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劉渡舟的方子比安眠藥更管用+酸棗仁湯療失眠 心悸盜汗夜不安+臟躁心煩不得眠 甘麥大棗建奇功+生地

導讀:高溫環境下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因此,人們更需要良好的睡眠狀態來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但夏季又是失眠的高發季,怎樣解決失眠難題?看看傷寒大家劉渡舟是如何治失眠的吧!

失眠亦稱「不寐」,其原因甚多,一般認為總與心肝脾腎以及陰血不足有關,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陽不入陰所致。治療不外補虛瀉實,調整陰陽平衡。劉渡舟教授根據「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的理論,從氣機運轉的角度治療失眠,療效顯著。

劉渡舟教授認為,少陽膽經為營衛氣血陰陽運轉之樞紐,喜條達,惡抑鬱,若情志不暢,致少陽樞機不利,氣機不暢,則可使陽難入於陰而導致不寐。此時臨床可伴見肝膽氣機不利之證,如口苦、目眩、胸脅痞滿脹痛、脈弦等。

治療:宗《內經》「木郁達之」,以疏肝解郁、調暢氣機為基本大法,使肝氣升發條達,疏泄之機恢復。方以仲景之小柴胡湯化裁。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主方。方中重用柴胡為君,疏解少陽之邪,為和解少陽之要葯;佐以黃芩、半夏,辛開苦降,調暢氣機;且黃芩與柴胡合用,則入膽經,善清少陽相火,二葯相伍,一散一清,為和解少陽之主要配伍;人蔘、甘草補益脾胃,生薑、大棗調和胃氣,七葯相合,共成和解少陽,匡邪扶正,和解胃氣之功。俾樞轉氣活,氣機通利,營衛氣血流通,陰陽和調,相貫如環無端,陽入於陰,神魂斂於心肝則人自寐也。

【病案舉例】

孫某,女性,60歲。1994年1月初診。患者近日因情志不遂而心煩不寧,坐立不安,整夜不能入睡,白晝則體膚作痛,甚則皮肉瞤動,胸脅苦滿,口苦頭眩,周身乏力,小便赤澀,大便乾結,舌質絳,苔白膩,脈沉弦。辨證:肝鬱化火,痰熱內擾之證。治法:疏肝泄熱,化痰安神。方劑:小柴胡湯合梔子豉湯、溫膽湯加減。疏方:柴胡18g,黃芩10g,半夏20g,梔子10g,陳皮10g,竹茹20g,枳實10g,炙甘草10g,党參10g,龍骨30g,牡蠣30g,生薑8g,天竺黃12g,豆豉10g,大棗12枚。服藥7劑,心煩、口苦、頭眩症減,每夜能睡4小時,惟覺皮膚熱痛,二便少,舌苔白,脈象沉。守方再進五劑,煩止寐安,諸證霍然。

按:《內經》雖有「五郁」之說,但總以木鬱氣滯為多見。肝主疏泄,調暢一身氣機,斡旋周身陰陽氣血;一旦肝失其常,氣機不暢,則陰陽失調,氣血乖違,百證變出。再者氣鬱日久,化火傷陰,煉液成痰,痰火上擾亦致不寐。本案以疏利肝膽氣機,清化痰熱為大法,以小柴胡湯調暢少陽樞機,梔子豉湯清熱除煩,溫膽湯行氣化痰,加入天竺黃以加強清熱化痰之力;佐以龍骨、牡蠣重鎮安神,此亦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義。諸方合用,使熱退痰化,周身氣機通暢,營衛氣血流通,陽入於陰,神斂於心則安然能寐。

來源:現代名中醫精神神經疾病治療絕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酸棗仁湯療失眠 心悸盜汗夜不安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王曉雷主任

陳某,男,59歲,無錫市人,2012年5月28日初診。患者因失眠,心悸頭暈,盜汗一年余,同時伴有怔忡恍忽,咽干口燥,並見舌紅少苔,脈細弦。辯證屬於:肝血不足,虛煩不眠證。方用:酸棗仁湯加減。藥用酸棗仁25g、茯苓10g、知母12g、川芎12g、甘草5g,淮小麥15g,山萸肉18g。每日一劑水煎服。服藥7劑癥狀改善,20劑基本恢復正常。

體會:酸棗仁湯具有養血安神和清熱除煩等之功效。本證由於肝血不足,虛熱內擾所致。肝藏魂,內寄相火,肝血虛則魂不安,虛火擾心則神不寧,故出現虛煩不得眠、心悸;虛陽上擾,故頭目眩暈;虛熱迫津外泄,故夜間盜汗;咽干口燥,脈細弦或數,為陰虛內熱之象。本方酸棗仁養血補肝,寧心安神;茯苓寧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川芎調氣疏肝;生甘草清熱和中。

本方常化裁運用於治療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肝血不足,心神不安者。

來源:《金匱要略》

組成:知母、茯苓、川芎、甘草、酸棗仁;

功能:補虛養血,養血清熱,除煩安神。

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

臨床應用

1.用本方治療神經衰弱、不眠症、嗜眠症、健忘症、驚悸、神經症、巴塞杜氏病等。

2.臨床以虛煩不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為使用依據。

加減法:

1.如果睡眠時驚醒,心悸夢多,舌淡,脈弦細者,可加入龍骨20g人蔘10g

2.如果心煩躁較甚者,可加入川連6g梔子8g

3.血虛甚者,應加入當歸12g龍眼肉10g

4.陰虛火旺甚者,應加入生地15g麥冬10g

5.盜汗者,加入五味子8g 浮小麥12g 煅牡蠣20g

名醫論述

清·喻昌:虛勞虛煩,為心腎不交之病,腎水不上交心火,心火無制,故煩而不得眠,不獨夏月為然矣。方用酸棗仁為君,而兼知母之滋腎為佐,茯苓、甘草調和其間,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煩也。(《醫門法律》)

清·徐彬:虛勞虛矣,兼煩是挾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氣亦不順也,其過當責心。然心火之盛,實由肝氣鬱而魂不安,則木能生火。故以酸棗仁之入肝安神最多為君;川芎以通肝氣之郁為臣;知母涼肺胃之氣,甘草瀉心氣之實,茯苓導氣歸下焦為佐。雖曰虛煩,實未嘗補心也。(《金匱要略論注》)

清·羅美:經曰:肝藏魂,人卧則血歸於肝。又曰:肝者,罷極之本。又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故罷極必傷肝,煩勞則精絕,肝傷、精絕則虛勞虛煩不得卧明矣。棗仁酸平,應少陽木化,而治肝極者,宜收宜補,用棗仁至二升,以生心血,養肝血,所謂以酸收之,以酸補之是也。顧肝鬱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輔棗仁通肝調營,所謂以辛補之。肝急欲緩,緩以甘草之甘緩,防川芎之疏肝泄氣,所謂以土葆之。然終恐勞極,則火發於腎,上行至肺,則衛不和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①,茯苓通陰,將水壯、金清而魂自寧,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靜矣。此治虛勞肝極之神方也。(《古今名醫方論》)

清·張璐:虛煩者,肝虛而火氣乘之也,故特取酸棗仁以安肝膽為主,略加芎調血以養肝,茯苓、甘草培土以榮木,知母降火以除煩,此平調土木之劑也。(《張氏醫通》)

清·尤怡:人寤則魂寓於目,寐則魂藏於肝。虛勞之人,肝氣不榮,則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棗仁補肝斂氣,宜以為君。而魂既不歸,容必有濁痰燥火乘間而襲其舍者,煩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熱滋燥;茯苓、川芎行氣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匱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虛煩、胃不和、膽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虛陽混擾中宮,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補母瀉子之法,以調平之。川芎補膽之用,甘草緩膽之體,補心之母氣也;知母清胃熱,茯苓泄胃陽,瀉心之子氣也。獨用棗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緩,則神自凝而寐矣。(《絳雪園古方選注》)

清·張秉成:夫肝藏魂,有相火內寄。煩自心生,心火動則相火隨之,於是內火擾亂,則魂無所歸。故凡有夜卧魂夢不安之證,無不皆以治肝為主。欲藏其魂,則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滲濕邪,川芎獨入肝家,行氣走血,流而不滯,帶引知、茯搜剔而無餘。然後棗仁可斂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緩其急悍之性也。雖曰虛勞,觀其治法,較之一於呆補者不同也。(《成方便讀》)

今·曹穎甫:酸棗仁湯之治虛煩不寐,予既屢試而親驗之矣。特其所以然,正未易明也。胃不和者寐不安,故用甘草、知母以清胃熱。藏血之臟不足,肝陰虛而濁氣不能歸心,心陽為之不斂,故用酸棗仁以為君。夫少年血氣盛,則早眠而晏②起;老年血氣衰,則晚眠而晨興。酸棗仁能養肝陰,即所以安神魂而使不外馳也。此其易知者也。惟茯苓、川芎二味,殊難解說。蓋虛勞之證,每兼失精、亡血,失精者留濕,亡血者留瘀。濕不甚,故僅用茯苓;瘀不甚,故僅用川芎。此病後調攝之方治也。(《金匱發微》)

【注釋】①崇水:滋腎陰的意思。崇,充;增長。

②晏 (yan宴):晚。

臟躁心煩不得眠 甘麥大棗建奇功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陸某,女,52歲,教師,2007年2月25日初診,自訴:心煩失眠一年多,靠服舒樂安定勉強睡眠少許時間,時常伴有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健忘等癥狀明顯,舌紅苔少,脈細數,患者屬於心陰不足,心腎不交。為其處方:甘草15g,淮小麥30g,大棗7枚,陸某說家裡有紅棗,僅買了甘草和小麥,拿到葯後,陸某質疑,挂號費10元,而7付葯兩塊一毛錢,能治病嗎?的確有些不樂意,甚至特別不痛快。我勸其回去先服藥,看到療效,再下結論。一周之後陸某複診,眉開眼笑,表示感謝,直誇療效不錯,睡眠明顯改善,說咋就這麼靈驗呢?我說先不急著感謝我,這是醫聖張仲景的原方,你的病癥狀相符我未敢擅自加減。原方繼服7劑,應該會痊癒。陸某聽從醫囑,又一周複診,確實痊癒。我賦詩一首:女子中年是更年,臟躁心煩不得眠;甘麥大棗建奇功,補脾養心神自安。

臨證加減:甘麥大棗湯由炙甘草12g,小麥18g,大棗9枚組成。用法是上三味加水適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勻。早晚溫服。本方有養心安神,補脾和中之功。可以養心安神,補脾和中。主治臟躁,即更年期綜合征。臨症靈活加減。如心煩嚴重者加麥冬12g、鮮竹葉芯30條、丹參12g;心悸怔忡嚴重者加丹參12g、茯神15g、潞党參25g(或用湯藥送服中成藥歸脾丸);易怒煩熱者加香附12g、素磬花7.5g、川楝子15g。

名家論述

清·徐彬: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心液,且有消煩利溲止汗之功,故以為君;甘草瀉心火而和胃,故以為臣;大棗調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為佐。蓋病本於血,必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瀉而土氣和,則胃氣下達。肺臟潤,肝氣調,燥止而病自除也。補脾氣者,火為土之母,心得所養,則火能生土也。(《金匱要略論注》)

清·尤怡:小麥為肝之谷,而善養心氣;甘草、大棗甘潤生陰,所以滋臟氣而止其躁也。(《金匱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小麥,苦谷也。中醫經言心病宜食麥者,以苦補之也。心系急則悲,甘草、大棗甘以緩其急也,緩急則雲瀉心。然立方之義,苦生甘是生法,而非製法,故仍屬補心。(《絳雪園古方選注》)

清·陳念祖:此為婦人臟躁而出其方治也。麥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氣寒,秉水氣而入腎;其味甘,具土味而歸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棗之甘,妙能聯上下水火之氣而交會於中土也。(《金匱要略淺注》)

清·莫枚士:此為諸清心方之祖,不獨臟躁宜之,凡盜汗、自汗皆可用。《素問》麥為心谷,《千金》曰麥養心氣。(《經方例釋》)

清·顧松園:此方以甘潤之劑調補脾胃為主,以脾胃為生化氣血之源也,血充則燥止,而病自除矣。(《顧松園醫鏡》)

臨證注意事項

1、若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癥狀明顯,舌紅苔少,脈細數,心陰不足,心腎不交者,可與天王補心丹合用,酌情加減。

2、若失眠癥狀明顯,舌苔黃兼有痰熱內蘊者,可與溫膽湯合用,酌情加減。

3、若心境不佳,煩亂不安,呵欠頻作,肝鬱明顯者,可與逍遙散或丹梔逍遙散合用,酌情加減。

4、濕濁內盛者不宜用。

5、心火亢盛者不宜用。

6、不可大量服用或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引起水腫,血壓升高。

臨床應用

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由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五至七枚組成,其構思精練,組方巧妙。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補脾益氣等功效。適用於臟躁,以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實、言行失常、哈欠頻作、舌紅苔少等為主症。隨著應用進展又可治療下列疾病,並取得良好效果。眩暈為臨床常見病。一般輕者閉目即止,重者感覺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噁心、嘔吐、汗出,甚至昏倒等一系列癥狀。

常以此方加減治療因心脾兩虛引起的眩暈,以養心益脾、解郁和胃、舒緩氣機為法。以原方加扁豆花、麥芽、鉤藤、素馨花、茯苓等,經調理取得了很好效果。精神分裂症本病多由情志抑鬱而致心氣不足,並與肝胃不和有關。

採用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經多種抗精神病西藥治療無效或療效較差者,獲效滿意。以甘麥大棗湯加生地、百合作為基礎方,精神運動性興奮明顯者加龍骨、牡蠣,幻覺明顯者加磁石,妄想明顯者加酸棗仁、合歡皮。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停經前後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內分泌失調而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如潮熱面紅、自汗盜汗、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等。以此方加味治療本病,有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若汗多、心煩不寧、失眠多夢加棗仁,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加女貞子、旱蓮草,每日1劑,1周為1療程。產後自汗多指婦女於產後涔涔汗出,持續不止,動則加劇。偏於氣虛者加黃芪、白朮、防風,可益氣固表止汗;血虛加當歸、棗仁,以養血益陰,斂汗澀津。一般1日1劑,多數1周可見效。經行情誌異常本病是指每值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煩躁易怒、悲傷啼哭,或情志抑鬱、喃喃自語、徹夜不眠,甚至全身抽搐等一系列癥狀。甘麥大棗湯有和中緩急、舒緩情志、協調心脾之效。心神不安加棗仁、合歡花;煩躁易怒、悲傷啼哭加百合;全身不適、不可名狀者加白芍。每於經前1周開始服,每日1劑,對改善和調節心理情緒有良好作用。

推薦閱讀:

你「更」了嗎?更年期失眠都要注意什麼
連續失眠導致精神狀態不佳怎麼辦?
如何看待抑鬱症患者到處告訴朋友自己有抑鬱症?
晚上睡不著,怕黑,怎麼辦?
養心安神治失眠 多吃十種食物

TAG:失眠 | 安眠藥 | 盜汗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