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是這個時代的教育片

作者:飯糰來源:知乎。

看完這個問題的下的諸多回答後,個人感覺,可能不少朋友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

先說結論:《無問西東》並不是青春片,而是一部真正的教育片。

他所講述的,是這個時代缺失的教育。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要理解《無問西東》,首先要提到一個著名的疑問,和一所傳奇的大學。

一、錢學森之問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時,錢老感慨:「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為什麼新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而困頓的民國時期卻英才輩出?

亂世出人傑,時勢造英雄?

不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顯然更不是。

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藏在一所學校里。

二、西南聯大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西南聯合大學部分教師合影

這是馮友蘭所寫的西南聯大校歌。

說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大學,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條件下,短短八年間,培養出了諾貝爾獎得主如李政道,楊振寧,「兩彈一星」功勛于敏、鄧稼先,作家、詩人如汪曾祺、穆旦,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更是數不勝數。

那麼為什麼在那樣貧困饑饉,戰亂頻仍的年代,西南聯大能夠做到的,和平年代的清華、北大、南開卻再也無法做到?

答案是四個字: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也翻譯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即國內所謂「素質教育」的真身。

所謂「素質教育」其實是對「通識教育」的錯誤翻譯。素質教育,按照正常翻譯應該是quality education ,且不說這個詞語法是否正確,在國外網站上是搜索不到任何東西的。

這個錯誤的翻譯害人不淺。

「素質教育」,培養怎樣的素質?君不見衡水中學校長就曾放言: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因為首先要培養學生有考上大學的素質,也就是應試的素質。

雖然人人都知道他說的不對,但在邏輯上卻一點毛病都找不出。

因為國外那套優秀的教育體制根本就不叫素質教育。

他叫通識教育。

什麼是通識教育?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通識,一般生活之準備也;專識,特種事業之準備也。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社會所需要者,通才為大,而專家次之。」

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說:「教育一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

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說,教育是「授予人生所必需之知識及情感的陶冶」,形成獨立和「精確明晰之思考力」。

通識教育,即以人為本的教育,即所謂「為人之學」。

與之相對的,正是當今中國所實行的、源自前蘇聯的專業教育。

民國時期辦學自由、教育獨立,以梅貽琦、張伯苓、蔣夢麟等為代表的優秀教育家秉持人文主義理念,重視獨立精神,關注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培養的是一批真正的人才;

建國以後,大學收歸國有,在工業生產思想的引導下,學習蘇聯專業教育理念,學校變成工廠,教室變成車間,一味強調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於是校長成了廠長,教師就成了工人,學生成了被加工的原料,最後培養出來的只能是職業技工。

而《無問西東》想要說的,正是這一點。

在了解了西南聯大與中國近現代教育體制變革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這部片子。

為什麼說《無問西東》是一部真正的教育片?

一、四條主線間的聯繫

電影上映之後,時間線性的割裂與敘事的破碎備受批評,然而實際上,這四個主要故事彼此之間的聯繫正是理解影片的關鍵。

第一個故事中,校長梅貽琦以「人生的真實」的啟迪了吳嶺瀾;

第二個故事,吳嶺瀾以自己關於「自我真實」的思考幫助沈光耀最終確定了人生的方向;

第三個故事,被沈光耀救活的陳鵬,以善念和對自我的堅守救贖了王敏佳和李想;

第四個故事,張果果的父母為李想所救,並以「自我的教育」引導張果果回歸本心,救助了四胞胎。

真正串聯這四個故事的,是「教育」。

是真正的、傳遞善於愛的、關於自我的教育。

這部表面看起來敘事破碎,時間線混亂的青春片,並不是一部帶簡單的傷痕電影,或者清華大學的宣傳片。實際上,這是一部真正的講教育的電影。

教育的本質,首先在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的啟迪,在於人之為人,使人成為人。

四條主線彼此相連,寓意為無論在怎樣的時代,真正的教育都能夠通過愛與血緣代代相傳,並在人心裡開出花來。

吳嶺瀾象徵的是和平年代的迷茫青年,在教育家梅貽琦的指導下回歸了自己的本真;

沈光耀代表山河破碎的動蕩年代。面對家與國,生與死這樣兩難命題左右為難的有志青年,沈光耀用梅貽琦所教導的理念幫他認清了心中的方向;

陳鵬代表政 治動蕩,人心扭曲的時代。多年前沈光耀從雲端投下的物資救助了飢餓的兒童,也種下了善念與本真的種子,以至哪怕是日後身處瘋狂罪惡的人群中,陳鵬也能不違本心,不泯善念;

張果果代表的是政 治狂潮退去,資本浪潮襲來的現代社會。李想犧牲自己拯救的生命在父母的教導之下,最終在無休止的貪念面前抽身而退,回歸了真正的自我價值。

哪怕歷經歲月變遷,人事更替,最初梅貽琦親手種下的教育火種卻代代相傳,在無論怎樣糟糕或失敗的時代中都能開出花來。

二、影片中的配角

影片中的主要配角其實均是「教育」的化身。

他們的人設驚人的一致:以師長的身份教導主角追尋自我價值

梅貽琦告訴吳嶺瀾,要追求生命的真實,而並非別人認為對的事;

蔣夢麟對同事說,不要責怪陳鵬,他只是說了真話;

陳納德對沈光耀說,這個時代欠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裡給出來的愛與真實。

沈光耀的母親告訴他,不要去追逐功名,而是應當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去享受你的人生;

張果果的父親對他說,父母並不希望你取得怎樣的成就,只希望你一生健康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們所做的,即是西南聯大所推崇的真正的教育;他們所信仰的,即是導演一遍遍強調的人生的真正意義。

因為有這樣的真正教育的傳遞,面對戰亂,西南聯大的學生可以義勇從軍,將生死置之度外;

因為有這樣的真正教育的存在,在一個政 治瘋狂,教育扭曲的年代,陳鵬依然可以拯救好友的生命與靈魂,並將善與真實的力量傳遞下去;

因為有這樣的真正教育的啟迪,在政治狂潮退去,資本浪潮襲來的現代社會,張果果可以遵從本心,選擇愛與善良。

影片的最後,導演借張果果之口說出,「生命意義不在於物質的豐富或成就的高低,而在於你自己的真實;最珍貴的不是物質或者集體,而是你自己。」

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真正的教育,首先應當做到的,不是教授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個人在愛集體、愛國家之前,首先應當愛自己。

有人說,西方教育中的成年在於知道自己是誰,中國教育中的成年在於成為別人希望的自己。這話不假。

影片中陳納德主要的台詞只有兩段,一段時間關於「從心裡拿出來的真實自我」,另一段則是告訴全體學員,飛行員比飛機更珍貴,如果有需要,隨時棄機保人。

我們的理念一直以來則是,把集體放在個人之上,鼓勵大家為集體犧牲。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脫離個體的集體,如果有人總是以各種名義要求你為了集體做出犧牲,那麼他一定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明白自我的價值,看清自己的內心,是一個人成年的首要標誌。

關於自我的教育,關於珍視自我的價值,是這個時代欠我們的教育。

感謝《無問西東》,這是一部真正有價值的電影。

最後一句話送給大家: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推薦閱讀:

一去不復返的田園耕讀時代
看臉時代,魏晉南北朝門閥貴族容貌「標配」——俊秀、魁梧、白凈!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政德建設是黨內政治生態的「凈化器」
很不幸,這仍是一個女性處境日漸艱難的時代
關於後危機時代的世界與社會主義

TAG:電影 | 教育 | 時代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