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西民俗:家祭

家祭,是家庭中祭祀祖先和祭禮宗祠活動的簡稱,這種家祭,是封建的傳統觀念與文化源流的沿襲,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封建家族信仰活動的延續。這種形式,在舊時較為普遍,在山西城鄉都有,新中國成立後,在城市中已不多見,在鄉村中卻至今仍有流傳。 家祭,又包含有幾種不同的形式,即家祭、廟祭、墓祭、年祭四種情況,在山西境內的鄉村中,如今流傳的也只有這四種形式。 家祭時,在堂屋正中要設家譜掛於牆上。再大範圍的家祭,則要將族譜掛於牆上正中。這種家譜與族譜是一張圖表,上面填寫輩輩先祖的名諱,按年代先後次序排列至今。近祖的名諱,不僅「家譜」、「族譜」上要寫,而且要設「牌位」。這種牌位高尺把,鑲木座中,以木刻成方頭或圓頭碑狀。如果是簡單的碑身,則是一塊木板,上書毛筆字,正面寫:「顯考X(姓)公諱XX(名)之神主」、「顯妣X(姓)太君之神主」等字樣,下款寫立「神主」人兒或孫立名,背面寫祖先生卒年月日。 「神主碑」,平日收藏於壁龕之中,遇有家祭時,才取出供祭,鄉間稱之為「請『主』」。 族譜,懸於壁上。「神主碑」則按輩份環列於供桌之上,長輩與後輩區分明確。長輩居中,後輩在側。家祭的地點,一般人家一般設在「堂屋」,這是指北房中間一明兩暗的一明房間正中。富有人家;則要專設堂屋,並有專用供桌,桌上有供品。供桌,也頗為講究。供桌要圍以繡花或印花桌裙。供桌上的供品,一般是新鮮果品、乾果、點心。供桌上設有香爐,供人們跪拜時燒香用。供桌上,晚間或點油燈,或點蠟燭,以供照明之用,晚間在家祭期內,供桌上的燈是長明不滅的,人們稱之為長明燈。供桌前,有人們跪拜磕頭用的布墊,以在家祭時行叩拜禮用。 家祭時間、次數、方法,各地農村均不完全相同。但在基本程序中,應有設祭品、焚香、奠酒,家主率其子女、兒孫,向神主行「四叩首」禮,祭別,家主要講述先人行狀、業績,詔示子孫,以示不忘及效法。 有的家庭,在祭奠時,還要誦念「祭文」,並要向後人展示「家訓」或「祖訓」,藉以教育後代光宗耀祖,勤廉自勉,為祖先爭光。 山西農村的家祭時間,一般是在春節期間、農曆七月十五、清明時節或是祖先忌日時進行。 廟祭,一般在舊時的家廟中舉行。廟祭,一般都是族祭。在山西農村,有許多農村都是一村幾乎都是一族,村中設有家廟。這種家廟內,設祖先的遺像,譜諜。家廟的廟祭往往是一族人甚至一村人的行動,規模頗大,氣勢非凡,常常由族中長者領首,洒掃家廟、擺設供品、焚香禱祝、奠酒遙敬。行祭之時,族中長者居中,率族內諸人焚香,叩「四叩禮」。一般廟祭,在今日鄉村中已不多見。舊時,也是一年祭奠一次,或者是族內有人娶新婦時,在認親族之日往拜家廟認祖宗。在山西萬榮縣境內,有一村莊,內有族人聚居,設家廟。家廟是一四合院,由族中派老者守護,門口有字:「薛夫子家廟」。即為明代著名大臣薛(王宣)所設家廟。廟內,供有薛宣塑像,兩旁為薛宣生前著作木刻雕版,院中翠竹依依,清靜整潔,是該村族中人共同維護與供奉的家廟。 墓祭,是到祖先的墳瑩地去祭奠。這種墳地,一般稱之為「祖墳」、「祖瑩」。凡墳瑩地,是指「土葬」形式留在外面有著標誌的墳頭。墳地前方,每墳前大都要有「石供桌」,有錢人家還要立墓碑,墓碑上寫明逝者的姓名及生卒年月日等。在墳墓前,山西人的風俗,都有樹木,這種樹木,大多為柳樹。這是在死者送葬時由其兒子手中所拄的哭喪棒插入墳地而成活的。柳樹易成活,一般人家,只要不是冬季嚴寒時節,哭喪棒大多能長成柳樹而守護在墳頭。也有的官宦、富豪人家,墳周栽種松柏樹,圍成方形,使墳墓保護肅穆、安詳狀態。這種墳墓,山西也頗多,諸如宋代名臣司馬光墓,墓地很大,墓周植樹,旁有宗廟、碑刻等。 墓祭,在山西農村的祭祀時間,主要集中在春節、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也有些是家中長輩過六十壽辰、七十壽辰、八十壽辰時進行墓祭。還有的,是在家中兒女婚嫁時進行墓祭。 墓祭時,按山西農村的習俗,常帶有食盒,內裝點心、酒、剪成一定形狀的黃表紙、白色紙,帶上鐵杴。到墳頭,要擺開祭品,供上點心、杯酒、焚香、燒紙、奠酒,祭者要在墳前跪拜、四叩首。春季、清明節掃墓,要往墳頭上加土,農村名之為「添墳」。在農曆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時,要剪紙為衣在墳前焚化,名之為「送寒衣」。有些農村婦女,在墓祭時常常要在墳頭失聲痛哭一番,這種痛哭,常常是表達對亡夫的懷念與哀悼之情。所以,痛哭時,常常是口中連哭連說,念念有詞,而且真正是在野外放聲嚎陶,聲聞四野,這種習俗在晉中、太原一帶為盛。 年祭,是家祭中一年一次的大型祭奠活動,也是頗為隆重的一次。年祭,要設祖宗牌位、或是在掛有家譜的「堂屋」進行,要擺祭品。家祭,一般是在春節前後進行,按農村的習慣,除夕之日,家中派人至郊外焚香叩首,迎接祖先之神靈回家,再在神案前行禮,上茶祭酒,設果品,而且要備祭席,把各種菜肴食品擺上供桌,供先人享用。大年初一,即元旦晨起,家主率全家人在神案前焚香,根據輩份分別在「神主」前行四叩首大禮。由於是春節,供品豐盛,雞、鴨、魚、肉、蔬菜、米飯、棗糕、水餃,各種各樣的麵塑祭品供之。 太原郊區風俗,凡大年來家中拜年的晚輩,均須在「神主」前行四叩首拜祭禮,然後再行拜年,敘話。
推薦閱讀:

尋一回湘西味道, 是那熏烘的酥香臘肉
七夕節民俗掃描:被賦予愛情美滿心靈手巧兩涵義
跑偏了的民俗:越來越變味的「乾爹」與「干閨女」
民俗

TAG:民俗 | 山西 |