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 第一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第1期

這是早教學園為你準備的第1期「經典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暢銷美國500多萬冊的教子經典,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作者海姆·吉諾特(Haim G.Ginott)博士是一位卓著頗豐的臨床心理學家、兒童治療專家以及家長教育專家。正如海姆·吉諾特在一次演講中所說:我是一名兒童心理治療醫師,我做了什麼產生效果了呢?我用一種關心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利用每一次機會幫助他們培養信心。

?

該書幫助父母學習了解:

如何以更關心、更有效的方式對待孩子?

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並更多理解孩子的感受?

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讓孩子遭到貶低?

如何不加評判地讚揚孩子?

如何發怒而又不傷害孩子?

……

本期共讀第一章的精華內容,還等什麼,開始吧!

交流密碼:父母與孩子的對話

父母常常因為跟孩子的對話,而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毫無頭緒,就像那段著名對話:

你要去哪兒?

出去。

幹什麼?

不幹什麼。

那些想努力講道理的父母很快發現這樣會讓人疲憊不堪,就像一個母親說的那樣:

「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到我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說,只有我沖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

我們的溝通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相互理解和尊重;不是因為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第一個??

南希五歲第一次去幼兒園,她的媽媽陪著她,她看著牆上的畫。

女兒:「誰畫了這麼難看的畫?」

媽媽感到很尷尬,趕緊告訴她:「把這些漂亮的畫說成難看是很不友好的。」

老師笑著說:「在這兒里,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普通的畫。」

孩子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現在她已經得到了她隱藏的問題答案:這個大人很好,即使畫畫得難看,她也不會馬上生氣,我不需要害怕,待在這裡很安全。

了解孩子問題背後隱藏的含義。和孩子對話是一門有規則的獨特藝術,有它自己的含義。孩子在交談時很少是無知的,他們的信息里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

溝通: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

要想和孩子溝通,減少父母的失望,我們需要學慣用關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談。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

第二個??

九歲的埃里克怒氣衝天地回到家裡,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糟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的時候。」這次他的父親決定用一種新的方法開展對話:

爸爸:「你看上去很失望。」

兒子:「我當然很失望了。」

爸爸:「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

兒子:「是的,正是這樣。」

(這時,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兒子:「哦,不過可以以後出去玩。」

在下午餘下的時間裡,他都很合作。

這個方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其實:

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

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意見或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

他們希望不用完全說出自己的遭遇,我們也能夠理解他們。

他們的情緒只會透漏一點點,我們必須猜出剩下的部分。

談話的原則:理解與共鳴

當孩子說起或詢問一件事情時,最好的反應通常是不要針對事情本身,而是要針對事情暗示的聯繫。

第三個??

六歲的弗洛拉抱怨說,最近她收到的禮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媽媽並沒有否認她的抱怨。她知道,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和父母關係的深度,而不是禮物的大小和數量。

媽媽說:「你擔心我愛你是不是跟愛他那樣多?」她沒有再多說一句話,而是緊緊擁抱了弗洛拉,弗洛拉驚喜的笑了。

這就是這段談話的結束,而它原本可能會成為一段無休止的爭論。

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問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

孩子愛我們,同時怨我們

我們的孩子對於父母、老師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們的人都有兩種態度:愛與怨。

父母會發現要接受這種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很困難,我們自己不喜歡這樣,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這種想法。我們認為對人又愛又恨在情感上天生是錯誤的,特別對家人而言。

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學著接受自己內心以及孩子心中這種真實存在的矛盾情感,因為這是非常正常、自然的。

家長需要承認孩子的這種矛盾情感,並幫助他們表達出來,這可以減少孩子的內疚和焦慮,你可以和孩子這麼說:

「你似乎對老師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你既喜歡她,又討厭她。」

「你似乎對你哥哥有兩種情感,一方面你敬愛他,另一方面又討厭他。」

「對這件事你有兩種想法:你既想去參加夏利營,又想待在家裡。」

對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靜的、不批評的態度對孩子有好處,因為這樣做傳達給他們一種信息:即使是這樣混合的情感,也是能夠被理解的。

我們真正該做什麼呢?說實話。

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知道他們的真是想法,對孩子來說,知道他們怎麼想,遠比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想要重要。當他確確實實知道了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時,他的內心就不太可能覺得「一團糟」。

只有行為才能受到譴責和表揚,而感受不能、也不應受此對待。對感覺下判斷、或者對幻想橫加指責,不但妨礙個人自由,也會對精神上的健康造成傷害。

映射情感,不是說教

孩子看著鏡子中自己的影像,從而得知自己長什麼樣;通常聽到映射到他們身上的感覺,從而了解自己的情感。

鏡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來的樣子,既不獻媚、也不挑剔。對著一面鏡子,我們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說教。

情感的鏡子功能與普通鏡子類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來,不變形:

「你看上去很生氣。」

「聽起來你非常恨他。」

「看起來你好像很討厭整件事情。」

對於有上述情緒的孩子,這樣的話是最有幫助的。它們清晰地顯示了他或她的情緒。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鏡里,還是在情感的鏡子里都能夠提供機會,讓本人自發地修飾和改變。

第四個??

七歲的格洛里亞回家時心情很不好。

她告訴父親,她的朋友多麗是如何從人行道被推到積滿雨水的溝里去的。她的父親沒有追問實踐詳細的情形,也沒有威脅說要懲罰冒犯多麗的人,他就女兒的感受回答了她:

爸爸:這件事一定讓你很不舒服,你當時一定對做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氣,現在你還生他們的氣呢?

女兒:是的!

爸爸:你擔心他們也會這麼對你嗎?

女兒:讓他們試試!我會把他們一起拖下水,那一定會濺起水花呢!

她想像著那副畫面,然後大笑起來。這段談話以開心結束,它原本可能會成為一場應該如何幫助多麗自衛的、毫無用處的、冗長的說教。

當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師,或者生活時,最好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當孩子發現他們的感受是正常人經歷的一部分時,他們會感到深深的安慰。傳達這種安慰的最好辦法就是理解他們。

結 語

當我們的孩子感到痛苦、害怕、困惑時,我們很自然的會不假思索給出評價和意見,「你太遲鈍了,不知道該怎麼做。」這簡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智商有增加了新的傷害。

然而,

應該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我們給予孩子時間和同情,理解他們,我們就向孩子傳達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對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

在這個重要信息背後是一種保證:「一旦你平靜下來,你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轉自:贏在起點早教學園

推薦閱讀:

陰宅圖片----我愛讀書936
古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 曾仕強:這應該倒過來排
【讀書拾零】但用此心――王陽明「心學」解析
《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什麼》
讀書文摘《男人篇》女人讀懂男人(2)

TAG:孩子 | 讀書會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