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的含義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二、道德的作用人們之所以重視道德,是因為人具有社會性。人都是社會中的人,離開社會,人就無法生存。人一出生,便生活在家庭和社會裡,便和別人發生這種或那種聯繫。「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就說明了個人如果離開別人幫助就無法成長和生存。人來到世界上,總要和別人發生關係。在家裡要處理好與父母、兄弟、姐妹及夫妻的關係,在學校要處理好和老師、同學、工友們的關係,參加工作後要處理好和單位領導、同事二客戶之間的關係.在社會上要處理好和朋友、親戚等的關係。這些關係裡面就包含著許多複雜的道德關係。能處理好這些關係,就能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歡樂和幸福,處理不好就會帶來煩惱和痛苦。在處理這些關係的時候,除道德規範外,還有法律、規章制度等。前者靠人加強道德修養,靠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後者則是由國家憑藉強制力量來保證實施。但強制力量不可能消除所有社會生活中的消極現象。有些大家公認的不道德言行,或者有悖於傳統習慣和公眾輿論的壞事,不可能全部用法律、法規來解決。比如,從事烹飪工作的各工種人員,便後不洗手就操作.或不能禮貌待客這類事情,肯定不利於他人和社會,然而卻不能用法律去制裁,它只能靠從業人員自覺的內心觀念,也就是道德力量來解決。由此可見,法律、規章制度的作用範圍是有限的,而道德力量卻能管到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德的作用十分寬泛.它幾乎無處不在.並長期起作用。例如,一個講道德的人背著別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從良心上就有內疚的壓力.道德的影子始終跟隨著他。現實生活里的人們,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履行或者違反道德準則。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不斷地學習和加強道德修養。道德是怎樣調節和協調人們之間關係的呢?它的核心是利益。主要表現在獲取個人利益的時候,是否考慮他人、整體、單位和社會的利益。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衡量評價—個人做—件事是否符合道德準則了。每時每刻都首先維護他人、整體、社會利益的人,不苛求個人利益,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不僅是道德行為.而且是—種高尚的道德行為。如果做不到這蘭點,至少要做到不侵犯他人、整體和社會的利益。這是對每—個公民包括餐飲從業人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三、道德的歷史發展變化人類活動具有社會性。它可分為三類:即社會生活、家庭婚姻生活和職業生活.因此,也就相應產生了社會公德、家庭婚姻道德和職業道德。這三種道德不可分割,共同構成社會的全部道德內容。當然,不同的社會存在著不同的道德標準.不同的道德標準為不同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道德既然是以善惡為評價標準,因此,不同社會也存在不同的善惡觀.反映著不同階級的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裡,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由於社會主義社會較之以前的各個社會形態有不同的特點.進入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新型關係,因此,我們應遵循為人民服務這一基本原則來進行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給我們留下的豐富寶貴的道德遺產。因為道德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雖然不同社會存在不同的差異,但都有共同性和歷史繼承性。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不僅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定歷史關係,而且也包含著每個時代共同存在的一般關係。例如,社會公德中譴責和制止盜竊、搶劫;家庭婚姻道德中要求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夫妻恩愛;職業道德中要求公平交易、貨真價實、文明服務等,是任何一種社會形態中都要求人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些道德準則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並得到充實和提高。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尤其要繼承先輩留下的優良道德傳統,並根據社會進步的需要,補充新的內容,從而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的發展。道德不是高不可攀的學術研究者的學問,而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並伴隨著我們一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貫穿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言行中。我們每天只要與社會和他人發生關係,都在檢驗著我們的道德水準,檢驗著我們是否履行了應盡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檢驗著我們對社會、對他人、對工作、對集體、對家庭、對金錢和物質利益的態度。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都是道德法庭的審判者,只不過沒有意識到罷了。例如,對別人所做的某一件事進行評價,對報刊上發表的某社會新聞的態度,就常常說:「真不容易」「不簡單」「太棒了」或者說:「不地道」「太缺德」等。這就是用你心目中的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高尚與卑鄙、光榮與恥辱的標準在進行判斷。人們對某人某事的評論(當然也包括新聞媒介)就是社會輿論。社會輿論判斷善惡的依據是傳統文化習慣形成的善惡觀.也包含著社會進步之後形成的新的善惡觀念。例如,職業道德中的不講道德的欺詐行為.家庭婚姻中的不孝敬父母行為,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和習慣中都認為是不道德的。又如,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產生的競爭現象,過去一直受到批判,認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不道德的,而現在卻認為競爭和兼并是發展商品經濟的必然現象,是實現優化組合、促進社會進步的道德行為。在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我們採取堅持在以公有製為主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是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所反對的是一切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金錢至上、以權謀私、欺詐勒索等行為,而絕不否定按勞分配的商品經濟。當今,我們應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準則,而決不能把平均主義視為我們社會的道德準則。


推薦閱讀:

《北平無戰事》能看到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天干相合的含義及變化
玉器吊墜的含義
【恆傳信箱】能不能請師父大概講一下《普門品》的含義?
六神的含義

TAG:道德 | 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