也顯得沒有固定規律。在這種情況下,以數字形式排定的日期並不實用。其次,在傳統曆法中,一個歷月只有29天或30天,而一甲子卻有60天。這就可能出現連續多年某月沒有某個干支日期的情形,例如連續五年的九月沒有甲子日,也就是說,一個人可能會連續多年過不了生日。這樣,以出生日期來確定自己的年歲就顯得很不方便。所以中國人最初是以農曆的新年作為自己年歲加增的生命周期刻度,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漢代以後,曆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根據天象可以較為準確地推算出今後多年的歷譜,這就為數字紀日的產生準備了前提條件。在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中,就出現了「七月四日」這樣的數字日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字紀日逐漸流行,而生日概念的產生,恰恰也在此時。

  總的說來,陰曆和陰陽曆在實現數字紀日上難度相對較大,只有當曆法成熟後才可以數字紀日。而古羅馬使用陽曆,他們並不以月亮的盈虧周期作為劃分月份的依據,所以陽曆中一個月里的日期和月相沒關係,只要按數序排列即可,所以很容易實現數字紀日。但是對於農歷這種陰陽合曆,或是回曆這種純陰曆,要先確定朔日才能確定一個月中的日期,這就要求對日月的運行規律有較好的掌握。在曆法水平不高的時候,中國人只能用干支來紀日,或者根據月相不停地修改歷譜。因此,古時候中國人的出生日期是難以完全用數字記錄的,數字化的生日概念也就遲遲無法產生;而使用陽曆的古羅馬人早就可以過數字化的生日了。隨著曆法的不斷完善,每天的日期也能夠可靠地提前確定下來,按照顧炎武的說法,以年為循環周期的生日概念也就在齊梁時期產生了。

  與農曆對應的是公曆。公曆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外來事物。到目前為止,中國使用公曆也僅僅有100多年的歷史。1912年1月1日,在中華民國成立時,初次以公曆取代傳統的農曆。但不久後又進入了軍閥割據時期,不同的地區又使用了不同曆法。直到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後,才頒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公曆紀月紀日。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確定使用公曆,年份改以公元紀年,並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公曆現在使用得相當廣泛,但由於農曆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當人們提到生日時,往往會同時記起自己的農曆和公曆的生日。

說到公曆生日和農曆生日的關係,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兩者有所謂的19年周期。例如公元1984年1月1日是農曆11月29日,而19年後,2003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又是11月29日。這主要是兩種曆法的置閏規則產生的結果。農曆的朔望月周期是29.5306日,一般「十九年七閏」,即19年有235個月。如此算來,19個農曆年平均有6939.691日。而現行公曆的年長為365.2422日,19個公曆年平均有6939.6075日。可見,19個公曆年的日數和19個農曆年的日數幾乎相等。因此,每逢19的整數倍歲數時,陽曆生日和陰曆生日很可能與19年前一模一樣地重合在一起。但是事情也不盡然如此。因為農曆和公曆置閏並不同步,也可能會使兩者在19年後相差一天。特別是在出生前不久恰巧遇上農曆閏月時,可能就差得更多了。例如1984年有閏十月,1985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是11月11日,而19年後,2004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則變成了12月10日,與19年前幾乎相差一個月。  

生日的文化內涵

  生日作為生命周期的一種「刻度」,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除了給自己過生日時的種種風俗外,許多對重要人物的生日紀念最終也都演變成為了節日。

  有了數字化的生日概念,很多人就轉而以生日作為生命標尺。對一個人來說,生日很重要,它可以說是一部個人編年史的頁碼。如果以生日作為年齡增長的界限,那麼不管是農曆生日、公曆生日,每過一次,就長了一歲,這種意味深長的暗示正是生日給你的最大意義。而在現代社會中,由於一些人為的規定,生日的這種意義更加被強化。例如8月31日出生的兒童,一般要在6年後入學,而僅僅晚一天在9月1日出生的兒童,卻可能晚一年入學。

  重要人物的生日,常被稱為「誕」。如耶酥是基督教的聖人,所以他的生日被稱為聖誕,後來成了全球人民都慶祝的聖誕節;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日就叫做「誕辰」,如毛澤東誕辰、牛頓誕辰等。在中國古代,皇帝的生日是舉國歡慶的節假日。

  除了給皇族過生日,各路神仙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日,例如中國佛教以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節,即釋迦牟尼的生日紀念;道教以二月十五為太上老君(老子)聖誕、九天玄女娘娘聖誕,五月十八日為張天師(張道陵)誕辰等等。在民間信仰中,原本生而為神的一些「先天」之神,比如元始天尊,也被後人安排了凡人才有的生日。在宗教學中,這反映了神的人格化。在中國,過生日的習俗在魏晉南北朝後期盛行,乃至其產生,或許都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除了皇帝神仙,黎民百姓也過生日,不過沒那麼多講究,一般人就把生日稱為自己的生辰。以前民間取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一共八個字,稱為「生辰八字」。這不但可以幫助記憶自己的出生日期,在民間信仰中還認為它關係到自己一生的禍福。

  在中國,生日在出現之初被稱為「母難之日」,藉此日來孝敬或者紀念父母。但不久便演變為個人的節慶,這折射出了個人意識的某種覺醒。

  一般來說,在古代中國,年輕人過生日不太講究,但小孩和老年人則不然。小孩子的生日多以滿月、百天、周歲為主,在一些地方也流行過十二歲生日。在生日當天,吃紅雞蛋、穿新衣服,還有當下流行的生日蛋糕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老人的生日叫做「壽辰」,壽分三種:上壽、中壽和下壽,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要稱為「壽辰」,至少要到60歲。在壽辰時,擺壽宴,吃長壽麵,接受家人的祝福是最重要的。

  除了慶祝人的生日、壽辰以外,人們現在也常常紀念那些重要事物的誕生日,如天文望遠鏡誕生400年、各國國慶、建軍節等,往往會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來紀念這些特殊的日子。

  生日與八字、屬相、節氣和星座

  當我們問起一個人的生日時,往往也會順便問問屬相(十二生肖)。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有時還會問問星座;而對於年長者,則可能會更關注「生辰八字」。

  十二生肖在不同的國家,也有著不同的代表動物,如我國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越南的十二個生肖與中國人的生肖基本相同,只是以「貓」代替了「兔」。有趣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也有十二生肖,是由虎、兔、龍、猴、狗、豬和其它六種墨西哥特有的動物組成的。

  十二生肖是由動物紀年法演變而來的。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曾流行於我國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中,後來又和干支紀年法相融合,於是就產生了「十二生肖」之說,即自人一出生,就有一種動物作為他的屬相,如子年生的屬鼠,丑年生的屬牛等。這一傳統歷代傳承,相沿成俗,至今仍在民間流行,是我國一種傳統風俗。由於我國早期採用干支紀日、紀年,所以一個人出生的時刻也就對應著一定的干支,進而又演化出了「生辰八字」。

  事實上,「生辰八字」和人的生肖,原是我國古代人民一種記憶出生日期的方法,但在古代宿命論思想的影響下,後來這「生辰八字」和「十二生肖」都被塗上了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甚至摻進了迷信思想。一些陰陽家、算命者,硬把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同人的生辰八字和生肖屬相聯繫起來,把人分為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然後根據五行的相生來給人「批算八字」、「合婚」、「擇日」、「判斷終身」等等。世界上那些同一時辰出生的人何止千萬。但他們的命運有好有壞,壽命有長有短,人生道路各有不同,甚至連在同時出生的雙胞胎也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這也說明了所謂命運同生辰八字根本毫無關係。至於根據「八字」和生肖來合婚,更是荒謬透頂。

  還有人認為,生日與節氣也有著密切的關係。人處在自然中,萬物的運行狀態會對人的心智、性格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出生在不同節氣的人,性格也會與自然界有相通的地方。如立春節氣出生的人純樸、踏實,喜歡研究、探討,這正是由於自立春開始,冰雪解凍、大地蘇醒,萬物開始有條不紊地生長;而立夏節氣出生的人行動力強、重感情、富謀略、但性情較急、容易發怒,這是與夏天到了,萬物開始向上生髮有關;對於冬至節氣出生的人,由於冬至時大雪滿布、一片雪白,十分亮眼,所以此時出生的人,通常是屬於靚麗型的帥哥美女,而且很有智慧……

  與此相類似的,當下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的生日與星座的關係也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如巨蟹座的人母性十足、天蠍座的人工於心機、獅子座的人性格熱情奔放等等。

  事實上,「八字」也好,屬相也好,節氣也好,抑或是西方的生日星座等,都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人生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才可能換來自己想要的結果。

  生日,只是要提醒著自己:「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摘自《中國國家天文》 文/吳藴豪 郭曉博)


推薦閱讀:

和服文化與「前世今生」
遠古時期的曆法,一年只有十個月,隱藏著天文史上的一個爭議
畢加索法國故居將拍賣,你對畢加索的印象是什麼?他都有哪些著名的畫作呢?
慈禧太后為什麼吃不胖?
德國人和美國人的不同?

TAG:文化 | 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