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三部)06理親王府

大故宮(第三部)06理親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四十五歲的皇四子胤禛即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帝對廢太子胤礽和他的家人採取了比較優待的方式,胤礽仍被圈禁在紫禁城的咸安宮,胤礽的次子弘皙被冊封為理郡王,鄭家莊的王府則被賜為胤礽家人的居所,這也是清朝惟一一個在北京城外的王府。那麼,理郡王弘皙等人究竟是如何入住鄭家莊王府的呢?理親王府的興建與衰落,到底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先生繼續做客《百家講壇》,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故宮》第三部第六集《理親王府》,敬請關注。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他八歲登極,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然而作為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卻有著一段揮之不去的隱痛,那就是一生中曾經兩立兩廢太子胤礽。胤礽是康熙帝的二皇子,也是嫡長子,康熙帝本來對他十分喜愛,一直悉心培養。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不得不將他廢黜。那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怎樣不為人知的變故?廢黜後的胤礽家室,又該如何安排他的起居生活呢?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先生繼續做客《百家講壇》,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大故宮》第三部第六集《理親王府》,敬請關注。】    天潢貴胄都在北京城裡,都要開府,但是有一座例外,那就是理親王府在城外,太特殊了,所以今天講三個小標題:    1、康熙始建    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老二是嫡長子,叫胤礽,他媽是赫舍里氏,就是輔政大臣大學士索尼的孫女,出身貴族在康熙21歲的時候,赫舍里氏22歲就生下胤礽,但是難產,出生後媽媽就死了,就預示著胤礽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胤礽兩歲的時候,康熙皇帝遵從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懿旨,冊胤礽為皇太子,康熙非常喜歡這個皇太子,長的也好,學問也好,修養也好,騎射也好。康熙親自教他念書,培養他,一些重要的事情,也交給他處理,但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到避暑山莊回來的路上,當著諸王大臣正式宣布,廢黜皇子,康熙宣御:「且諭且泣,」宣布完畢,撲到在地暈倒了。    胤礽在了33年皇太子,這年35歲,康熙55歲,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呢?立了太子有好處,有接班人了,但是問題也來了,第一個矛盾,就是以索額圖為首的。朝廷里德太子黨和非太子黨。第二個矛盾,是皇子兄弟裡面,擁護太子和準備廢掉太子的,也形成了兩股勢力。康熙的皇權和太子的儲權發生了矛盾,康熙有句話很傷心:「今朕未卜今日被鳩,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    太子廢了就安置在現在故宮的,東華門麗原來叫上駟院,露天打個棚子關在那兒,派老三老四看著他,不久就安置在咸安宮,囚禁在那兒。這一來矛盾反倒厲害了,朝臣之間,皇子之間,爭奪皇儲就更激烈了,康熙一看不行。第二年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立了以後,矛盾就更厲害了,既然第一次可以被廢,第二次當然也可以再廢,各種矛盾就糾結起來了,康熙一看不行,再過兩年,再次廢黜皇太子胤礽,而且圈禁在咸安宮,就是後來的壽安宮。    這個時候,康熙已經到了晚年了,為了廢太子立太子,康熙得了一場大病,中風,半身不遂,康熙就要考慮後事了,這個太子康熙是又恨又愛,恨太子不成器,逼著自己廢了太子,愛的是這孩子從小媽媽死了,立了33年,現在廢了,心裡很痛苦,康熙晚年就考慮怎麼安置廢太子的問題,以免身後皇子兄弟骨肉相殘。    【如何安置廢太子胤礽,是康熙帝晚年的一塊心病,而兩百多年前的這段謎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是湮沒在歷史的灰塵之中,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破解這個康熙朝的歷史謎案呢?一段機緣巧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2008年,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庄村鄭各庄的領導,請我去說我們這有城牆的遺址,和護城河的遺迹,還有銅幫的金井,這個地名叫做平西府,當地人說平西府就是平西王德府,是清初平西王吳三桂的王府。不然怎麼會有城牆和護城河呢?我一看的確有城牆和護城河,但肯定吳三桂的王府不在這裡,回來我就查資料,但是問題沒有解決,這是清朝歷史,宮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疑案。    正好這時候,台灣佛光大學請我去,做客座教授一個學期,我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看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的滿文檔案,查到一份滿文檔案,是康熙60年10月16日,就是鄭家莊行宮和王府竣工的檔案,非常詳細,但是孤立不證。既然有竣工的檔案,就應該有開工的檔案,台灣沒有就應該在北京,我就到北京第一檔案館,經過二十多天的查到了康熙57年12月初五日,鄭家莊工程開工的滿文檔案,十分詳細和竣工檔案完全吻合。    清朝皇帝的行宮有圍牆,沒有護城河,頤和園、圓明園、南苑、避暑山莊都要圍牆沒有護城河,有圍牆又有護城河的只有鄭家莊這一處,把行宮和王府蓋在一起,外面是城牆,外面是護城河,有清一代只有這一處,有記載的康熙去了三次,但是還沒來及進駐行宮,還沒來及安置誰住王府,康熙61年就故去了。    【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四十五歲的皇四子胤禛即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帝對廢太子胤礽,和他的家人採取了比較優待的方式,胤礽仍被圈禁在紫禁城的咸安宮,胤礽的次子弘皙,被冊封為理郡王,鄭家莊的王府則被賜為胤礽家人的居所,這也是清朝唯一一個在北京城外的王府,那麼,理郡王弘皙等人究竟是如何入住鄭家莊王府的呢?】    2、雍正分府    雍正一即位九封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為理郡王,雍正說康熙有遺囑:「朕因思鄭家莊,已蓋設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阿哥沒說是誰就死了,雍正說:「鄭家莊修蓋房屋,駐紮兵丁,想皇考聖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諭旨。朕未敢揣度舉行,今弘皙即已封王,令伊率領子弟於彼居住,甚為妥協。」於是,理郡王弘皙就搬到鄭家莊王府去住。    1)分付:胤礽住在皇宮的咸安宮,把兒子分出來到鄭家莊居住,胤礽有11個妻子,12個兒子,誰去雍正做了具體規定,有幾個仍然住在皇宮了,有幾個和胤礽的一些妃子就到鄭家莊去開王府。    2)人員:從誠親王府撥出185人,從簡王府撥出80人,從弘昉府撥出80人,合計345人撥到理郡王府。    3)太監:封給理郡王111名太監,這些太監的錢,頭三年由皇宮出,三年以後由王府開支。    4)房屋:撥城裡410間房子給理郡王,後來算不夠,差多少再蓋,完了再商量。    5)官兵:有城牆城門就要有官兵守衛,第一批撥600名官兵,在城外駐紮守城,後來有所增加。600名官兵分10個班,輪流值班,城門單有兵守城門。    6)上朝:理郡王每天要上朝,昌平鄭家莊離德勝門大約四十華里,離皇宮大約五十華里,雍正做了規定,理郡王每個月上朝一次,射箭一次,有特殊重要禮儀活動,單宣召單來。過年正月初一要祭祀堂子,和其他事,理郡王要來,在城裡單給安排住所。    在滿文檔案里詳細介紹了理郡王是怎麼搬家的。理郡王弘皙及允礽一家遷往鄭各庄王府。關於理郡王一家分府搬家,檔案有詳細記載。    1)定期:讓欽天監選良辰吉日,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卯時(1723年10月18日),正點喬遷。2)請辭:搬家的前一天,理郡王帶了福晉和夫人,到皇宮向雍正皇帝問安辭行。    3)禮儀:按照郡王搬家的禮儀舉行,就是弘皙同輩的皇室的兄弟,已經成家的來負責禮儀。4)送行:5)衣飾:規定送行人穿錦袍和補褂,不是朝服不是便服,介於之間的一種禮服。6)飯食:從皇宮派御廚準備飯食,30桌飯食和10桌勃勃桌,一共40桌飯。7)禮迎:派內務府所屬的,年紀大的,德高望重的,結髮夫妻一對,提前一天到鄭家莊王府。郡王和福晉來了,他們出來迎接。8)返回:從皇宮到這裡50華里,要走六個小時,回也要五六個小時。    從這天開始,鄭家莊就成了理郡王的王府,同時又是康熙的行宮。第二年,1724年,廢太子在咸安宮死了,雍正下令把遺體運到兒子理郡王府,在這裡舉行追悼儀式,這年胤礽51歲,雍正怎麼辦?他說:哥哥死了,要到鄭家莊去弔唁,大臣前來勸阻,雍正就接受大臣的意見,到西苑五龍亭,就是現在北海五龍亭遙祭哥哥的故去。儀式舉行完後,廢太子就移到遵化黃花山埋葬。    到雍正八年,雍正的政權穩固了,侄子弘皙要封成親王,理郡王就變成了理親王,鄭家莊就變成了康熙行宮和理親王府。    【雍正十三年,一生謹慎勤政的雍正帝去世,終年58歲,他的皇四子25歲的弘曆即位,也就是乾隆皇帝,作為與理親王弘皙同輩的乾隆帝,對弘皙採取與雍正帝完全不同的方式,最終導致一個曾經的浮華王宮,從此銷聲匿跡,那麼。乾隆帝對理親王弘皙,究竟採取了怎樣的手段,理親王府的興建與衰落,到底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3、乾隆毀跡    弘皙和乾隆是堂兄弟,弘皙比乾隆大十七歲,乾隆25歲當皇帝,這時弘皙42歲了。乾隆當皇帝沒有問題,但是乾隆有優長的一面,也有心眼窄的一面。到乾隆四年1739年,發生一件事,宗人府福寧,告弘皙的狀,說弘皙經常跟康熙帝第十六子,來往密切,乾隆就警惕了,再查就查出一條罪狀來,「胸中自以為舊日東宮嫡子,居心甚不可問。」。弘皙心裡他想就是東宮的嫡子,弘皙的爸爸是太子,如果胤礽即位死了,就應該他即位了,這有點揣測的意思。    還有一條,乾隆過生日,弘皙給乾隆送禮,千想萬想就想到做個肩輿,就是明黃色的轎子,乾隆上綱上線了,說如果你送我,我不要不就是你坐嗎?你想坐黃轎子,就是有政治野心。乾隆就處分理親王,把王爵革去,讓他在鄭家莊住,但是不許出城,等於囚禁了。這是10月份的結論,12月份就變了,有人說弘皙革了王爵還不老實,他說皇上壽算如何,就和宗人府討論,最後結論發配到景山東果園永遠圈禁,親王的爵位由兒子繼承,但是降成郡王了,弘皙很鬱悶不久就死了,是按照普通人的禮節在昌平埋葬了。    王府也搬到了東城,王大人衚衕,大體上就是現在華僑大廈附近,鄭家莊的王府就空起來了,到乾隆29年,乾隆覺得事還沒完,鄭家莊八旗駐防是在福州換防,乾隆讓鄭家莊的駐進去,開始去的人少,乾隆就讓帶家眷去,鄭家莊所有的駐軍都帶家屬到福州,而且不許回來。有次我去福州考察,當地滿人說我們是北京人,說普通話,這就是他們的後裔。乾隆還是看著彆扭,人走了房子空了,乾隆把房子也毀了,十五眼井現在發現一眼,井幫是銅的。檔案全封著,還是滿文的,痕迹也沒有了,說不清楚。    現在基本可以弄清楚來往,就是北京昌平北七家鎮鄭各庄,是當年康熙行宮和理親王府。遺迹和遺址被平毀,就變成一個歷史疑案了。康熙行宮和理親王府從始建到平毀,一共是48年,這段歷史是乾隆想讓人們從記憶當中消失,幸好遺迹在,特別是興工和竣工的完整的滿文檔案資料,這個遺迹豐富了歷史記載,給我們留下一份歷史文化遺產。
推薦閱讀:

故宮《十二美人圖》
捐19件文物給故宮的農民罹難 故宮再補助10萬元
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圖軸》(台北故宮藏品)
大明·弘治皇帝的彩瓷、顏色釉(下篇)
故宮四大門,「午門」只是其中之一

TAG:故宮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