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併購三大戰役,中美德三足鼎立
圖
近兩年,種子和農化行業里「巨頭併購」頻現。在完成一系列複雜的資本運作之後,全球農資行業將呈現中、美、德三足鼎立之勢。
前述併購可概括為「三大戰役」:前有美國陶氏化學(Dow)和美國杜邦(DuPont)兩大公司合併,成為了僅次於德國巴斯夫(BASF)的第二大化工企業,後有中國化工(Chemchina)以430億美元收購了種子巨頭瑞士先正達(Syngenta),如今又有德國拜耳(Bayer)公司以660億美元收購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
近日,銀河證券的裘孝鋒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稱,如果上述三起巨頭的併購能順利完成,那麼全球種業和農化的戰略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該行業在全球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總體來看,全球農資行業將形成中國、美國、德國三足鼎立之勢。
農資領域巨頭併購頻發的主要原因:全球糧食價格下跌
上述報告稱,全球種業和農化業務之所以接二連三地發生戰略併購,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農產品價格近幾年持續低迷。裘孝鋒在報告中稱,大豆和玉米自從2012年9月份創出高點之後,一路下滑。大豆的價格從高位回落了40%以上,玉米從高位回落了60%以上,並且持續了三四年之久。玉米、大豆等價格的大幅下挫,使得北美、南美的商業種植者損失較大,從而影響到種子和農化業務的銷售收入。自2014年,主要的種業公司收入就停止了增長,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種業公司業務更是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全球主要的6家農化企業在2015年平均銷售收入下降了15%。
大豆和玉米價格走勢圖資料來自wind
金銀島資訊副總裁唐敏此前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導致全球農業公司效益下滑,則是這輪併購潮的大背景。比如,就孟山都而言,在過去一年裡,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和農業緊縮政策都對其收益施加了壓力,孟山都已經對旗下業務進行了調整,但自身銷售額和利潤仍低於預期。
全球種子領域將形成雙寡頭壟斷的格局
如今,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糧食增長速度,糧食危機的問題逐漸凸顯,未來農業將會越來越多的與生物、化學等進行結合,以達到糧食增產的目的。其中,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比例已在不斷擴大,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此前發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從1996年到2015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正好經過了20年,在這期間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種植面積達到20億公頃,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2倍,農民累計獲益超1500億美元。
而作為第一家推廣轉基因作物的公司,孟山都在該領域已佔領了制高點。美國約80%的玉米和90%以上的大豆都是用含有孟山都專利的種子(無論是孟山都自己或是通過它授權經銷商銷售)種植的。此外,孟山都總共擁有約1700項專利。孟山都2015年的財報顯示,其2015年銷售額約為150億美元。其中,種子和基因組部門的銷售額達102億美元左右。
裘孝鋒團隊的研報援引的數據顯示,拜耳+孟山都、杜邦+陶氏在種子市場份額中的佔比分別約為22%和18%,牢牢佔據前兩名的位置。而市場份額第三名的為先正達,約佔6%。由此可見,全球種子行業將形成更加明顯的雙寡頭壟斷模式。特別是在轉基因領域,基本是處於完全壟斷的格局。
裘孝鋒在報告中稱,如今全球種子行業大型併購對象相對來說已比較缺乏了。雖然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第五的法國利馬格蘭公司和美國藍多湖公司都涉及種子經營、生物技術研究、食品加工等業務,但這兩家公司都是以農業合作社的方式經營的。唯一潛在的較大併購對象德國KWS,其主要專註於常規種子品種,如穀物、甜菜種子的生產和經營。不過,KWS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收購的,因為兩個家族控股KWS的比例在56.1%,且KWS自1881年上市以來控制權就沒有變化過。這也意味著,拜耳+孟山都後、以及杜邦+陶氏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牢牢佔據該領域的市場前兩位。
全球種業市場分布的格局資料來源:國際種業協會
不過,裘孝鋒在研報中稱,想要撼動巨頭的地位也不是沒有可能,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就是突破口之一。其稱,孟山都等公司之所以拉開了與其他種子公司的距離,在行業中居於壟斷地位,主要是靠其在傳統雜交育種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生物技術,加速培育轉基因單性狀和多性狀品種。而如今基因編輯技術的興起,將有望對現有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多種基因編輯技術中,CRISPR/cas9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工具,構成簡單、方法快速且易操作是它的獨特勢。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分子生物學家,都能在三天時間內建立起一個量身定製的突變工具,用於編輯培養中的細胞的任何一個基因。此外,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上跟先進國家的差距也不大,當CRISPR技術公開發表之後,一些中國科學家迅速投入研究,並很快做出了成果。
全球農藥領域被四大巨頭所佔據
不僅僅是種子領域,農化領域基本上也是由國際幾個大巨頭佔據。
裘孝鋒在報告中稱,農藥行業具體可細分為專利產品市場和非專利品市場。專利品市場主要由專利性公司佔據。專利性的公司,其設計產品研發、生產到市場終端投放,每年都會有一定比例的研發資金的投入,專利產品在市場的認可度很高。英國Phillips McDougall諮詢公司(2015市場產業概覽)統計,農藥行業大約77%的市場被六大專利性跨國公司佔據,分別是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孟山都和先正達。
在非專利產品市場,各個公司在產業鏈研發、生產、分銷和市場推廣等各環節各有側重,主要是針對專利性公司專利產品進行改造和非專利活性成分原葯產品進行生產投放。非專利性跨國公司排名前三的分別是ADAMA公司、美國FMC公司和澳大利亞Nufarm公司。
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和陶氏、中國化工(旗下ADAMA )加先正達的合併,使得全球農藥行業的格局發生重大的轉變,拜耳和孟山都、中國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達兩家佔據領先位置,杜邦加陶氏益農、巴斯夫緊隨其後,形成了農化領域的四大巨頭。
全球農藥市場分布的格局來源:Phillips McDougall
全球種子和農藥戰略格局變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此前,在陶氏化學和杜邦之間的合併時,彭博社曾分析稱,這個合併的巨頭將會對歐洲競爭對手產生深遠影響。當一個美國巨頭的浮現,歐洲化工企業可能會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合併,以便和這個行業巨頭抗衡。拜耳收購孟山都或許也由此原因。
而此前在種子和農化方面都滯後的中國也早就有了危機感。中國化工今年花430億重金併購種子巨頭先正達,此前還間接控股以色列農化巨頭ADAMA公司。近期,中國化工間接控股的沙隆達A已發布公告稱,將發行股份購買其間接控股股東持有的ADAMA的100%股權。等先正達收購完成後,中國也在種子和農化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農藥業務約佔據全球市場份額23%,種子業務佔據6%的市場份額。
不過,裘孝鋒的報告顯示,除了中國化工通過併購在該領域站住腳,中國其他公司的發展還並不盡如人意。比如,中化集團下面有中國種子集團和以揚農集團、江山股份的農藥業務,但是目前這兩塊業務已落後於中國化工集團的布局。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農業分析師馬文峰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除了如此前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這種併購的方式外,中國企業還必須要加快自身的發展。
推薦閱讀:
※盤點林彪元帥一生的十大經典戰役(1/11)
※史料解密毛澤東批准平型關戰役的內幕
※提氣!這兩次戰役讓日本被迫焚毀了自己的軍旗!
※中華民族近代三百年的命運竟然決定於這場戰役
※韓信一生指揮的十大經典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